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中秋宴得灵感 ...

  •   晚饭是从外边叫的一桌席,中秋这日店里生意忙,加上晚上还要祭月,没工夫做饭。但中秋又是大节,团圆饭不可马虎,所以都是从外头叫一桌进来。
      吃过饭,赵延平带着三个孩子准备今夜的祭拜。邵氏也跟着忙前忙后。

      中秋祭月本是妇人操持,男人不参与,因霄哥儿还小,还不会走,离不得人,邵氏也只是打下手。

      祭桌摆好,等着月上树梢,就开始祭月了。先是各人跪拜过,上了几轮香,接下来不必多做什么了。祭月要直守到月上中天,这时间还长得很,一家人可以围坐喝茶谈天吃饼,孩子们还会提着灯笼左邻右舍地串门,吃吃别人家的瓜果,跟小伙伴玩儿。总是就是各自消磨时光。

      这地方的人中秋祭月的月饼就是朥饼。一家人坐在院子中,旁边就是祭桌,香烛光辉闪烁,今夜月色也好,不必额外点灯了。

      赵延平切了两块饼,一家人配着茶水分吃了,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谈天说地起来。
      邵氏也在一旁和赵延平说些家常。佳节在前,又有孩子在,赵延平也不给她难看,随声应和几句。

      一会儿,门楼里窜进一道灯光来,是赵文清拎着灯笼来了。她跑得快,灯笼在手里甩了起来,看得人心紧。还没看见人影,先听见她哈哈的笑声。

      她是跟双胞哥哥赵延云一起来的,两人进了来,同堂兄赵延平打了招呼,邵氏就招呼两人上桌吃饼。

      赵文清挨着赵凌霄坐,她先吃了口饼,嘻嘻笑着,对赵延平说:“平哥,你家的饼真好吃!我家的饼也是在你铺子里买的,怎么单你家的好吃!”

      赵延平听这童言童语,也不介怀,笑着说:“你吃的这是花生馅儿的,以往都是绿豆馅儿,今年我也想换个口味,先做了自家吃吃,还没上架子买呢。你吃了要给我们些意见,看看哪里不好。”
      赵延平从不蔑视孩子们,对孩子们都是一片慈爱心肠,说话也柔声细语,从不觉得孩子们听不懂就不解释,糊里糊涂过去。

      赵文清接了这重担,赶紧又咬了两口饼,喝了口茶,连连说:“平哥,我吃不出什么不好,好极啦!你家架子上买了,我第一个叫我娘来买。”

      赵延云也说好。

      过了一会儿,赵文清又说:“凌霜,你看这饼,金金黄黄,又圆圆的,像不像天上的月亮?”
      凌霜也点头称是。赵延平解释道:“这饼倒也有这么个说法,说是仿月亮的形做出来的,做成圆的,再经过烘烤,颜色就金黄了,可不就是像月亮。再一个也是团团圆圆的意思。”

      陈大峰接口道:“叔,这些人可真有意思,拿饼做成月亮,这不就是把月亮吃了嘛。”

      赵延平听这话,哈哈笑起来:“可不是,咱们呀,看见啥喜欢的,就非得吃进嘴里不可。我还听人家说,有人拿萝卜雕成花儿啊房子啊,拿去煮了吃呢。还有那蛋饺儿,你们不都吃过,做成个荷包样儿。按我说,有蛋有肉这就足够了,非得做个荷包样儿,你们说是为了什么?”

      赵延云第一个抢答:“做成荷包样儿,吃了以后荷包里天天能饱饱的,跟蛋饺儿一样鼓鼓囊囊!”
      众人都笑起来了。
      赵延平点头道:“说得好说得好,想要有什么,就把他吃进肚子里去。”
      他这俏皮话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其实呀,这也就是人们的一个寄托。好的东西得不到,就仿他的形;吃下去仿的食物,就能得到什么。也是个美好的期望。”

      孩子们都点点头,唯独赵凌霜愣住了,板正起小脸。

      她又想起春日里一个少年说的话:“读书要是像吃饭一样就好了。”再想想爹爹的话,人人都期望吃下仿的食物,就能得到什么……她小小的脑子里突然乱了起来,东想西想,好像快要想起什么了,又抓不住头绪。

      突然,她跳下了凳子,大声喊起来:“爹爹,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她又转过身抓住赵文清的手:“文清姑,我跟你说过的,那个少年说的话!”她围着凳子绕了几圈,嘴里的话噼噼啪啪往外蹦:“爹爹,人人想要什么,就去仿。人想要月亮,就做出了朥饼。你说,那些书生想要什么,不就想把书读会嘛。你说咱们能不能把饼做成书呢!”

      她说得又快又急,众人都听得发愣。

      赵凌霜看自己爹发愣,以为他不赞同自己,又说:“爹,你想,大家都愿意有个好意头。那些读书人们都希望一下子把书读通了。咱们把饼做成书本样儿,那些读书人一定喜欢。”

      赵延平想得比她多。世人吃这些个东西,无非是讨个好意头,再加上饼一向是祭拜用的,也有祈求保佑的意思。谁不愿意读书读得好呀,这个噱头的确不错。但他也做了十来年饼了,他最先想到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他看着女儿,问道:“你说得很对,只是,这饼怎么才能做成书本样?你看——”他拿手指敲了一下桌上的朥饼屑,“这饼皮这么脆,一切就散,有时候拿在手里都要掉屑,怎么才能做成书本样?若是书本一拿就散,好意头也没了。”

      赵凌霜不禁陷入思考。她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确实一时想不到这些。桌上其他孩子也陷入思考。

      过了一会,赵凌霜问道:“爹爹,咱家的饼皮可以不那么脆吗?”
      赵延平听了这话也笑了:“当然可以。咱家的饼皮是烘烤过的,所以才那么脆。你不烤它,它自然不脆。”
      “那就得啦!”赵凌霄也展颜笑了。“咱就不烤它。”
      赵延平却摇头:“不烤它怎么做?蒸了又软。”

      赵凌霜想了一会,小伙伴也跟着发愁。赵凌霜想了好久,无果,她抬头笑嘻嘻地看着爹爹:“爹,我都还没上过桌案呢,别说什么书饼,咱家的朥饼我都还不会呢。爹爹,你帮我记着这个,等我会做饼了,再来想想怎么做这个书饼。”

      女儿对做饼如此喜爱,小小年纪对做饼就有自己的想法,赵延平仿佛看到了柳氏的样子,顿生欣慰之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