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试做饼忙忙碌碌 ...
-
日子过得飞快,赵凌霜和牛力跟着赵延平,很快学会了看豆、挑豆、蒸豆、捣豆馅儿……
一转眼,又是秋天了,赵凌霜过了七岁生辰,赵延平就让赵凌霜和牛力开始动手做饼。
怎么配水和面,怎么配糖,就花费了许多时候学习。再来就是学着感受面团的湿润度。面团的湿润程度跟天气、面的质量都有很大关系,边和面边要通过手上触感感受出来。这一点牛力不如赵凌霜了。男娃子的手粗,感觉起来区别不大。
但真正揉起面来,赵凌霜又有不足了。
赵凌霜年纪小,力气又不足,和面揉面力道总是不好。牛力真是应了他的名字,力气大得很,揉起面一把好手,不过一个月,揉面就算学成了,把赵凌霜羡慕得不行。
赵凌霜力气小,赵延平也不急。女孩子力气不够这是常理,多学多练就好了。他也怕伤了孩子的身子,不让赵凌霜多练。对女儿,他还是以口头传授为主。
好在赵凌霜做饼上有天赋,很多时候一点就通,不像牛力,只懂得听师傅的话,埋头苦干,叫他想,他只会发愣。
学会了揉面,赵凌霜又把她的“书饼”拿出来了。空闲了就揪一块面,东搓搓西捏捏,想着怎么做书饼。
赵延平每天都会剩点儿面团给她。
一开始,赵凌霜把饼压扁,切的方方的,叠成一本书。才叠了三张,整本“书”成了座小山——她还不会擀面皮呢。
后来学会了擀面皮,蒸出来“书页”全粘到一起去了,成了一大块方面饼。中间刷点水?没用。刷点油?好点了,但蒸出来的饼又韧又硬,也不好吃呀。
和面时再多点水试试,好像好点了。可还是不好吃……
折腾了四五个月,毫无头绪。赵凌霜天天唉声叹气。
赵延平看女儿不肯放弃,又没有头绪,怕她心思钻了牛角尖,也安慰她:“不必急,你的想法顶顶好,爹很支持你。只是,若那么好做出来,这东西也轮不到你来想,想必早让人做出来了。慢慢来就是。”
赵凌霜虽则才七岁,心性是极要强的。她不愿意放弃,天天试天天想。
这当口,邵氏又怀上了。
家里多了个孕妇,赵凌霄也才两岁,正是爱跑爱闹的时候,赵凌霜得承担起更多的家务活儿,那饼只好搁置。但她每天都要在脑子里想一想,等想得自己觉得可行了,再急急忙忙去试着做一下。
一天,赵凌霜跟赵文清在吐露苦恼,被赵秀才听见了:“唉,样样方法都试过了,真不知道还能怎么改。我现在越做越多,脑子都有点乱了。”
赵秀才也知道赵凌霜的“大业”,他很喜爱这个机灵聪明的侄孙女,闻言饶有兴趣地打听了一番。赵凌霜如实说来自己遇到的种种挫折。赵秀才听完沉思了一会儿,郑重道:“凌霜,你想了很多办法,但我一听,你这方法不好。你总是想到什么就去做,做了哪里不好改哪里。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你的方法是错的。
依我看,你既已知道饼是如何做成的,何不把整个过程记下来。从头开始一项一项试。咱们世上有这么多种食物,也不是只有面能做成饼,我看有人拿黍饭擀实了去剪,煎得焦香,也是一张黍饼啊。咱一样一样替换过来,看看哪种最合适。再看看各种做熟的方法,蒸炸煮都试试。这样不是有条理得多。”
赵凌霜听了这话,如醍醐灌顶,她一蹦蹦下椅子,对着赵秀才就行了一个大礼:“叔公,你这话说得太对了!多谢您点拨。”
赵秀才满意地点头:“我还要提醒你一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时候你写下来也是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反而有利于你动脑筋思考。”
“是!”赵凌霜应得大声。
听了赵秀才的话,赵凌霜回家先把过去几个月做饼的经历一一记下来。时日久了,很多她也忘了。
等到回忆得差不多了,整理出来三张纸,赵凌霜自己一看,才明白赵秀才的话。光看这纸上的东西,的确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难怪自己越想越乱了。
又花了十来日功夫,她把以往做的步骤按照“原材料——水多寡——面硬度——做熟方法”等各方面分出来,才发现自己一直在纠结水的多少和面的软硬,完全没考虑过换种原材料,除了蒸也没想过其他办法。
其实这也是难免。当日中秋宴时,赵延平同她说不应该用烘烤的方法,难道是蒸?她就一直把目光放在蒸上了。
她毕竟还小,思维总有限制。
有了赵秀才点拨,赵凌霜自己整理了过去的一些经验,做起来更有条理了。
她首先试了许许多多的原材料。能吃的都拿来试过。
做饼最好的是面,面和上水,延展性强,搓圆捏扁任君随意。可赵凌霜的“书饼”形状是固定的,就是要做成方的书本样子,其实不必拘泥于面。
她试了五谷粮食。黍面太粗,不像书本模样,味道也不好,非得用油去煎炸,不然太过涩口;赵凌霜试着磨细些,依旧如此,只好放弃。
再试豆,各色豆子都一个样,要么各自为营,若是蒸熟了也是粉乎乎的一摸就散,更别提什么塑形了。
再试了稻米。稻米是家常吃的,赵凌霄现在要吃米糕,邵氏常给他做。但孩子吃的要蓬松,加的水多,又下了酵母,气孔很多很蓬。
赵凌霜做,先把米磨得更细,加上水,上锅去蒸。蒸出来的确细腻,但一整块得用刀切成薄片,再叠在一块儿。不说切得歪歪扭扭,就是切面那个凹凹凸凸的样子,也不像是一本书啊。
赵凌霜在盘子里倒上薄薄一层米水蒸熟,蒸出来表面确实细腻,但太软了些,而且厚度也太厚了。
这么一大通折腾下来,已是翻过年的春天,邵氏生了。
这次她生了个女孩儿,起名倒简单,延续兄姐的“凌”字,大名叫凌烟,小名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