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一章 蜜约 ...

  •   “杨戬,你知道吗?在西海,眷侣之间有黄泉碧落的约定,叫做山海蜜约。”

      “那就让我们一起周游三界,朝游沧海暮苍梧,做一对神仙眷侣。”

      他们一起去了绯寰谷,曾经杨戬在云蒙山时误入的绯色天地。

      筑一屋名空语间,朝暮之间,听空山鸟语。

      面一海名星月海,海上一舟,夜晚携酒,共醉后不知墨天在水,清梦铺洒星河之上。

      龙女身着绡衣,畅游水中,鱼跃而出,在月下显出优雅的身影。

      水中咕嘟咕嘟的冒出泡泡,龙女悄悄潜游,直到她看到了船上探出的身影,她拨开水流,缓身而上,却又被水纹掩住面容。

      忽然船上的人俯身一捞,龙女无处躲藏。

      一吻袭来,温热的触感使龙女意乱情迷,下一刻,她溜滑如鱼一般消失在水中。

      船上的人,微微一笑,眼眸里是温热的情意。

      海下一处名琉璃居,栖身其中,千顷海波,斑斓鱼群在头顶飘过。

      平日往来出游便将神驹驾于凌风宝车之前,万里河山,顷刻而归。

      百年时光,就这样悠悠而过。

      “二爷,天庭派人来了,问您现在在哪呢?”老六拿着另一只光语,有点向下的角度正好看到他黑洞一样的两个鼻孔。

      “有什么事吗?”听到天庭,这边的杨戬蹙了蹙眉。

      “最近那只猴子把天庭闹得够呛,玉帝应该想让您出马。”老六靠近光语轻轻说,鼻孔占了半个镜面。

      “我没空,让他们另请高明吧。”

      “好嘞,知道了。”老六扭头大喊,“二爷说他没空,让大哥送客吧!”

      喊完他又对着光语:“二爷还有什么事吗?最近要不要回来?”

      “再等些时候吧。”天庭现在是多事之秋,不回正好落得清净。

      “那您和嫂子好好玩。对了,四海之内妹妹那么多,能不能帮我给她们留个名帖?”老六话未完,光语已经关上了,“带个特产也行啊...”

      “现在孙悟空在那边闹得天翻地覆,你真的不回去吗?”一旁的寸心忽然开口。

      “天庭安逸了这么多年,总要有人提醒提醒他们的。我们就不要操心了。”杨戬拉过她的手,转过话题,“歇息了多日,今天我们去哪里?”

      “不如还像以前一样,信马由缰,兴起则下。”寸心也不再执着,可她心中惴惴不安,这几百年来日子过的太舒心,使她总感到这是一种风雨来前的宁静。

      杨戬招来宝车,寸心把这些想法埋在心底,二人随即远去。

      神驹驾雾穿云,四平八稳的在空中漫步。

      宽敞的车厢中,寸心缠着杨戬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我小时候偷拿了三妹的镯子...”

      “杨戬,你会离开我吗?”猝不及防,她还是问出了压在心底的疑问。

      “当然不会。”杨戬被打断也不恼,笑道。

      寸心看着杨戬的眼睛,似乎看到了他的心里,那里是认真。

      “以后我要是总是问,你会不会烦我?”

      “不会。”

      “那你会离开我吗?”

      “不会。”

      “那你以后会离开我吗?”

      “不会。”还是那样认真。

      杨戬把她揽入怀中。

      “我要你发誓。”她抬头盯着那双明亮的眸子。

      “我以我的真心起誓,永远和你相守。”

      那双眼睛像倒映繁星的幽潭,从中流淌出笑意和源源不断的爱意。

      她感到稍稍安心,四目相对,她感到好像被什么胶着一般,不忍别过眼去。

      空中行走不久,寸心偶然掀窗帘查看,竟发现了下方一团黑气横行。连忙告诉杨戬,他判断是邪祟作怪。

      二人下车,到了一处城镇,街上人烟稀少,到处都弥漫着焚烧驱邪避疫药材的浓烟。

      杨戬天眼一动,四周隐匿的邪祟尽数魂飞魄散。

      远处走来一群带着面罩的人,两侧的抬着焚烧火盆,中间是一尊女面神像。

      杨戬上前拦住一个旁边无事的眯眼小哥问询得知:这个地方隔几年就瘟疫横行,但只要拜了江姑娘娘就会有所缓解,所以现在有了瘟疫的苗头,人们就提前拜拜,祈求平安。

      问完二人便又向前走去,路过医馆,人满为患。

      馆内供病人歇息治疗的位置早已占满,只能在门外都支上简易的棚子接收病人。

      寸心目及此,面露怜悯:“虽然知道凡人生老病死,但亲眼所见还是不忍。”

      “瘟神散布病疫、维持万物平衡,这是天地的法则,我们也不必太过伤神。”杨戬宽慰道,“但我们既然遇到了这里的灾祸,也可以为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力。”

      寸心点头。

      二人便到医馆中交涉之后,带上面罩,留下帮忙了。

      半日之后,寸心体力不支,坐在一旁休息。

      看着杨戬穿梭在病人之间,悉心照看,她脸上露出微笑。

      “小姑娘,我看你也忙活了半天了,喝口水吧。”面前响起苍老的男声,听起来却是中气十足。

      寸心听这声音耳熟,抬头一看,是一个长髯老者,他端着两个水碗,身上的粗布短褐穿着日久,已经磨起了毛。

      是西海的太玄仙人。

      “太玄爷爷,我是寸心!”她接过水碗放下,解开面罩。

      “原来是三公主。老朽年纪真是大了,五感减弱,公主都认不出了。”老者惊讶。

      寸心问道:“太玄爷爷怎么在这里?”

      太玄仙人道:“前些日子还在西海龙宫,陛下议事,老夫一侧旁听,知道了此处疫情并非寻常,是与天上的娘娘有关。陛下顾及大局,便按下不提。老夫虽然半归隐,但也还是同情百姓,便来此处看看是否能曲线救事。”

      寸心想起看到的神像:“真是与王母娘娘有关吗?”

      太玄仙人道:“当日议事说娘娘早些年下界历劫,正在此处,其中遭遇已过千年也无从得知,想是与此有关。而且这里江姑神的香火也确实都供与了王母娘娘。”

      寸心道:“历劫向来苦难,娘娘心胸有界,想来是降罪于此了。虽是猜测,但也说得通。”

      太玄道:“天庭不仁,而使苍生获罪。”

      杨戬走来这边,正好听到此句,向寸心问道:“这位是?”

      寸心道:“这是太玄仙人,我们西海的智囊。西海世族的子女多半都是太玄爷爷的学生。”

      太玄打量了一番,了然道:“原来是二郎真君,耳闻已久,竟在今日得见。”

      杨戬谦虚一笑,两厢问好。

      太玄道:“三公主为何与真君一起在此?”

      寸心开颜:“不瞒太玄爷爷,我与杨戬已经结为仙侣,今日行走游玩偶到此处。”

      太玄仙人捋着胡子点头微笑,又仔仔细细看了面前的年轻人。

      杨戬道:“刚刚仙人所说的‘天庭不仁,苍生获罪’是何含义?难道此处瘟疫并非是行的万物规律?”

      太玄又解说了一番。

      杨戬蹙眉,显然有些生气:“无论如何,这些百姓何辜?王母娘娘真是胡来。”

      太玄道:“你心存正念,也是难得。老朽与你虽是初相识,可几百年前早已知道了二郎真君的威名,玉鼎老儿收到你这样的徒弟真是便宜他了。”

      太玄又道:“以你二郎真君的能力,有朝一日,在天庭占据一席之地,或许是苍生之福。”

      杨戬眉间微有不悦,但语气依旧客气道:“为天庭效力?”

      太玄察言观色:“当时之事,三界皆知。我未曾体会你的境遇,却也知道其中惨烈。恕老朽多嘴,虽然你心结深种,但是是时候放下仇恨了。”

      杨戬疾言厉色:“既然仙人早已听闻,就也该知道杀父弑母之仇,如何放得下!要杨戬去做他们的走狗,做梦吧。”

      这是他的逆鳞,谁也碰不得。

      寸心见势不妙,连忙拉过杨戬的手。他一向温热的手心,此时却沁上凉意。

      “爷爷,我们聊点别的吧。”寸心向太玄使了眼色。

      太玄并不在意:“到底是年轻血性。无妨,陪老朽走走吧。既然心中戾气难消,不如看看空山新雨。”

      说完他大步踏了出去。

      寸心拉着杨戬跟了上去,看着前面阴沉沉的天,她并不感觉有什么风景可看。

      烟雾缭绕的路上只能看到行色匆匆的行人。

      忽然,无人的街口传来微弱的婴儿哭声。

      寸心看到一个襁褓,就拉着杨戬过去查看。

      看到婴儿的面容之时,她惊呼出声。那个孩子左半张脸上覆盖一层粗糙的黑皮,上边长着细密的黑毛。

      “怎么会这样?”寸心抱起这个被抛弃的孩子。

      杨戬亦是面色难看。

      太玄远远地站在前边:“走吧。这里的孩子都多少有点问题的,少见多怪了。”

      正要走时,前方的街上行来送葬的队伍,走在前首戴孝的少年已经无泪可流,看起来无悲无喜,更令路人悲怆。

      后边一连四个棺材,最小的那个应该还是个孩子。

      这本应是幸福的一家五口,可瘟疫之下,只剩下这么一个半大少年。

      太玄并未侧目,等到人群走后,他又径直前行。

      寸心抱着孩子,与杨戬跟在身后。

      又走了一会,忽然路边一个骨瘦如柴、浑身生疮的乞丐扑到太玄面前,抱住他的脚,哀求道:“救救我吧,我还不想死...我真的不想死...我不想啊...”

      太玄语调平静:“我算过了,你命数如此,药石已经无用了。”抬脚离去。

      杨戬已经散去了来时的怒气,他有点明白了。

      他看了眼路中的乞丐,留下一声叹息,和寸心追上太玄的步伐。

      “不过是一届凡人,几十年草草而过,真君何必叹息。”太玄的声音从前边悠悠传来。

      “我懂了。”杨戬低眉。

      “老朽并非逼你,只是我们作为神仙,身在其位,当忧其事。真君虽未在天上领职,但也该知道,机要重职,有德者居之,则无德者失之。”太玄停下转身,“既然天庭不义,何不修养自身,以亮天界。担此任者,当在汝辈。”

      杨戬敛眉思索。

      太玄知道和聪明人相处就是轻松,杨戬在路上就明白自己要说什么了,只是仇恨让他犹豫。

      太玄又道:“前尘往事,命数已定。但今后的路,在你心里。”他爽朗一笑,“老朽真是托大,胡言乱语的要给二郎真君做师父,真是无理了。”

      杨戬不再沉默:“胜杨戬者,皆可师之。今日心中迷雾暂时消弭。只是,仙人有一句话说错了。”

      “哦?是何?”

      杨戬道:“仙人之道,思虑长远,惠及众生,才是苍生之福。以后我只不过是背负传道的责任而已。”

      太玄笑道:“此言差矣,释道传道,互利互生,不分彼此。”

      寸心在旁边未插一言却也听得明白,太玄仙人这是劝杨戬上天去匡扶正道,杨戬也听到了心里。

      她隐隐感到,无论如何杨戬都是要上天庭做官的,天命不可违,不管过程怎样,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原来真实中,她的任性,使杨戬选择了最惨烈的结束方式。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她成就了杨戬。

      心中的惴惴忽然消散,她感到轻松无比。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管他什么结果,过好当下就是了。深谋远虑是智慧,但走一步看一步也不失是另一种好的选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