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番外 ...

  •   朔州东接幽冀,北邻朱月,南扼关隘,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朝廷于此陈兵数万抵御外敌。同时建立数百里牧马场蓄养马匹以备军事,又设八坊十二监管辖。

      春风北渡,碧空澄净,偶尔飘过几朵闲云怡然自得。一片广阔连绵碧草新青之中,青骢乌骓疾驰如电,风动卷袖。

      红衣少女弓伏马背,似一抹晚霞出岫逼近戍楼高台,轻盈翻身下马后朝台上两人得意娇笑:“今年又是我赢了。”

      身后又闻马鸣。勒马之人竟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被人抢了先不见丝毫愠怒,面上浅浅淡淡,并不放在心上。

      代王和荣王相视一笑,故意逗弄她:“定是九郎让着你。”

      独孤慧撇撇嘴万分不服气,扬鞭在手重跨银鞍,趋马靠近独孤宪身边:“我们重新比过。”

      独孤宪向上看一眼,荣王颔首答应。两道箭影倏忽驰骋远去,奔向天际相连处。

      “今年我想带九郎一起回京。”代王踱步下楼,风中隐约携来银铃阵阵。姐弟俩尚不知愁怨,纵情天地间。

      荣王闻言一怔,自他将独孤宪带来朔州,十几年来任他几度回云阳,也不曾带他同行。

      “陛下那里……”荣王迟疑。

      “十几年足够尘封一件事了。当初既留他一命,时至今日何必多此一举再来清算。况且总要为他以后多做打算。”

      两人虽非同母兄弟,却也彼此知心,闻言即知深意。荣王沉吟一番就道:“朔州、代州虽说寒苦些,并非全无好处。若能以此为他之臂膀充盈左右,可做日后倚靠。”

      代王道:“我正是此意。九郎小小年纪就已精通骑射,日常随你一道巡边,耳濡目染浸润军事,过几年独当一面,将来未可知。在此之前,定要让陛下和他相见,以定君心。”

      既有定论,晚间便当面相告。相比独孤宪淡然处之,独孤慧兴奋异常。她受父亲嘱咐多与弟弟亲近,每每会少离多,相聚日短,总不能尽兴。她也曾私下满面疑惑悄问代王:“为何九弟不和我一起回去?”

      代王闻言远望云阳,沉默以对。

      云阳百年风流,处处温风软语,娇红艳绿。他们来时,正逢夏雨刚停,虹桥横跨,道旁叶片翠色欲滴缀着一颗颗水露,呼吸间清新自然,和朔州风云有着天壤之别。

      先祖南征北战得天下,对于军事极为看重。每年夏狩演武都为云阳盛事。

      独孤慧姊弟来时,隔几日就是夏狩。代王安排两人先进宫拜见,那是独孤宪第一次见到惠帝。殿中除独孤慧妙语外,一片沉静。没过多久,惠帝就令她二人出殿,自己留下代王。

      独孤慧见过当今陛下后就去万寿宫看望陪伴太后,祖孙两月不见极为想念。独孤宪与太后初次见面,又不是多话的人,坐壁旁观。还是太后见他无聊,命内侍领着他四处转转。

      宫中四时风景各异,独孤宪年纪虽小,却不露惊奇。内侍在旁看得诧异,只觉他心智不同常人。两人行经蓬莱殿时,迎面忽逢独孤宣一行。

      “这位是?”

      “禀太子殿下,这是荣王世子。”

      独孤宣好奇打量。对于独孤宪,他只偶尔听过只言片语,不知何故一直养在边境。

      独孤宪已经跪地行礼:“拜见太子殿下。”

      “王兄不必多礼。”独孤宣亲自扶起他,转头问内侍,“是自万寿宫来?”

      “是,太后在和安平郡主说话。”

      独孤宣笑道:“既是如此。你去回禀一声,就说世子随我去东宫了。”便拉着独孤宪同行,问了一路朔州事。

      独孤宪少有同龄伙伴,虽记着代王步步留心的嘱咐,但拗不过太子盛情,一一相告。独孤宣听他言词,观他举止,只觉与京中众人都大有不同。而以独孤宪看来,太子温润好笑语,也为他少见。两人一般年纪大小,小半日下来,就好得如同一人。等到独孤慧前来,太子更留下独孤宪,道先不必回去。

      独孤慧不以为意,自己先行出宫。等代王回来不见独孤宪,得知留在东宫瞬间面色大异,转念一想也非坏事,索性有意放任。独孤慧见状奇怪,想要探问原因,代王却避而不答。

      “你母亲一直惦记你,我让人送你去太平观。”

      崔元华在太平观出家为道,而代王府中另有苏王妃。独孤慧一直狐疑不已,然而任凭她几次三番打听,父母都让她不要多问。在她眼里,代王对她的母亲并非无情,可又为何两地分离。

      她到太平观又以此事相问。

      崔元华常年修道,衣襟都好似短了红尘气息。只是面对女儿还一贯如从前:“你父王都让你别问,你哪来这么多想法。”

      独孤慧搂住母亲的臂膀撒娇:“我就奇怪啊。我心里有好多奇怪的事,可你们都不告诉我。”

      她虽在外稳重,到底才十六岁。崔元华沉默斟酌许久:“总有一日我会告诉你的。”

      “我现在就想知道。”

      崔元华避而不谈,又问道:“这两个月在朔州如何?和你九弟相处如何?”

      独孤慧轻哼了一声,直起身来面露不满:“我和他比了几次马术,每次都是我赢。可是父王却说是九郎让着我,太偏心他了。”

      崔元华笑道:“一个姑娘家,天天骑马练剑的,难道是要上战场吗?”

      独孤慧得意应道:“上战场我也不怕。连陛下都夸我剑术精湛,通读兵书。”

      提起惠帝,崔元华面色转淡,却又听独孤慧说道:“这次夏狩演武,我一定要和九郎再比一次。”

      崔元华一愣,连忙拉着她问:“你是说你九弟也来云阳了?”

      “是啊。父王没告诉您么?”

      崔元华默默摇摇头,想了想道:“我想见见九郎……”

      独孤慧不知其意,爽朗笑道:“这有什么难的。等他从东宫回来,我就带他来见您。”

      崔元华颔首叮嘱:“别让你父亲知道。”

      “为什么?”独孤慧歪着头不解。

      “没有为什么,你把他悄悄地带过来就是,别让任何人瞧见。”

      独孤慧不满地皱了皱鼻子,还是点了点头。她知道后山有条隐蔽的小路无人问津。

      不过崔元华还是盼了半个月才盼到人。独孤宪被留在东宫,和太子同起卧。宫中众人都以为奇,不过又在情理之中。独孤宣兄弟姊妹不多,伴读都是大臣之子,对他又敬又怕。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平辈相交的独孤宪,更是放不开手。

      演武那日,众人第一次见到荣王世子,寡言少语陪在太子身边。关于独孤宪,这其中故事私底下传了无数版本,都是些风月佳话。少数几人猜着的,可绝不敢以此为谈资。

      惠帝对太子的行为不置一词,却在演武之后使人告诉独孤宣:“陛下说,太子殿下与世子亲厚无可厚非,只是诸王子弟中,并非只有一个荣王世子。”

      这话恰被独孤宪意外听见。他本就心有疑惑,闻言更是不解。恰巧代王进宫,亦向惠帝提出接他出宫,独孤宪才回到代王府。

      趁代王不备,独孤慧领着独孤宪甩了随从,沿小路攀爬而上至太平观。

      “你就是九郎?”看着相似的面容,崔元华悲喜交加,哭得不能自持。

      徒留姐弟二人面面相觑:“娘,怎么了?”

      崔元华屏退众人,犹豫了一会儿才道:“我有些事要和你们说。”她将十二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说到悲愤处睚眦目裂,句句声声出自肺腑。

      独孤慧呆愣当场,从未想过是如此原因。独孤宪倒还沉得住气,只是微露惊愕。崔元华一手搂住一个,泣不成声:“你们外祖父全家蒙冤而死,只能指望你二人日后为他们翻案以还清白。”

      二人又悄悄下了山。独孤慧一向活泼,经此事怏怏不乐。代王瞧出端倪,几句就猜出首尾,到太平观埋怨道:“他们两人还小,你为何要告诉?”

      崔元华向他哭诉:“难道我崔家满门都白死了不成?你既不能为我翻案,我只能寄托小一辈。我不服这件事就这么过去,否则来日我到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父母兄妹。”

      “那你也不该这么早就告诉,九郎才多大。”

      崔元华眼泪不止:“十二年来,我第一次见到他。谁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

      事已至此,代王也无别的办法,只好先安慰了妻子,回过头又将独孤慧姐弟二人唤来分析利弊。

      “你们年纪还小,陛下不许人谈论此事。你们要知道也当做不知道,和平常一样,明白吗?”

      独孤宪却向他拜倒在地,若无代王和荣王,他焉有命在。

      代王搀扶起他,叹息一声,再三殷切嘱咐:“九郎,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我不反对你翻案,但是首先你要有自保的能力,否则单凭一腔热血无济于事。其次无论如何,请多为身边人着想。”

      夏末秋初时节,独孤宪返回朔州,独孤慧亲送他到城外。来时欢喜雀跃,去时惆怅满怀。

      独孤宪回首望向帝都,晴空朗日下,宫城遥遥难见。他暗下决心,终有一日他会回来质问他的生父。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