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春猎遇刺:刘知忧用珠钗射杀了最后一头狼。
请用最俗气最现实的考量和权衡利弊来看待古代人的【感情】
刘知忧对于感情的认知,都是互惠互利的。人跟人就应该放在各自该放的位置之上。她喜欢的人,欣赏的人,也就只是将他们当朋友而已,跨阶级的真情实感、真挚感情,不存在的。即使她也欣赏元行钦,也对别人夸奖元行钦,这是自上而下的。
就是只要你给我办事,只要你让我高兴,我都会真心对你好的,不会让你(们)吃亏。跨阶级,别逗了:) 檀儿和文礼关系够好的了,不分你我,一起吃饭,跨阶级了吗?
古代人真的不跨阶级,就算是古代文人里的“爱情”:苏轼对王朝云这样的美女才女爱妾,他都没有从本质上真情实感上跨阶级。韦皋对玉箫就更没有了。
至于君与臣、主与仆、卿与士,别逗了。历史上君臣佳话,主仆佳话,卿士佳话,大多都是大家心照不宣,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待遇、名声、地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能有啥?就少数的忠君爱国、绝大多数的亲情、(同阶级)极其少数的爱情、(跨阶级)几乎没有的爱情、古代友情包括真情实感的友情跨阶级比较多,但是古代文化人跟官员士族士族文人,本来就没有多大差距。
【注】没有人在意,这一场政治联姻里,有多少真情,多少虚情假意。这不过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谁都不觉得自己亏了。
但是李刘不知道吗?李存勖是有点儿喜欢她的,他长得好、有才华、有权有势,自然认为:得吾作婿,亦足为欢。
刘知忧呢,李存勖长得好、有才华、有权有势,普天之下有几个人能比得过他的?纵然不喜欢,也该知足了。
刘知忧也是啊,家世好又聪明,才貌双全,自然是:得卿作妇,亦足为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