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41章 ...

  •   “儿臣拜见母后。”
      东临后挑开帘幕,从幕后走向前。
      “来这,坐。”
      钟离荣坐下。

      母子两面面相觑,东临后似乎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
      东临后直接问儿子:“你还坚定吗?”
      “母后,我……”钟离荣摇摆。
      东临后何等聪慧,观他这番表现,知晓儿子已经动摇。

      “当初,你父皇要你将人娶进门,我就反对。但是你说喜欢她,她也愿意嫁给你,那我的反对就不是反对。”东临后语气放缓。
      钟离荣苦涩道:“母后,儿子当时太自信盲目。”
      “不怨你,是你父皇的错。”
      闻言,钟离荣为东临帝辩解。“此事与父皇无关。”

      沈瑾夏盯着儿子,言辞犀利道:“若你父皇当初不娶我,就不会辜负他的‘表妹’。没有那份情,怎会让你娶了表妹的女儿。”
      东临帝的儿时‘婚约’,也是她当年拒绝他的原因之一。在婚后,这位‘表妹’还回东临小住了一段时日。那段时间里,得知真相,她当年毅然‘抛夫’离开回到中夏。
      “母后!”钟离荣焦急。

      “别急。我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也知道你父皇和那位‘表妹’没私情。”只不过没私情,却有愧疚。对这份愧疚,东临帝同意与南泽的联姻,让自己的儿子娶故交的女儿,在下一辈身上续上这份‘婚约’。
      沈瑾夏想到这,胃海翻腾。
      南泽皇室的风流名声,不足以让沈瑾夏却步。真风流倒还好。各国上及皇帝,下至贵族士大夫,风流的人物多了去。她怕的是玩弄感情。牺牲自己儿子的幸福,来‘保卫’自己的幸福。各国皇室子弟刻在骨血里的薄情,令她心惊。
      而她的丈夫也是其中翘楚,可她却逃不开。

      “儿子,当断则断。不要像我一样犹豫,犹豫会导致悔恨。”
      “母后,我知道。”钟离荣垂首。
      “母后是你永远的后盾,你父皇那不用操心。大不了,母后带着你们回……”
      “母后别这般说,父皇听了,又要难过。”
      “哎。”

      幼年,他不明白父皇为何担忧。娶妻生子后,他明白父皇担忧什么。母后是位坚强独立的女子,离了父皇她能活下去,父皇离了母后是真活不下去。

      告别母后,钟离荣离开。
      行至小径,钟离荣见到父皇站在不远处等他。
      “你母后,是不是又与你说‘带你们走’的话。”东临帝淡然。
      钟离荣斟酌,反问:“父皇多虑,母后无端端地为何要带我们走?”
      东临帝沉下脸道:“我说不过你们母子。”摆手就要离开。
      “夜深露重,父皇慢走。”

      东临帝走了几步,停下。
      “父皇?”钟离荣疑惑,父皇怎么停下了。
      “一切,随你自己。”抛下这句话,东临帝大步离开。
      钟离荣触动,眺望高处的明月。

      小桌前,宫装女子正昏昏欲睡。
      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传进耳朵里,女子抬起头。
      宫婢惊喜道:“殿下,太子回来啦。”
      闻言,女子高兴不已。“我这就去准备!”
      宫人们迅速帮太子妃检查一番仪容,确保没问题。太子妃才招呼几个宫人,去往后厨准备宵夜。

      一跨进门槛,钟离荣就见满宫堂黄,膳食美酒,香气氤氲。还有,他最爱的女人正笑意盈盈地等着他归‘家’。眼眶猛然酸涩,钟离荣稳定心神。
      钟离荣吩咐道:“其余人都先下去。”
      在贴身女婢的眼神示意下,太子妃迎上来。

      太子妃柔声细语道:“太子这几日奔波操劳,妾特地准备美酒美食为殿下解忧。”伸手,太子妃欲为钟离荣换身轻便的衣服。
      哪想,却被钟离荣一把抓住手。太子妃轻微扬起脸,不解地看向钟离荣。
      “不用了,我自己来。”

      快速换下衣服,钟离荣顺带僵硬地坐在床榻边。对太子妃为他准备的东西,并不不打算动。
      太子妃站在原地,从脚底冒上一股冷意。这么多天的冷落,加上两人身体一旦有接触,钟离就会不自觉地避开,太子妃想,他是不是都知道了。
      钟离荣回答:“是,我都知道。”
      太子妃反应过来,原来是她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阿媛,我们分开吧。”
      “分开?”耳边‘嗡嗡’作响。原媛只看见太子嘴型一张一合,听不清钟离荣到底说了些什么。
      钟离荣转身,背对她。
      “原媛,我是你的丈夫。早在和你成婚第二天,我就清楚你心里有别人。你不爱我。勉强与我生活在一起,这样辛苦度日,对你对我都是一种痛苦。何不趁现在,离开就好。你能与那人再续前缘,也能放下与我在一起所背负的‘重担’。父皇母后那里,我会与他们说清楚。”虽然,母后早就支持分开。
      “这几天,你点点你自己的东西。父皇母后给你的,便都是你的。我,我这如果有你想要的东西,你也可以带走。”说了这些心里话,钟离荣心里松快。

      久久等不到身后人回话,钟离荣皱眉。
      他正纳闷,眼角余光注意到地毯上黑色的长发。
      “阿媛!”钟离荣猛地回神,焦急抱起她。见她面色苍白,双唇无血色。
      钟离荣大喊:“来人!来人!快叫太医!”
      不一会儿,里里外外围满宫人。

      天刚亮,殿外的‘热闹’吵醒了东临帝。
      东临帝不满地睁开眼,先是确认爱妻还在睡。放下心来,鼓着一口气,小心地将臂弯的爱人轻放靠在软枕上。
      随后,东临帝下榻。甩甩手臂,揉了几处穴道,缓解酸麻感。
      打开‘小门’——

      门后,太监早早跪下请罪。
      “陛下,东宫那递来消息。说是,诊出喜脉。”大太监领着一众人头磕地。
      东临帝挑眉,冷笑。喜脉而已,这般大惊小怪。这么多年都没动静,却在这节骨眼上有喜了……
      “有喜?”东临后疑惑的声音自宫室飘出。
      东临帝赶忙回内殿,把消息说给她听。

      靠在东临帝身上,东临后捏捏眉心。
      “这时候有孕,真是赶巧。”
      “你说得都对,我也是这么想的。”说罢。东临帝在她眉心落下一吻,被东临后嫌弃地推开。
      东临后起身着衣,东临帝跟后帮她递衣服。两人收拾差不多,才相携而出。

      出来,见殿外人还跪着,东临后瞥了眼东临帝。
      “都起来。”东临帝手一挥。
      “老奴谢过陛下,娘娘。”
      “谢陛下娘娘。”

      “大哥。”
      钟离荣惊醒。
      钟离未叹息。大哥好不容易下决心分开,结果临到头出这个事。
      粗糙地用袖子抹脸,钟离荣打起精神。就算精算如他,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钟离荣声音嘶哑道:“来了。”
      钟离未耸肩,调侃道:“这么大动静,父皇母后估计也快来了。”
      钟离荣:“……”

      帝后是在两兄弟相顾无言,到的东宫。
      不过东临后先去见了太子妃,而东临帝留下来参与进儿子们的‘沉默’大会。

      太子妃散着发,面色苍白斜靠在软枕上,双目失神。
      东临后步伐一顿,轻声一咳:“好孩子,你受苦了。”
      “母后!”太子妃仿佛找到主心骨一般,扑进她怀中,止不住啜泣。
      东临后就这样半抱着她,听着她的哭声,认真思索。

      “母后,太子他是真的不要儿媳了……”太子妃边抹眼泪,边询问东临后。
      对于太子妃的询问,东临后问她:“那你呢,心里能放不下那人?”
      太子妃惊地止住哭泣,哑然失声。
      东临后向后移,拉开两人的距离。

      “你的事,我们都清楚。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同意你嫁进来。心里有人,还是年少慕艾的感情。我年轻过,知道打动这样人的心有多难。这么多年,你没有放下过。既然没放下过,不如回那人身边。”东临后幽幽出声,“至于你肚子里的孩子,消息还未传出,一切都来得及。”
      “!”太子妃不敢置信。一向如母亲般温柔的东临后,会说出这般残酷的话。她怀的,是太子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帝后所求多年的第一个孙子……
      “孩子,你好好想想。”
      太子妃浑身瘫软,整个人大受打击。

      转身而去,东临后失望万分。
      她本还想给儿媳一个机会,可惜到这时候太子妃还是没有一点坦诚之意。只能看到自己的不如意和委屈,再多的感情也会被磋磨掉。

      “你还年轻,还会有别的孩子。你的兄弟,也在你身边。”对于儿子,东临后只有这么一句话。
      太子怅然。母后轻易不插手,一出手绝不容他人质疑。
      “儿臣明白。”
      东临后吩咐:“好了,进去与太子妃说说话。以后,你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父子三人,目送东临后远去。

      “你应该很久没遇到这样狗血的事。”东临后惨然笑。
      仲孙摇摇头,“沈姨用心良苦。”
      东临后:“强求而来的感情,很难善始善终。”
      仲孙不能随意开口劝她,东临皇室的感情正摇摇欲坠。无论表面风光,实则满目疮痍。
      东临后哽咽道:“每次与你谈话,总让我觉得公主还在我身边。曾经我跟在公主身旁,也见过先帝和夏帝他们不少荒唐事。从前,公主总劝我不要陷于情感的圈套里,我没放心上。后来,我受够了‘情爱’折磨。现在,我儿子又走上老路。”她真的好想公主,好想她。陷在这样的‘情爱’生活里,她身心疲惫。

      仲孙抬头探向远处,注意到东临帝遮掩的身影。再细看,人已经悄悄走了。他突然想起公主妈的一句话,“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间”。想想东临帝也挺苦,媳妇是多年才求到的。这不,儿子又摊上同样的苦。
      好歹,老一辈是两情相悦,小一辈却是一头热。

      白衍端上两盘点心,陪着东临后。
      仲孙想想,东临后此时不一定需要聪明人的‘安慰’,白衍不掺杂其他的‘无心之举’说不定更能宽慰她。
      毕竟,真诚更打动人心。
      一时辰过去,瞧着沈姨情绪好转。
      趁气氛好那么许多,仲孙回房打算拿本书出来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