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从白居易的《琵琶行》观其中隐的心态 ...

  •   世人有决绝者,去而不返,然,世网无边,谁能究竟脱离?!
      又,所谓天涯海角者,于南海大士不过梵音海潮音,而于濡染于儒释道的香山居士白居易,江洲又何尝没有妙音呢?遂有《琵琶行》千古绝唱,不足为奇。
      《琵琶行》难道不是白居易中隐心态所变现成的法曲天籁吗?
      琵琶女之“恨”虽多关“风月”,然“霁月清风”岂不也是由中变现?境随心转之谓,无非于繁华处守真淳,于萧索时守空明。
      《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岂不是,琵琶女富贵贫贱一如之象。
      人生岂有不迷,一念忏悔,即归清净,此言不虚哉!无怪乎,同修白居易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知音如此,以致掩泣,同病相怜啊!
      所谓“中隐”者,人人皆可修正,岂唯士大夫之流,乃能修持?
      《琵琶行》中,白居易说明了自己在江洲的生存境况: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低湿者,多瘴气,郁郁寡欢而气结者,既是心情烦闷也是瘴气所致,谪居卧病之谓也。
      苦竹绕宅,于疾苦中守节存志之象喻也。
      杜鹃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鹃者,处江湖而思社稷之譬喻也。
      山歌村笛与琵琶仙乐作比较,是观世之音,所谓弦歌教化者,雅乐之求,岂非君子之道哉?
      白居易之悲心恳切,以致青衫湿者,如下之言: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中隐者,岂非菩萨行道之谓?进退裕如岂非白居易之心态乎?是所谓: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知命该是中隐之要义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