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岐王提携 公主玉成 ...
-
开元八年即庚申年春,王维就吏部试,落第。
王维并不气馁,也未骄躁。
唐朝开科取士,那些个及第者谁不是:十年寒窗蛩音里,十年朱门笙歌中。
对于长安城的功名富贵,王维并非患得患失。他自有他的坚持,正如维摩诘同净名之意,名非不可求,但需如《心经》所说,应在不垢不净中求。
去年七月,王维赴京兆府试,考试合格。当时应试所做的诗《赋得清如玉壶冰》,他在诗中就对朝廷表明了心迹:
藏冰玉壶里,冰水类方诸。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于功名,于大唐,王维唯有怀瑾握瑜,守常待时而已。
李龟年在岐王府演唱王维的《扶南曲》,可谓惊艳四座。从此在长安民间人们称王维是“红豆诗人”,而在长安王侯之间,王维被称为“扶南先生”。
岐王李范的风雅尽人皆知。这个睿宗的第四子,玄宗的弟弟,本就含着金钥匙出生,然而天生的富贵在长安比比皆是,而后天兼具的过人的人品才学,可就稀有了!
人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岐王礼遇天下文人,恰如周公吐哺。久而久之,岐王府无形间成了“禹门”,成了一时的文化中心。
岐王工工整整地写了封请柬,邀请扶南先生王维来府上一聚。
王维自然恭敬不如从命,他想像淮南王刘安当年的风度,当如现今的岐王李范。百闻不如一见,为什么不去会会呢?
岐王在府宅后花园,约见了王维。岐王知道王维笃信佛教,却不知道他这个居士究竟如何持戒,但还是备了寻常酒菜。
王维作揖,落座。岐王亲自斟酒,王维也不推辞,一饮而尽。
岐王问说:“史载杨雄好酒,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扶南先生,喝了我的好酒,吃了我的好菜,是否许我从你游学啊?”
王维笑答:“岐王,我一向听说博辩善辞,我今视您如淮南王,摩诘不才,实在不敢!”
岐王也笑说:“我知摩诘清心如玉,我这常常鼓瑟吹笙,以待嘉宾。不知摩诘可愿与我游宴,我当奉为上宾。摩诘今日虽似璞玉,然价值连城,他日定能闻名于朝野,一遂平生抱负。”
王维听出弦外之音,心中又惊又喜。他听闻岐王喜欢奖掖后进,果然如此。
王维停下杯箸,回答说:“摩诘今日能不泣玉于荆山之下,全凭仁王的知遇之恩,实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岐王听到王维以“仁王”相称,心中喜不自胜,欢饮起来。
几日之后,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后又从岐王夜卫家山池。春尽夏来,又去了九成宫避暑。几番游宴,应岐王要求写了些应景的佳制。
银烛光转,玉珂声响,绮娃歌喉,才子文章,这些都在游宴中,也在王维的应制诗里。
虽说的确是在经历声色犬马,但王维心里却依旧是: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
桃源境里来的人,虽身处凤阙龙宫,内心或许更加思念林泉,所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然而,王维毕竟是初处凤阙龙宫之间,并不晓得那一盘盘龙肝凤爪究竟如何烹调而来。总听说,皇室骨肉相残的故事。当初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逼退父亲李渊,当上了一国之君。
这烈火烹油的凤阙龙宫,处处上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惨剧。
王维能不在欢宴之余,忧心忡忡吗?
岐王称叹王维的绝世之才,对王维礼遇有加,也在游宴中向王侯贵胄引荐王维,让王维在长安声名鹊起,实际也为王维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岐王的赏识固不可少,但一个游离于凤阙龙宫的奇女子,却直接成就了王维的功名。
这个奇女子就是睿宗的第九女——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号持盈,是一个有修行的皇室道姑。同她的哥哥岐王李范一样,喜欢琴棋书画,结交名士。
玉真公主听闻哥哥岐王发现了不世出的人才:王维。
其实,本也不以为然。
一日岐王拿了王维的诗赋给玉真公主看。
玉真公主看后,大为叹赏,说:“这必是哥哥在民间寻到的前朝墨宝,当世并未见过这等文采。若不是陶靖节之流,也应当是江文通之辈。你快告诉我是谁的诗啊?”
岐王笑道:“妹妹这回说错了,这是我岐王府座上的贵宾扶南先生王摩诘的诗赋。”
玉真公主惊道:“当世真有这样的奇才,哥哥可否给妹妹引见啊。”
岐王说:“要见扶南先生倒是不难。可是妹妹,如果你不能让他被皇上见到,那是不是就可惜了。我们李家天下,若少了这样一个宰相之才,盛世要晚来多少年啊。”
玉真公主思忖道:“哥哥,莫不是偷偷许了功名给他。这会儿,来我这里要解头?”
岐王笑道:“妹妹果真秀外慧中,一猜就中。”
玉真公主笑道:“我未必许他解头,但想必他会是不二人选,只是还是要亲眼见见,为国选材,不可以草率啊!”
岐王点头应允。
岐王回府后,立马请王维来,亲自嘱咐他玉真公主要见他的事,明示他这一回可是“小登科”了,希望他能新谱一曲,现场演奏,并带上精选的新旧诗稿来。
几日后,岐王预备妥当,在府中安排了玉真公主和王维的会面。
王维为了方便演奏,穿了乐师的衣服,在乐工歌姬之间亲自奏乐。
玉真公主坐着听这场精心准备的演奏,心里寻思着,这乐曲虽如天籁,可我在这等了这么久,这扶南先生,怎么迟迟未到,还未有给他解头,就这么大的架子了,以后还得了。
曲罢。岐王挥袖,示意乐工退下。
王维这才从人群里走出来,到玉真公主面前行礼。
玉真公主见眼前这位乐师妙洁俊朗,气度不凡,猜出是王维。
岐王刚说:“这就是扶南先生王维。”
玉真公主就嗔道:“好一个浮浪子弟,穿得这般花俏。”
王维登时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站着。
玉真公主看到王维一脸木讷,便笑着改口道:“先生亲自演奏,真是费心了。方才这一曲,是什么古曲,我怎么好像听过,又记不起来了?”
王维笑道:“公主,这是摩诘自己作的《郁轮袍》。”
玉真公主赞叹道:“没想到你还精通音律。”
接着,王维呈递上自己的诗稿。
玉真公主手持诗稿,起先一目十行,然后又逐字逐句细看,一只手还在案上轻轻击节。
岐王招呼王维坐到他身旁。
玉真公主反复看着诗稿,竟朗声读了一首出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许久,玉真公主才放下诗稿,对岐王说:“果然名不虚传。桃源境中来的人,自然不与流俗同,尤其这“倍思亲”之句忠厚泰然同于羲皇上人之心。”
王维说:“公主谬赞了,摩诘不过禅门执帚人,性喜清净。”
玉真公主:“久闻其名,本以为是个倨傲名士,今日一见,却是谦谦君子。”
岐王见玉真公主赞不绝口,便趁热打铁说:“此时此刻许他解头,岂不恰到好处!”
玉真公主看着岐王,笑道:“哥哥真是心急,妹妹定然玉成此事。”
王维见功名在望,喜不自胜。拿起手中的酒,客气地敬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见状,喜上眉梢,也回礼,一饮而尽。
龙潭虎穴中皆是同室操戈,于今看来,也不尽然。凤阙龙宫里有这样一对兄妹,实是大唐之幸,世间岂能少诗佛,诗佛又怎么能少了岐王和玉真公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