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献红豆诗 度扶南曲 ...
-
隆冬已过,冰雪融化,王维虽心里记挂这科考,但终于按捺不住,春芳随意,出门踏青。
长安城的繁华,并非比肩继踵,挥汗如雨而已。这里弥漫着水墨烟雨,书香隽永。
王维在长街上匆匆行路,两傍胭脂花粉,泥人古玩都耽搁不了他访寺的心。他听说兴庆寺有敦煌来的画师亲手画的壁画。
兴庆寺其实不过长安城中村里,一座不起眼的小寺。敦煌画师在当时也未曾名闻遐迩,但“出手不凡”,是见过敦煌画师画作的人的共鸣。
王维来到兴庆寺,老和尚并不招呼他,在清理香灰残蜡。王维一边礼拜佛像,一边寻找敦煌画师的壁画。
佛像虽非雍容华贵,但憨态可掬,丰润的面庞,低眉垂手。王维琢磨着,这些佛像与汉地常见的佛像衣袖花纹或有差别,但举止神态实际并无两样。究竟敦煌画师的壁画在哪呢?
王维正寻思间,仰头在雕梁画栋的烟云壁上,发现了几位栩栩如生的飞天。
不是珠光宝气,真是清新脱俗。传闻中的倒弹琵琶,逆风飞翔,彩带旋舞,流光溢彩间那些腰鼓、拍板、长笛、横箫、芦笙、琵琶、阮弦、箜篌······仿佛妙音演畅,这异域风情,果然不同凡响。
王维慨叹:真是人间、天上。
王维觉得不虚此行,将那些笔法默默记住,细细揣摩,他觉得飞天的线条正和山水的线条一样,只是这殊途同归的“行云流水”,究竟是这怎样的性灵流露啊,真是不可以思议。他知道所谓巧夺天工,并非工于巧技,造化之妙,运乎一心。非菩提心,难以成就这不可以思议的飞天妙笔!
王维离开兴庆寺,心满意足,漫步在长安街头。
他远远看到一对父女在街头卖唱,咿咿呀呀的听得不甚明白。
走近才听清: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千里,惜瑶草之徒劳。暂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
歌声凄切,令王维这异乡人顿生“黯然销魂”之感,原来是江淹的《别赋》。
旁的人喝彩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接着,顺手投了几个铜板。一道起了相思情意的听众,也纷纷投了钱。
王维顺着人流,走到一座茶馆,小二招呼道:喝好茶听好诗,内有听唱诗的雅座,客官们留步啊!
王维抬头看茶馆名叫:竟陵于斯。
王维好奇,会唱谁的诗?琢磨之间,脚已经迈进了茶馆,找到雅座,点了一壶清茶,听唱诗。
只听台下一片叫好声,好诗。大概刚唱过一首好诗。
悠悠扬扬的琵琶声起,一位妙龄女子轻启朱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倾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好一个:竹露滴清响。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唱得好!
又是一阵喝彩。
王维思忖着方才的歌词诗句,是孟浩然的诗,真是清新质朴啊。不晓得孟浩然的诗在长安,他的人在哪呢?要是有缘促膝交谈该多好啊!
接着又唱了张九龄、王昌龄的诗。王维觉得乾坤满清气。唐朝的文风真是爽朗啊!
乐师纷纷到后台休息,一个秀才打扮的青年走上台来,恭敬地给大家鞠躬然后清清嗓子说:诸位,接下来,我们将让东篱小姐为大家即兴演唱在场诗人的佳作。请大家慷慨献诗吧!献诗台在我右手边,看,就是东篱小姐坐的地方。
大家纷纷朝秀才的右手边看去,只见一位身披橘黄纱衣,温婉美丽的女子端坐在笔墨纸砚前。有几个雅客上前,有序地写诗,礼貌地递给东篱小姐。王维觉得有趣,便也上前,写了一首五言绝句,恭恭敬敬地递给东篱小姐,随后落座。
大家都期待地坐在位置上。
突然闻到一缕檀香,原来东篱小姐献唱前,都喜欢燃香。悠悠然然的檀香,在茶香之中氤氲,让人如梦初醒。
悠扬的伴奏起了,是古琴,东篱小姐唱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东篱小姐把诗回环往复唱了三遍。
台下的人屏息凝视着东篱小姐的丹唇,生怕听不清东篱小姐本就清晰的咬字,一字一字的辨析。
等伴奏停下,大家突然掌声雷鸣。几乎异口同声地恳请道:东篱小姐,请再唱一遍吧。
东篱小姐也兴致勃勃,示意乐师演奏,于是又唱了三遍。
三遍唱完,有人请唱,有人追问,东篱小姐微嗔带笑说:你们是想听诗,还是想听我唱诗。于是,把诗叫人贴在献诗台上,徐徐走了。
大家在献诗台前围观:《相思》蒲州王维。
王维是谁啊?大家纷纷问。
王维已经偷偷溜出茶馆。心里其实是莫大的欢喜。他将相思这诗,在心里默念了几遍,想着长安人的春心,长安人的诗心。
几日后,王维发现自己的诗,不胫而走,连卖红豆簪子的小贩也唱起他的诗叫卖。长安人的热情,让人暖心。
行走在书坊茶馆,无意间结识几位朋友,他们通情达理,饱读诗书。
文人骚客,和诗酬答,相互引荐,渐渐在长安文人圈子里王维有了自己的诗名。
他最交心的朋友裴迪也在这是出现在他生命里。裴迪比王维大一岁,两人一拍即和,因为有同样的山水志趣。常人看来,或许他们只是一同游山玩水的朋友,但山水志趣,岂止是山,岂止是水,毋宁说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而同仁近志的卦象:同人。是他们一生的友谊卜得的。道不完王维与裴迪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啊。
裴迪曾有诗送崔九说: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而裴迪引王维为知己,说王维正是桃源山水人。愿与他比邻而居。
长安城的风雪中,与王维温酒热茶,品诗论文的挚友,除了裴迪,说有,也有,说多,也多。而说到比邻而居,形影不离的却真的只有裴迪一人而已。
一日,裴迪带来一个陌生人,就是岐王宅里寻常见的李龟年。李龟年,向王维求弹唱的曲子。王维知道裴迪的用意,希望自己的文才能被岐王赏识。他琢磨了几日写出了《扶南曲》五首:
其一 翠羽流苏帐,春眠曙不开。羞从面色起,娇逐语声来。早来昭阳殿,君王中使催。
其二堂上青弦动,堂前绮席陈。齐歌《卢女曲》,双舞洛阳人。倾国徒相看,宁知心所亲。
其三香气传空满,妆华影箔通。歌闻天仗外,舞出御楼中,日暮归何处?花间长乐宫。
其四宫女还金屋,将眠复畏明。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声。
其五 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妆竟。
李龟年拿到读罢,赞不绝口,说一字千金,说着拿出一袋银两给王维,王维谢绝了。
李龟年知道这班文人,要么清高,要么把名看得比钱重,要么只是应酬应酬。长安的形形色色在他李龟年看来并非只是世俗的声色犬马,于他李龟年是:
十年学得伯牙琴,弹出宫商五样音。
若有子期临塌上,果然不负一生心。
李龟年反复演唱《扶南曲》之间,渐渐也读懂了红豆诗人的赤子之心——也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