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圣旨 ...

  •   五日后,尘埃落定,韩府众人皆跪在正厅,聆听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翰林侍读韩仁安之女,韩氏意妧,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赐予靖王为庶妃,于六月初三入府,钦此!”

      “微臣接旨,谢陛下隆恩。”尽管内心忧愁,但韩仁安面上丝毫不显。

      杨氏起身面带微笑的走近宣旨的内监,塞了一个荷包给他,“辛苦公公跑这一趟了。”

      林福全掂了掂荷包的分量,轻飘飘的,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几分,也不介意买个好,“韩恭人客气了,杂家一会儿还要去宁远将军褚德胜大人府上宣旨,就不多留了。”

      杨氏身上有四品恭人的诰命,是韩仁安任国子监祭酒时为杨氏请封的。诰命一但颁下,除非犯了事,要不然是不会被褫夺的。

      林福全指着身后一位面色严肃,四十左右的嬷嬷说到,“这位是宫中派下来的教养嬷嬷,姓林,曾在慈宁宫当差,现如今在尚仪局当差。”

      慈宁宫是太后住所,能在那里当差可见有几分过人之处。

      “小女就劳烦嬷嬷多多费心了。”杨氏朝林嬷嬷福了福身。

      林嬷嬷避开身子,没有受这一礼。

      杨氏是从四品的恭人,而她身上无官品,自是受不起这一礼的:“恭人严重了,教导令媛是奴婢的职责,定会尽心。”

      杨氏见她如此也不再多言,叫女儿过来,“这一个多月嬷嬷就住在妧儿的蘅芜苑吧,屋子都备好了,妧儿先带林嬷嬷去看看,有什么不足也好调换整改。”

      韩意妧朝林嬷嬷行了个礼,“林嬷嬷安好,嬷嬷随我来吧!”

      林嬷嬷侧身受了半礼,“姑娘客气了。”虽庶妃位同五品,但有半师之名,林嬷嬷自然能受半礼。

      另一边韩仁安父子将林福全送出府后,回到了正厅,就在杨氏在椅上坐着,满目忧愁。

      韩仁安见只妻子一人便问道:“安娘,阿妧和林嬷嬷呢?”

      “我叫妧儿领林嬷嬷去蘅芜苑了。”杨氏说道,“老爷知道宁远将军褚德胜这个人吗?”

      杨氏来往的人大多都是文官女眷,和武将家眷交往几乎没有。她听那位公公话外之意,想来与阿妧一同入府的人就是褚家的姑娘了。

      韩仁安说:“这人我还真知道一点,他曾是靖王麾下的武官,在五年前攻打北蛮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从一个八品校尉一跃成了五品的宁远将军。

      只可惜他在当年那战中断了一臂,不能再上战场了,只能在朱雀军中担了个虚职。听人说,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还有些惧内。对了,他膝下有一个女儿。”

      杨氏双眉紧促,“即是靖王旧部,想来靖王看在他的面上,也会善待他女儿几分。而我们韩家与靖王却素无往来。”

      靖王虽后院相对其他王爷来说,看起来还算简单,除正妃外,只有一侧妃,一庶妃和四个侍妾。

      可后院却一点也不平静,靖王妃因接连守孝迟迟不能完婚,陛下眼看儿子膝下无嗣,就让他停了后院的避子汤。

      是以云侧妃生下了庶长子,比王妃所出嫡子还要大上近两岁。而在诞下长子前,云侧妃其实还怀过一胎。

      五年前的中秋,云侧妃参加宫宴回府不久就落了胎,为此皇后很是发落了一批宫人。

      杨氏还听闻靖王一位庶妃在逛园子时摔倒,落了胎
      。其余几位侍妾因不明原因也落过胎。是以时至今日,二十六岁的靖王膝下只有两子。

      想到这些杨氏便觉得胆颤心惊。她害怕视若珍宝的女儿就在后院之争中,误了卿卿性命。

      看着脸色发白的妻子,韩仁安只能安抚道,"靖王妃是镇国公的女儿,秦家护国御敌,为国为民,她家的女儿是在边关长大的,格局心胸自比闺阁儿女更加开阔。靖王大婚前,后院确实频频出事,可靖王妃入府后,素有贤名。只要韩家得力,阿妧处境就不会差。”

      看着依旧眉心紧促的妻子,韩仁安继续道,“而且昨日陛下下旨将户部尚书的嫡长孙女赐予靖王为侧妃。有出身好的侧妃在前,旧部之女在后,阿妧也不会引来太多关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事到如今,杨氏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在一旁的韩毅清双拳紧握,“爹,娘,我先下去看书了。”

      韩仁安点了点头,看着儿子的背影叮嘱道,“过犹不及,记得爹一直都在。”

      韩毅清身形一顿,满目坚毅的回了书房。

      “爹,娘,儿子也会努力读书的。”十二岁的韩毅风也郑重的说道,“我也能保护姐姐。”

      而杨氏看着素日活泼的儿子越发沉稳,不知道该欣慰还是难过。想来是欣慰多一点吧。

      “好好好,风儿懂事了。”杨氏眼中含泪的说道。

      韩仁安到是没有杨氏的复杂心态,见到次子有了长进,很是高兴。

      看着短短几日便稳重了不少的小儿子,韩仁安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道:“你既然决定了,可不能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韩毅风一脸坚定的点了点头:“儿子就先告退了。”

      目送小儿子离开后,韩仁安便扶着杨氏回了卧房。

      话分两头,林嬷嬷正随着韩意妧前往蘅芜苑,她曾是太后身边地位二等宫女。太后仙逝后,近身服侍的宫女侍人一部分自荐去守了皇陵,一二亲信得了恩旨出宫荣养,余下的不是守着寿康宫就是编入了二十四司。

      林嬷嬷知道若无恩典只怕要老死宫中了。选秀重开后,她便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她八岁进宫,到现在已经三十个年头了,见得多听得多,也懂了不少。

      今上有十五个儿子,只活下来七个。

      七个王爷里,老三礼王居长,可沉迷于寻仙问道,无心皇位。老五端王不良于行,老七凌王身为皇后养子,也算是夺嫡热门人选,可惜他虽然有才能,可刚愎自用、心胸狭隘,而老九安王体弱多病,老十福王愚笨木讷不得帝心。

      所以储君多半会在排行十三的寿王和排行十四的靖王中产生。

      这俩人中寿王宽和仁厚却不够果决,行事犹豫容易被左右。而靖王文武双全,杀伐果断却失之柔和,加上子嗣不丰。

      可此选秀七王中,唯有靖王后院添了人,她觉得这是一个信号。

      所以打点了不少人才得了这个机会,提前交好未来宫妃,也算是积些香火情。

      她这一路过来,见到的丫鬟下人都行事有度,可见韩家规矩不错。

      “嬷嬷,到了。看看屋子里可还缺什么?”韩意妧柔声说到。

      林嬷嬷回过神来,环顾打量了四周的布置。

      想来是不知来人会是怎样的性格,因此布置陈设中规中矩,但细微之处也又能看出是用心了的。

      “挺好的,姑娘费心了。”林嬷嬷诚恳的答道。

      韩意妧笑着说到,“这房间是墨衣布置的。当不得嬷嬷这声谢。这段时间就让墨衣和湘兰照顾您吧,如若嬷嬷能指点她们,那就再好不过了。”

      林嬷嬷有些惊讶于韩意妧话里的直白坦率,见多了说话拐几道弯的,开门见山的还着实少见,心下有些叹息,她这步路不知道是不是走错了。这性子……

      见林嬷嬷有些出神,湘兰和墨衣对视一眼,上前行礼道,“湘兰、墨衣见过嬷嬷。”

      林嬷嬷点了点头,对着韩意妧说到,“姑娘,教学明日开始如何?”

      “明日开始也好,今日嬷嬷就先休整休整。若有事直接吩咐湘兰、墨衣就好。”韩意妧说道,“嬷嬷要不再逛逛院子,熟悉熟悉环境。”

      林嬷嬷微笑着摇了摇头:“奴婢想在屋里坐会儿。”

      韩意妧见林嬷嬷有些疲色就先离开了,又吩咐湘兰、墨衣好生照料。

      林嬷嬷见此心中又升起了几分希望

      韩府正院泽信堂

      杨氏正在翻看账本,边翻边叹气,“按例,妧儿陪嫁不能超过三十二台,那之前准备的物件大部分也不能用了。”

      “那就多给些现银,旁的都是虚的。”韩仁安在旁边说到,底气十足。

      这就要从韩仁安父亲说起了。

      其父韩书正虽然出身农家,但通庶务,颇懂经营,其母是江南富商的独女,嫁妆丰厚。父母都是经营的好手,因此几十年下来,韩家便攒下了颇丰的家业。

      而妻子出身弘农杨氏,虽然是旁支,但也有世家底蕴,嫁妆丰厚,善经营。

      他自是有底气说出这番话。

      杨氏在旁边赞同的说道,“我这几日好好理理账,闺女已经够委屈了,这方面更不能亏待她。”

      说罢又唤来婢女白果,"去小姐的院里看看,若无事便让妧儿来我屋里一趟。"

      白果应声行了一礼,便往蘅芜苑去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圣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