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哥,你喝一喝我们的频谱水体验体验。你们做记者的,经常压力大,经常有失眠、头痛、便秘这些症状,频谱水都有很好的效果。”黄灿从频谱仪里倒出一杯水,小眼睛笑成了一条线,像捧着“神仙水”一样递给于斯年。
于斯年小口喝着,慢慢品尝,仔细咂摸,就是一般的饮用水,没有任何不同,喝进去不会全身发热,也不会瞬间觉得充满力量。
黄灿一直在等于斯年的评价。静默了一会,看到于斯年没有回应,还是很淡定,继续热情地介绍:“哥,现在可能你没什么感觉,但是连续喝一段,我保证你从里到外,都会感觉截然不同。”
于斯年现在只感觉心里拔凉拔凉的,忧愁已经转化为惴惴不安。一些夸大其词的虚假医疗保健产品,七分靠忽悠,两分靠心理安慰,还有一分虚无缥缈。听着黄灿的介绍,凭借多年的采访经验,于斯年感觉这款频谱治疗仪活脱脱就是虚假医疗保健品。
为了调查这个产品是否真有疗效,于斯年借着全面了解产品的说辞,收集所有的产品内部宣传资料,并向黄灿提出要参加他们公司的活动。
机会来得比于斯年想象得快。他仔细研究资料才不到一天,就接到黄灿的消息,说是第二天早上有一个大型的产品分享会。
分享会在一家破旧的电影院举办。这家电影院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也曾风光一时,随着各种新型电影院的引入,逐渐被边缘化,环境和设备都已残旧不堪。于斯年心想选择这个地方估计是因为场地租金便宜。
当于斯年拉开暗红色的厚重帷幕,一走进去,吓了一跳。好家伙,电影院浩浩荡荡几百人,全是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个个神情激动。老旧电影院弥漫着一种久不见阳光的潮湿,加上厕所清洗不及时,niao骚味也混杂在潮湿味中,让于斯年有种误入传销现场的感觉。
舞台上摆放着几台频谱治疗仪,还有一间2平米大小的小木屋。主持人和工作人员都西装革履,但是散发着浓浓的销售风。他们用热乎又甜蜜的口吻招呼着老头老太体验频谱水和所谓的红外线治疗屋。原来那个小屋子比频谱治疗仪更厉害,能包治百病,无论身体有啥问题,进屋子里火热地拷一会就能百病消。
主持人请了一个医学教授现场讲解治疗原理,有些还编成了顺溜的口号。他在舞台上振臂一呼,老头老太都跟疯狂了一般呼应着,中气十足。
到了分享会的环节,更让于斯年哭笑不得。有糖尿病的、中风的、高血压的,甚至有癌症患者进行了分享,都是说喝了频谱水,进频谱屋照了红外线后,药都不用吃了,身体倍棒、吃饭倍香,啥啥都好。有个自称工程师的老头尤其煽情,说自己之前一直中风偏瘫在床,备受儿女嫌弃,人生绝望,使用了产品后,现在能爬长城了,说得老泪纵横,感染力极强。
所有的铺垫一气呵成,到了购买环节,平时买一个鸡蛋都要掂量的老头老太,突然就变成了暴发户,两万一台的频谱治疗仪,甚至是十五万一间的治疗屋,都争相下单,眼睛都不带眨的。
这个产品有问题。于斯年满脸虚汗地参加完活动后,心里已有七分确定。
谨慎起见,他又找了医院的朋友,询问产品的疗效有几分真。医生朋友沉默了好一会,干巴巴地说:很悬乎。于斯年自然就明白,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没啥用处。
这个公司30多万的广告提成,于斯年觉得是有缘无分了。关键点还不在于广告提成,是怎么和广告部交代。想想刘静那血盆大口,于斯年就打了好几个寒颤。
他苦着脸回到报社,在办公室长吁短叹,抱着胸踱来踱去,最后心里一横,以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去广告部找刘静。
他诚恳地表示了自己的无能,没办法帮这家公司做宣传。然后将公司虚假宣传的各种调查材料递给了刘静。
刘静震怒,表情已经扭曲了。她接过于斯年手中那一叠厚厚的材料,直接狠狠砸向于斯年的脸。文件像雪片一样,四处散落。
广告中心里,响荡着刘静疯狂的国骂:“你他妈以为你自己算哪根葱,不就一个小破记者吗?几百万的广告费,你管别人是一堆金,还是一坨屎,你只管写。有新闻理想有什么卵用,你不照样被催债的催得屁股尿流。全报社谁不知道你欠了一大堆的债,你还觉得自己是高傲的孔雀?你他妈就是过街的老鼠。”
于斯年的脸由红转白,又由白转红。要放在以前,于斯年能羞愧得原地去世。但是熬过那段最不堪的日子,于斯年已经被各种打击磨炼出了强大的内心和厚脸皮。
他缓了一会情绪,怒怼:“我们的报纸是讲究品牌的。刊登的报道全都代表着报社的形象,这种产品不仅仅是虚假宣传,而且明显就是骗局。如果老百姓因为看了我们的报道而上当受骗,最终影响的是报社的声誉,得不偿失。我拒绝做这样的报道。”
话既然已经说开了,他有种放飞自我的感觉,继续喷:“我是过街的老鼠又怎么样,笔在我手里,我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我也奉劝你一句:做人还是要讲点良心。如果是你爸妈被这样的产品骗了半生的积蓄,而且有病不去治,你就不会在这里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两个人的争吵持续大半个小时。争吵的激烈情形,不到几分钟就被绘声绘色地传遍了整个报社。有些一直看不起刘静的人自然觉得爽,当然,大部分都在嘲笑于斯年螳臂当车的傻气。
在于斯年面前凶悍如猛虎的刘静,哭嘤嘤跟主管广告的副社长林学安告状,大胸脯随着哭诉一跳一跳的,马脸上的悲愤满溢,让林学安瞬间觉得于斯年不是个东西。
于斯年被传唤到林学安的办公室。面对林学安的施压,于斯年表示宁死不从。气得林学安暴跳如雷,骂他冥顽不灵,连报社的“败类”这样的话都脱口而出,并且直言要开了于斯年。
事情闹到了领导层,社长□□专门召开班子会讨论。副社长吴肖与于斯年的看法一致,作为分管采编线的领导,他认为报道要站得住脚,不能沦为广告的傀儡。他为于斯年据理力争。最后,决定还是要考虑报社的品牌,康辉频谱公司的广告暂不刊登。而于斯年因为冒犯领导,要被停职一个月自我检讨。
能够甩掉烫手山芋,于斯年觉得停职一个月也不是太坏的事,但是胸口的闷气堵得慌。为了消解这种闷气,晚上约了费柯去大排档吃晚饭喝啤酒。
大排档在江边,冬天的风呼呼地吹着,火锅火热地滚着,于斯年埋头苦干,吃得额头冒热汗,夹克干脆拉下拉链,敞开了吃。费柯看得出来于斯年不开心,怕他着凉,帮他把夹克的拉链拉上。顺带把凳子挪到他旁边,摸了摸他耳垂,像安抚一只炸毛的猫。
几杯啤酒下肚,于斯年的脸涌起红潮,眼尾都是红的,平时绷得紧紧、挺得直直的腰弯了下来,脸上的面具出现了裂缝,流露出茫然和悲怆的神情,这种脆弱的状态只有在费柯面前才会展示。费柯觉得,于斯年其实是一个精美的瓷器,极刚强又极脆弱。
三支啤酒全灌进了于斯年的肚子,他喝茫了,还是什么都没有说。起身要去拿车时,要经过一条小路,被扶着的于斯年突然心血来潮,嘟嘟嚷嚷要让费柯背。
费柯拿这个醉鬼没辙,只能乖乖背上他。一到了背上,于斯年搂紧费柯的脖子,热乎乎的脸埋进费柯的颈窝里,似乎寻找到了舒适又安全的地方,满足地叹了一口气。
冬天的衣服虽然厚,但是于斯年的胸口和费柯宽厚的背严丝合缝地紧贴着,能清晰感受到于斯年起伏的肌肉,和火热的心跳。
小路人很少,南方的冬天月亮还是很亮的,透过两边的树,稀稀落落穿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坑坑洼洼的水泥地板上。费柯突发奇想,如果这条小路没有尽头,就这么相偎依地背着于斯年,走过漫长的一生,似乎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走了小段路,于斯年绵绵地叫了一声“费柯”,似有若无。他接着又像是在说梦话喃喃自语一般:“费柯,你这个傻瓜,什么都不懂。”
“嗯,我是傻瓜,我什么都不懂。”总不能跟一个醉鬼计较,费柯笑着应答。
“你不是傻瓜,我是傻瓜,我是个不切实际的傻瓜。”在于斯年断断续续的醉话中,费柯总算明白了他不开心的来由。
把于斯年放到副驾驶位,帮他拉上安全带后,费柯把于斯年额头上的碎发拨开,轻声哄道:“没事了,于傻瓜,以后有我罩着你呢。”
过了一段时间,在最权威的央视消费者权益日晚会上,打假名单中,康辉频谱公司“榜上有名”,记者暗访和调查的内容,跟于斯年调查的结果大同小异。报社的领导们们纷纷暗自庆幸当时的决策。于斯年的坚持终于换来了领导的赞赏和众人的另眼相待。这些都是后话。而在那之前,于斯年天天忍受着各种明讽、暗讽。刘静更是经常和于斯年作对,恨不得把于斯年驱逐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