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第61章 半日闲 ...
-
紫宸殿,朝堂上。
内侍总管宣读了封后旨意,着钦天监择良辰吉日行封后大典。
眼下满朝文武也知道了是他们皇上极为看重那大魏的明华公主,才会亲自前往大魏求娶。
他们啊,都被皇上算计了。
但此时,已悔之晚矣。
李长渊深邃的眸子盯着从西南边城西沂送来的加急折子。
乌斯伽蓝骑大军和赤罗骑大军在苍琅城外练兵,两军各有十万兵。
乌斯是与大梁相邻的西南强敌,兵强马壮,乌斯王庭虽地处雪山深处,却一直对富饶的大梁虎视眈眈。
然而两国相接攘之处,多为栈道天险,悬崖峭壁,山水天然形成阻隔,还有一座终年雪山,无论哪处,都易守难攻。
只有苗疆,沿着河道接壤两地。
故苗疆的位置极为重要。
无论是乌斯还是大梁,都不会放任苗疆落入对方手中。
多年前大梁兵败于魏时,乌斯便想趁机占领苗疆,但当时梁魏大战,先梁帝也是怕乌斯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并未动留在西沂的兵马,致使乌斯的计谋并未得逞。
不曾想这安然无恙了多年,乌斯竟又打起了苗疆的主意。
苍琅是乌斯的边城,两大军盘踞在苍琅,必不可能是随意而为。
“皇上,苗疆族长听闻此讯,已派人向宇文将军求兵,但宇文将军手下只有五万将士,若是乌斯攻来,只恐抵挡不住伽蓝骑和赤罗骑。”
宇文南,便是西沂守将。
李长渊沉静地眯了下眸,乌斯既然能安静这么多年,定是有契机使他们忽然摆出这般阵势。
或许他们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要出兵,而是想试探他。
但也不得不防。
他沉声道:“传旨,一旦乌斯出兵苗疆,宇文护即刻带兵助苗疆抗击乌斯骑兵,命吴王和雍王三日内领兵赶赴西沂增援,不得有误。”
离西沂最近的便是吴王封地蜀地和雍王封地交州。
吴王和雍王算得上是李长渊的王叔,但他们也只是先梁帝的堂兄弟,仔细论起来,他们与李长渊的关系就更远了。
李长渊此番让他们出兵增援,也是对他们的一番试探,毕竟这些藩王被放任地有些久了,会不会领旨出兵还未可知。
于是退朝后,他又招了韩肃在长庆殿议事,让他整肃大军。
**
长庆殿内,李长渊处理完政事,揉了揉眉心,抬眸望了望窗外,这个时辰,阿鸾该起了。
他起身走出长庆殿,前往里长庆殿不远的青鸾宫。
姜鸾用过早膳,倚着窗有些百无聊赖地望着院中的桃树。
青鸾宫的院子比青鸾殿宽敞许多,院中的桃树比青鸾殿中的多,姜鸾知道这些桃树定是李长渊吩咐宫人特意为她种下的。
她勾唇笑着。
这般惬意的活着,可真好。
闲鹤居的账册也还未送到梁都,她一时闲了下来,真不知道做什么。
慕光离开了半月有余,不知他如今到了何处?
姜鸾心下微微叹气。
八月的梁都暑气未消,还有余热,这时素喜走进来,道:“娘娘,厨房做了几份冰碗,娘娘可要尝尝梁都独有的冰碗?”
姜鸾前世时便想尝尝梁都有名的冰碗,却只能看到不能摸尝到,没想到来梁宫的第二天,便能尝一尝
她缓缓睁开眼睛,颔首道:“姑姑让人端上来。”
宫人们端冰碗上来。
姜鸾坐起身子,接过冰碗尝了尝,碎冰中带着酸酸甜甜,顿时让人全身的燥热都消散了。
她示意钟灵和知意也尝尝,自己很快吃了一小碗,还欲再吃。
“娘娘,冰碗不可多食。”素喜嘱咐提醒道。
姜鸾有些意犹未尽,但听到素喜这么说了,还是放下了小碗。
这时,李长渊走进青鸾宫,看到庭院中的主仆几人,他抬脚走近,看到宫人们在收碗,笑问:“阿鸾这是吃了什么?”
“你们都下去吧。”李长渊吩咐,他喜欢与阿鸾独处,不喜有人打扰他们。
宫人们都走了出去。
姜鸾懒懒倚着梨花榻,见到李朝渊进来也并未起身,她扬起笑意,舔了舔唇道:“哥哥,我刚才尝了尝,梁都的冰碗味道极好。”
李长渊将她捞起来,走进殿内。
姜鸾搂住他的脖子,似乎也习惯了他这么抱着她,很是自然地在他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
“事情解决了?”她问。
李长渊微微颔首,将她放在榻上,毫不避讳地说:“在长安时,师父和舅舅传来书信,说西南边陲部的乌斯有异动,果然这才半个月,乌斯已将大军压在了苍琅,蓄势待发。”
“乌斯?”姜鸾微微蹙眉。
前世李长渊御驾亲征与乌斯伽蓝叶护所率领的伽蓝骑交战许久,但大战并不是在这个时候,而是在三年后,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有异动?
姜鸾蹙了蹙眉,“哥哥打算怎么做?”
“我猜他们这次并非是要真正要出兵,而是试探我对苗疆和乌斯的态度。”李长渊脱了鞋子,倚在姜鸾身侧。
姜鸾颔首。
这般说来,也并非没有可能。
大梁一朝换了君主,倘若新上任的君主是个懦弱的,乌斯极有可能就此进攻,但若君主还是强硬阻挡他们吞并苗疆,便又需从长计议。
“会打起来吗?”姜鸾问。
她担心三年后的事会提前发生。
李长渊沉吟片刻,道:“无论战与不战,都不得不防,若是让乌斯攻下苗疆,便如同大梁门户大开,乌斯骑兵便可势如破竹,我已下旨让吴王和雍王做增援,若是开战也能来得及。”
姜鸾听到他的话后,愈发沉默。
吴王和雍王便是前世执意要开棺的人,当然那时的吴王和雍王并非现在的他们,而是他们的后代子嗣。
但忽然听到这两人,姜鸾还是下意识蹙紧了眉。
李长渊以为姜鸾为战事担忧,他道:“别担心,若是吴王和雍王抗旨不尊,我也有另外的准备。”
姜鸾缓缓抬眸,见李长渊眼里意气风发,便不再多言。
等她忽然反应过来时,他们两人已经躺在榻上,李长渊揽住她道:“陪我睡会儿。”
姜鸾这一路上的乏累也还未消,听到李长渊的话,便闭上了眼。
两人气息逐渐绵长。
午后,李长渊又去了长庆殿,姜鸾还想继续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是还未到半日,便有人找上门来。
“娘娘,皇庄上来了人,说是来替皇庄里的太妃们求皇上,庄子里太热,冰块不够,但送往皇庄的份例是足够的。 ”素喜道。
姜鸾静默半瞬,问:“如今皇庄上有几位太妃?”
“有位分的太妃共有十三位,其中位分最高的便是贤太妃,内务府每隔半月便会按照用度将所需用物送往皇庄,照理来说,是不会不够的。”
“这次来求皇上的,可是贤太妃的人?”姜鸾平静问。
素喜顿了下,说:“是,是贤太妃娘家的的侄女,陶婉姑娘。”
姜鸾抿唇轻笑,皇庄上缺少冰块这件事真不真且不论,贤太妃和她的这个娘家侄女打的是什么主意,现如今可谓是人尽皆知。
“娘娘,该如何?”
若来的是旁人,素喜自是将人打发了,可这来的贤太妃的侄女,打的更是贤太妃的幌子。
她便不好轻易打发了。
姜鸾打量着素喜神色,虽只是短短相处了半日,但姜鸾能看得出来,素喜并非是犹豫不决的人。
这件事原不该拿到她的面前来说,但既然已经到了她面前,便说明是素喜不能做主的事。
她问:“姑姑,这位贤太妃,可是与先皇后娘娘有旧?”
素喜讶然一瞬,道:“娘娘聪慧,贤太妃与皇后娘娘并非有旧,而是有恩,贤太妃曾救过皇后娘娘,当时娘娘怀着大皇子,也就是皇上,险些滑倒,是贤妃娘娘挡在了身下。”
如此说来,贤太妃不仅是对先皇后娘娘有恩,还对皇上有恩。
所以素喜才会有顾忌。
姜鸾想了想,道:“本宫初来乍到,对宫中事物不甚熟悉,既然这样,便让陶婉姑娘去长庆殿求见皇上。”
“娘娘,这样恐怕不妥。”素喜道,她自然能看得出来这位陶婉姑娘此番进宫可仅仅是为皇庄上讨冰。
素喜端详着姜鸾神色,见她眉目平静,好像没有看出贤太妃和陶婉的用意,便有意提醒。
只是姜鸾依然不甚在意,道:“没什么不妥的,姑姑,你派人带陶婉姑娘去长庆殿,就说是本宫说的,让陶婉姑娘来找皇上。”
她不好做那敲醒春心荡漾少女的棒子,便让哥哥来做了。
素喜见状,只能无奈低声应下,转身走了出去。
“公主,那陶婉姑娘分明就是……”钟灵蹙着眉正说着,忽然见姜鸾抬眸眨了眨,便知道她是故意让陶婉去长庆殿的。
虽然她还是没有想明白,姜鸾为何要给那陶婉姑娘见到皇上的机会。
“别想那么多,有些事我来做,反倒不会达到好的效果,俗话说的好 ,解铃还须系铃人。”姜鸾细细抿着茶水,还是枣茶的味道好喝。
不过,她将这件事情推给了哥哥,只怕哥哥不会轻饶了她。
**
长庆殿外,陶婉一袭月白轻衫,看上去很是瘦弱,楚腰纤细,宛如风中摇曳的荼蘼花。
“还请公公通传一声,小女奉皇后娘娘之命,特来求见皇上。”
内侍上下打量着她,她的话涉及到了皇后娘娘。
皇上吩咐过,凡是与皇后娘娘有关,皆要进去通传,无论殿内是否有其他人。
“姑娘稍等,奴才这就去通传。”内侍转身进了长庆殿。
内侍总管张公公见他慌慌张张跑进来,低声斥问:“做什么这般毛躁,惊扰了皇上,你担当的起吗?”
“公公,殿外有位姑娘,说是奉皇后娘娘之命,来求见皇上。”
此时,李长渊从他们的对话中听到了皇后二字,停下了朱批,抬眸问:“皇后怎么了?”
张公公转过身,恭声道:“皇上,说是长庆殿外来了位姑娘,奉凰后娘娘之命,来求见皇上。”
李长渊闻言,以为是姜鸾派了钟灵或是知意过来送东西,心下有些期待,便道:“让人进来吧。”
内侍出去通传,很快一抹白色从殿外缓缓走了进来。
她弱柳扶风般地跪了下去,道:“皇上,小女陶婉,是贤太妃娘娘的侄女,这些日子在皇庄中陪贤太妃解闷,便发现皇庄中的用物皆低于用度,尤其是冰的量,不足以供各位太妃使用,有不少太妃都得了热病,定是有人行私吞之事,小女替皇庄中各位太妃,求皇上查明此事。”
李长渊见到来人不是钟灵和知意,而是一个与姜鸾丝毫不相干的人,不由沉了沉目。
他问:“你去见过皇后了?”
陶婉怔了下,道:“小女去求见皇后娘娘,娘娘并未见小女,只是让小女来长庆殿求见皇上。”
李长渊凝视着陶婉。
帝位的威严压得陶婉有些喘不过气,但她想到来之前姑姑的吩咐,便咬牙将身子跪的更直了,摇摇欲坠。
她本就有几分姿色,如今又显得十分娇弱,端正跪立在殿中,无端会让人生出几分怜爱之心。
但李长渊对此丝毫不见,冷声道:“此事朕会让内务府去查,若有私吞者,定严惩不贷,回去告诉贤太妃,她若是太过清闲,朕可以下旨让她去甘露殿中陪庶妃冯氏。”
陶婉愣了一下。
李长渊却已经起身抬脚,走出了长庆殿,径直去了青鸾宫。
姜鸾似乎料到他要过来,见到他进来,讨好地走上前,主动牵着他的手道:“哥哥看完折子了,可是累了,我让人炖了哥哥喜欢的莲子肉羹,这就让人传膳。”
李长渊满心的怒意在她的几句话中,消散了干净。
他想了想还是不能轻放过她,俯下身咬着阿鸾纤细的脖颈,道:“阿鸾,你明知那陶婉心里想的是什么,却还让她来见我,若是下回你再敢将我推给旁人,我便……”
他在她耳边吐出几个字,让姜鸾脸颊微红,忙从他的怀里逃了出来。
李长渊却是不放过她,硬要让她答应才行。
“阿鸾,答应我,否则我……”
姜鸾忙伸手捂住他的嘴,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小脸羞得通红。
“没有了,没有了,不会再有下次了。”姜鸾故作镇定地朝着外头唤了一声,“来人,传膳。”
很快便有人将晚膳摆了上来。
姜鸾所说的,李长渊喜欢的莲子肉羹,最终被他喂进了她嘴里。
膳后,姜鸾才想起来,问:“哥哥,你将这件事怎么处置了?”
李长渊瞥了她一眼,道:“若是你,要如何处置?”
姜鸾想了想,道:“查,内务府送了多少东西过去,自然有账登记在册,并非是谁一张嘴就能篡改,看看究竟是谁在说谎。”
她说完也猜到了李长渊便是这样做的。
李长渊捏了捏她的指尖,她明明就知道如何处置,却还要推给他。
“哥哥,我听素喜姑姑说,贤太妃曾救下了怀着身子的母后,也算得上是救了你,我怕做得太过,会惹得贤太妃不喜。”姜鸾挠了挠他的手心,这才解释给他听。
李长渊默然片刻,道:“无需担忧,贤太妃虽救过母后,但母后在世时,已然回报过她,如今她再想挟恩图报,还要问过我答应不答应?”
姜鸾静静看着他,看来那位贤太妃当年救下母后之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否则哥哥不会这般不顾情面。
“阿鸾,在梁宫里,任何人包括我在内,你都可以任意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