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第56章 立誓约 ...

  •   李长渊把玩着姜鸾纤细绵软的手指,就这样垂着眸注视着她,听她说起在清河时的所见所闻。

      “哥哥,说起来当初我来清河时,是不希望有人认出我的,但后来我又十分庆幸能有娇娇陪着我。”

      李长渊嗯了声。
      从牧九传来的书信中,他知道有庞娇这个人的存在,尽管是个姑娘,但他不会让来路不明的人留在她身边,故让牧九查过此人身份,才知是大魏长信将军府的姑娘。
      也是在庞娇来了清河之后,阿鸾才开始踏出清河,游于山水。

      “你想知道她的去向吗?”

      姜鸾惊讶抬眼,刚要问他怎么会知道庞娇,又想起身边还有未被她发现的牧九,定然是他告诉了哥哥。
      她问:“哥哥怎么会知道娇娇去了哪里?”

      李长渊下颌抵着她的额发,“不知道,但牧九提起过,她去了南面,若是你想知道,我让人寻她。”
      庞娇去了南面,便极有可能是去了大梁,李长渊虽身为大梁君主,但要在大梁境内找人,也并非易事。
      但若姜鸾想知道,他自然不惜多派些人手,如今的玄九卫可不仅仅是九个人。

      姜鸾想了想,当初是她亲自送庞娇上船,那时她都没有透露去向,大概也是不想让人知道。

      她摇摇头,“算了,希望这一次,她能寻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其实她早就看了出来,娇娇并不喜欢留在女学,她喜欢的是外面无拘无束的天地。

      李长渊握着她指尖的手轻轻捏了下,让姜鸾的注意力重新落回他身上,他离开长安时,她与庞娇还不曾认识,如今三年已过,她的心里又多了一个在意的人。
      他竟有些吃味。

      对上姜鸾略带困惑的目光,他眼底幽邃,声音低缓,问:“阿鸾这么关心旁人想要的,可知我想要的是什么?”

      姜鸾心中微动,对上他专注于她一人的目光,就不知不觉间陷了进去。
      她一直都知道他长得好看,如今更添了几分君王的威严和凌厉,身形也褪去了少年的清瘦,宽大的手掌轻易便将她拢入怀中。
      现在的他与前世的李长渊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前世的李长渊眉间总带着几分沉郁,看不出悲喜,但不怒而威。

      她似乎在透过他看着另一个人。
      这样的认知让李长渊很不舒服。

      他蹙眉仔细想了想,他可以确定,她的身边没有出现过别人,她也不会用这样的目光看着别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
      他将她的指尖放在唇边,带着几分故意地咬了下去。

      姜鸾察觉到微微痛意,才回过神,她意识到自己在他面前失了神,还被他发现了,正想着要怎么解释,便听他问。
      “阿鸾在想什么?”
      他沉静的目光里带了探究。

      姜鸾抿了抿唇,从李长渊怀里起身,捡起落在身侧的面具,垂眸看着面具,抚摸着上头的纹路,道:“哥哥方才问我,是怎么认出了你,其实我在梦里见到过你现在的样子,也见到过你带着这个面具。”

      李长渊眼里闪过惊讶,他是对她能这么轻易就认出他有些好奇,但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原因会是她曾梦到过?
      也就是说她方才进门看到他的第一眼,便认出了他。

      姜鸾抬眸,轻问:“哥哥会信我说的吗?”

      李长渊点点头。
      她说了,他就会信。

      这么说来,她刚刚的目光果然是在看他,透过他看向她梦中的他吗?
      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他接过她手中的面具,放在案几上,唇瓣含笑:“你梦里的我们也见面了吗?”

      姜鸾怔了下。

      “见面了,梦里的我们后来一直都在一起。”她说。
      李长渊笑意愈发深了。
      无论是在梦里,还是现实,从现在起,他们都会一直在一起。

      他郑重说:“阿鸾,三年之约已到,我来娶你了。”

      **
      李长渊比大梁的求亲使臣早到了三日,他戴着面具跟在姜鸾身边,如此便能进出宫门。
      他们偷偷潜入扶云殿,去看那棵藤芽,顺着他们最初搭成的架子,长成了遮天蔽日的藤蔓。

      “哥哥,惊喜吗?”姜鸾笑问。

      李长渊凝视着那株藤蔓,缓缓露出笑,心里软化成水。
      他们在藤蔓之下喝着桃花酒,像是从前那般,姜鸾的酒量还是很浅,练了三年,也只是多喝了半壶,便醉倒在李长渊怀中。

      三日后,使臣抵达长安。
      比他们先到长安的,是梁帝要以一国之后的尊位求娶九公主的消息,这位梁帝,竟还是当年在魏宫为质子的昭殿下。

      魏宫宫人听到这个消息,一半庆幸一半后怕,还好当年欺侮昭殿下的宫人早已被二殿下发落。

      而此时明正殿中,魏帝垂眸看着第二封大梁的求亲国书,他许久未动,直到崔德录提醒他道:“皇上,夜深了,该歇下了。”

      魏帝这才将国书搁置一旁,他长长叹出一口气,忽然问:“德录啊,你说朕该不该答应他?”

      崔德录哪里会不知道魏帝并非是在问他,只是还在考量罢了。
      他想到这位梁帝,也不禁在心下惊叹,当年魏宫的质子,他还曾在马场见到他做过马差,如今摇身一变,竟成了大梁的天子。
      世事难料啊。

      他道:“皇上,梁帝求娶九公主,自然是要以九公主的意愿为先,皇上不如听听九公主的想法。”

      魏帝瞥了他一眼。
      阿鸾的心思,他还不知道啊,早在三年前便答应了那小子,如今只怕是拦也拦不住了。
      崔德录见状,询问道:“皇上可是担忧九公主在南梁受委屈?”

      魏帝微微颔首。
      长安与梁都相隔千里,她若是受了委屈,届时又该如何?
      但她若铁了心要嫁给那个小子,他自然也不会阻拦,只是要娶到大魏最尊贵的九公主,可没有那般轻易。

      无论如何,南梁皇帝来大魏,大魏自然也不会轻视,以国礼相待。

      次日,前朝设宴。
      李长渊的露面,引起了众人的目光,谁能想到当初一个被认为为当做弃子的人,竟然成了梁帝。

      他站立在席间,虽身份与魏帝平起平坐,但他却始终以晚辈谦姿,道:“魏帝陛下,晚辈此来长安,只为求娶九公主阿鸾,望魏帝陛下割爱,晚辈今日在此立誓,此生只娶阿鸾一人,非阿鸾不娶。”

      他这话一出,满座哗然。

      李长渊可是梁帝,身为君王竟能承诺只娶一人。
      魏帝也稍稍惊讶,若李长渊不是梁帝,他定会让他答应此生只娶阿鸾,但偏偏他是君王。
      他凝眸盯着李长渊,良久才出声道:“你方才所说,当真能做到?”

      李长渊道:“晚辈绝无半句虚言,长渊此生,只娶阿鸾一人,若违此誓,生不能如意,死不能长宁。”

      **
      宫宴上,魏帝并未答应,但李长渊的一番话却是传了出去。
      虽有人羡慕姜鸾,却有更多人希望如她一般,得觅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良人。

      姜鸾现在被魏帝下旨束缚在青鸾殿中,不能再随意出入宫门,但声音随风而行,这番话还是传到了她耳中。
      她抿唇轻笑,大概没有人比她更相信他能做到了。

      姜鸾嘴角还未消下去,知意抬脚缓步走进来,道:“公主,皇上派人请公主去明正殿。”

      姜鸾微微颔首,“更衣。”
      她换了身衣裳后,便前往明正殿,到了明正殿外,发现崔德录守在外头,她蹙眉道:“大监,殿内还有其他人吗?”

      崔德录只道:“公主进去便知。”

      姜鸾打量着他,心下有了猜测,抬脚走进殿内。
      殿内还有一人,正是李长渊。
      看到姜鸾进来,魏帝和李长渊都将目光投向她,让她脚下微顿。

      魏帝出声:“过来吧。”
      姜鸾这才走到李长渊身边,走过来时被裙底流苏绊了下,李长渊立即伸手将她接住,扶着她站稳。
      “儿臣给父皇请安。”

      两人站到一处,男子高大女子娇矜,看起来极为相配。
      魏帝打量着二人,连他也看得出来他们心意相通,良久后,他看着李长渊冷冷出声:“你们俩的那个三年之约,没有朕的同意,不能作数。”

      两人相视一眼,姜鸾忽然跪了下去,抬眸望向魏帝道:“儿臣未经父皇同意,将自己的终身大事许诺出去,是儿臣的不对。”

      魏帝神色稍缓。

      李长渊也跪了下来,他作揖道:“皇上,阿鸾当时年幼,若要怪罪,所有罪责只在长渊一人。”

      魏帝闻言,冷哼一声,“既如此,朕便不许阿鸾嫁给你。”
      姜鸾微蹙了下眉,还未出声,便听到李长渊又说:“皇上,所有罪责,我都能应,除了姜鸾。”

      “你倒是告诉朕,朕凭什么要将阿鸾嫁给你?”魏帝怒道。

      李长渊不卑不亢道:“皇上,作为李长渊,我喜欢阿鸾,此生不渝,定会爱她敬她,不会让她受半分委屈,而作为南梁皇帝,南北梁魏好不容易安定,若皇上将阿鸾嫁给我,必能延续两国安宁,于边关百姓,于两国黎民,皆为福祉。”

      魏帝眯起眸,定定看着他。
      两国安定了近二十年,无论是大魏还是大梁的边关百姓,都希望能继续安定下去,而两国联姻,确实是最好的法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