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9、第 119 章 ...


  •   随着身边倒下的同袍越来越多,孟少姜已不记得时间过去了多久,只知道长枪断了换长刀,长刀如今也是遍布缺口。

      天际逐渐泛白,激战一宿的守军终于能看清眼前敌人的面貌了,可他们心中的仇恨反而更甚,因为,他们认出就是这些人,毁了他们在凉州的家园,杀了他们的亲兄弟,逼着他们年老体弱的父母踏上逃亡之路。

      终于,远处再次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而这次,风中飘荡的李字旗是那样振奋人心,守军们心心念念的李多祚将军终于赶到了这里。

      山下,那面突厥的金色狼头旗缓缓向后退去,目前他们所处的位置并不适合与汉军主力决一死战。

      王廷的军队虽然退了,可是,有着丧子之痛的突厥老将却不愿撤退,他领着麾下几十名兵士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斜坡,想要在李多祚的部队赶到前消灭这支夺去他儿子性命的凉州守军。

      山上的守军经过连日激战所剩无几,只余下二十几人还在苦苦支撑,眼看着装备精良的几十名突厥骑兵疯了一般往上强攻,只觉得头皮麻发麻。

      关键时刻,孟少姜与初一同时赶到斜坡前,两人虽然也已疲惫不堪,但是毕竟武功更好些,斜坡并不宽敞,只能容下三人并肩同行,她两往那一站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不过,突厥老将为报丧子之仇已经失去了理智,初一不得不出手拖住他,如此一来,孟少姜便要独自面对两个人的进攻,饶是她耐力惊人此刻也到了力竭的边缘。

      初一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同样从昨晚激战至今,面对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将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尽力躲避对方攻势,根本没有还击之力。

      突然,那老将故意卖了一个破绽,急着脱身的初一不疑有他,挥剑朝他攻去,却被对方顺势挑飞了佩剑,接着被老将一脚踢中腹部,滚下了斜坡。

      这边骤起的的变故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然而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那名突厥老将便提着长刀砍向了对后背毫无防备的孟少姜。

      孟少姜和初一为了保住山上剩余的残兵主动挡在了最前方,因此身边根本没有同袍掩护,后面的人想要过去救他基本不可能,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把泛着寒光的刀离孟少姜的脖颈越来越近。

      “ 咣当”金属的碰撞声刺得人耳膜发疼,让人意外的是,那名先前救过孟少姜的突厥小兵再次拦住了老将。

      “达木,你做什么?”老将看清眼前之人,脸不由得沉了下去,阿史德达木虽与他分属不同阵营,但毕竟都是突厥王族清贵,彼此多少有些了解,他以往并不喜欢唐人。

      “除了她,其余人任你处置。”达木冷声回道,说罢侧开了身子,露出身后二十几个体无完肤的守军。

      “不可能,他杀了帖木儿,我要拿他的人头祭奠我儿子的英魂!”说罢,老将迅速挥起了大刀,气势汹汹地砍向眼前阻拦他的同胞,李多祚的先锋部队越来越近,他如果不尽快解决达木,必将限入重重包围之中。

      达木早有防备,很快便和老将缠斗起来,许是觉得自己帮助汉人有违祖训,他并未主动出击,只艰难防守,可老将报仇心切,眼看着山下的汉军越来越近,便不由自主地使出了杀招。

      达木无奈,只得奋力反击,老将虽经验丰富,可到底上了年纪,对上同样弓马娴熟且年轻力盛的达木,很快便败下阵来,就连手中武器都被达木挑飞

      就在这时,李多祚的先锋小队已经摸上了斜坡,老将望着近在眼前的杀子仇人目龇欲裂,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任由达木朝他面门劈来。

      可是,预想中的疼痛并没有出现,他疑惑地睁开眼,却发现刚刚还与他兵戈相见的达木此时竟然在阻击摸上斜坡的先锋队。

      老将还没从眼前这番不可思议的场景中回过神来,便只听哐当一声,他那把被挑飞的长刀居然回到了他脚下。

      “快逃,别让汉人抓住你,他们的弓箭手快到了,我撑不了多久。”达木大声吼道,他救孟少姜只是为了兑现当初的诺言,可不是想投敌卖国。

      “达木,你……”老将神色复杂地望着眼前这个奇怪的年轻人,一时竟不知是什么心情,他转头看向山下的军队,明白今天这个仇肯定报不成了,只得领着几名亲卫从另一侧小路逃了出去。

      孟少姜虽有心阻拦,可她早已没了力气,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名老将消失在自己眼前。而另一边,久攻不下的先锋队忽然听到一道短促的号角声,随即所有人立刻俯身趴下,达木还来不及弄清发生了什么,便听到了无数破空声呼啸而来,下一刻,他的身上便插满了箭羽。

      临死前,达木将脸缓缓转向了孟少姜,令人意外的是,他向来阴沉的脸上居然露出了笑容,“孟少姜,你一定不知道,小可汗她,究竟有多在意你……”

      边疆战事,从未像如今这样能够牵动帝都百姓的心思。自大周建立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事几乎没有断过,可唯独今岁,烽烟燃得这般频繁。

      原本归顺的西突厥自立为王,室韦倒戈相向,吐蕃更是趁机联合各部大举进攻,本就与大周积怨已久的后突厥自然不肯放过这个天赐良机,他们的新可汗默啜亲自领兵攻打灵州。

      武皇御台上早已被各地军报堆满,这位年逾古稀的帝王,却显得从容不迫,与朝中众位大臣商讨过后,她很快便安排好了各地的领军主将。

      上官婉儿作为武皇最信任的臂膀,一直陪侍在侧,她必须随时做好拟订制书的准备,为此,她整日都不曾停下研磨的动作。

      以她如今的身份,自然不缺研墨的婢女,可军国大事非同寻常,如今又是紧要关头,连武皇都屏退了随身伺侯的宫婢,她自然不敢假手于人。

      上官婉儿低垂着头,不紧不慢地研着手中的磨,满耳都是皇帝与众位大臣商讨战事的声音。

      偏殿之中,大臣们罕见地达成了某种默契,以往势同水火的官员们没了尖酸刻薄的言语争执,今日只围绕着调兵遣将之事苦思冥想,如今的大周,可谓四面楚歌。

      “陛下,薛师此番出征事关重大,还望您三思。”年轻的御史执笏板朝着台上的武皇深深一拜,神情凝重。

      “不必再议了,朕意已决,散朝吧。”武皇并未动怒,只是心中有些怅然,薛怀义因着韦团儿之死对她热络许多,可她毕竟不是冷心冷面的人,如何做的出这种让亡人难以安息的事情。

      此番遣他出征,一来是为了安抚他那颗躁动的心,二来也是想借此机会帮他立威,毕竟上次出征空手而归终究有些落人话柄。

      再如何,薛怀义也是帮她登上大位有着从龙之功的功臣,她心底对他还是存着感激的。

      不过数日,户部便打点好了出征要用的粮草,只等武皇一声令下。

      哪怕出了凛冽的隆冬,可料峭的春寒同样让人瑟缩,上官婉儿紧了紧身上厚实的大氅,接过婢女递来的手炉便呈给了銮驾上的武皇。

      “婉儿,太平最近在做什么?”武皇抱着温暖的手炉,漫不经心地问道。

      “禀陛下,公主近日闭门谢客,在府中研习佛法,为陛下祈福。”上官婉儿垂首回道,神态依旧恭敬,她深知除了朝政,如今最能牵动武皇心思的,便是太平这个幼女了,所以于公于私,她都要格外注意太平的动向。

      “朕听说胡僧慧范近日与太平往来密切,甚至还在公主府附近修了一座寺院,你可知其中详情?”武皇放下手中的奏折,锐利的目光好似一把短刃,直直盯着上官婉儿。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慧范精通佛法,此前为了修建佛寺曾多次拜见公主。公主素来仁孝,想着每月初一十五去寺院进香为陛下祈福劳民伤财,便准了慧范在公主府附近修建寺院的请求。”上官婉儿停下研磨的动作,拱手回道,神色一如既往的恭敬。

      “原来如此。近来政事繁琐,朕也有些时日没见着太平了,你去传个口信,宣太平夫妇入宫。”武皇疲惫地说道,随即斜靠着身后的软垫缓缓闭上了眼。

      上官婉儿见状便明白武皇这是要小憩片刻,于是轻手轻脚地拿起一张薄毯盖在武皇身上。接着她转身出门,唤来一名贴身服侍武皇的婢女命其守在门口。

      不多时,上官婉儿已骑马离了宫门,皇宫禁地向来不许官员策马扬鞭,除了太平公主和薛怀义,上官婉儿是唯一可以在宫禁内策马的人,由此可见武皇对她的信重。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武皇召见太平公主成了上官婉儿不能假手于人的差事,她心知这是武皇故意为之,却从未表露出半点不满。于她而言,能活着守在太平身边,已经是武皇莫大的恩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