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重新认识(上) ...
-
7·14案件是两年前发生在南锡市,轰动全国的一桩大/案。
这件案子之所以轰动,不仅是因为一个案件中有四个死者,更是因为这四名死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两年前的7月14日早晨七点,福安大厦例行巡逻的保安报警说在大厦20楼的一间会议室发现了四名死者。经过调查发现,这四人死于7月14日晚间零点左右,都是因为被利器刺伤后失血过多死亡。凶器倒是没有丢失,其中三人手中都拿着一把瑞士军刀。现场也有激烈的打斗痕迹。本来以为是私下斗殴致死,但是接下来的调查,让警察和大众都吃了一惊。
警方很快确认了四名死者的身份,其中三人都是租用福安大厦20层的远途理财公司的管理层——CEO沈付,总经理邱荣和杨志。另外一人,从他身上的证件来看是个叫王强的四十五岁中年人,但是在从数据库调取数据核对后,警方才发现,这个男人的真名叫做苏长阳,是个卧底记者。这个发现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如果苏长阳化名出现在这个投资公司,那是不是意味着他很有可能在这个公司卧底调查?顺着这条线查下去,一切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远途投资是一家披着投资理财名头的皮包公司,其实是个传销组织,截止7·14案,这个公司竟已经敛财千万计。警方随后在福安大厦附近的一处宾馆里营救出被非法拘禁的身陷传销组织的受害者二十余名,来不及逃走的组织打手和其他成员也一并入了网。而这家公司的最高核心成员就是除了苏长阳外的三个死者。
案情渐渐明朗,后续的痕检技检也证明,死者邱荣和沈付手中的刀上只有他自己的指纹而死者苏长阳手中的刀上则是有苏长阳自己和死者杨志的指纹,而在对比过凶器后,也证明了杨志沈付和邱荣身上的伤口是苏长阳手中的瑞士军刀造成的。三个传销组织人员躺在会议室内侧的地上,而苏长阳则是倒在靠近门口的位置。在警方的推断里,苏长阳很可能是通过某些途径怀疑到了这个传销组织,用了个假身份潜伏在组织里,但是不幸被犯罪分子发现,最后在与搏斗过程中杀死了三人,自己也因为伤重死亡。
这件案子在网络掀起了大浪。苏长阳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在当卧底记者前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但是后来不知怎么转业做了记者,这一转行还是个社会新闻记者,从业十多年来经常从事卧底调查工作,几度死里逃生,揭露过不少地下犯罪团伙,着实帮了有关部门不少忙。因此很多网民自发悼念为正义牺牲的苏长阳,苏长阳和他生前的事迹在网上广为流传。更有甚者,讲矛头对向政府机关和公安机关,引发“记者卧底权”和“有关部门不作为导”的争议。
基于证据链和外界舆论,市局不得不加紧结案,而结果就像是上面说的那样,只是把对苏长阳的描述强调为“正当防卫”。但是,当时在重案组参与全过程的殷平却不认可这个结果,这一切都太顺利了。因为虽然凶器,伤痕和凶器上的指纹都清晰明了,但是房间里采集到的其他痕迹都几乎不能作为证据。因为就在凶/案发生前一小时,远途投资刚刚在那间会议室里开了一场“讲座”,所有的受害人和组织成员都悉数到场,又被要求逐个离开。这导致了现场的指纹和脚印采集十分困难,换言之,现场除了那些“关键证据”,其余都不能作为直接有效证据。
案子的最后是一个被捣毁的传/销组织,一群被解救的传/销受害者和一个被人们纪念的正义记者。而警方则是被迫结案。殷平觉得这些连起来有种微妙的诡异。他向上打报告陈述疑点,由于重案组赵队病假,暂时负责这个案子的谢副队并不认同殷平的推断,认为他没有实质证据。于是殷平直接找到秦术,请求延后结案,秦术却是以“省里命令,维持原状”八个字把殷平后面所有的话都堵了回去。在局长办公室的殷平又惊又怒,拍了秦术的桌子,自请停职,而两个月后,他便被下放到了区派出所,按照秦术的说法,让他来磨磨性子,一磨就是两年。
殷平望着白板上的关系网,倚在桌子边沿,一口一口吃着泡面。吃碗面,殷平把空下来的泡面搁在桌上,又从桌上拿起一本半旧的笔记本,打开到某一页,在一个名字上划了一下。这两年,殷平一直在私下调查7·14,今天在接到“找狗”任务之前就是在一位当年受害者开的快递站里和人家闲聊。
想着现在是月底,过几天他就要回市局,殷平觉得是时候把资料规整一下了。
收拾得差不多,殷平把泡面从房间拿到厨房扔进了垃圾桶。看着垃圾桶满了,殷平便扎起垃圾袋,开门把垃圾袋放在门口准备明天出门拎下楼。
开门就听见802那家全职太太的魔音穿墙而过:“小东,九点了还不睡觉!”殷平揉了揉耳朵正准备关门,却看见肖方也开了门,看着他还没换下外出的衣服,随口问道:“肖老师,这是要出门吗?”
“啊,一个要好的朋友约我。”肖方边说边锁上门,路过殷平时也很顺嘴地说了句:“今天的苹果不错。”然后径直走到电梯前按键下楼。
殷平不自觉看着肖方进了电梯才关门进屋,看着还放在玄关桌上的苹果想着,今天一个两个都说好吃,看来是不错。
殷平打开电视随手选了部电影来看——三流的搞笑片,眼看着都要看困了,手机却突然响了起来。殷平被铃声一吵睡睡意全无,打开一看,来电人:何成
“平哥,看来你要早点回来和兄弟们团聚了。”在电影的背景音中,殷平听到自己的原同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