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六、蝶恋花 ...

  •   宗敏是我的皇四子,也是纯良妃唯一的儿子。
      承煦四年初,照看皇后的医女与日常诊脉的太医向我禀报皇后有孕。我欣喜若狂,想到自双生子后,皇长子宗琮虽聪慧伶俐,有七窍玲珑之心,然皇次子琼善良仁慈却敏慧不足,皇三子泽年纪尚幼更羞于见生人。又联想我宫中妃嫔生育多有不顺,特命官员及命妇陪同,前往大慈恩寺祈福,希望我的妻子生产顺利,孩子健康聪敏。想来我为未出世孩子往寺庙祈福的习惯,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吧。
      我的妻子得知我极重视这个孩子。怀孕三月,她害喜得厉害,常常茶饭不过刚刚咽下,随侍的侍女便拿出痰盂。加上宫务的劳累,她日渐憔悴。在征求我的意见后,她希望挑选两位值得信任的妃嫔接管宫务。我与妻子首先推荐了当时还是纯贵嫔的许氏,不仅是她在潜邸时期就深受我们的信任,还因为她虽为皇后以下目前最高位的妃嫔,受封以来和善依旧。她虽为小官家女出身,却深明礼义,与诸妃嫔相处得宜,是当之无愧之选。与此同时,我和妻子在第二个妃嫔人选上犯了难。
      当时的女子以嫁作正妻为首要之选,先帝时虽将妾侍划分良贱,却并没有改变时人对妾侍的鄙薄和轻视,即便惩戒罪犯的律令也对妾侍多有苛责。我登基后进行选秀,希望从世家贵女中选取合适的女性充盈后宫。贵女们皆唯恐避之不及,或以疾患躲之,或以盟约退之,更有以枯槁惭颜避之……此间种种,让我心情复杂,反思自己所作所为的同时,在征求太后意见后,登基初,仅择选一二民间小官之女充作美人罢了。后南方叛乱,许如诗作为徐统领之女,封号锦,以贵人之阶进驻广阳宫主殿,生皇三子泽后晋为婕妤。其友云皎乃户部尚书之女,因忧心密友生活,不顾尚书反对参加选秀入宫,封云婕妤,居广阳宫瑞桃殿。云氏人如其名,其精通琴棋书画,皎皎如月之美享誉士林。闻之许、云二人进宫,时人为之叹惋哀息。
      皇后听闻许、云二人入宫后,十分高兴。她欣赏二人的才情与品德,用朋友的礼仪接待她们,用诚挚的情感与之相交,不让下人以妾侍的身份苛待她们,不容许宫人因为妃嫔的身份而私下非议。皇长子宗琮更是受许氏教导,与这位庶母有半师之谊,宫中常常能看见宗琮与许氏争论问题的场景。二人由此逐渐放下芥蒂,适应了宫中的生活。她们感激皇后的礼遇,投桃报李,对皇后十分尊敬,彼此相处得宜。

      我和皇后希望从二者中择一执掌宫务,又因二者身份的贵重,入宫时日不长,资历和品阶稍有不足而犯了难。潜邸时有良悌潘氏,性清高,任性自持,不得我和妻子的喜爱。登基以后,潘氏受封为正四品婕妤,至今没有赐号,她对此心怀不满。许、云二人入宫后,她对二人受到皇后的礼遇而心怀怨嫉,以潜邸时老人自居,私下多造口舌非议。我和妻子欣赏二人的才能,又担心提拔许氏或云氏执掌宫务会让二人遭受进一步的非议和潘氏的刁难。纯贵嫔待人接物素来妥帖,我在坤宁宫召见纯贵嫔时,不禁对皇后说:“我虽有不少妃嫔,可能够协助皇后的人又有多少呢?贵嫔多年来协助皇后打理事务,其行事之稳重,处事之妥帖,在六宫中又有谁能超过呢?”纯贵嫔忙行了一礼,答:“陛下谬赞!”又斟酌着说:“陛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自陛下登基,君以淑女为妻,琴瑟鸣以礼乐,教以后妃之德。朝堂重用有才能的君子,宫廷善待有德行兼备的女子,这正是帝后相合,王者之风涤荡社会与家庭的开始。山川异域,江河汇于一海,风月同天,百姓仰目于一日。陛下何需用夸赞我的方式自贬才德,用重用我的方式忽略皇后的努力呢?”听到这里,我不禁愧疚地望向妻子,而妻子对纯贵嫔尖刻的语气颇为吃惊,又为贵嫔对她的维护感到熨帖。她对我笑了笑,帮助贵嫔向我解释道:“陛下,这不正是我们一贯信任贵嫔的原因吗?”我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牵过略有些慌张的贵嫔,一边望向妻子说:“皇后说得对,正是因为后宫是皇后所在,有如贵嫔这样的人,我对后宫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于是我们抛却顾虑,决定让云婕妤为另一辅佐之选。云氏出身世家大族,又兼户部尚书之女,受过良好的教养,性子虽恬淡,却端得一派光风霁月,深得众人的尊敬与喜爱。纯贵嫔听闻人选后,抿唇一笑,眼眸中流露出对云氏的欣赏,又不乏谦恭地行了一礼感叹:“皎皎如月,心向往之。耿耿面貌,往而求之。坐于北亭,求而望之。信行知言,望而倾之。”后传闻云氏听说纯贵嫔对她的点评,亲自登门拜访。二人相处得宜,于宫务一事上搭配得当,结交为友,这便是后话了。
      离开坤宁宫前,皇后为我送行,特意对我说:“霁娥心性纯善,又多敏易思,她在公事上素来兢兢业业,在待人接物上惯常保持谦逊谨慎。唯恐自己无法完成你我交待的任务,又唯恐居功于他人之上。我虽清楚陛下赞赏她纯良的品性,却不能不考虑她能否承受天子随口一出的赞誉。”我皱了皱眉头:“难道我的赞赏如此令人为难吗?我素来肯定她纯良的心性,信任她对你我的辅佐能力。脱口而出的言辞,是发自内心对她的赞赏与肯定。”皇后思索片刻,却张了张嘴没有说话,不再多言。

      我对此深感疑惑。我与妻子青梅竹马,少年夫妻,日常相商无有不通,即便存在分歧亦不曾无言以待,却唯独于此事上似有难言之隐而无法探究。我也无法从其他妃嫔中获得答案。在我和妻子的第二个女儿荣淑出生后,不久,纯贵嫔有孕。或许是困囿于心中的疑惑,我在书房得到侍从的报喜后,心中思绪复杂,不禁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一个“敏”字。侍奉我的宦官临安误以为这是给幼子取字于“敏”,忙带领众侍从向我贺喜。我哭笑不得,四皇子宗敏也由此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出生就获得父亲赐名的孩子。

      宗敏性羞怯,年幼时常常说话含糊不清,叫人不知所言,闹出过不少笑话。当时,皇太子宗琮常带着三皇子宗泽拜访纯充仪,与大公主荣嘉探讨琴艺。宗泽好啼哭,而宗敏性安怯。一日,身为长兄的宗琮与长姐的荣嘉在书房调音校琴,宗泽和宗敏在花园里玩耍。聊到兴致处,宗泽哭哭啼啼地进来,宗敏紧随其后。宗泽扑进长兄怀里说:“院子里有生病的树,快要去了。”宗琮一时与荣嘉面面相觑,随侍的宫人也在一旁憋着笑。无奈之下,宗琮与荣嘉只好亲自询问起来,而宗敏似若有所思,不发一言。宗琮亲自为宗泽擦干眼泪,说:“充仪娘子好花草,雀娘亦是风雅之人,永乐宫向来被打理得有方,屡屡获得母后的称赞。貔貅若发现有腐坏的植株,报给大兄和姐姐,母后和充仪娘子若听闻你帮忙打理宫殿,及时发现腐坏的树木,定给你记一大功。”宗泽听得奖励,立马停止哭嚎,眼睛亮起,连忙带领二人走到庭院一棵槐树前。
      时值春夏之交,庭院芳草如茵。槐树花期将至,枝蔓垂立,花蕾扑朔,如蝶振翅。微风乍起,将舒未舒,若蝶恋花衣。随侍荣嘉的提琴侍从已摆好琴,荣嘉抚衣,转调间,移宫换羽,前朝坊曲焕发新颜。宗琮对两位弟弟解释道:“这原是前朝流行的教坊曲,源于南朝梁武帝的《东飞伯劳歌》,名‘蝶恋花’,盛唐之时的燕乐曲。”宗泽笑着鼓掌道:“好听!”宗敏紧随其后,含糊不清地说:“好盯!”一旁的宫人忍俊不禁,而宗敏羞愧地低下头。荣嘉曲毕,走到宗敏面前,一字一句地纠正宗敏的发音:“跟我念‘好听’。”宗敏涨红了脸,宗琮与宗泽开始还打算看热闹,随着宗敏愈发支吾而不忍,而荣嘉不依不挠。方纠正完毕,有槐花落在孩子们的肩头上,宗敏不禁指着槐树说:“坏花。”宗琮连忙眼明手快地把弟弟的嘴捂住,代替宗敏向荣嘉求情起来。众人面面相觑,庭院充斥着孩童的嬉闹声。

      宗敏幼有轻微口吃,不善言辞。大公主荣嘉自幼天赋异禀,乐感卓越,言辞清晰,而宗敏和荣嘉不同。有随侍的宫人每每抢话,将宗敏的命令混淆为他意,上传下达,趁机浑水摸鱼。有一次,有宫人嘴馋宫廷的山楂糕,故意询问宗敏今天是否需要山楂糕作点心。适逢宗敏刚用过午膳,他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回答道:“消食化积……犹有……不足。”而宫人故意扭曲其本意,前往御膳房,以四皇子消食化积额外求取糕点,大胆占有自己主人的食物。待纯充仪和宗敏被掌管膳食的女官问起,永乐宫尚一无所知。
      身为长姐的荣嘉因此十分担心,她对宗敏的发声十分在意,经常要求宗敏在她面前作发音和演讲的练习。荣嘉性清冷,寄情于琴乐,有魏晋名士之风,不喜过问俗事。公开发言虽是不多,必直切中心,即便皇子皇女中最擅长雄辩的宗琮也要对自己的妹妹礼让三分,兄弟姐妹们都很信服她。二公主荣淑少时极类男孩,她受到长姐的影响,行为之上,心随意动,一度将女性的礼仪视作禁锢而对抗,举止也逐渐变得粗俗无理。我的妻子因顾忌我和太子对寿娘的宠溺,便向自己的大女儿寻求帮助。荣嘉听说这件事后,对荣淑说:“懂礼知节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他人感受到内在的修养,从而对他表示尊敬;没有礼貌的人,无论地位多么崇高都不会让人心悦诚服。只因人们无法信任一个放弃修养的人,无法尊重首先不尊重他人的人。祢衡无休止的怒骂和羞辱令魏武不屑杀之,魏征的屡屡逾矩进谏却令太宗尊之敬之。无他,不过魏征出格仍践行君臣礼义,而祢衡恃才傲物泼妇骂街尔,后人对他们评价的区别就在这里。开明的君主与储君自然期待创新的言行,可无法获得他人信任与尊重的言行却会为他们的支持造成阻碍。你真的要主动放弃对自我品行的修习,让创新的言行因缺乏必要的正当性而在推广中受到阻碍吗?请好好思考一下吧!”她说完,荣淑就陷入了沉思,收敛自己对礼仪的僭越之举,心底对于长姐愈发崇拜。

      荣嘉教导他人时尽心且严厉,身边有随侍的舞者常有因无法忍受公主的要求而退出舞队的。宗敏敬畏同胞的长姐,在姐姐面前愈发不敢多言。荣嘉因此十分苦恼。纯充仪了解此事后,对皇后说:“雀娘十分在意敏儿的发音,而敏儿愈发不敢在她面前说话。若长姐在室内抚琴,他便在花园里流连。若长姐在花园侍弄花草,他便一个人安静地待在房间里——不言不语。”皇后因此明白了她的担忧,唤来荣嘉,询问荣嘉最近的衣食住行和学习生活,而荣嘉一一道来。皇后颔首,向荣嘉问道:“你素来喜欢琴乐,雀娘有什么推荐的乐曲呢?”谈及琴乐,荣嘉很高兴,正准备对皇后诉说乐理,在对话过程中却屡屡遭到提问和打断。皇后一遍又一遍纠正荣嘉的言辞,致使对话没有留下完整的语句,荣嘉对琴乐的喜爱也无法由内而外转达,伶俐清晰的口齿变得磕磕绊绊,最终归于沉默寡言。荣嘉因此感到不满,却不想要忤逆母亲而按捺心中的怏怏不乐。临别前,皇后问荣嘉:“今天的交流如何呢?”荣嘉大胆地说:“我和母后的对话,刚开始的时候如沸水入杯,望而见底,情理言于表。我以为没有什么不能表达的,想要放茶叶作为佐剂调和情语,感应物态,却屡遭打断。话语就如同茶叶般被剪碎,茶汤也浑浊起来,需要不间断地吹拂表面的碎茶叶才能将茶饮尽,而吹凉的茶汤只在嘴边余下苦涩,难以回甘。”皇后笑了,说:“我年幼的时候看书,常常为冉雍感到可惜。冉雍以德行著称,圣人高度肯定他的贤才,在其他弟子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冉雍曾担任季氏封地的长官,打算长期侍奉季氏家族。他以得体的礼仪侍奉自己的主公,试图用诚恳的谏言打动他,用正直诚挚的想法说服他,却没有得到礼貌地善待,其主‘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最终迫使冉雍对他的主公深感失望,回到圣人身边侍奉。有人对圣人说,冉雍口才不佳。而圣人反问,为什么要拥有那么伶俐的口才呢?伶牙俐齿、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常常遭人厌恶。是啊,说话不能让人尽言,情况就无法准确判断。表达自我观点时滔滔不绝,是自我为中心的傲慢。面对他人看法却屡屡打断纠正,是对他人的不敬。冉雍以礼待季氏,却没有获得对等的尊重,即便是幼小的孩童都会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又怎么会不心灰意冷地离开呢?”荣嘉若有所思,问道:“若没有良好的口才,言语无法准确表达,情志又何以体现,误会又当如何纠正呢?如果表达不清晰,即便是父母的训诫,儿女或为一时权威而妥协,终究难以诚服于情理,无法体谅父母的苦心。”皇后摸了摸荣嘉的头说:“相如口吃而善著书,邓艾口吃而全文武,孟郊口吃亦书《游子吟》……可见不善言辞,无法清晰用言语表达自我,并不妨碍司马相如书写华美的辞赋,不妨碍邓艾上传下达的命令,不妨碍孟郊体谅并感激慈母。”
      荣嘉陷入沉思,回到永乐宫,自庭中传来《东飞伯劳歌》的吟唱。走近一看,原是宗敏立于槐树下,芳草纷飞,敏兴起而歌。有宫人试图通报,被荣嘉及时劝阻。她接过侍琴宫女手上的琴,趁机打起拍子,奏响琴乐,而敏不敢回头看她,声音因为紧张而愈发洪亮沙哑,声调也愈发清晰。一曲毕,宗敏红着脸回过头来面对长姐,说:“言辞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荣嘉摇摇头,又点点头:“不,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够了。”后不再多言。在这之后,荣嘉不再斤斤计较于宗敏一言一词的发音中。

      宗敏自幼喜欢花,他容姿端丽,清新俊逸,常手持花朵行走在宫廷之中。他热爱花草,服饰上也有许多由花草制备的饰物。服侍的宫人从旁经过,常常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他受到许多宫女的倾慕,即便在外的贵女亦有亲自为其制备香囊,求交好的公主转送的。有好勇的武夫看不惯他的作态,见宗敏貌若好女,当面戏谑其为“花蝴蝶”。敏置之不理,反特请我为其赐予蝴蝶的玉饰,随身携带。二公主荣淑,惯为流言所扰,好抱打不平。得知敏弟遭人嗤笑,匆匆前往永乐宫。时宗敏正在永乐宫庭院内劳动,来不及清理指甲内的污垢,便穿着沾有汗渍的短衣会见了她。宗敏平素雅正非凡,眉眼风流倜傥。荣淑少见其狼狈的模样,笑着说:“今京内有小娘子传‘花郎’的美名,不知道她们会怎么看呢?”宗敏笑着回答:“虚名尔。”荣淑又问:“有鲁莽无礼的武夫对你诽谤,你又怎么看呢?”宗敏也笑着说:“不过尔尔。”荣淑连连摇头:“君没有男子应有之血气。”宗敏不善辩论,抚拭怀中的花朵,邀请荣淑来夜晚的赏花宴。
      是夜荣淑赴会,坐于永乐宫廊下。早有侍从并侍女在廊下端来盆栽,整齐排列。盆栽为黑布掩盖,荣淑不知道是什么花卉。敏不善言辞,与淑坐而对弈,中有纯充仪并大公主荣嘉途径庭院,为二人弹奏一曲,叮嘱宫人一番后离去。几番较量,月升至最高点。荣淑欲昏昏欲睡之时,敏轻轻将其唤醒。他走下廊,来到盆栽面前,掀开黑布。月色皎洁,华光满溢,白色的苞蕾垂立,似美人颔首的脖颈,剔透玲珑,低头中尽显娇羞温柔。夜风起,绿叶招摇,敏衣襟潇洒,淑不觉站立,花蕾缓缓绽放。夜风止,其叶沐浴月光而挺拔,敏俯首亲吻花瓣,淑至近前,只见花瓣如娟轻若纱。沐浴在月光下的花朵向后翘起,尽情舒展身姿,白净如玉的花蕾宛如少女的舞裙,正衬托其内在的丰腴。在夜色中,她高傲地昂着头,旋转、拥簇、起舞,及至二人近前低头轻轻一吻,芳香沁人心脾。然正欲二人挽留妖冶美丽的少女,瞬息之间,少女的妖冶大胆重新收拢,花口重新闭合,不再绽放。
      荣淑心中大震,问宗敏:“这是什么?”宗敏回答:“优昙花,一年只开放一次。”仆人将盆栽端下,荣淑听闻,甚为惋惜:“昙花一现,何等令人惋惜。”宗敏双手合十,念道:“昙花一现,足矣。”荣淑不解,愈忧思:“它的花期如此短暂,它开放于无人欣赏的深夜里,它的美令人惊叹,而又迅速收拢,难道不足以令人惋惜吗?”宗敏回答:“只有欣赏者会为美驻足,为美忧思,为美叹息。优昙会为自己短暂的一生叹惋吗?千百年来昙花都是这样的,而欣赏的人始终不同。大禹终其一生治水,圣人一生周游列国传道,武侯为复蜀攻魏殚精竭虑……人们会为他们一生求而不得感到惋惜吗?也许是的,但更多的是钦佩他们穷尽一生为一事的高尚品格。有为战争避世的老者,战争平息后出山,见一小伙子极像旧时同乡,问年轻人时日几何。年轻人回答以后,并告知家父在保卫乡里中牺牲。二人纷纷叹息。老者哀悼同乡短暂的生命,而年轻人亦在叹惋老者。年轻人的父亲生命短暂,却因保卫乡里而受到乡人的爱戴与铭记。老者长寿,却因深藏山中苟活而一事无成。年轻人问老者何处去,而老者漫无目的,最终回归深山,再不见其踪影,消逝在人们记忆中。与千年的寿龟相比,八十耄耋已世所罕闻;与百年人寿相比,蜉蝣不过朝生暮死;与蜉蝣短暂的寿命相比,优昙不过瞬息尔……长寿的人惋惜短寿的人,但不知道短寿的人又是否在惋惜我们庸碌的长寿呢?”宗敏抬头望月,拂拭手中的花朵:“花朵并不为悦人耳目而存在,是人需要美丽的花朵装点空虚的人生。”荣淑心中大震,诚恳地说:“谨受教!”
      二皇子宗琼从荣淑那儿听说宗敏的发言,他对荣淑解释道:“不论是勋贵还是乡里的百姓,都试图用鲜花装点自己空虚的时光,沉溺于此等风花雪月的人,自然是要受到世人的嗤笑和鄙夷的。敏弟却不是这样的,他爱花侍花,但并不打算以此寄情去填充自己短暂的人生,而是试图用自己的时光去填充花朵短暂的一瞬。此等以身侍花之人,劝说其为他人嚼舌的一瞬所停留,是对其志趣的不敬与亵渎。”于是世间有不少人认为宗敏不务正业,而宗敏总是欣然听之任之。也有人认为宗敏出身尊贵,却淡泊名利,寄情花草,其性可嘉,宗敏同样欣然应之。

      有妃嫔因嫉妒荣嘉的出色,曾在皇后面前,借抨击宗敏沉溺风花雪月而试图打击纯充仪,借纯充仪因陪伴宗敏沾染的花香味儿扰人而排挤她。一向不多言的云嫔罕见地反诘:“有《襄阳耆旧记》‘荀令留香’的典故,刘和季上厕常置香炉而以荀令自比,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殊不知荀式一族当年有‘坐不累席’的家风,断不可如此奢侈,日日熏香。其香何处来?圣人曾说‘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恐怕荀令的香气便是这么来的吧。我与诸位如今共处一室,诸位却以芳香为臭,怕不是常居鲍鱼之肆,鱼目混珠,已分辨不出芝兰之香了。”皇后对云嫔发言十分赞赏,于是重重处罚了试图拿宗敏作文章的妃嫔。

      承煦九年,有妃嫔因嫉妒意图谋害潘氏,再嫁祸锦贵人许如诗。当时宫内混乱不安,皇三子宗泽失去母妃。太子宗琮一方面协助皇后稳定宫内之事,另一方面委托仲弟前去照顾宗泽。当皇次子宗琼赶到广阳宫时,正碰到受教训而垂头丧气的宫人。琼命左右扣下后审问得知,宫人正欲挟持皇三子泽,而皇四子敏匆匆前来,以充仪娘子的名义,邀请兄长与云婕妤过府绘繁花。宫人欲阻挠,鲜少发言的宗敏孤身挡在宗泽面前,单刀直入:“我看谁敢挡我的道!身为侍奉皇子的宫人,如果皇子遭遇不测,即便能够迎合一时圣心,定将忍受包括皇后,太子以及充仪娘子在内的一世怒火。反之若愿尽职尽责,即便圣上一时问责,皇后和太子也定保你们一世平安。如我所料不差,此时太子派来照顾三皇子的人就在路上。不信的话,可先放我们离去,我们不过妇孺,侍从不过二三,未带骑具,脚程不力,若一息之内,一呼之间,不曾来人。尔等抓捕我们将功补过,尚且不迟。”他们前脚刚离开不久,后脚宗琼便携带皇后的手令前来。听完宫人的供述,当时仍是侍从的清瞳说:“充仪娘子竟料事如神,不愧为中宫信赖的人。”宗琼摇头说:“纯充仪极疼惜儿女,若真是她的决定,她定亲自携人前来,更遑论护佑四弟的不过二三侍从,这不是父皇与母后赞赏的,思虑周全的充仪娘子。”清瞳大吃一惊。宗琼一面命护卫的侍从“刀手”将侍奉锦贵人和三皇子的宫人都控制在偏殿内,一面着人给皇后和太子报信,交待宗泽和云婕妤独自赴永乐宫繁花宴之事。
      宗琼见到宗敏时,宗敏正坐于槐花树下观花。云婕妤安抚宗泽,观槐花有感:“世事难料,时人易逝,而红颜命薄,即便再美的花儿,亦不过悦人之目,难逃一朝不得喜,碾落尘泥。”她想到自己的好友,不禁悲从中来。宗敏尚年幼,不知如何安慰,他想了想,亲自上前捡起槐树落下的花瓣,拒绝宗琼的帮忙,旁人无法阻拦,云婕妤也不解。一番收拾之后,他捧着槐花到云婕妤面前:“婕妤以花自比,我拾掇花朵,从而试图体悟花朵的感受。我不善言辞,恳请婕妤原谅我笨拙的言辞。然侍花时,想到花繁一瞬,天地一粟,花开花落,悲欢离合本就无常,而枝头花朵依旧高昂,方始随风飘落,回归大地终得自由。所以落红并不止无情和哀伤,侍花人以花悦人耳目,也未必不曾善待和怜惜。”云婕妤大受感触。后许如诗在皇后和太子的努力获得平反,追封为妃,已经抚养皇三子,晋封为嫔的云嫔,时常邀请宗敏去瑞桃殿。想来宗敏爱花与侍花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

      世人皆传,大公主与四皇子一母同胞,本为至亲手足却多有生疏,而二人都没有对外界解释这一点。宗敏性情温顺,讷于言敏于行,他没有清晰的言辞,代之常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的长女成年获封后,我和妻子连忙为她张罗婚事,她却屡屡回绝。我正欲试探长女是否已有心上人,已成为文渊阁阁老的陈英亲自为他的儿子求娶。陈氏是天下闻名的诗书传家,底蕴深厚,更是已散轶《乐经》的保存和编纂家族。接到消息的我大吃一惊,连当日对太子安排的授课都延后了。在御书房接待陈英时,细听陈述后,我方知雀娘早对陈家的公子有爱慕之意,更获知敏儿竟先一步拜访了陈家公子,人前从不多言的四皇子竟在陈氏厅堂一唱《东飞伯劳歌》,惊动陈氏二老。二老晚年得子,其子在四皇子一曲唱毕后激动地要求娶雀娘,是故陈老匆忙间向我来禀报。我乐见促成此事,亲自为二老排遣诸多顾虑。后荣嘉出嫁,随行的舞队在公主的奏乐中跳起迎亲的舞蹈,震惊天下。再到后来,宗敏亲自向我求娶一七品小官家的女儿,更不惜忍受悖逆父母言论的惩罚,平素沉默寡言的他站在朝堂前掷地有声地说:“我并没有长兄匡扶社稷的愿望,也没有仲兄兼济天下的理想,吾之愿,惟愿侍奉繁花,护一落红,免其流离失所,四处漂泊,无枝可依!”众卿惊讶于他的儿女情长,终究无法动摇他的决心。我询问长女与已晋升为纯良妃的许氏,最终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很快敏王迎娶小官之女为王妃的消息便传遍各地,不少闺阁女子为之叹惋,而天下士人对前后大公主和四皇子婚事亦闻之惊叹——道“世风已改”。

      我对这个孩子并不十分重视,却不乏我对他始终抱有诸多好感。某年生日前夕,我将已经知事的孩子们召集至养心殿,准备试探他们准备的生日礼。夕阳西下,孩子们和我共处一室,双生子默契相视一笑,皇三子宗泽老实告知,长女荣嘉与次女荣淑携手到一旁商讨,唯独宗敏静静看着窗外默默不语,让我不禁摇摇头。生辰当日,他为我奉上辛苦找寻的“飘香藤”,对我说:“此物性喜阳光湿润之地,望伴父皇于窗台前,遮蔽些许夕下日光。”
      宗敏不问世事,侍花弄草,却并非冷心冷情,而始终对所爱之人抱以恳切地关怀。他不善言辞,面对无关紧要之事时谦恭沉默,在需要发表意见时当仁不让。世人抨击他身为皇子只顾儿女情长,我作为君主,对于所爱之人的保护,却远不如他。世间有鸿鹄之志的人多了,在乎儿女情长,一生惟愿护其所爱之人的人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在人的眼中,花花世界迷人眼,他们不止以美丽的鲜花悦己,更贪恋远方的天空,不会为花朵轻易驻足。而在蝴蝶心中,花朵便是世界全部,侍花护花便是一生。自宗敏退出朝堂,我便很少见他了。我总是能从內侍口中听闻敏王夫妇恩爱的传言,今夜书写完这一篇章,听到內侍汇报二人的消息,看着眼前累积的案牍,不觉烦扰,便在月下独步。走至永乐宫前我看见宗敏曾经栽下的草木,想到同一片月光下,不知他是否和恩爱的妻子也在庭院中闲逛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六、蝶恋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