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序)天子家事 ...

  •   承煦二十八年一月一日,午后,我在坤宁宫与我的妻子庄芝叙话。恰逢元日,在东宫与诸王府与我拜会后,已经出嫁的公主们也携同驸马孩子前往坤宁宫处给皇后拜年。温暖如春的宫厅内,我看见满室的花眷,又联想到近日宫外传来的流言,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决定亲自将此间种种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作纪念。

      我自承上天的昭示登基以来,匡济天下,澄清宇内,在国事上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近三十年的耕耘,我感念上天的仁慈,先皇的栽培,兄弟的扶持,贤臣良相的辅佐和百姓的拥护,让我这般平庸无奇的君主能够匡扶社稷,挽大厦于将倾,还江山海晏河清,造民众幸福安康。此间种种功绩,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应当与诸卿同享。

      我拥有七子九女,如今成年的一共有五位皇子和四位公主,还有两名皇子和三位公主年幼,尚在宫中学习生活。我的皇后在教养儿女一事上尽心竭力,为我所选的后妃没有不优秀的。虽我与皇后最为看重嫡长子,但其他子女都被教养得十分优秀,成年受封的王爷公主们也受到了时人的尊重与爱戴。即便在乡野隐居的老翁也感叹,皇室在泰安末年诸子争储中丧失的威信,终于重新拾回了。

      定王是我的胞兄,在先帝诸子中行三。他年轻时英俊儒雅,风姿绰约,取魏国公嫡女周绥为妻。绥娘宽和识礼,稳重大方,二人分别是当时皇城内被人敬仰钦慕的才子佳人。他们的结合,宛若神仙眷侣,一时成为美谈。先帝对这桩婚事十分满意,大婚后,他越发倚重定王,使定王被他的兄弟们嫉恨。泰安三十五年,他因遭歹人行刺而落下残疾,从此退出朝堂养病,闭门谢客。他虽因残疾而行动不便,却独具慧眼,有识人之能,拜在定王府门下的食客无不身强体壮,矫健有力,即便他受伤后亦不曾离开。他们混迹于贩夫走卒之间搜集各种情报,使定王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

      定王对皇室大宗忠心耿耿,这一天,他罕见地让下人推着轮椅入宫,我难得见到自己的三皇兄,十分高兴。他不惧自古君王的多疑猜忌,以胞兄的情谊关怀我,以臣子的身份提醒我道:“我近日夜观星象,发现明月旁边有六星齐出。它们高悬夜空,即便在明月身旁也宛若珍珠般灼灼不可轻视,烁烁又各具风采,此等奇象,引来百姓敬仰拜服。我赞叹这样景象,是因为这是对陛下您治世齐家的肯定。可又因为腿伤旧疾,我又不由得敏感多思,担忧六星争夺了明月的风采,让明月无法再与旭日遥相呼应,那么天下可是要大乱的呀。我思前想后,入宫请教您,希望您能告诉我,我只是杞人忧天。”

      我大吃一惊:“难道这是不祥之兆吗?还是有人对您说过什么?”

      定王又说:“萤火不敢与皓月争辉正是因为其自知黯淡,溪流不敢与江海争锋正是因为其无法突破固有的狭隘。众星本来应该拱卫月亮,正如溪流最终汇入江海,但是如今星辰却在月亮的四周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正如溪流突破自身的狭隘,下一步就该在大地上开始留下山川的遗址了。倘若星辰被众人看到后开始和月亮一样开始被万民所仰望,那么久而久之,人们还会朝拜月亮吗?”

      皇兄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无独有偶,同一时间,定王妃亦与皇后谈论到类似的问题。

      我的三皇嫂前来拜访皇后,时值皇后最小的孩子——我的皇七女荣懿下学。荣懿乳名夷则,刚过九岁生日,她少有才名,举止大方宽和,小小年纪便自成一派气度。定王妃见之心喜,她细细询问夷则的学习生活。夷则口齿清晰,应答流畅,让定王妃更加喜爱了。这时,皇八女荣安前来坤宁宫借书,正巧皇九女荣鸾自蒹葭宫那儿过来拜访。皇后忙让宫人把两位公主迎进来,定王妃因此与两位公主相见。荣安着粉色轻纱,娇俏可人,温软细语,令人心中熨帖。定王妃心生爱怜,连打招呼的语气都轻缓起来了。最小的荣鸾好华服美饰,簪式虽是不多的几件,而浑身珠光宝气,尽显皇家公主的矜贵,让定王妃不敢有轻慢之心。

      三位公主离去后,定王妃整理衣襟,向皇后请求屏退左右。她向皇后施了一礼,问道:“我曾经见过云裳公主无双的琴艺,阳平公主不输于男子的骑技,晋阳公主在诗书经义上折服士林的造诣。我曾经以为这都是因为云裳公主乃圣上第一位公主,阳平公主是您的嫡女,晋阳公主是从小被陛下亲自教养的缘故,今日一见尚未出阁的三位公主,我才知道是我见识浅薄了。”皇后还来不及高兴,定王妃又满面忧色,说:“只是陛下与皇后将公主教养出众,京城内外,自民间到皇家勋贵的社交,围绕对几位公主的喜爱而展开了攀比,更有公主府之间的家仆有了小范围的摩擦。如今攀比之风不过才刚刚起来,今日云裳公主谱写新曲,明日便是阳平公主与王孙公子射弈得胜,后天便传来晋阳公主试图注校经义的消息,大后天臣妇听闻有人埋怨端静公主的贞静,说她和姐姐们相比过于柔和静淑,不似皇家女。凡此种种,世家封王的小娘子们一时以三位公主为榜样,我不得不担心,继续下去,贵女之间一贯倡导的贞静贤淑,怕是从此就要颠覆了。”

      这是皇后没有想到的,她略微安抚定王妃片刻,晚上亲自前来养心殿与我相商。我正思考回应定王的提问,听到皇后的来访,忙亲自出门迎接。待妻子诉说来意后,我们夫妻二人不由得感慨定王与定王妃的同心同德,至情至性,不愧当年“神仙眷侣”的美谈了。妻子对我说:“我身为皇后,照看陛下的子嗣,过问他们的生活,多年来我自持公平,没有懈怠的时候。如今,身为母亲,看到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就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呀!可到了今天,我却担忧有宵小在暗中撺掇我的儿女们,同时世人恐怕对我和陛下的教养方式似有所误解。可倘若径直澄清,敌明我暗,怕是打草惊蛇,不仅不能震慑宵小,也有可能伤害大胆进言的忠良。我思前想后,作为一个母亲,想不到两全其美的回应方法,特地前来请求陛下指点我这愚钝的妇人。”我牵过皇后的手,唤她的字,宽慰道:“梓童是不是太过妄自菲薄了?你身为中宫皇后多年,宫内宫外,包括我都十分肯定您在管理内宫,安抚宗室,维持社交间耗费的心力,即便古之贤后也不能比你做得更好了。”

      于是我们二人一时陷入了回忆中,细细叙话多年来的种种。

      皇后走后,我行至御花园散心。先帝时,御花园因当时皇后和妃子刘氏争相竞种珍奇的花卉取悦先帝,园中格局因此遭到损毁,花草奄奄一息,了无生气。登基后,皇后惋惜荒芜的花园,向内务府下达指示,亲手挑选栽种的花草。同年十二月,双生子出生。到了第二年春天,御花园早已芳草萋萋。园中有一凉亭,经过修缮加固后成为孩子们嬉戏游乐的地方。我的妻子戏称其为“芳草堂”,常带着年幼的孩子们来这里散步。直到今天,凉亭中还依稀可见当年几位孩子戏耍的影子。

      我向御书房走去,想到自己年过不惑,两鬓生霜,回忆起这些年宫中种种,尤其儿女们年幼时的童言稚言,赤子之心。于是,我命近侍取来笔墨,大笔一挥,上书“芳草堂”。

      《芳草堂记》一书开篇,作者武奋帝便以身为父亲的口吻写道:

      自古天子无家事,又说不当以家事叨扰天子,我身为一国之君,却希望保留那些细碎的琐事。人们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都是我的子民,我却同样是我儿女的父亲。倘若因为天子大公无私不能拥有家常琐事,那是多么寂寞的一件事啊,想来自古以来的帝皇称孤道寡便是这个原因吧!

      我常常在朝堂上说,拥有高洁情操的人,无需担忧凡尘的叨扰,身具瑾瑜之才,应该大方展示出来。如此,朝廷才能拥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无能的庸才不会冗余六部。倘若有节操的人隐居乡野,有才能的人在朝堂上明哲保身,这是身为主君的我巨大的失职呀。我对于儿女们也是秉持一贯的教导,如今他们成年后皆在众人面前大方展示自己的才华。但身为父亲,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宵小谋算,遭受非议,否则便是身为君父的我巨大的失职。我不担心皇家隐私泄露,不吝以最美好的言辞赞美他们,也希望通过回忆他们儿时的趣事,让我的儿女们感念手足之情,面对宵小暗算时,能够团结起来,相互扶持。如此,便是是身为父亲的我最大的愿望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序)天子家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