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吾家芝兰 ...

  •   我的妻子是瑞平郡王的女儿,姓苏,闺名庄芝。庄芝是我的青梅竹马,自幼与我一起长大。她出身勋贵,自幼受到良好教养,及笄后被先帝赐婚于我。婚后我们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登基后,我授意礼部选年号“承煦”。承煦元年,我以帝皇的身份册封瑞平郡王之女苏氏为后。先帝离世前,因曾看好的皇子遇害,不曾立储。一时手足相残,年长的皇子没有不意图称帝的,国家也因此动荡不安。

      承煦初年,在争储一事失败的简王府选择暂时蛰伏,带着天下人人皆知的狼子野心,对大印虎视眈眈。彼时南方洪涝,官员贪腐,边塞有异族骚扰边界。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我的妻子庄芝身为中宫皇后,带头节俭补贴国库,彻查账簿,严惩内务贪腐;她认真主持选秀,帮我挑选德行兼备的女子;她管教妃嫔的言行,让后妃的举止成为天下人的表率;她耐心服侍长辈,亲自过问慈宁宫日常用度,对太后身体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太后赞其“纯孝”。慈宁宫在各宫缩减费用时从未有过短缺,我的妻子还暗中将宫中缩减出来的费用拿来援助宗室中有困难的人。楚谬侯战死沙场,一双儿女失去父亲,因王妃不擅经营,家中经济一时出现短缺。太后有意把楚谬侯的女儿明欣郡主被接到身边教养,我的妻子便时常邀请郡主到坤宁宫,点拨其宫中礼仪,关心其学习生活,还以各种由头下达赏赐。楚谬侯府最终顺利度过难关。明欣郡主越来越适应宫中生活,与太后相处得十分亲近,她对皇后的教导十分感激,二人相处得如母女一般。凡此种种,即便苛刻如御史也不得不在朝堂上出列,向玉阶上的帝皇由衷赞叹,所谓古之贤后,后妃之德,就是这样吧。我摇摇头,骄傲地回道“吾妻远胜于此”。

      第二年,南方的洪涝与疫情得到控制,贪腐圈地的官员得到惩治,边境的异族受到震慑,朝廷秩序井井有条,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众人来不及道贺我的圣明,中宫又传来了好消息。我的皇后庄芝在怀胎十月后,平安诞下一对双生子。百官了然,收起曾经的微词,纷纷道贺,心服口服。在前朝与后宫团结一心,携手度过难关后,这个重获新生的国家迎来了嫡长子,皇室的大宗因此稳定,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亦足以期待了。而这一切,全都要归功于我的爱妻。

      我取名双胞胎中的哥哥为“琮”,“琮”,是祭祀用的玉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希望他继承大宗。我欲取名双生子中的弟弟为“琤”,意为“琮琤”,玉石相击的和声。我的皇后却制止了我,说不敢用“琤”比肩“琮”,不如取“琼”字,意为人生不过寻一琼楼玉宇,安于室。我理解她身为母亲的苦心,最后给嫡长子取名“宗琮”,给小儿子取名“宗琼”。后嫡长子果真大方磊落,聪慧非常,活泼可爱,七窍玲珑,乃继承大统之才。身为双生子的弟弟却平平无奇,内向木讷,循规蹈矩,只求与所爱之人共度一生罢了。我对爱妻说:“果然只是想寻一座琼楼,无甚大志。”妻子反驳:“琼儿没有担任君主的资质,但他善良仁慈,从不愿驱使他人,不愿苛待下人,会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真诚交友,会把他人的喜悦看作自己的喜悦,会把他人的悲伤看作自己的悲伤。太监是阉人,被所有人视为低贱,胆小如他却愿意不顾身份向你求药,哪怕需要遭受不的轻视与训斥,这等不顾形象的利他之举,正是因为在他眼中众生平等。我历来听闻君子对下施与仁德,心中却仍分上下,所有他们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审视着他人苦难,让他们与卑微的人共坐地上怕只会担忧脏了自己的衣衫。吾儿能够平等待人,是多么难得的资质呀。我只在圣人书里看到过仁者,圣人曾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君子眼中无高低贵贱,‘有均无上,亦无下’,琼儿博爱平等,难道不正是美玉君子吗?我的孩子选择作为仁者,在世俗的上下尊卑面前坦荡前行,这是多么伟大的志向呀!”

      我惊叹于妻子所说的话,由此在自己一贯轻视的次子面前感到自惭形秽,肤浅可憎。我给他派遣知性懂礼老师,惟愿他在成为仁者的同时不被受纵的叛者所伤。宗琼不解我为何态度大变,却依旧礼遇了我派遣的师长,行为处事一如既往。我心中担忧,直到简王叛乱时,闯入宫中的叛军试图绑架皇嗣,在围剿不到六岁的宗琼时,训练有素的刺客竟被他身边的太监们缠住,刺客砍太监的大腿,太监就用手牢牢拽住,刺客砍他的手,太监就用牙齿咬,而宗琼不愿意弃近侍离开,大宫女不得不将他打晕带走。他们的拖延给支援部队的到来争取了时间,很快刺客被当场抓住了,而现场牺牲的太监们都没有留下完整的躯干。事后二皇子宗琼返回现场,企图亲自为他们拾取骸骨,未果,嚎啕大哭。当时人们称赞,二皇子宗琼知人得士,仁而下士,阉人也因此懂得忠君之诺,守君之义。这一行为颠覆了时人对阉人的印象,有守旧的人则讥讽竟将“阉宦”与“士”相提并论。外人将原因归结于二皇子的仁而下士,却无人知晓仁无上下,一切不过“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当初,清河公主生母乃宫中竹之女,封号筠,正五品贵人。筠贵人性情清雅,姿态清逸,好诗书,有所理解,则欣喜若狂。皇后很欣赏她,担忧她因沉溺诗书而伤了身子,每次都在她前来请安时细细叮嘱。不久后,筠贵人有孕,十月后难产,承煦六年四月,生下皇三女清河,取名荣荣,产后血崩离世,被追封为筠贵嫔。当时宫中传言清河公主与其母相生相克,众妃嫔皆对流言深感不安,不愿抚养她。皇后对流言十分生气,亲自向我请示将皇三女记在她名下,交由她抚养。我的妻子给孩子亲自取小名芷君,她对我说:“我期盼这孩子如芳草般欣欣向荣,如芷兰般芳香秀丽。”二公主荣淑,乳名寿娘,即日后阳平公主,是皇后的亲女,与清河公主相差一岁。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甚笃。我的妻子感慨筠贵嫔生产时的艰难,担忧三女儿身体因此落下病根,比起对自己的亲女儿,她对芷君的生活过问得更加仔细,对她的学习要求要更加严格。琴棋书画,诗书礼仪,有任一怠慢便会打手掌心作为惩戒。对寿娘,她只盼其平安喜乐即可。我怜爱失去生母的清河,心中又难免担忧妻子对三女儿太过严格,却因敬重妻子而不敢质疑她的教育方式。

      承煦十三年,有好事者挑拨离间,在清河面前告之身世。清河知道后,下令左右近侍将人拿下,转头请示母亲处置,他们都被仗责至死。我听闻此事,在养心殿召见清河,问:“芷君听闻此事,不会埋怨母后对你太过苛刻了吗?”清河落落大方,坦坦荡荡:“父母爱子,计之深远。我的生母是世外之人,又因难产去世,宫中无势。我没有显赫的母族,若非母后照顾,我恐怕不能受到良好的教养。瑞平郡王府虽是我的外家,待我与姐姐寿娘的态度没有区别,可一旦揭晓此事,彼此难免出现隔阂。母后的严格,正是为这一刻打算的。倘若我自身无法立足,那么即便年幼时有母后和父皇宠爱,日后在宫外也难免遭受欺侮。母亲为我考虑至此,我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埋怨呢?”

      我又召见阳平,寿娘已经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提问:“你的母后对你的妹妹有远胜于你的期待,你身后皇后的亲生女儿,得知她的身世后,有什么感想?”寿娘与芷君同龄,自幼性烈且逆,不拘小节,却一贯进退有度,胸有成数。她摇摇头:“人们常说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民间也以对儿女的高要求作为对儿女的重视。可是倘若他出生便衣食无忧,尊贵至极,无有成龙成凤之累,哪怕庸庸碌碌,仅仅保证身康体健便可平安顺遂,这难道不是为人子女最大的幸运吗?我上有父皇母后的宠爱,下有宫廷内外的敬重,有同胞兄弟扶持,我知晓自己幸运至此,又怎么会去嫉恨与我一同长大的小妹呢?我只心疼她无时无刻的努力呀!”我看着并肩站立的两位姝丽,来不及通报便直闯坤宁宫,见着吾妻梓童时,她正细细打理案上一株并蒂兰。我的不请自来吓坏了坤宁宫的宫人,兵荒马乱间,我与爱妻相视一笑,我指着兰花对左右说:“看呀,这就是坤宁宫的并蒂兰!”妻子反驳:“是我们家的并蒂兰。”

      当初,外界盛传瑞平郡王府早已衰落,连维持府上应有的仪制都十分勉强,瑞平郡王府中人也逐渐退出了勋贵们的社交宴会。
      三月,天气晴朗,有彩蝶翩翩而至。先帝龙颜大悦,下令召开赏花宴。宴会即将开始,瑞平郡王府却迟迟未至。在场宗室有听得传闻的,免不得当众叹惋。暗地的角落里,有小人小声讥讽。更有那好事纨绔,竟在宫中赏花宴上开了赌盘,趁着酒意大呼“瑞平郡王府门前冷落,鞍马稀疏,无人拜访,是没人了吗?不如说内里真的空空如也吧”。醉酒的人脸颊不过微醺,却放浪形骸,毫不顾忌,仗着酒意当众奚落瑞平郡王府。一片唏嘘声中,先帝皱紧了眉头。左右见状,正要发作无礼之徒,一道清脆的女童声杳杳传来:“家父曾言,有才能的人未必得到重用,有德行的人未必受人信任,这不是才能或德行不足的问题。时机是否遇得,即便连圣贤也无从保证。芝兰生在深林中,不因为无人就不芳香,君子修道立德,不会因为穷困而改节。处在下势则努力躬耕,结交有贤德的人,处在上势就尽节效忠,为主分忧。但求耕耘,莫问收获。如此,失势与得势又有什么区别呢?时年易势,大门从来常开。门前鞍马不入,您认为府中空空如也,不过是因为您礼遇结交的从来不是王府中人,而是王府之势罢了!”
      先帝一听,大喜过望,忙问:“谁家芝兰?”宾客让道,一七岁女童缓缓走来,她衣着较他人朴素,身上未有多余的玉珠,却鲜眉亮眼,端庄窈淑。她不卑不亢对先帝行了一礼,答:“瑞平郡王府苏庄芝。”先帝大笑,赐下大量赏赐。在场宾客无人敢轻视她,再不敢轻视瑞平郡王府。

      数年后,依旧是阳春三月晖,宫中兰蕙齐芳,是为吾家芝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