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图书馆 ...
-
毫无疑问,又是浅睡的一夜。
看来楼上的酒鬼今晚运气不错,带了个女伴回家。一连三个小时覆雨翻云,如果我没听错,好像还有角色扮演。房间里的一切似乎都在震动。但一点也不影响鱼缸里的小水母,还是那么悠闲。有时我怀疑它是否能感知鱼缸以外的世界。
天花板真是薄得像层纸,我有点担心哪天他们正酣畅淋漓的时候会轰然崩塌。
很好奇整幢楼有多少户人家能听见他们的现场直播,说不定有人正拿听筒贴着墙壁来回收声。不是没有可能。走廊尽头就住着一位儿科医生。
无所谓了,反正还有两个小时就该起床上班去了。
对,我上班。在市中心的图书馆工作。不然你以为我哪来的钱,信托基金吗?
其实,我一年内先后换过六次工作。我试过做餐厅服务员,超市员工,清洁工,送报员,洗衣工,最离谱的一次,我去尝试了自杀热线接听员。事实证明这个主意愚蠢至极。工作了三周后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果断辞职。不是因为工作环境太压抑,而是因为来电者不是泣不成声,就是情绪起伏、语无伦次,还有恶作剧的熊孩子。真不知道其他同事是怎么维持正常生活的。
最后我总算找到了这份不需要太多语言交流,环境也比较舒适的工作。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安静,也不热爱阅读。但这是目前为止我能找到的收入最稳定的,最轻松的,也是我能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份工作了。别误会,我不是半文盲,只是我没办法静下心来坐在凳子上看一下午的书。你不觉得上学的时候读的书已经够多了吗?再者说,现在市场上许多畅销书并没有什么营养,这是事实。你能看到几个随身带杯咖啡的年轻人,整天手捧一本《麦克白》、《飘》或者《资本论》呢?他们大多会选择某位明星的自传、某位网红大咖的成功学和致富经、关于穿着打扮或健身塑形的心得体会,要么就是翻拍成电影后轰动一时的原版小说。
我这般鄙视年轻的阅读群体可不是空穴来风——我工作的这一层正好是公共阅览室,旁边坐落着上好的咖啡吧,每天都能看见一群打扮时尚,只读消遣书籍的年轻人。他们中间至少有20%只是拿阅读作幌子,真正目的是来喝廉价又美味的咖啡、或者顺便猎得其他什么“美味”的东西。年轻人……我这样的用词似乎不太恰当,但鉴于本人无可救药的心理年龄,我常常将自己排除在年轻队伍之外。
说真的,你能列举出自己从小到大看过的所有书名吗?我敢打赌那些喝咖啡看闲书顺便拍拖的年轻人肯定不行。但是我可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哈姆雷特》、《远大前程》、《金银岛》、《双城记》、《简爱》、《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
“曼妮?”
怎么回事?我还没列举完呢?谁打断我了?
“曼妮?天哪,真的是你!”
该死,是李瑞安。
“你从没告诉我你在这儿工作。太巧了!”
“啊,是啊。真巧……”
并不是巧合好吗?木头。我在这个图书馆已经工作半年了,这地方也不是熙熙攘攘的购物中心,我坐在阅览室出入口旁最显眼的位置,如果你是常客的话,碰见我的概率是99.9999%!现在你突然出现在这个通常单身汉或书呆子才光顾的地方,莫非……
“今天下班后有什么安排吗?”
“嗯,暂时没有。”
是从来都没有。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一起吃个晚饭怎么样?”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和老婆的冷战升级了。我决定试探一下他战后的伤亡情况如何。
“你爱人不会介意吗?”
“没关系的,她最近经常出差。如果你不来,我多半也是点份外卖凑合一下。”
战况不妙啊,都分居了。她很可能是搬回娘家去住了。
“怎么样?看在帮我改善伙食的份上,赏个脸吧?”
“好吧。那就谢谢了。”
权当安慰一下心灵受伤的老朋友罢。
“不,这是我的荣幸。那就这么定了?今晚七点,在田园小馆,可以吗?”
“好的,晚上见。”
“晚上见!”
我都忘了上次自己去餐厅吃饭是什么时候了。老天,下馆子对我来说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有那么一瞬间,看着李瑞安离去的背影,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随后,仿佛被逝去的爱情戳中了旧伤,我不由自主地捂住胸口。
有谁能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