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1、番外:春风过境,各生欢喜(二) ...

  •   “又劳夫人等我了。”郑书奇抱歉地道,“夫人怎么不进到屋里去,虽已入春,可夜风始终寒凉。”

      郑夫人露出一口雪白的玉齿,毫不在意地说道:“夫君公务繁忙,处理的都是朝政大事,今夜这般晚了才回来,想是又有大事要忙。妾身不敢打扰,去厨房熬了些羹汤,想要送到书房里去,正巧夫君就出来了。”

      郑书奇瞥着郑夫人身后婢女手中端着的乳白瓷盅,道:“我没有夜食的习惯,以后倘若回来晚了,夫人还是早些歇着,不用等我了。”或许是觉察到自己说话有些生硬,郑书奇又找补道:“夫人日夜为府里这些事情操劳,歇晚了,对身子不好。”

      面对郑书奇略带生硬的拒绝,郑夫人没有任何不悦。她笑容不减,俏皮的眼眸里似乎闪着光,乐呵呵地道:“夫君操劳国事,比我忙过百倍,也要早点安歇才好。再说,夫君没有歇息,我又怎么能睡得安稳呢?”

      郑书奇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接话。当年,他顺着父亲的心意,娶了柳江何氏嫡女。柳江何氏族里鲜有从仕的,偶有的几位也都并非京官,乍一看来与曾权倾朝野的郑氏并不相配。可长远来看,与其结亲可以减少新皇对郑氏的忌惮,实际是有利于郑书奇仕途的。且柳江何氏虽手上无权,却也是极显贵的一族。历代何氏子孙做学问的极多,多得是名遍大川的诗豪、画者、乐家,可谓世代书香,惹人艳羡。郑氏与何氏关系历来亲近,此次联姻,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郑书奇与夫人何氏虽不是新婚,可自成婚后,何氏就留在江南老家侍奉父亲,教养妹妹,直到父亲过世两年后,待将家里内外一切安顿好了,才带着妹妹们,风尘仆仆地上京与郑书奇团聚。加上郑书奇公务繁忙,常常晚归,故二人名义上是老夫老妻,实际相处的时间却不算多,互相了解也不算深。面对妻子此刻的柔情,饶是才情满腹的才俊,郑书奇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反应。

      “不知夫君不喜夜食的习惯,是我疏忽了。惠儿,你将这盅羹汤端回去吧。”何氏十分自然地吩咐身后婢女将盅碗端回厨房。

      那叫惠儿的婢女正待端着瓷盅离去,却被郑书奇唤住:“这会儿也正好有些渴了,端到我书房里去吧。”

      听到这话,刚刚还耷拉着脑袋的惠儿立刻精神抖擞地接连应了好几声“好”,咧开嘴笑着,快步将羹汤端了进去。

      何氏脸上绚出了些红晕,轻步上前,紧挨着郑书奇,用温软吴语道:“近些日子多阴雨,湿气重,我看夫君公务缠身,总是睡不好,还偶有咳嗽,便向城东名医堂的大夫请教了养生之道,颇学了不少东西。”

      郑书奇虽与妻子相处的时间不长,却是知道妻子体贴细心的,只是没想到竟细致至此。何氏入京后,对内操心着一大家子人的起居,一应事宜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外除了管理京中生意,还仍旧打理着江南的产业。每隔一段时间,江南老家便会派人送来账簿,每次她都会一页页细细查看,对于不明的账务,必要深究。论到事务繁杂,她一点儿也不比郑书奇轻松。对于这些,郑书奇都是心知肚明,打心里敬重自己这位贤妻。他抬头看了看深沉的夜色,心底涌出了一丝愧疚。

      “薏米祛湿是最好的,百合则是安神的良物,而甘草补气健脾,清喉润嗓是最宜的。这会儿我熬的便是薏米百合甘草汤,材料用的不多,以清淡为主,睡前喝是最好的。”何氏脉脉地凝视着郑书奇,眼里的柔情几乎要溢了出来,还道,“离早朝没几个时辰了,夫君喝了,早些安置吧。”

      郑书奇张口正欲回应,却见一名心腹折返而回,此时正立在花园拱门之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觅书?”郑书奇朝拱门处大声问道。

      “老爷,夫人。”觅书从门后走出,朝郑书奇与何氏行了一礼,不发一言,眼神中透着欲言又止。

      何氏何等聪明,见状回避道:“想来夫君还有要事要忙,我便先行回房了。”她张口还想说些什么,可又生生止住,将话咽回肚中。

      “夫人有话要说?”郑书奇发觉道何氏那明显的停滞,问道。

      “夫君这些日子总是晚眠,虽说事情重要,可身子也是要顾惜的。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大道理,本不该多说什么,可见夫君这样操劳,就忍不住想要多嘴几句。”

      “最近事情是有些多,可过了这阵便又会稍微清闲些,夫人勿要担心。”郑书奇微笑着与何氏对视,又道,“明日我要出一趟远门,夫人自己早些歇息,不用等我了。”

      “明日出门?该预备的都预备下了吗?可否要我......”突然听郑书奇说要出远门,何氏难免有些吃惊。

      “都预备下了。”郑书奇微笑着极有耐心地答道。

      “那便好,我就不打扰老爷谈正事了。”何氏看了眼等在一旁的觅书,应着离开了。

      何氏走后,觅书赶紧向郑书奇禀告:“刚刚江南的飞鸽传书已到,说是公主她们前些日子离开,到湘地去了。”

      “湘地是公主长大的地方,去那儿也是自然的,如此,我们便也要改道了。觅书,你去通知其他人,明日我们改道湘地。”

      “是。”觅书答应着又道,“可咱们对湘地并不熟悉,是否需要提前传书给沿路官员,以备接应,或者让江南老家的人提前去......”

      “不可。”郑书奇果断否定了觅书的提议,“勿要节外生枝,还是按原计划,轻车简从地走。如今湘水那一带早已日月换新天,不似先前那般了,咱们快去快回。”

      计划有变,二人进入书房细细商议细节,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时辰。觅书领命离开后,郑书奇抬手按住眉尾靠近太阳穴处,轻轻按揉着,连日轴转的忙碌让他着实有些疲惫,略微垂眸时,见到了桌上放着的乳白瓷盅。瓷盅底部包裹了一圈棉质小套,掀开盅盖,煲好的汤水依然温热。郑书奇替自己盛了一碗,慢慢品起来。清澈的汤水中已滤尽了杂质,足见煲汤之人的用心,温汤入肚,清爽沁脾,入口回甘,喝完觉着精神好了不少。

      郑书奇没有说谎,他确实没有夜食的习惯。自父亲郑槐致仕回乡后,他就独居京城。由于喜欢清静,他遣开了本该值守在书房外的仆从,偌大的后宅里只得几位粗使仆妇,不过负责些简单的洒扫事宜。主人家不上心,渐渐的,仆从们也都懈怠了,知道主人不喜被人打扰,夜深送羹汤,夜凉添被褥这些事情,也都没人管了。别看郑书奇自己在公务上心细,生活上却是粗枝大叶,不太讲究的,无论晚上在书房待到多晚,即便肚内饥饿,想到厨房已经熄火,便就忍下了,也就形成了不夜食的习惯。今夜,他手上捧着那温热的小碗,心中亦有暖流划过,有人挂念,有人关心的感觉还真是不太习惯。

      “我与你母亲在成婚时,各自心中都另有他人,可也没妨碍我们相敬如宾地过了好几十年。这世上的有些东西是强求不得的。”

      郑书奇忽然想起了父亲曾对自己说过的话,心里那块从不为外人展露的坚冰略有松动。他踏着皎明的月光向外走去,踽踽独行于夜色之中,夜风拂动袍袖,也吹动了鬓边的头发。郑府人丁不旺,整个后宅的灯都熄灭了,只有廊上的一排排琉璃夜灯在风中叮叮当当,散出幽幽的红光。郑书奇手负于身后,颀长的身影挺立得如同修竹,眼神缥缈而深远,不知是在思忖着什么。许久,他唇角微微上翘,嘴上却似自嘲一般轻叹了几声。缓步穿过那一圈又一圈蜿廊后,他终于停下脚步,驻足向前看去。前方不远处便是他的寝室,与周围黑压压的房室不同,那间屋子透出明丽的光,一晃神竟恍如白昼。

      一瞬间,他的指尖轻轻抽动了一下。

      前方光亮中,透白的窗户纸上映出一个黑色的熟悉轮廓。郑书奇遥遥看着,驻立许久,终是用力地向前踏了一步。

      屋内,何氏蹙着眉头伏在桌案上睡着了,手中攥着一块料子,那是她念叨过多次要为郑书奇做的护膝。郑书奇作为首辅,与圣上见面的时刻尤其多,跪坐是常有的事,时间长了,膝盖上便落下青紫。而今年轻,倒是没什么不适,可何氏知道后,便念叨着要为郑书奇做一块护膝,说是怕天长日久落下什么旧疾来。郑书奇看向沉沉睡去的妻子,那女孩儿清丽的面容上有遮掩不去的疲惫,口中还打着轻鼾。他进门,转身缓缓地轻轻掩上房门,没有发出一点儿噪声。然后,他解下身上的天青斗篷,小心翼翼地罩在了女孩儿身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