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往右难行 ...
-
山林多雾,日出时分最盛,当秋阳照亮最后一丝夜色,天终于亮了!遭了一场大战的灵谭,此时掩在雾气中、归于平静,早已不见昨夜那泥泞的面目。而中之人,也不在此处了。树林深处,木屋不在少数,也大多建在灵泉周遭。
今日的秋雾倒没有多大,但清晨还是有些凉的。
昨夜待萧师尊追出寒潭洞,陆沉早已不知所踪,这就走了......也因旧疾突然复发,萧酌不能再追。天晓亮才有所好转,萧酌也松了口气。
木桥被踩得吱呀作响,萧酌睁了眼出水,衣物才穿到一半便听到自己徒儿的声音。
“师尊!”
江越着急忙慌跑到跟前,两眼泛红,气色也不怎么样,对着萧酌踌躇不知如何。
“好徒儿,你师尊还没死呢!这般是如何。”
萧酌随口说了两句,江越那小模样有趣的紧,又怕被自己瞧见了,只敢低着头替自己扯扯衣服。
“我说他没事吧!瞧你们紧张的样子。”
向左、往右两人也跟着走了过来,木桥上留下几条湿漉漉的泥印,萧酌这才注意到三个人都湿哒哒的。
往右“昨夜一叶来找我们说了大概,萧掌门可还好?”
“对呀!你徒弟那要哭的样子,像你被掳走追杀一样。你倒好,在这里泡温泉跟个没事人一样,也不先跟你好徒弟报个平安。昨夜叨叨叨叨,烦了我一整夜。”
萧酌还未来得及回,向左就先抱怨了起来。
江越在自己身后低声解释道:“师尊说不要声张,我就只敢去找了师爷们。两位师爷昨夜找了您一夜,师尊不要生气……”
“你躲在萧瑾瑜后面说什么呢?”
“师爷,我我没,没有。”
萧酌挡在江越身前,回道:“对呀!我是没被掳走,分明你们才像是遭了大劫的样子。”
“萧掌门的心坎又哪是那么容易就能走的。”
往右“昨天那个黑衣人怎么样,掌门可知道是谁?”
虽然自己能十分确定陆沉就是裴浅,但他既然不说,还表现地和以前完全不一样,那不如顺他意。于是摇了摇头,说,“慕名而来找我切磋的,我随便动动手就赢了!没什么大事,倒幸苦你们找我了”
萧酌不好意思的挠头一笑。
向左“萧掌门这么厉害,今年百岁山大会可要加油哟~”说着翻了个白眼。
“那是那是~”
半个时辰后。
“师尊!”
江越从屋里出来,便瞧见萧师尊立在柱子下,盯着自己门口那堆脏衣服出神。
“哦~没什么,你向左师爷让我转告你,收拾好了去晓义山找她,就是前面旁边那座山。这次下山不知会有些什么变故,她带你找几件称手的器物。”
“师尊不一起去吗?”
“我去找她拌嘴吗?你自己快去吧!”
“是。”
江越行了礼还没走多久,往右便来了。
“掌门找我。”
萧酌指了指跟前的椅子,示意往右一同晒太阳。秋阳暖人,萧掌门拿了把折扇,自扇清高。往右对他那做作模样不以为然,师尊害人不浅、误人子弟。
“不是你找我吗?”
往右莞尔一笑,坐在了萧酌身旁,说道:“那掌门意下如何?”
“我自是成人之美,但随君愿。”萧酌嫌太阳有些晃眼,便拿来遮住了面目,有一搭没一搭地问道:“阿右可曾听说过衔月楼?”
见往右思索片刻还是摇了摇头,心下忍不住有些失落。
“掌门问这个作甚?”
“也就随口问问。哦!对了,藏剑山顶的祠堂塌了,你抽空去看看。”
往右“是,掌门还有旁的交代吗?”
“旁的……那便趁我不在山的这几日,你找人把后山收拾收拾。那些个加了结界的地方,便叫弟子不用去了。今日再劳烦你,去找那些个老头问问情况,有什么话叫我带过去,晚上就该启程了,办完了你也去晓义山找向左他们吧!”
萧酌把能想到的都说了,平日里往右管着藏剑山他落得清闲,也没见出过什么岔子。
“萧掌门可是想起故人了?”
“……”
往右见他一动不动,默叹了口气,只当他是睡着了,便离开了。
百岁山。
修仙界大会召开在即,已不足一月。百岁山地界熙熙攘攘,比平日热闹许多。许多门派早早便到了,山脚下的镇子商贾发达、大小铺席、无一空室、玩物千奇,热闹非凡,有些便停在镇上游玩,另外的也被妥当安置在百岁山各峰。
一片好景,也得益于做足的准备,早在此前三个月百岁山便开始着手大会。虽说准备充足,但来往人众,络绎不绝,百岁山长老带着各峰,还是忙的不可开交。
晌午已到,不知是哪个长老门下的小弟子,一人当值,守着山门。站得倒也还规矩,这座山偏远,没想到这个时候还会有人来!
“这里便是百岁山?”
来人一袭白衣,单看面容,便是而立的好年华。却满头银发,一根玉簪束在脑后。修仙界的容颜不足辨人,小弟子不敢怠慢,笑着回答:“是!您是参加大会的门派吗?”
“大会?哼~不是,我来找百岁山掌门,能否劳你带个路。”
“不知阁下尊姓大名,找掌门何事,我才好去通报。”
白衣人点了点头,一脸赞同地说道:“瞧我这记性,忘了。我是谁,说了你也不一定能信,只需快些去告诉你的掌门,有人拿着半颗凝玉珠,来了当年的事情……就这些,他会明白的。”
小弟子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所谓凝玉珠,就是注了修士灵气的玉,一般会被用来识人,一分为二,两人各持半颗,和则玉中灵气共鸣,产生反映,也算不上什么稀罕的东西。现今正值大会这种重要的当口,也不能不留意。便用传音符将事情尽数告诉了大师兄。
“阁下暂且先等等,已经传报了。”
“好!”
白衣人也不多走动,只是笑眯眯地只能在原地,那头银发在阳光照耀下,衬得人愈发白净。就算如此,也不及大师兄万分之一地好看。
片刻未到,地上蓝光乍现,环成一个咒法,一圈圈不断往外扩散。百岁山的传送阵,只需一个呼吸,便能将人从一座山传送到另一座山,比御剑飞行快了不知多少,咒法也是先前早已布置的。
一行四五人从阵法中走出。
“长老!师尊!”
小弟子一惊,连起日山的来风长老都来了吗!那可是位列百位长老前三的人物啊!百岁山山群众多,还有些旁支,有才能的人比山上的树木还要多。自己算不上什么人物,平日里连师尊都难见,都是大师兄带的,更别说来风长老这样的人了。也是万分庆幸,还好一点也没耽搁。
来风“劳您随我们走一趟,来时我已传讯掌门,并不知道您所说的凝玉珠。不过,掌门请您去见另一个人。”
白衣人点了点头,时过境迁,掌门换了人也不一定,说道:“那便带路吧!”
一行人御剑腾空而起,那座偏远的小山头只余小弟子和他的大师兄。百岁山群众多,每一位长老都管理着属于自己那块,群山之首的百岁山则是掌门所在之处,肉眼可见的灵力充沛,与其他全然不同。
一行人落在百岁山上一处石桥,对岸水榭,隐约可见一人在其中打坐。虽说百岁山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这处水榭出奇的安静。大概是在周围下了禁制之类的术法,让旁人无法靠近出入。石桥上一个女子缓缓从另一边走来,不是寻常百岁山的衣袍,绫罗绸缎华而不俗,桥边的红叶相衬,应了一句霜落染秋色,不知为女来。
“在下暮迟,不知阁下抱何山,名又何?”
“早在九百年前,天帝就已将建中的神仙撤干净,我自崇明来,白艽。这是那半颗凝玉珠。”
暮迟接过白衣白艽拿出的半颗凝玉珠,与师尊的那半颗和做一块,顿时磅礴的灵气以凝玉珠为中心,奔向四周,低鸣不断,有龙吟之感。水中鱼虾沸腾,纷纷想往石桥上蹦。跟来的几个弟子也面露难色。
“却是,白上仙请收好。”
这张扬熟悉的灵气,真叫人作呕。白艽接过揣在了衣袖里,一刻钟都不想在手里多拿。
“劳请上仙移步,您想找的百岁山掌门就在水榭中。”
见他们都没要继续前行的意思,白艽点了点,独自踏上了石桥。空气中的熏香愈发浓厚,来此处就注意到了这股香味,倒没什么特别,好一点的檀香罢了,原来是从水榭传出来的。配上这本就清净的霜林,檀香凝神之效便更好了。
“来风、暮迟,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
来风“慢走,秦师弟。”
见秦未一行人走出水榭,消失不见,暮迟这才说道:“二哥,这么久了,我们等了这么久了……”
语未尽,泪先流。
“静待吧!人已经进去了。”
余下无言,水榭中一位老人在打坐。头发稀疏花白,脸上布满皱纹,积压在凸起的脸骨上,五官难辨,清风道骨更不知从何谈起。露出的皮肤松弛,骨瘦嶙峋的身体连正常的衣服都难撑起。像刚从地底爬回的鬼怪,哪还是个人了,胆小的看了只怕夜里会做噩梦。
“仙,仙师,我终于等到,终于……等到了。”
白艽随手注了点灵气在老人体内,喘息声顿时轻了不少。向秋仿佛又回到了五百年前,自己还是那个最受敬仰的长老,自己的徒弟……是生命!是曾经的青春啊!这就是仙人,我终于等到了。
向秋越想越激动,干瘪的脸上竟露出了点点红润。
“您是,来找我的吗?我的弟子,路……
“住嘴。”白艽收起了总是挂在脸上的笑容,厉声指责道:“活的久了难免不记事,但向掌门,有些事还是不要忘记的好!”
被训的向秋又像是回忆起了什么,慌乱的点着头。
“仙师我错了,不说了,我不说、不说了……”
“无需多言,百年前天帝曾像你许下曾诺,百年后会有人带着半颗凝玉珠,偿还当年恩情!还你一个愿,说吧,有什么愿。”
“我……”向秋动了动嘴,一张一合明确没了下文。
“我……我,我……哈哈哈哈哈~咳咳~哈哈哈哈……”
老头一会儿我,一会儿笑到咳嗽,场面十分惊悚怪异。白艽冷眼相看,想不到那家伙是这么个玩意儿教出来的,真是天大的笑话。
“就算是向掌门现在想成仙都可以,只要不违背道德、天理。天帝言必行,行必果。”
却没想到向秋摇了摇头,说道:“整整五百年,五百年了,都过了五百年了啊!我所爱、所憎,都离我而去,我甚至连他们模样都记不清了,我每天就在这里坐着,没什么人来,看着树叶红了落、落了红。看水、看鱼……可我,再也见不到我想看的人了,再也看不到啦!我还有什么愿望呢,我还成仙做什么呢!仙人不想我说,可我想见他,我感觉他还在,他是我最后想见的人啦!,也是我最后能见到的了,不管他恨不恨我,可是你看,他照着我为他选择的路,没错吧!他肯定很好吧!我还想见见……见,噗——”
鲜血喷出,染红了白袍。是多久没见过的颜色了,晕开在眼前,越来越模糊。向秋拼命眨着眼,想再看一次,哪怕一次!
却最终阖上了眼睛,再难看世间风华,倒在了地上。
“老祖宗!”
石桥上的人也察觉到了不对劲,两人慌慌赶来。暮迟将倒在地上的向秋扶起,那缕微弱的气息轻到叫人难以察觉,不过万幸的是人还在。
白艽又给向秋输了些许灵气,说道:“暂且不会有事。不过,我奉天帝之旨,另有一事昭告天下。”
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卷诏书,书上盘着五条金龙,栩栩如生,竟是龙盘古诏!
随后,百岁山现掌门赶回,接下诏书,将诏书上所写之事,告尽天下修仙人士。回想,因为这封诏书,因为一句像笑话的承诺,让太平千百年的建中修仙界,腥风血雨,浩劫将至,谁悲谁笑,谁还记得呢?
这场百岁山大会,注定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