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衡山奇遇(二) ...


  •   回到秀峰书院后,顾和安将自己的奇遇告诉了侯清奎和殷浩之。侯清奎听罢,认为顾和安遇到的可能是山中的一个得道真人。此人之前一直在山中修行,曾经得到过广济寺高僧的点化,年纪轻轻便已得道。

      此人行踪莫辨,神出鬼没,据说于山中营救过一个被野兽追赶的幼童,也曾经与来衡山游玩的前朝皇帝有过交往。此人的传奇经历还被衡山当地的人做成了画册以及志怪小说广为传播,已经成为衡山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顾和安看着得道真人给自己的箴言,不知是预言还是劝诫,决定把这本《金刚经》珍藏起来,作为对自己的勉励。在衡山上的这等奇遇,不禁让他想起十三岁时与法深和尚的会面。一连两次被得道之人指点,这么想起来,顾和安甚至有些得意起来。他忍不住思考起来这句箴言的意思。
      “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字面上看是对顾和安才华的肯定,但自我保全的能力不足似乎在预示着之后自己命运的走向。顾和安隐隐地察觉道如若自己放弃了自保,那定是因为心中的“道”与所为之事有所背离。如果遇到这样的抉择,顾和安不修保身之道,那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顾和安的道便是心中的唯一真理,是牺牲肉身也不能违背的。

      这样想来,顾和安倒也放下心来。乘着皎洁的月色,顾和安在秀峰书院里慢慢地踱着步。白天在书院里四处是朗朗的书声,夜晚时分,前来求学的学子们已经散去,这座远近驰名的书院竟也显得有些寂寥起来。

      难得有这样开阔的环境,这样宁静的月夜。在临湘城的这些年,因为家里人口众多,似乎最不缺的便是热闹。孩童时代的孤单在这几年间被弥补了大半,甚至有满溢的倾向。月色也似乎蔓延开来,整个大地都沐浴在这份柔软和安详之中,照亮归乡人的路,点缀异乡人的梦境。

      顾和安索性又拿出了箫,细致地擦拭着它,喝着月色又开始吹奏起来。一曲奏罢,近处响起了一阵掌声。

      顾和安转过头去,看见了正在鼓掌的殷浩之。朗朗的月色映在殷浩之的脸上,再加上他半敞着的衣襟,让顾和安想起了第一次见到殷浩之的场景,他和自然以及自然的“道”,好似融为一体一般,那么的飘逸潇洒。

      殷浩之赞许地说道:“好一首《静夜思》!”

      “《静夜思》,好名字,谢谢爹爹夸奖。”

      “和安,又想起你的爹娘了吧。”

      顾和安没料到殷浩之会提起这个。这个尘封了快七年的话题在今夜揭开,似乎有些苦涩又有些黯淡,但却是一种必然。顾和安没有回答,心里在措着词,却不知说什么才好。

      殷浩之打破了沉默,“和安,你尝尝这衡山的本地酒。”殷浩之递了一小壶酒给顾和安。

      顾和安接了过来,“爹爹,此酒可有名字?”

      “你这孩子,凡事刨根问底,非得问出个来由。这世间哪有这么多道理!”殷浩之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顾和安品味着殷浩之的这番话,是啊,自己内心的纠结需要寻一个道理吗?回了建康城,如若没寻到爹娘,权当爹娘为前朝皇帝尽忠,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如若留在临湘城,便是在心里放弃了与爹娘的约定,只因自己已经有了新的生活,也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事。说来说去,也只是情与理之争。追寻自己的本心,才是破解之道。

      “爹爹,我明白了。今日月色正浓,证明明日定能看见日出。爹爹早点休息,明日与我一起登山看日出吧。”

      “你又明白了,小小年纪你明白的真多。我这五十多岁的人到现在也没活明白。你们这些少年人啊,未来可期,哈哈哈哈!”

      顾和安也跟着哈哈笑了起来。他本不爱饮酒,但是想着这是衡山的酒,便起了兴,想说品上一品。他打开瓶塞,深吸一口气闻了闻,酒香扑鼻,沁入心脾,于是迫不及待喝上了一口。这酒正如衡山这样的名山大川给人的印象一般,外表看来已经是秀美非凡,但细品起来却有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不确定感,好像恍恍惚惚看不清楚,沉溺于其中却又说不清其中的好处。

      “爹爹,我给这酒起个名字,叫明月夜。”

      “何出此言?乃是因为今晚的月色吗?”

      “确是因为今晚的月色,却又不止于天象,此酒闻来已让人欲罢不能,细品起来却又是一种滋味,虽是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好似能参透其中的一些妙处。这明亮的月色看似能直抵人心,但久坐在这月光下思索人生,品评这月色,仿佛又觉得这月色不真切了。任何明亮直白的东西,虽能一眼看穿,但细想之后却又能找出其中不同寻常的滋味来,这不是很像这酒吗?”

      “原来你是这么解释的,那和安你愿做个简单直接让人一眼能看穿的人,还是个深邃复杂引人去品的人呢?”

      “我愿做个简单直接却又让人愿意一品再品的人。

      “哈哈哈哈,你这个孩子,真是太有趣了。你这是“无”中生“有”啊,你与我可真正是道友啊。”

      “爹爹,那我还差点火候,我还得再回去多与老庄会会去。”

      殷浩之和顾和安哈哈大笑,两人在月光下品着酒,谈着天,就这么度过了在衡山的第一夜。

      为了看日出,天空还是一片漆黑时,顾和安便与殷浩之结伴向祝融峰出发。在领路人的陪同下,顾和安手拿竹杖,小心翼翼地走着山路。衡山的一切都隐匿在了黑暗中,这与他昨日迷失在山间小道上的感觉有着很大的不同。昨天的感觉是要被这座隐藏着不为人知秘密的仙山吞没,今天则是在一段通往光明的旅程中经历着前奏般的黑暗。

      渐渐的天色开始一点点转亮,天光与大面积的黑暗做着殊死搏斗,就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祝融峰的峰顶已在眼前。峰头花岗岩裸露地表,黑石嶙峋,峰背巨崖,壁立千仞;望月台侧,奇石堆叠,耸出十余丈,成为峰顶最高点。峰腰到峰麓,松杉环绕,郁郁葱葱,深绿无际。

      在峰麓通过喜阳峰的路侧,还有一片常绿阔叶林,学名“多脉青冈林”,绿叶成阴,碧涛满耳,经风扑衣,理引人兴起“五岳独秀”的一种感觉。登祝融峰顶,极目四望,峰高眼阔,胸怀无际。脚下群峰如浪,绿涛起伏,湘江如带,弯曲成五条白练,遥向祝融,俗称“五龙捧圣”。

      还未到破晓之际,祝融峰上已经有稀稀疏疏的游人了。虽有一丝丝天光,但在黎明前整个山体还隐身于黑暗中。还处于混沌状态的天空好似嗷嗷待哺的婴孩,还在等待着光明的哺育。顾和安困意全无,一直在望月台旁等待着日出的时分。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太阳出来了!”

      顾和安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眼看着一轮红日一点一点从茫茫的云海中往上跳,每一个跳动的瞬间就是一段激越的音符,就是一颗心脏的蹦跳,就是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在日出这富有律动感的仪式中,人类变成了一个渺小的个体。没有人类,太阳照样日升日落,不会受到四季更替、星辰坠落的影响。顾和安变成了这众生相中的一人,他的决定掀不起这宇宙中的一点尘埃。

      顾和安只能做自己的主,做不了爹娘的,做不了任何人的,于是他的心只可以为自己的生命而跳动。正在顾和安震撼于这大自然的盛景中时,这个跳动的火球升到了云端之上,阳光普照,大地苏醒,人类靠着这来之不易的光明才能开始周而复始的劳作、耕耘,哪怕是励精图治,哪怕是生儿育女。

      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顾和安的眼角渗出了泪滴,他感动了,在这辉煌的自然中,在这衡山的黎明中,他好似做出了决定。一旁的殷浩之也沉醉在这诞生光明的过程中,难以描绘的鬼斧神工中,竟没有任何词汇足以表达此时的心情。

      顾和安微笑着看向身旁的殷浩之,“爹爹,我决定了,我要回建康去。”

      殷浩之忍不住侧过头来,回应着顾和安的目光,他的眼神那么坚毅,那么透彻,谁都不能再左右他的意志了。

      “和安,我知道你是早有此意。回去吧,寻你的爹娘去,他们一定在等你。”

      顾和安点了点头,看着漫天的朝霞,禁不住用袖口抹了一下眼角的泪。

      “但您永远是我爹,不管我亲生父母还在不在世上,我的命是您救的。”

      殷浩之拍了拍顾和安的肩膀,说道:“和安,你放心的去吧。殷家永远都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我们在支持你。年轻人,大胆地去施展才华,终归建康才是你建功立业的地方。”

      顾和安回道:“嗯,爹爹,我愿跟顾思空一样为这天下的百姓、为苍生奉献自己。”

      “好啊,有志向,爹爹相信你,一定可以功成名就的。”

      顾和安和殷浩之的手握在了一起,两人一起眺望着波谲云诡的云海,坐看云卷云舒,这趟衡山之旅就像对二十岁之前顾和安生活的总结一般,他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犹豫的,而是该脱壳而出,去迎接他的新生活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衡山奇遇(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