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二十九章 ...


  •   皇上并没有让燕琢安回战场,如今的大启,盛世太平,武将也不少。
      武将不差燕琢安一个,可有一个位子,却是非他莫属。

      那日,御书房里白烟渺渺,在皇上身边伺候的,是现如今权势滔天的宦官杨四宝。杨公公面白无须,生就一双狐狸眼,看人的时候老是斜着眼,一看,就是做奸宦的料子。
      可恰恰相反,这位杨公公话少能干,反倒没那么多谗言媚主的事儿。杨公公从小就在皇上身边伺候,与皇上,自是比旁人亲近些,所以他的话,皇上是能听上三分的。

      杨公公一双手似白玉,执着墨条轻轻研磨,他挑起眼看了燕琢安一眼。缓缓开口,“皇上,这燕王,可等了有一会儿了。”
      他故意压着嗓子,说话不急不缓,不卑不亢的。话音刚落,皇上就从成堆的奏折里抬起了头,他疲惫的压着太阳穴,面容比燕琢安印象中,确实老了些。老了并不是弱了,他只是将所有的锋芒内敛,以老弱的形象,骗出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老鼠。

      若说韬光养晦,以弱敌强,再没有比当今圣上更熟练的人了。

      “朕给忘了,燕卿久等了。都说盛世大启,可朕这烦心事,可是一件也不见得少。”

      燕琢安听了这话,就知道了皇上的意思,从椅子上站起来,往御前一跪,真诚的说道:“臣愿为皇上分忧。”
      他们这位皇上,多的是以退为进的招数。

      皇上笑了笑,抬手示意他起来,他看着那一方砚,里面盛满了墨。可杨四宝还在研磨,他用手沾了一点墨,对燕琢安说道,“朕,是信燕卿。信燕卿对大启的衷心,信燕卿,对朕的衷心。”
      “说到底,朕是君主。水至清则无鱼,朕也懂,可这水太混了,鱼,也多非善类。朕忍无可忍,便不想忍了。”

      “可惜啊,朕在位二十五年,事到临头,竟无一个可用之人。”

      “皇上息怒,臣愿为皇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朕知道,你已为朕死上一回了。朕老了,提不动那刀锋凌厉的雁翎刀了,但是,燕卿可以。”
      皇上说完,示意杨四宝将一个黑色锦盒送到燕琢安面前。

      燕琢安打开,是一柄雁翎刀。刀鞘漆黑,刀柄裹着黑色的布条,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燕琢安将刀拨出一些,看见了上面的字,李翩鸿。
      李澧,字翩鸿。这柄刀,正是但今天子,光正帝的佩刀。

      燕琢安跪下谢恩,手中的锦盒突然很重,重的,几乎压弯了他的腰,叫他抬不起头来。

      “二十五年前,藩王造反,带兵北上。先皇病入膏肓,圣旨还未宣读,便被祸国妖妃一把火烧尽。朕,带兵进宫,杀藩王,斩妖妃。先皇临终前说,三儿,救世之才。”
      “之后,便驾鹤西去。朕临危受命,加冕为帝。二十五年了,至今还有人说朕德不配位,是投机取巧的窃国贼。”

      “藩王,朕除了!叛贼,朕抓了!朕该做的都做了,也换得大启如今国泰民安。朕半辈子的心血,一群逆贼想从朕手里夺走。”
      “燕卿,朕不容!”

      “朕提不动刀了,可是燕卿可以。监察百官,先斩后奏……燕卿,朕信你。”

      “这柄刀,饮的是叛贼血,燕卿,莫要辜负它。”

      燕琢安将头贴在手背上,背后是密密麻麻的汗。他手脚冰凉,无比的抗拒,可到头来,却只能恭敬的说上一句,“臣,定不辱命。”

      燕琢安离开皇宫的时候,没有带走那柄刀,皇上的意思是,在他走马上任的时候,这柄刀,皇上会亲自交到他的手中。
      杨四宝更是亲自送燕琢安出宫,到了宫门,往外看,便是皇城了。杨四宝对着燕琢安拱了拱手,说道,“王爷慢走,咱家就不送了。往后再见,或许就要称上一声,聆圣司都督。”

      燕琢安心神一震,“多谢杨公公提点。”
      心中的猜想被证实,燕琢安却再无波动,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往后,弃了银枪,握紧腰刀,他再不是威名赫赫的将军,而是,百官避让的疯犬。

      “王爷多礼了。”

      燕琢安出宫后,遇到了旧友,便相约浅酌几杯,谁知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不留神,便醉得不省人事。那衣裳,也是沾上了满身的酒气,他记得家中的王妃脾气不好,意识模糊的和好友借了一身衣裳,换好了才敢回来。

      ……

      洛知粟听完燕琢安的话,早已没心思去想衣裳的问题,他问道,“这聆圣司,是个什么地方?”

      “我也不知,”燕琢安一边用饭一边说道,“是个新衙门,或是直属皇上的衙门。皇上说了,监察百官,先斩后奏。”

      洛知粟愣住了,那不就是东厂吗?
      他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燕琢安,看他神色依旧,没什么变化,这才斟酌着开口,“挺好的,皇上信任你。”

      燕琢安笑了一声,“我本是孤狼,他却非要将我做疯犬。罢了,本就不为君不为民,我这一辈子,只为国。”

      “你都不为君不为民了,还怎么为国?”

      “君主是人,百姓是人,是人,便有七情六欲,私欲贪妄。我只为国,为大启盛世永存。”

      洛知粟有些懵,可他知道,和燕琢安讨论这个是没意义的。他是一个现代人,他也爱国,可他的爱国,跟燕琢安的是有区别的。
      他是生长在红旗之下,无忧无虑的唱着《我和我的祖国》的少年,焦虑只是因为就业和生活,而燕琢安,是为了命。为了自己的命,为了天下百姓的命。

      燕琢安生来就在大启,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大启的朝廷命官,为了如今的大启,他们都在为之努力。
      而让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是龙椅上的那个人,也不是大启数万万百姓,而是这个国。这个国在,他们才能报国、忠君、爱民。
      说为君不对,说民不够,只有为国。唯愿以身护国,身死魂销而国不亡。

      燕家,从不在乎龙椅上坐的是谁。

      洛知粟将京中沸沸扬扬的传闻跟燕琢安说了,燕琢安无所谓的说道,“无碍,说便说吧。往后,还会有更多的传闻,供人闲谈。只是委屈了王妃,往后,要做‘奸宦’内子。”

      “说什么呢,都还没影儿的事,你就乱说。”

      “政禄十三年,政禄帝想重启明察司,百官制止,不管是文官武将,齐齐上书,甚至有官员以死明志。寻死的,辞官的,就连曾祖父,都在宫门外带着一群官员浩浩荡荡的跪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跪死了好些老臣。政禄帝终是歇了心思,没再提明察司的事。”
      “如今的聆圣司,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到那时,才是真正的腥风血雨,本王也会变成人人喊打的‘奸臣’。”
      燕琢安没说的是,他的曾祖父便是因为那一跪伤了根基,一年后便撒手人寰。明察司一事,一直是梗在祖父和父亲心中的一根刺。
      他不敢想,到了那时,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又会如何。如今是形同陌路,那是,便该是剑拔弩张了。

      燕琢安说的漫不经心,洛知粟听着却提心吊胆。他想着眼前的事,又想到了以后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全是叫人理不清的乱麻。这些事,关乎生死,关乎名誉。
      他想了一会儿就不想了,沉默的用饭。罢了,再多的,自己也做不了什么了,还是先将眼前的事办好吧。

      或许做好也没什么用,但他不能叫自己闲着。他得学习如何处世,往后,还有更多的劫等着自己过。
      他和燕琢安,即将面临的,远不止眼前的波涛。往后的惊天骇浪,他和燕琢安,也得一同去扛,而且,他们都要平安无事。

      之后的几日,燕琢安都是早出晚归,说是去拜访恩师。偶尔也会去和好友相聚,他每次出门都会跟洛知粟报备,而且一定会带上春山和春年,若是不回来了,便叫春山回来传话。

      洛知粟呢,一直在查京中的传闻,还有一件事,也让他头疼。
      红玉新认的弟弟,那个叫红三的小乞儿失踪了。
      与红三熟识的人说,年后,红三说自己要去问佛寺一趟,可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问佛寺,又是问佛寺。

      洛知粟本想亲自去一趟问佛寺,可绥染告诉他,清晖园的新戏,好像就是这一切流言的源头。而且,这戏文,是一个穷秀才写的。
      一个数次落榜,败光了家财的穷秀才,以写戏为生。不过之前的,多是些《春闺记》,《农女望情郎》的酸戏,也不卖座。但这《归蝉记》一出,这秀才的身价便水涨船高,如今那些个酸戏又开始演了。

      京中多有传闻,说是这戏啊,不是这秀才写的。

      洛知粟便将问佛寺的事先放下了,他想先去见一见那个书生。
      至于红三,洛府派了好些人过来,其中有两个江湖人,一个叫做行渐,脸上有一道疤,且只有一只眼能视物。一个叫恩泽,身量矮小,圆脸圆眼睛,很是活泼。据说,都是能以一敌百的人物。
      洛知粟让他们去寻找红三的踪迹,还给了他们不少银钱,想着若是需要打点,应该是够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