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12章 ...
-
绝顶聪明的人才不仅仅优秀在学业和工作上,还优秀在床上。
第二天早上,余姚收到余杭的微信回复:姐,房间已经预留好啦。
他俩洗漱完毕下楼,陈建忠在沙发上看报纸,周虹拿着手机打电话,爷爷在院子里打太极。
余姚看到他们,喊了一声“爸,妈”。
陈国忠放下报纸,招呼他们吃早餐。“你妈妈买了生煎、小笼包、油条,快趁热吃。”
家里阿姨问他们,“厨房有小馄饨,你们要吃么?给你们一人一碗?”
余姚回复阿姨说,“不用了,阿姨,我吃生煎就好。”
“燕姑,我也不用。”
一家人坐下后,爷爷吃馄饨,余姚吃生煎喝豆浆。倒是陈家三口吃油条蘸酱油喝咸豆花,口味出奇一致。
陈迦南咬着油条,问他爸爸,“听我妈说,您最近腰疼得厉害?去医院检查过没?”
陈爸爸说,“前天刚做完核磁,下周出结果。CT显示是腰椎间盘突出,核磁差不多也是这个结果。”
周妈妈放下手里的勺子,“腰椎不好,不要老坐着不动。”
陈爸爸说,“职业病,办公桌前坐久了都会这样。”
周妈妈吐槽道,“你坐办公桌前有一半时间在看报纸。”
余姚赶紧踢了陈迦南一脚,他把话题引出来,结果自己作壁上观。
陈迦南把豆花咽了,说,“等周一结果出来发我一份。我找燕城的医生也帮忙看看。”
余姚也赶紧说,“爸爸,我稍后给你下单一个升降桌。坐久了,您就把桌子升起来。站着看报告,看报纸很方便的。”
爷爷对余姚提到的升降桌十分好奇。余姚打开手机购物软件里升降桌的演示视频递给爷爷。
爷爷看完感叹道,科技可真进步,我跟着你们年轻人涨了不少见识。
周妈妈听到科技进步,接过话说,“姚姚今年精神不错,看着身体恢复得也挺好。现在医术也是,进步和发展得很快。姚姚要不来江城住上一阵子?我们找这里的医生瞧瞧呢,争取把病治好,把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陈迦南截了他妈妈的话,直接拒绝。“不用。姚姚现在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没有病。她以前是被异位妊娠连累了,所以才遭了罪。我们在燕城的几位主治医生的医术已经是国内顶尖的。现在调理后,已经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周虹也着急了,抬高声调,“陈迦南,你们不能讳疾忌医。”
陈迦南反问,“谁讳疾忌医了?”
爷爷看母子两人有争执的端倪,打断儿媳。“他们还年轻,来日方长。”
早餐不欢而散,老爷子下了餐桌提着鸟笼出门遛鸟,陈迦南拉着余姚回二楼房间。
周虹在客厅冲丈夫发牢骚。“你儿子主意大得很呐。我还没说什么呢,就开始呛我。是不是以后我不能提他媳妇生过病住过院呢?掩耳盗铃之后,他反而责怪我多管闲事。”
陈爸爸泡了杯浓茶,看了妻子一眼,“他们不愿意提,你以后少提就是。说到底是小两口的事。”
周虹不依不饶,“怎么就是小两口的事情呐。孙子孙女也是你我的事。当初就不应该让陈迦南去燕大。他如果留在江大读物理,然后直博,也不会搞成现在这样。”
陈爸爸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多少年了。你敢翻旧账,你儿子就敢现在收拾行李回燕城。”
周虹也不管,反正心里有股气呢。“我心里这股气一直不顺。他高中的时候,大门、林萌他们三个物理都很好。现在,人家俩人,博士毕业已在高校教好几年书。阿南不仅博士念到一半放弃了,还一声不吭回国跑去做金融。就连结婚也是事后通知咱们的,他在外面的几年,主意越来越大。”
“阿虹,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别说夫妻之间翻旧账容易感情破裂。母子之间一样也会。你不想儿子回家,我还想呐。”陈建忠难得大声说话,“小两口的事情,交给他们处理。事业也好,生活也好,我相信阿南和阿姚能规划好。我们能过好的日子,他们也能过好。”
周虹在沙发上坐着没再说话。家里阿姨洗完碗,出来跟他们打招呼说去菜市场买菜。周虹不想在家呆,跟着一起去菜市场。
二楼的书房,陈迦南摆弄着他的乐高。
余姚看着他说,“南哥,你刚刚太应激反应,我没事呀。你才说过立足现在,只争朝夕,这么快就食言啦。以后别和妈妈因为这事起争执了。”
陈迦南拿起皮卡车,佯装超过余姚的布加迪。他辩解说,“没争执,我只是拒绝她的建议以及纠正她的措辞。”
余姚心说,你们母子都快要掀桌子了,还叫没起争执。自己上个周末的叮嘱真是白叮嘱了。
她还是耐心地解释,“你拒绝的方式太粗暴。她心里拱起一团火,你心里也不舒服。一年见不了几次面,不用每次见面都剑拔弩张。”
“这次算我的。一会儿下楼和她道歉。”
楼下,他们没见到周妈妈,陈爸爸一个人拿着ipad下象棋。
余姚对陈爸爸说,“爸,你还不如把爷爷接回来,跟爷爷一起下呢。这样多伤眼睛。”
陈爸爸口头答应,“好,待会儿去接。”
陈爸爸见到陈迦南拿起桌子上自己的车钥匙,提醒说,“你俩在外面别玩太久。中午你妈妈在家下厨,回来吃午饭。”
余姚其实不知道陈迦南要去哪儿,先替他答应了。“好的,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陈迦南牵着余姚的手,丢下了一句再见。
陈爸爸摇摇头,从小到大他们母子俩就没平心静气地说过话。
车上,余姚问,“去哪儿?”
司机说,“随便逛逛。”
她再次提醒,“午饭之前要回家。”
司机知道的。
陈迦南把车停在江淮西路,透过车窗看了看外面的天,估计会下雨。他随手拿起车里的雨伞,说,“江城一中附近没有停车场,并且前面路段常年堵车,我们走两步。”
他们路过江城一中,学校正门关着。旁边开着侧门,供学校的教职工和家属出入。
陈迦南问余姚,“想不想进去看看?”
余姚反问他,“可以进么?”
“我试试。如果带盒烟的话,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看门大叔听他们说是曾经的学生,爽快放行,并好心提醒。“教学区和体育场因为假期门都上着锁。你们进去可以去求知路上走走。”
余姚笑着说,“谢谢大叔,我们很快出来。”
求知路两侧长着高大的法国梧桐。梧桐树之间立着十几个宣传栏,有学风宣传,有杰出校友榜,有奥赛榜,还有高考光荣榜。
高考光荣榜上只有状元的名字和照片。余姚看到他们前一届和后一届的理科状元,对陈迦南说,“陈迦南,你作为我们那一届的毕业生,怎么这么不争气呢?多考几分的话,可以给一中增光。这样的话,你们江城一中可以连续三年理科状元霸榜。”
陈迦南不在乎能不能上榜,他那时候一门心思想的是考到别的城市去,离江城越远越好。“我们那年的状元是江大附中的。我的理科第二其实名不副实,因为有竞赛加分。”
陈迦南牵着她的手,带着她浏览榜单,问“你看看你认识榜单上哪些人?”
余姚先在竞赛榜认出大门,又在杰出校友榜看到某知名财经作家,新锐导演、节目主持人、还有一电商平台的创始人。
陈迦南说,“这些是按照世俗的标准来划分杰出与否。论对人类贡献,大门才应该在这些榜单上。不出意外,三五年之内,大门能成为天体物理领域的前三,以后拿大奖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余姚继续浏览杰出校友榜,“天才不愿争俗名的。大门估计不愿意霸榜,有个奥赛榜就行。”
陈迦南点头,“嗯,也是,我狭隘了。”
十几个宣传栏逛完,求知路也到尽头。前面的拱门锁着,无法通行。
陈迦南隔着栏杆指给余姚看,“那栋是图书馆,东侧是教学楼,南边是实验楼。教学楼后面有个很漂亮的中式花园,我们称为后花园。花园北侧是跑道,篮球场和体育馆。我高一是学校排球队,后来因为竞赛退出校队。”
余姚看着有历史厚重感的校园,再次感慨道。“真好。我的一中已经进入坟墓,只能从老照片里缅怀。俞城这些年建设得太快,我感觉东城的开发区完全是座陌生的城市。再建一座新城,再建一所学校,宏观角度来讲肯定是好事。可对于曾经居住在老城的我们来说,看着老街道消亡,有些感伤。新一中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新的,包括树苗都是小的。我如果在那样的中学念书,一定不会有归属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树人的地方,没有十年树木,真的很奇怪呀。”
天空飘起雨丝,陈迦南撑开雨伞,搂住她的肩膀。
陈迦南说,“城市要发展,教育也要发展。”
余姚还是不满,“我看是那几届政府和校长要政绩才是根本。新一中超级浪费,圈了一大片地儿。事实上市里生源就那么多,后面几届就开始从郊县去掐尖子生。县中的好苗子被挑走,学习氛围不浓,越来越落后。”
陈迦南劝她说,“这是发展的缩影,在激荡中野蛮生长。这里的野蛮是带引号。我想表达的是,毕竟开荒者有野心是必须的。经济发展是这样,教育发展也是这样,过程中肯定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不能否认它是一种进步。你们城市东区建设,拉动了很多就业。你们新一中去县中挑了好苗子,帮那些孩子在高中接受比县中更好的教育。这些有都是实实在在的正向收益。”
雨丝越来越密,俩人转身往校门口走。
走过求知路后,陈迦南转身用手机拍下雨中的道路。随后上传了朋友圈,这是他难得一晒的生活日常。
俩人冒雨去一中旁边的乐高店,挑了三个乐高:杜卡迪摩托车、东京塔和梵高的夜空。
他们也在午饭前回到家,周妈妈和阿姨仍在厨房忙活。余姚跟爷爷和爸爸打过招呼之后,也进了厨房。她本意是要帮忙,被周虹赶出来,说不用。
余姚回到客厅,坐在地毯上拆开夜空,翻看着拼图指南。
陈迦南从楼上自己房间拿了几个小容器,说把零件放容器里,方便寻找。
爷爷带上眼镜,坐在旁边凳子,对余姚说,“姚姚,吃完饭后,爷爷和你一起拼。”
“好呀,爷爷。夜空是梵高的名画。拼好后摆您房间。”
陈建忠拿起另一盒乐高,说,“这个摩托车不错。阿南,下午和我一起拼这个。”
周虹端着砂锅从厨房出来,问道,“一起做什么?”
陈爸爸答道,“拼乐高。你也一起,儿子带我们拼。”
陈迦南一副不大乐意的表情。
余姚扯了扯他的衣袖,爷爷也盯着他,他嗯了一声算是应下。
午餐以江城甜口为主,为照顾余姚的辣口,阿姨单独做了水煮鱼。中午,餐桌上的氛围倒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饭后,爷爷和余姚在客厅拼夜空,余姚拿着拼图手册指导,爷爷动手拼。考虑到老人家不能久坐服,俩人时不时停下来休息。休息的时候,余姚拿着手机给爷爷播放好玩的小视频。
餐桌那边的三个人,经历最初分工不顺畅,后来拼错几个部件拆除重新安装,进度很慢。吵吵闹闹中,三人组决定散伙。
爸爸和妈妈把东京塔征用,两个另起炉灶,少了陈迦南之后,他们的进度反而加快不少。
陈迦南把摩托车零件装回盒子,来到客厅,加入星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