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其实,这件事有什么好问的呢?自来世间之事,就是能者上,庸者下。虽然去县城这事儿是古家起的头,但是又不是没了他家就不行。只要有心,总有别人能做。
古家愿意出钱找人去县里和别人组队去县里都能去县里,谁也管不着谁。只是,有了别人牵头,古家再想找人就不容易了。毕竟古家也给不出多好的报酬,别人只要在县城卖些东西就有了。之前是只有古家一家,现在有了别人牵头拉起了队伍,对一般人来说当然更愿意跟着看起来有前途的。
现在来说,族长家的儿子牵头组队就比古家人的队伍看起来更有前途。人多了,胆气壮,声势大,去县城就更有底气了,怎么选择还用说嘛。
除非古家人有本事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把族长家儿子的队伍压下去。否则,也只能认了。就像是古大贵说的,跟着他们一起去。当然,这样的话古家人的话就没什么分量了。
事情就是这样的。古老汉在族长家里也没争出个什么来,随后就这样回去了。至于古大贵,就一直没开过口。他在家里说的话就毫无分量,还是不在外人面前丢人现眼了。不然他前脚说了什么,后脚他爹娘就拆他的台,还不够人笑话的。
任是古婆子如何生气咒骂也改变不了事实。族长家组的队是每天都去县城的,早上在村口集合,然后结伴去县城。到了之后一起摆摊,回来的时候再结队回来。
今天,古家的牛车也在村口汇入了村里的队伍跟着出发了。
古大贵跟着古老汉在村口站了一会儿,才回去。
今天古老汉又带着古大贵下地了。古大贵也没说别的,因为他也觉着家里卖菜筐的营生快停了。
古大贵就一边在地里忙活一边想自己做点儿什么赚点儿伙食费。等蚂蚱再大一点儿就能吃了,山上的野果子也没熟,但熟了他也就只能弄些尝尝,家家户户上山,一家也就分一点儿了。
草鞋去镇上也卖不了几双。或者说但凡是草编的在镇上都没什么销路,因为人人都会编几手。除非像他媳妇儿那样编的特别好的,总有人愿意多花几个钱买。但是这条路不通,要是让他娘知道了就得翻天。
他的手艺就不指望了。还有什么呢?打柴卖菜?那他也得有时间砍柴,再说柴又藏不住,甭管几文钱都得给他娘要了去。
唉!攒几个钱怎么就这么难?
古大贵想来想去也没想到。毕竟他也不想再经过家里做些什么,不然他爹娘一句话就能把他踢出去。这么糟糕的经历一次就够了。
人啊,只能抓住自己能够抓住的。古大贵没想出办法,读书更勤奋了。中午吃了饭就回房用功。自己读一会儿,还要把侄子侄女儿女都叫上一起学。
上午的时候,宋春花的大公鸡帕子终于完成了。她就是想做就做了,也没想过用它卖钱什么的,再说这样的帕子也太另类了,宋春花觉的卖不出去。但是她就很喜欢,大公鸡威风凛凛,神骏异常,她男人看了也喜欢的不得了,也说不卖。她就把这个和上一个好好的收起来藏好,以后能不时拿出来看看欢喜欢喜。
宋春花把第一条帕子单独放好,以后要卖的。然后痛定思痛,决定尽快编织些很简单的帕子,比如上面就几朵花就好了,免得做的太好自己太喜欢不愿意卖,那也太为难自己了。现在还是尽快做些卖出去换钱。
她男人这些日子尽想着怎么弄钱,急的什么似的。这要是有什么来钱的道道不就早有人做了,哪有那么容易想。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说来说去还是自己没有本事傍身。所以,看着她男人现在一门心思读书宋春花就放心了,还是这样好。没有本事就学本事,读好了书就是大本事了。
宋春花并不觉的古大贵才读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好的。先把这本读好了,背完了,最好倒背如流,然后好好练字,就能抄书卖钱了。这活儿既干净又上档次,不比整天寻思干这干那的好。而且这是自己的本事,谁也夺不走抢不去。只要并不是什么活儿都不干一门心思的盯着科考,读了书怎么样不能挣口饭吃。
就是练字最好还是要有纸笔的,等她男人有机会了就得赶紧买,早一天练字早一天写好。只要舍得吃苦下力气,还怕写不好怎么的。等以后有钱了,她也是要练的。以后一手好字晾出去,多体面。
古大贵跟孩子们学了一会儿,就下地去了。这再下地他也不东想西想了,就一门心思的背书。吃饱喝足的梦想就是他前进的动力。
当全力做一件事的时候,总会有回报。古大贵终于有一天把书背熟了,但是他还没找到机会买纸笔练字。只能一边在桌子上用水写一边努力记书上字迹的一笔一划,争取自己写的字和书上看来的一样。只要能写的跟书上的一样了,至少抄书卖这事儿稳了。
宋春花和古大贵这几天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日子过得充实又充满希望。这天,古婆子带着儿子们回来的时候却是一脸的怒色。
原来村里和外面都有人跟着卖菜筐了,今天古婆子和儿子一筐都没有卖出去。
古老汉听了也沉着脸一句话没说,都知道这事儿是黄了。好半天古老汉才开口:“卖不出去以后就不卖了,不是还有别的吗。”
晚饭吃的沉闷。之后古大贵三兄弟就一块儿说话去了。
古大才声音低落:“二哥,还有没有别的能卖的。”
古大贵安慰他:“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家里的鸡蛋、你二嫂编的草鞋是每天都有的,这些都能卖出去就不错了,还有家里的菜、娘帮人卖的东西,现在每天都有进账,细水长流,会好的。”
是啊,每天都有进账应该是比以前好了才对。但是古大才就是心焦,古大运也是苦着脸,归根究底家里还有个花钱如流水的老大呢。现在赚的这些跟他花用的比起来就是杯水车薪,窟窿是怎么都堵不起来的。
让人窒息的沉默是今晚古家的主题。
黑暗中,古大贵带着孩子们小声背着书,宋春花在忙着编帕子。因为现在编的简单,不需要费太多心思,甚至宋春花都不需要眼睛看的清楚,就能编的又快又好。
当技艺纯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许多让人惊叹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变化。
宋春花自觉编的简单的帕子,明明上面就只有几朵小花而已,纯白或浅红或别的什么的简单的底色。但是看上去,就有一种让人喜欢的魔力。
以古大贵的见识,可以肯定这帕子一定好卖,比他在县城见过的一些强太多了。如果说读书和编织都是一门技艺,那宋春花肯定已经登堂入室,而古大贵还在初学阶段。
没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概念的古大贵,就觉着自己简直是被媳妇儿落的太远了,一定要加倍的努力,不然媳妇儿看不上自己了怎么办?
对媳妇儿的爱重也是古大贵前进的动力呢!
宋春花和古大贵两口子一致决定以后就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了,就把自己现在的技艺掌握好再说。没有升到神级还开什么新号啊!
宋春花两口子前方已经是一条金光大道,他们只需要努力前行就是了。
但是古家的日子却是向着一团糟发展。
说到底,还是古大富拿走一大笔钱让古家老两口对银钱的渴望空前迫切起来。总想着能够有更多的钱进账,以填补之前的窟窿。
但是,每天从县城拿回来的现钱虽是有多有少,但是已经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达不到老两口的心理预期。
老两口表现出来的紧张让家里其他人也跟着紧张起来。而且现在家里的饭食连古大贵之前偶尔拿回来的小鱼小虾的贴补都没有了,就是家里每天有现钱拿回来,古婆子也从不多添什么能让大家补一补。
就是说,家里明面上的日子过的更差了。这从从二房一家人身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古家老两口身上,大房一家子、老四两口子身上就能看出些来,而三房两口子更是肉眼可见的这些天脸色更差了。
古家老两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急着让家里人挣更多的钱回来,他是个人心里就有气啊。古家的气氛一日比一日紧张。
家里受影响最小的就是二房一家子了。宋春花两口子都拥有一颗坚韧的心脏,对古婆子的骂声免疫,就当清风过耳不入心。又一门心思忙自己的事业,恨不能把一天当两天用,至于别的事儿?有发生别的事儿吗?
大人稳的住,两个小宝贝自然该玩就玩该闹就闹,就是很少到古老汉和古婆子面前。
所以,这天吃了晚饭后,古老汉说让他明天跟着去县城看看的时候,古大贵还挺惊讶。
“爹是说明天我们三兄弟都跟着娘去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