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 30 章 ...
-
“你们兄弟三个就去借网看看今天能不能网到鱼。”
古大贵无可无不可,只管应下。兄弟三个结伴出门。等到了族长家才知道今天古家三兄弟和村里一些人去县城摆摊了。
借了渔网拿着走在路上,古大才道:“二哥,他们去县城了,那我们家怎么办?”
古大贵回他:“这我也没办法。也许以后我们家只能跟他们结伴一起去县城了。等回家你问问娘再说。”
“二哥真的没有办法?”古大才追问。
古大贵苦笑:“我是真没办法。你以为我是什么人,能有什么办法?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除了我们自己凑上去跟着他们一块儿,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也是,事情都走到这一步了没还能有什么办法。古大才有些绝望。
“先别管这个了,爹还让我们网鱼呢。看看能不能找到人一块儿去。”
结果,转了一圈,也没人跟他们一块儿。古大运抱着渔网站在村口,看见二哥跟四弟俩人过来,就问:“没有人一块儿去吗?”
古大贵道:“没有。以前都是文生他们跟我们一起的,他们去了城里,村里的人都没空。”
“那怎么办?”
“总不能就这么回去,爹还等着我们的鱼呢。”古大才说。
三兄弟相对无言。
“二哥,你拿个主意吧。”古大才说。
古大运也殷切的看着古大贵。
“那我们就去村前的河里看看吧。实在网不到我们就回去。”
三兄弟就去了他们第一次捕鱼的河边。下了几次网,也没捞上几条鱼,最大的就巴掌大小。无可奈何,三人只好回了家。
古婆子看了,骂他们没用。古老汉不在家,古大贵就说:“趁着时间还早,就去镇上卖了吧。”
古婆子不同意,说是明天去县里卖。古婆子还不知道今天别人去了县里的事儿,三兄弟也没多话,还是等古老汉回来再说吧。
古大贵回房的时候,宋春花正在编草鞋。孩子们都不在,古大贵便拿了书在宋春花身边坐下,小声的读。也不知道他大哥知不知道他拿了本书的事儿。
宋春花听着,也跟着小声的读。倒是两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充实的时间过的挺快的。古大贵感觉刚读了一会儿书,古老汉就回来了。然后开饭,一家人又经受了古家老大特殊的饭菜待遇的荼毒。
饭后兄弟几个就告诉了古老汉今天族长家儿子带人去了县城的事。
古老汉好一阵沉默,才道:“老二啊,这事儿就真的没办法了?”
古大贵声音低沉地说:“事情都这样了,我想不到什么办法了。以后也只有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一阵可怕的沉默过后,古老汉说:“都跟我下地吧。”
宋春花下午继续编草鞋,古婆子时不时来看一眼,生怕她偷懒。
宋春花当然没有偷懒。她只是在心里偷偷吐槽。
她公公婆婆一心想要供大儿子读书,光耀门楣。到了现在,尽然把供老大读书的重任压在了儿子们身上。他的儿子们又不是财神爷,还能变出钱来?真是病急乱投医。现在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应该让大儿子知道家境艰难,不要像以前一样大事儿小事儿一概不管,只读圣贤书了。好歹想着为家里尽一份力。读了这么多年书,抄书总会的吧。抄出一本,私下里卖也行,卖给书铺也行,多少都是钱。钱多少的,好歹是他的心意。
哪能像现在,老爹都愁的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了,还一点儿帮忙分忧的心都没有。这样的儿子真的靠的住?
还是她男人好啊,有足够的担当。一心想让老婆孩子过好日子,就是他爹娘的心都偏的他快看不见了,也没说黑化什么的。简直是正直能干好青年!
正直能干的宋春花她男人正在田里挥汗如雨。庄稼地里,野草虫子是常年必备。古大贵虽然是个真男人,但是猛不丁的一个大虫子离你只有一个手指的长度那么远,还是让他吓一跳。
古大贵猛地站直身子,远离那该死的虫子。顺便左右瞧瞧。左边,他爹正在弯腰拔草。古大贵就觉的心酸,他爹也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了,孙子孙女不少,但是还在地里劳累。古大贵就觉的自己做得不好啊。
他要是能挣钱、、、钱这个字把古大贵从心酸中拉了出来,二十两银子啊!他大哥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要走了。他哥才是真正不孝的那个好吗?他爹是没有条件在家里含饴弄孙吗?不是,他是宁愿在地里累的直不起腰也要供他大哥挥金如土啊!
儿子算什么?孙子算什么?什么都不如他大儿读书重要!
除非他能拿出大笔银钱,或许他爹就能把累死累活供大哥读书的重担交给他,自己歇歇。
但是,请恕他无能为力。他自己还在土里刨食儿,吃不饱穿不暖呢。把他卖了也卖不了多少钱啊。
他两个弟弟就在他右边拔草。老三最快,他和老四差不多。
真累啊。古大贵重新弯下腰,草这玩意儿真是年年拔,年年长。这庄稼要是有这劲头,何愁不能丰收啊。古大贵一边拔草,就想起媳妇儿说的话来。他要是能说一声灭,这田里的草都灰飞烟灭,该多好啊。要是神仙来种田多轻省,让庄稼长它就长,旱了就给地里下场雨,涝了就让水自己飞出去。收割的时候,只要说声收,粮食就能像鸟一样飞起来,然后颗粒归仓。
果然还是当神仙好啊!怪不得他媳妇儿心心念念的要当神仙呢。要是他哪一天当了神仙,就把山上都种上庄稼,到了收成的时候粮食多到家里都装不下。
虽然身上苦,但是古大贵越想越美,硬是让自己欢快起来。凭着多年的拔草经验,就是他的心思欢脱的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古大贵也没有把一棵庄稼当草拔了。算是证明了自己身上确实流淌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田的血脉。
“二哥,歇会儿吧。”古大才站起来叫古大贵。
古大贵也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叫他爹:“爹,歇会儿吧,喝点儿水。老三,歇着了。”说完,就跟在老四后面往地头走。
古老汉和古大运沉默的走到地头。古大贵把水囊给他爹,古大贵正拿着一个木筒喝水,古大才拿着同款木筒,古大运也有一个。毕竟一水囊的水可不够他们四个人喝的。
这山上的地收成好歹全看一年的天时。风调雨顺就丰收,旱涝出现就欠收。今年到现在还是风调雨顺,但是谁也说不准之后的天会怎么样。要是田边有沟渠就好了,旱的时候可以引山上的泉水浇地,要是涝了也能排水。
古大贵记得,离着这里不远就有一眼泉水。但是在山上挖渠不是一家一户能干成的事儿。也许不是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也没人挖过沟渠引水。
古大贵也就是忽然想到这儿,别说没人没时间,就是工具也是没有的,山上布满山石,谁家舍得用贵重的铁质农具这样糟蹋呢。所以祖祖辈辈就这样靠天吃饭,也许子子孙孙还是一样的靠天吃饭。
喝了水歇一会儿几个人就又回到了地里。
宋春花编着鞋子,脑子里想着别的。这眼看蚊子就要多起来了,应该想想办法。以前的时候可难熬了,又热蚊子又整晚的在耳边嗡嗡嗡、嗡嗡嗡。家里也就是熏熏艾草。
宋春花想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啊。她就想起来个帐子,可惜家里没有多余的布做个床帐。要是能做也等不到今年啊。
现在就已经有蚊子了,虽然还不多,可是一只也恼人。今年的艾草也该准备起来了。
宋春花把编好的草鞋扎一块,然后坐着发呆。脑子里的神仙已经开始腾云驾雾……
到了晚上,古大贵很晚才回房,是古老汉留下他们商量去县城摆摊的事儿。宋春花也不感兴趣,只听古大贵说了说经过。然后就跟古大贵说起割艾草的事儿。
“你就割些回来给我,我先把它编成细细的草绳,然后再晒干备用。”
“嗯。以前不也都编成绳子吗?怎么这个还拿来说?”
“以前也编的太粗了,一烧那烟呜呜的冒,屋子里也乌烟瘴气的。我今年就把它编的细细的,让它像是香那样慢慢的烧。怎么样?”
“不好编吧?”
“是不好编。但是没办法,要用嘛。你就跟爹娘说说,要是家里都用这样的,我就拿出个几天来编。要是家里不用,我就抽时间编了我们自己屋里用。我以前是没想到,现在想到了就一点儿都不想像以前一样了。”
“嗯,我问问娘。这整天的没有进账,你有没有想到什么点子?”
“没有啊。我就指望着我的帕子能卖个好价钱。但是你现在又没有机会去县城,只能等。”
“这件事再等等吧。现在还没有机会。我要是能打到只野鸡野兔的也好。”
“那是好抓的。赤手空拳的,除非你能跑的比他们还快,现在你连饭都吃不饱呢。”
“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两口子抱在一起叹息挣钱是多么的难。
古婆子却是因为去县城的事儿一夜没睡好。天刚亮,就让古老汉带着儿子们去村里问问。这当然是先去族长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