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 29 章 ...

  •   好可惜,今天老古家的儿媳妇和孩子们是没有口福了。肉虽然都做了,但是都端到待客的桌子上去了。除了古婆子后来上了桌,其他古家的媳妇孩子都是在灶房里对付过去的。连肉味都没能闻一闻。

      宋春花领着孩子吃完,就带他们回房了。把门一关,宋春花就拿出了自己未完成的帕子。俩孩子看着上面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就高兴的凑了上来叽叽喳喳的说说说。

      “来来来,给你们线,娘教你们编帕子,编的好了,让你们爹拿去给卖了买糖吃。”

      “那我也能编个大公鸡吗?”“还有我!”

      “只要你们认真学,大公鸡会有的,兔子狗子都能编的。现在,娘就教你们。但是你们出去什么都不能说。”

      宋春花一边编手帕一边教两个孩子,还要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今天的酒散的格外晚些,宋春花把喝的迷迷糊糊的古大贵扶回屋去炕上躺着。听外面的动静几个男人都喝高了,古姑父也不能回去了,就在古家住下了。

      任外面人仰马翻,宋春花只让孩子们出去玩,就打水给古大贵擦洗。

      等孩子们一走,宋春花就把门一关,把门栓插上,古大贵就从炕上坐了起来,自己拿了湿布擦脸。

      宋春花过去坐在炕边,问:“今天怎么这么能喝?都躺下了吧?”

      “大概吧,除非有人跟我一样装醉。”古大贵也不大确定,毕竟他能装醉,那别人自然也能。

      “什么大事儿啊?怎么姑父也来了。不过年不过节的,可是少见。”

      “大哥从县里回来去姑姑家住了一晚。姑父家不是开着杂货铺吗?听说大哥的同窗家里同姑父家做了笔买卖。”

      “是大哥牵的线吧?”

      “没错。姑父今天没少夸大哥呢。”

      “这些都不关咱们的事儿吧?”宋春花不在意这些。

      “接下来我说的,就关咱们的事儿了。大哥这次回来,要问家里要二十两。”

      “二十两?”宋春花怀疑自己的耳朵,“二十两?”

      古大贵苦笑:“没错,二十两。”

      “这是准备把家里掏空啊。我们一大家子连吃带穿,一年也花不上二十两啊。”宋春花满是惊奇:“狠还是你大哥狠!是个狠人!这才去县城两个月吧,就要二十两!”

      “是呀,狠。我们家一大家子人,还有上百亩地呢,一年到头能留个五十两就不错了。家里还有各种的开销,现在他一开口就要二十两,这一年还有大半年呢,是不想让家里人过了呀。”

      “爹娘怎么说?”

      “爹娘还没给个准话。姑父还当着众人的面给了爹一两,话里话外都劝爹以大哥学业为重。”

      “你没说什么吧?”

      “你放心,我什么都没说。我算哪个牌面上的人,家里有我说话的地儿?老四倒是说了几句,还被姑父说了一顿。”

      “那就看爹娘怎么办吧。你喝了酒就好好歇歇。”

      “你以后娘在家的时候就别编帕子了,免得让娘看见把你当成了摇钱树。”

      “都听你的,孩儿他爹。”宋春花推着他躺下。

      “我睡不着。”古大贵说。

      宋春花同情的看着他:“心疼吧?眼睁睁看着这么一大笔钱花出去。”

      “心疼。媳妇儿,我是真心疼。我这么些年累死累活的也没攒够二十两啊。大哥一开口就是二十两,让我觉的自己活的像个笑话。”

      宋春花安慰他:“没关系,这家里的笑话不止你一个,最大的笑话且不在你这里呢。甭管是谁,这会儿该都心疼坏了,那些喝醉了的,醒过来也是要心疼的。都免不了这一遭,啊,你想开点儿。”

      “媳妇儿,听你的口气不像心疼的样子。”

      “唉,我的心吧真不怎么疼。毕竟我是要当神仙的人,就二十两银子的事儿那不叫事儿!最重要的是,这银子有没有的它又落不到我手里。谁花不是花,不是?”宋春花是真觉的自己是要有大出息的,算不着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反正又不用她掏银子。

      宋春花实心实意的安慰古大贵:“你的心胸要开阔点儿。只要你努力,多少个二十两挣不来。听说那些字写的好的,一字千金呢。你也不需要千金,先努力让一个字值一两银子,以后多写几个字不就什么都有了。”

      “你说得对,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一定能把字练好的……”

      这是两个半文盲兴致勃勃的畅想未来一字一两银的故事……

      因为家里的男人都醉了,晚饭就是女人孩子随便吃了点儿。宋春花吃完就领着孩子回房了,要去照顾孩儿他爹。

      孩儿他爹吃了宋春花拿回来的一个杂粮饼,就不饿了。然后跟两个孩子在炕上玩儿。

      宋春花就继续做她的大公鸡。等到看不见了,就拿了几根线在手上,闭着眼睛编着玩儿。编朵花,编个字,想编什么编什么。编好了就再把线拆开,反反复复的编着玩儿。

      二房一派的岁月静好。古婆子正在发愁。她把钱拿出来,数一遍又一遍,数出二十两来放一边。看着拿出来的二十两银子,心里抽抽的疼。这些年省吃俭用,好生算计着这银子就存下了百多两。这在村里是很厚的家底了。没成想,这次老大回来开口就是二十两。

      这可不是二十两米二十两面,而是二十两白花花的银子。老大读书老头子是一定要供的,就是她这心呐!真疼。

      古婆子捶了两下古老汉,也不觉的解气。你看看,她在这儿愁的睡不着觉,他倒是睡的跟死猪是的。这日子怎么这么难熬啊?

      古宝珠点着油灯,正在看手里的荷包。这是她绣的荷包,能放在她姑姑家的杂货铺里卖。她的刺绣功夫是下过苦工的,这么一个荷包能卖十几文。在家里的时候,她爹娘就疼她,她有时间刺绣。在她姑姑家里,她姑姑家活不多,她又是客,也不怎么做活。何况她一个月差不多能得二十个荷包,卖出去一个就给她姑姑家三文钱,姑姑家的人就对她很是客气。

      自从她娘告诉她一些事之后,古宝珠就跟姑姑一家人相处的更融洽了。古宝珠笑的羞涩,她的婚事……

      古姑姑和古姑父也在说话。“你今天为什么装醉?”古姑姑疑惑。

      “我是不得不装,我要是不装醉,最后肯定要被灌醉。既然都是醉,我索性装醉。”

      “你说的也是。今天大哥大嫂且不说,几个侄子都不太乐意呢。”

      “要是我,我也不乐意。不是我说,你大侄子花钱也太没成算了。你大哥家是什么样的人家,虽然在这村里还好,但是拿出去就不够看。他花钱还能跟县里的人比?他这个花钱法儿,在县里也是很能看的。这不是花钱没数吗?你再看看你其他几个侄子过的什么日子,他们能高兴才怪!”

      “那你还帮他说话?”

      “且不说,他刚刚帮我们铺子里拉了笔生意。你大侄子好歹读了这么些年书,很是认识一些人,就能办成我们办不成的事儿。再说你大哥大嫂的做法你也知道,是下了狠心供他读书的。他要是能成个秀才,就更能耐了。你这几个侄子,他就是最有出息的。我们不帮他帮谁呢?”

      一件事,各人自有各人的计较。

      第二天,古家去县城的事儿也没人提。自然是先招呼客人要紧。只古老汉让古大贵去村里跟各人说一说。等古姑姑和古姑父带着古宝珠回了镇上,一家子才把注意力转到二十两银子的事儿上。

      这个时候,家里的人已经都知道了这事儿。一个个都沉着脸不说话。

      古老汉道:“这事儿你们怎么看?”

      钱是古大富要的,大房自然可以跳过。古老汉看着古大贵,古大贵只说听爹的。古老汉有些失望。

      古大运也说听爹的。古大才有话说:“爹,大哥开口就是二十两,这钱拿出来我们饭都吃不上了吧?以前大哥也不是没在县城里读过书,也没花这么多。”

      古大富平静的开口:“今时不同往日。我这是在为明年的考试全力准备,这与同学的交际,请老师指点,与同学结伴去聆听前辈们的经验,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要钱,所以我才要的二十两。你要是去打听就知道,我的花费是同学们之中最少的一拨。只是不能再俭省了。我也知道家里的情况,如果实在拿不出来,那我只好退学。没有了我之前说的这些事情,我在县里上学的意义也不大了。”

      “老大别说了。”古老汉听不得老大退学的话。又问古大贵:“老二你怎么说?”

      “我就说听爹的。大哥说的话实在,我不如大哥见多识广,也说不出什么来。还是要爹拿主意。”

      古老汉沉默了一会儿,道:“这事儿就像你们大哥说的,是不能俭省的。我今天就做这个主,把家里的钱拿出二十两来助你们大哥读书。”

      其他人默默无语,一时间屋里的气氛静的可怕。

      “老大先去读书吧。”古老汉开口让古大富先走。然后才跟几个儿子说到网鱼的事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