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赴京(1) ...

  •   这时,姚琪儿缓缓走上楼来,慢慢说道:“此事倒有个缘故,只能由小女子我来说了。那日柳大哥带家妹外出游玩,竟被强盗所劫杀,他被砍伤晕倒,等他醒过来,发现我家妹失踪,如是他便自处寻找,竟然就被他寻到此处。当时家妹正站在这阿鲁老店的梨树下发呆,他走过去相认,但家妹却不认识他,他又不能强行拉走,只好作下此画,以示标识,便怏怏返乡,交与我父母,希望能来寻回小妹。偏父母着急生病,家母又在此间病逝,家中又没有兄弟,小女子便一时不能前来,这一拖便是两年。”言毕,又走到阿梨身边说道:“倒该叫你小小夭了。”
      阿梨心中感慨,由此看来,这小夭也是此道中人啊,说起谎话来,倒真是脸不红心不跳啊,若非我知道根底,从没有什么人来认亲,定也会相信这话。
      刘云志微微点头,仔细再看那画,便知那画画之人功力深厚,而且用墨也有些时日,那画中阿梨确实更小些,看上去甚是活泼可爱,便笑道:“看来这位公子也是一位雅人,倒配的上阿梨姑娘。”
      梁亦群脸色发灰,他自己也是书画名手,自然看出这柳公子画画甚是用心,看来确实对阿梨十分深情,定是青梅竹马了,又听说这姐姐是昨日才找了来,便不由更是心灰,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自己,白白浪费两年时光。
      梁族长见刘云志如此说,也明白这事便不成了,便勉强笑道:“既如此,倒是老夫的鲁莽了。”看儿子心伤,不由也十分悔恨自己之前多事。

      当下众人再没心情,梁族长正待起身告辞而去,突然就见刘云志突然变了颜色,他起身又把那画拿到手中细看,轻声说道:“方才言道,这人姓柳?”
      姚琪儿不由一惊,咬咬嘴唇说道:“姓柳。”
      刘云志冷冷一笑道:“倒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云志将那画轻轻卷起拿在手中,略一沉思,轻轻说道:“你本姓姚?这倒也奇怪。”又略走几步,方才言道:“这阿梨姑娘牵涉隐语一案,本官认为一时不能辩明,且需带回开封细审。另外梁氏族中,皆无辜牵连,本官不再追究。”
      众人竟然发生如此突变,一时都不知如何是好,只呆呆着望着那刘云志又道:“本官还有公务在身,今日便不再打搅。”说完着人带着阿梨和那姚琪儿下楼而去。

      众人连忙跟出,那刘云志带人已在河边整顿队伍,阿鲁夫妻事到临头,反而镇静下来,鲁嫂突然想起早晨整理好的包袱还没有拆,马上跑去拿来,塞到阿梨手中,轻声说道:“这突然翻案,倒好像与那姚姑娘柳公子有关,要多加小心。”
      阿梨也一脸茫然,轻声说道:“鲁嫂,此事倒是我自作聪明,不管怎样,我会回来的。”
      那姚琪儿倒一脸的冷笑,不发一言。
      梁亦群借机走到刘云志身边,轻声道:“大人,这阿梨姑娘……”
      刘云志定定看了梁亦群一眼,微微一笑,说道:“本官爱才,倒不妨直言,免得后生自误。这阿梨姑娘来历不明,看似鲁莽实则精明,她竟能看出你的那首诗有些不合适宜,还暗中窥测我意,依本官看来,定不会长隐小镇池中,她虽才高貌美,绝非馆长良配。既然今日缘破,对你倒是福非祸,以馆长之才,他日定能高中,待到一日看尽长安花之际,方知我言。此后,万万不可懈怠。”又见梁亦群呆呆发愣,又低声说道:“你的那首诗早早摘了为妙。”便不再理他,此时恰好船到,登舟离岸,方才回首告辞而去

      刘云志连夜开船,将阿梨和姚琪儿一直押回西都城外大营,也并不捆绑,只是看管甚严。又过一日,大军开拔,她们二人随水军,一路坐船直到清淮军扬州营地。
      不过这一路,姚琪儿真是领教了这位阿梨姑娘的百般花样。
      阿梨已知那柳大哥定有蹊跷,问这姚琪儿,她只说:是你自己胡编乱造把自己绕进来,怎么反问我?
      阿梨被噎的半天才缓过神儿来,只得另外寻思:这刘云志并不让我和她二人进西都官府,去见这两浙知事,并且对我们的罪名语焉不详,只让那两名亲随严加看管,并交代对我二人不可怠慢,才消失不见。刚才上船,发现自己的船距离那刘云志的大船相距甚近,看来不管刘云志出于什么目的,但他定会让我们平安到达开封府。
      既然不会被立杀,这便好办了。

      一早坐在船舱,阿梨开始和那两名亲随讲话,什么两位小哥怎么称呼啊,两位小哥籍贯哪里啊,可那两名亲随并不搭腔,一直冷面相对,姚琪儿把脸埋到胸前,只作听不见。阿梨见此也不着慌,酝酿一下感情,便开始哼唱小调:
      小白菜呀,
      心里黄呀,
      三岁两岁没有娘呀,
      跟着爹爹还好过呀,
      就怕爹爹娶后娘啊。

      娶了后娘三年整,
      有了个弟弟比我强啊。

      他穿新来,
      我穿旧呀;
      他吃面来,
      我喝汤呀;
      拿起筷子想起娘啊,
      端起碗来泪汪汪啊。

      爹爹问我哭什么?
      我说碗底烫得慌。

      河里开花,
      河里落呀,
      谁想亲娘谁知道,
      白天听见蝈蝈叫,
      黑夜听见山水流,
      有心跟着山水走,
      又怕山水不回头。
      唱到后面,想到自己可不是比那小白菜还惨,可说举目无亲,竟然入情,落下泪来,后来便索性大哭一场,但突然想倒自己实际年龄,便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忙收了眼泪,抬起头来。就见那三人也都动容,连姚琪儿也两眼泛红,心中不免感叹:果然这民族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心,想这首民谣本是河北小调,能在民间传诵到现代经久不衰,可见生命力有多么旺盛,其叙事诗歌般的渲染力有多么强。
      阿梨轻声说道:“两位小哥哥给我一碗水喝吧。”
      其中一个连忙从到外头拿了粗瓷水碗递给她,阿梨接过水碗来,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了下去,轻轻道:“小哥,请再来一碗。”
      姚琪儿都楞了,心说:“有这么渴吗?”
      那士兵倒真是实在,这次一并把一瓦壶清水提了进来。

      这次,阿梨并不喝,只是把那碗端在手里,轻轻唱道:
      妹妹找哥泪花流,
      不见哥哥心忧愁;
      望穿双眼盼亲人,
      花开花落几春秋,
      啊,花开花落几春秋.
      那两名士兵不免静思,一个想其自己老家那可爱的小妹不过阿梨如此年纪,与自己是如何亲密,不知现在怎样?一个想起自己家人,父母年迈,现在自己远在兵营,不知何日方才得见;两人思念亲人,也不免落泪,可看里面是两个小姑娘,便不免难看,忙走到船舱门外躲避。

      阿梨轻轻走过去,倚在门上细听,就听其中一个说道:“这个小姑娘,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多的劫难,真是可怜。”
      “是啊,听出来啦,看来是后妈把她和哥哥赶出门了,她和哥哥又失散了,她找他哥哥又找不到,所以才流落到梨树湾。”
      “就是,你看那晚好容易要和那梁相公谈婚论嫁,偏偏蹦出个姐姐,这个姐姐带着霉字,所以才召来牢狱之灾。”
      “可是听她唱的,她不是只有个后妈生的弟弟吗?怎么又蹦出一个哥哥,一个姐姐?”
      “咳,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糊涂?谁家还没有几个堂兄弟?再说了,这哥哥定然是那柳公子,这姐姐嘛,这小姑娘说她前世皆忘,必定是忘了……”
      “还是老哥你见多识广啊。”

      阿梨不由要笑出声来,心道:这古代的人经常走投无路便上街卖唱,把自己的经历唱出来以求资助,看来他们把这当做是我的故事了。不过既然奏效,我便继续演下去。回过头来,那姚琪儿一脸的怜惜早变成鄙夷,突然想到自己脸上满是笑容,自然知道自己这是骗取同情,她心中不知道怎么骂自己无耻,不觉也讪讪起来,乖乖坐回回原处也不说话。
      那两名士兵在门口平静完了情绪,便又依然回到门口,坐在那小凳子上,见阿梨抵着头,以为她是心中伤怀心事,更是怜惜起来。
      一时,那两名士兵把二人的饭菜送下来,果然好了许多,那两名士兵自是依然去甲板上用餐。

      阿梨早饿的发慌,自从离开阿鲁老店,所有饭菜便一直难以下咽,这次一见竟然还有一块鱼肉,再顾不得挑食,一阵狼吞虎咽。再抬头看时,那姚琪儿也好不到哪里,便笑道:“小夭,你可要感谢我。”
      那小夭撇撇嘴,也不说话。
      阿梨又笑道:“我这是‘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既然无法逃脱,只不过想少受点罪罢了。”
      那小夭想她确实也没做什么缺德事,便脸色缓和下来,轻轻说道:“那小白菜,是谁啊?”
      阿梨微微一笑,便说道:“说起这小白菜啊,命运坎坷啊。”
      正说着,舱门一响,那两名士兵吃饭归来,便笑道:“两位兵哥哥,多谢照拂。小女子有一段‘小白菜’的故事,想讲与两位兵哥哥知道,也算是为好人传名,为坏人留骂。”
      那两士兵正是无聊,见她唱曲宛转悠扬,说话清脆利落,又知她甚有文采,知道这故事必然好听,忙说道:“那便请说罢。”

      阿梨顺顺嗓子,把那一段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娓娓道来:某年的浙江余杭县仓前镇,有一贫苦人家女儿从小被卖到葛小大家做童养媳,因其长的水灵被唤作“小白菜”,那小白菜偶遇余杭才子杨乃武,两人顿生情愫,但杨乃武碍于礼教,后又与小白菜断绝来往。而余杭县的公子刘子和因为在盂兰会被小白次貌美吸引,茶饭不思,那师爷陈竹山便设计让刘子和□□了小白菜。小白菜痛不欲生,但看刘子和一片真心,便原谅了他。此时,葛小大并重,为了帮刘子和扫除障碍,陈竹山竟然换了两位中药,使得葛小大病情加重。此时杨乃武考取了举人,前来请葛小大一家赴宴被拒绝,便怏怏离开,偏偏葛小大的母亲看见。待到葛小大的母亲回到家中,发现儿子竟然口鼻流血而亡,便状告杨乃武毒杀了自己的儿子。而仵作验尸竟然说是死于砒霜。公堂上,小白菜因为怨恨杨乃武无情,便说是他毒死的,杨乃武被判入狱。而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为了弟弟得脱冤狱勇闯京城刑部,卧在钉板之上陈述状纸,状告官官相护。而此时刑部侍郎大人是个青天大老爷,几次详查,终于查到事情真相,帮杨乃武伸了冤,并凑请当朝太后定夺。当朝太后判陈竹山斩立决,刘子和发配千里,小白菜几经磨难,削发为尼;而杨乃武再不能恢复举人身份……
      阿梨深知,人人都爱听这“青天大老爷”故事,因此便把后面改动一下,果然,三个人听的津津有味,两名士兵贫苦出身,最多消遣便是去那茶楼听说书人讲书,不过是些老套的才子佳人墙头会之类的,哪里听到过这样的故事?一会儿可怜杨乃武和刘子和,一会儿怨恨小白菜,一会儿大骂杨竹山,姚琪儿也低头沉思,叹息连连。
      一时到了晚间,饭菜更是可口,那两个亲随竟然还悄悄送来半个西瓜,阿梨滋润着自己沙哑的嗓子,感慨这‘说书人’讨生活不易啊。

      第二天,那两士兵竟然忸怩半天才道,昨日夜里,他们在船舱里把这故事讲给了同僚听,他们也十分喜欢听,便问姑娘还有没有新故事。
      阿梨笑说自然有。
      那二人忙说,他们已经和这船人打好招呼,请两位姑娘变装,做到上面厅里,给大家说故事,也可以看看周围风景,省得在这下面闷坐,只是要小心不要被另外船上的人发现便是。
      阿梨自然喜出望外,姚琪儿也不由暗暗服气,两人穿上男装,相视而笑。尤其阿梨身量尚未长开,更是异常宽大,等好容易收拾停当,两人都出了一身的汗,摇摇晃晃的走出门来,跟着那两名士兵悄悄坐到船舱窗前,那些士兵便在船外站立。

      阿梨慢慢看着四周风景,慢慢想着到底该讲什么故事呢?此时正是“流火六月”,阳光落在水面,四周一片白花花的,甚是刺目,看那水面微波粼粼,不禁有种光怪陆离的错觉。
      阿梨不由笑道:“那便是大型神话故事《西游记》,第一讲:猪八戒背媳妇。
      要知道《西游记》的雏形从晚唐开始,至五代发展,倒北宋的时候,只是说一位白衣高僧去西天取经,身边一位武艺高强的徒弟,帮他度过磨难,是那悟空原型,倒还没有出现八戒和沙僧,直到明朝才被吴承恩加工整理,添加众多人物和天宫架构而成。
      阿梨便改变思路,只从老猪怎么花心调戏嫦娥,被玉帝惩罚,从神仙变成猪精,可还是花心不改,去高老庄偷媳妇云云,果然,一众人听的前仰后合,又不敢高声大笑,几乎都要得了内伤。
      阿梨心道,果然猪八戒的魅力十足啊。
      就这样一路混到扬州,又在扬州淮海军大营逗留两日,两名亲随竟然托人去城里买了几样扬州特色名菜给二人食用。上汤煮干丝,蟹粉狮子头等等,这可是淮南菜代表,阿梨和姚琪儿自然吃的甚是尽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