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庐山 ...

  •   鄱阳湖往西不远,便是郑思远长年高卧之地,庐山。
      白龙降落在天池西麓的一个砂崖洞窟前,郑思远在吕岩搀扶下走过去,指着洞口,道:“此间天生石洞,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
      “什么?”吕岩不觉哂笑,“道士住在佛手岩,妙极妙极。”
      “天人谁人不识河东吕岩公子大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兼通儒释道三家之精义。今日驾临寒舍,自是蓬荜生辉。”
      “你,你……”吕岩笑着刚要辩论,惊觉称呼不妥,连忙改口:“师,师父谬赞。”
      郑思远不由莞尔:“贫道不过虚长几岁,虽则师徒名分,毕竟平辈相交,倒也不必如此拘礼。以后,我还是叫你吕岩罢。”
      “弟子愿听师父教诲。”吕岩谦虚应承,该明礼之处,他也不是不会。
      吕岩环顾四周,洞前巨石横卧,飞岩栖身,崖上苍松迎客,清泉洗心,俯视山外,雾霭变幻,奇峰竞秀,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之感,禁不住慨然而叹:“听我母亲讲,岩尚在襁褓中时,有一算命先生曾批字‘遇卢则居’,当初无人知其甚解,如今真相大白,原来是指‘庐山’的庐。”
      走入洞中,陈设摆饰一应从简,桌案床榻,尽皆石做。穴内深处传出叮咚水声,原是两道清泉沿石而降,千年不断,吕岩接水一尝,味道甘美,可作平常饮用。“洞中湿气甚重,不利人居,住久易得腿寒之症。”
      “我素来近水则喜。”郑思远倏忽闭嘴,埋头在石榻上落定,便让吕岩盘坐在面前蒲团上,开始传道。“或许,你曾听过道侣相赠贫道的贱号?”
      “火龙真人?”
      “不错。道教初创,以老君为始,之后一气化三清,演变为三个主要教派,咱们这一系便传自其一的灵宝派。祖师乃三国高道葛玄葛仙公,入其门下,修的便是火龙道。”
      郑思远听他将门派沿革娓娓道来,严肃专注没过多久,就忍不住吐槽一二:“既然修的火龙道,那御龙引雷该是看家本领,怎么会……”他看着师父,眼珠滴溜溜上下打转,暗含意思不言自明。
      郑思远默然片刻,徐徐道:“先师葛仙公自是修行高深,早已羽化飞仙,怪只怪贫道资质粗鄙,学艺不精,有辱师门。”见吕岩不接口,便继续道:“葛仙公世居东吴,先随左慈学道,后得灵宝真经,精研道教典籍,喜好遨游山川,曾采药海山,炼九转金丹……”
      吕岩立时鼻端一哼:“久闻道家好炼丹药求长生,可这什么九转金丹,我瞧着也没什么大不了,起死回生才留百日而已,师父还没有多的金丹,兴许多吃几枚,雷加起来可活二百日,三百日……”
      郑思远终于一记眼刀飞来,打断他的胡言乱语:“吕岩,你话真的很多。”
      吕岩打哈哈道:“吕字两张口,当然话得多。”
      郑思远没好气地摇摇头,抬高声调,闭目宣科:“本派授徒向来讲究因材施教,为师观察多日,觉得你仙根慧骨,天资极高,决定同时传予内丹炼己之诀,以及天遁剑法。”
      “剑法好,我爱学,敢自夸一句造诣颇深。但不知何谓内丹炼己?”
      “便是凡人梦寐以求的修仙之术。”郑思远睁开眼,微微一笑,“先师所著《金液丹经》书中,将本门清静无为、养性修命及金液还丹诸法写得明明白白,你可自去经书架上取阅。简而言之,先学玉液还丹之术,炼成小周天内丹,俗称玉炼,再修金液还丹,炼成大周天之丹,俗称金炼。玉炼修完,身轻体盈,可御剑飞行,自在遨游,金炼大成,则彻底得道,抛却凡身,飞登仙门。”
      吕岩一听便知,这位刚拜的便宜师父确乎如其所诺,将所有家底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不禁油然而生感恩之情,因此收摄心神,认真受教。
      而后日子里,二人一直住在洞窟中。吕岩全神贯注于修炼上,心无旁骛,郑思远伤后与普通人无异,就负责饮食起居,隔三差五还去山溪钓几尾鲜鱼,让吕岩大快朵颐。
      吕岩毕竟于剑道根基匪浅,只半月工夫就学会整套天遁剑法,还能与过去研习剑术两厢对照,融会贯通。更令郑思远惊喜的是,他修行数载方成的玉炼术,吕岩只用一个昼夜,便成功突破小周天,结成内丹,证明他眼光不差,吕岩果然天赋异禀,得天独厚。连带着吕岩亦踌躇满志,进阶更高一层的金炼术,蛮以为会轻松过关,谁知竟与玉炼完全不同,越炼越觉难以为继,久久无法进展一步。
      眼看百日过半,依然困囿不前,郑思远愈来愈沉默寡言,吕岩却一向心大,浑不在意,反而放弃枯坐一隅苦修,走出石洞,自发跟着师父山涧赏乐,观其垂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