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蒋一淼的木雕启蒙老师是教他小学艺术课的伯纳德先生,但让他把这个兴趣持续发展下去的人,却是从未见过面的杨钦。

      蒋一淼在初二时注册了微博,刚注册时要求勾选自己的兴趣爱好,微博会主动推荐一批批关注人,他和普通新手一样,点选了全部关注。

      @手艺人杨钦就是当时微博推荐给蒋一淼的博主之一,个人简介里简明的写着“欢迎木雕爱好者共同交流”。

      杨钦的微博以分享自己的木雕作品为主,偶尔也会和粉丝聊一些创作经验。他早期的作品风格多变,无论是圆雕、根雕、还是浮雕都有所涉及。

      几年前很流行户外捉小精灵的AR游戏时,杨钦还创作了一组透雕挂屏,上面集齐了初版151只小精灵。蒋一淼就是那时起从杨钦的微博粉丝,变成了真粉丝的。

      后来,杨钦接了一座古寺庙的修复工程。寺庙的主体建筑已大修完成,但部分具有艺术价值的雕饰门楣、斗栱、梁枋等木雕装饰因早年被故意损坏或偷盗,损失严重,需要专业级匠人通过对历史记载的研究揣摩,模仿庙内幸存木雕装饰的风格与意境,创作复原出缺失的部分。

      这项工程难度颇高,需要修复的木雕件数又甚多,因此自任务开始,杨钦就搬入了庙内,除每年过年时回家看望过父母,其余每一天都在木料上雕凿,耗时两年半,终于还原了寺庙百年前的容貌。

      这期间,杨钦在微博上事无巨细的分享了修复工作。吸引蒋一淼的除了杨钦巧夺天工的手艺,还有他对古建筑修复与众不同的态度。

      寺庙提供给杨钦的木料都是上等的古木,颜色与原有建筑已十分相似,因此在修复的最后阶段,杨钦没有把新雕刻的补缺部分再故意做旧,只是上了防蛀防潮的清漆,保留了与原迹的差异。

      修旧如旧,但无须以假乱真,现在也将成为历史,只需要交给时间。

      蒋一淼不属于狂热的历史爱好者,但他喜欢置身于被历史包围的环境里。旧木头的气味使人安心、踏实。瓦片上的青苔是时间的沉淀,屋椽、梁柱上的雕刻则诉说着不同时代的故事。

      杨钦发起的游学团是个不到二十人的小规模团体,要求参团者必须年满十八岁,七月刚过完生日的蒋一淼可能是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个。

      按照行程上的集合提示,蒋一淼来到黄山火车站的2号出口,此时门外已经聚集了十来个人。这些人里有三五成群聊天的,也有落单玩手机的,蒋一淼过去后加入了刷手机的阵营。

      几分钟后,一辆丰田小客车停在2号门前,车上下来两个人,其中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蒋一淼认识,是游学团的特邀嘉宾,就是他为了证明游学团的可信度,检索了百科资料给蒋芫芫看的那位大学教授。

      另一位按理说应该就是发起人杨钦了吧,但蒋一淼不太确定,因为眼前的人长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怎么看都还像个学生的样子。这和蒋一淼想象中的杨钦完全不一样,他以为杨钦会是一位四十岁左右,有些不修边幅的艺术家。

      “大家好,我是本次游学团的发起人杨钦。”娃娃脸说道,“现在请各位依次到我这边登记报道,然后就上车找座位吧。”

      蒋一淼等所有人都登记完了才上前,“蒋一淼,微博ID是一秒的世界。”

      杨钦在蒋一淼的名字后面打上钩后,抬起头笑着对他说:“我记得你,一秒的世界,你做的野生动物系列我很喜欢。”

      蒋一淼愣了一下,说了声谢谢,就上了车。车上除了第一排有两个连座的空位,就剩下最后一排还空着了,他想也没想就走到最后排坐下。

      杨钦知道自己,还记得自己的作品,这让他的耳根发烫。

      蒋一淼认为自己的技艺还不成熟,当时也为了要不要@给杨钦看,犹豫了大半天。后来看到杨钦在评论里写“很棒,我很喜欢”时,他只以为那是一句温柔的鼓励。

      可就算是鼓励,能听到自己的偶像亲口说,很喜欢自己的作品,蒋一淼快高兴疯了,但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憋得脸和脖子都通红。

      车开后,杨钦带头开始自我介绍。

      苏州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博士毕业,和大学同学在北京合作开了个木雕工作室,还兼职一份雕塑杂志编辑的工作。

      车上有女生起哄问杨钦年龄和是否单身,他眯起眼睛一笑,“33岁,未婚,有对象。”

      大家又是一阵喧哗,有的人质疑杨钦的年龄,怎么看都不像比自己大那么多,还有人哀叹杨钦不是单身,自己没有了机会,车上的气氛一下就被炒热了。

      按着座位顺序,所有人都简单介绍了自己,蒋一淼原本以为来参团的人都会和自己一样,是木雕爱好者,其实并非如此,除了一对小情侣中的男生说自己是国美雕塑系学生外,其余的人大多是历史或摄影爱好者。

      车子到村口时,已接近黄昏时分,从下车的地方到他们包下的民宿,还有一段距离,大家或背着双肩包,或拖着行李箱,浩浩荡荡的来到顾氏祖宅门口。

      叶晔从后门进入老宅后,又飞快地跑到前院,他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担心舅公势单力薄的会被那些人给欺负了。

      可当他进入了前院后才发现,气氛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剑拔弩张,刚才堵在门口的十几个年轻人现在正站在前院的景观池边上,舅公甚至给那群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爷子发了香烟。

      “对不住啊小杨,我们电话联系的时候我也跟你说了情况,虽然是老宅,但我搬回来前给宅子装修了一下,不然都没法住人了。”叶晔的舅公顾承泽又抽出一支烟递给杨钦。

      袁教授的川字眉越掐越深,他狠狠地吸了一口烟,“明代建筑啊,都拆没咯。”说完就不再搭理人了,专心看着刷了新漆的木门吞云吐雾。

      杨钦婉拒了顾老板递来的烟,宽慰道:“没事,其实您翻新的挺讲究了,这些瓦当、外檐、木雕门窗,我看都保留的挺完好的。袁教授他十多年前在这里借住过一阵,对旧宅子有了些感情,您体谅体谅。”

      这件事顾承泽也是知道的,当时他父亲还在世,和他提过有一位学者,来他们这乡下地方搞研究,还带着他孙子一起,就借住在他们家里。

      这次也是袁教授把顾氏老宅推荐在游学团行程上的,杨钦在电话里联系村委,询问是否可以参观时,意外得知老宅被改造成了民宿,于是就把头两天的住宿定在了这里。

      “你们不介意就好,走,我带大家去看看房间,我这里装修完后还没开过张,所有客房都还是全新的咧,干净。”顾老板领着大家穿过有着圆形拱门的长廊进入正厅,再从正厅的侧门出去,来到一个小天井。

      古朴的木质楼梯靠在墙边,“从这里上楼,一共8个房间,小杨你们自己安排一下吧,来,这里是8把钥匙。”

      听到这儿,叶晔总算是理清了头绪,原来舅公大费周章的装修了老宅不全是因为钱多烧得慌,他还打算把老宅做成民宿,老头儿想法倒挺时髦的嘛。

      人群随着舅公的指引依次走上了二楼,叶晔看完了热闹,就晃悠着朝餐厅走去。经过长廊时,他看见还有个人在前院里,就想拐过去提醒一下这位掉队的憨憨。

      走近后发现,这人正蹲在一面院墙边,专注地看着墙面。

      “你在干嘛呢?你朋友们都上楼了。”叶晔感觉自己变声期的声音特别难听,尤其是此刻,少年回头看自己时。

      眸清似水的眼睛,在夕阳的映衬下,闪闪的像个发光体。

      蒋一淼回头看见一张有点熟悉的脸,配上有点熟悉的公鸭嗓,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在车站遇见的,找算命先生算氪金时间的小傻子嘛。

      一个月里偶遇两次,还挺有缘。

      “我在找墙上的猫爪子,你看这儿。”蒋一淼走到景观池边指着石桌和石凳,“还有进门的两阶楼梯和这几块地砖上也有。”

      叶晔按着他指的地方一一查看,石桌、石凳、地砖和阶梯上分别有一或两个小猫爪,是人为雕刻上去的。

      “按照这个动向来看,下一个爪印就应该出现在这面墙上了”蒋一淼遗憾地撇了一下嘴,“可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不知道那个人为什么不继续刻了。”

      已经在老宅住了五天的叶晔从没注意过宅子里的任何装饰,但一种莫名其妙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一会儿我帮你找吧,找到了我去通知你,我就住在东头那个院里。”

      你来通知我,那告诉我你住在哪里做什么,不是应该问我住在哪里么,蒋一淼在心里吐槽着,这小孩儿还真是呆头呆脑的。“行,那先谢了,我去找自己的房间了,再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