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第九章

      为了节省时间早日开工,作坊直接选在一处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原来的房主跟着行商的儿子搬去了府城,走之前把房子田地都卖给了村里,田地很早就脱手了,就剩房子没有人接手。这也是为什么村里能那么快办好新的地契房契交给贺龄。
      这间老宅子非常符合贺龄提出的要求,院子附近有河流,院子内也打了一口井,用水方便。院中还留下完好无损的石磨,又省了一份花销。老宅有七间房,院子非常大,院内也都铺满了青石板,以后晾晒淀粉或者粉丝粉条都非常方便。再者老宅子周围还有几户人家,不怕有外村人偷偷摸进来把东西偷走了都没人察觉。

      把做淀粉需要用到的器具都搬进老宅,磨浆水的磨盘放好位置,搭起一个个方便晾晒淀粉的架子,清洗干净在村里收购的簸箕,召齐做工的人,村长选了一个好日子,放了一串爆竹就开工了。

      作坊的大小事还是归村长王友松管,论辈分和身份,谁都服他管。再一个,他做事讲道理,村里人也愿意听他指挥。给他打下手的是他的二儿子,王进。王进识字会算账,主要负责记录作坊的开支和盈利。

      贺龄打算试着做粉丝粉皮了,做粉丝粉皮就需要更多的晾晒工具。贺龄让宋秦领着一些人去后山砍了许多大小粗细不同的竹子。大的竹子搭成可以立起来搭放竹竿的架子。细一点的砍成长短一致的竹杠,用来悬挂刚做好的粉丝粉皮。粗些的竹子则用柴刀劈开,让篾匠编成长方形的竹板,这个是用来二次晾晒已经成型的粉丝或者圆形粉皮,所以不需要编的特别密。除了这些,考虑到做粉丝有两种方法,贺龄还在铁匠铺定制了两种新的工具,一种是铁质的圆柱形长柄漏勺,这种漏勺准备两个,一个孔小一个孔大。另外一种是新型直板铁质擦丝器,同样也是做两个不同规格的。

      贺龄在作坊刚开工那会经常去,给作坊里的人进行分工,做示范,带着作坊里的人熟悉流程。等到作坊里的人都非常熟练,做出来的成品都通过检验后,贺龄就不怎么去作坊了,倒不是他想当甩手掌柜,而且他有了新工作,正式担任村里学堂的先生。

      学堂就在祠堂旁边,把原来的屋子进行简单的修缮后,就可以使用了。村里人把自己做的桌椅搬了进去,还给贺龄准备了一把戒尺。贺龄把旁边的小房子改成茶水间,在里面搭了一个小炉子,上课的时候可以烧点水给学生课间喝。

      村里人送孩子来读书,说只要认得字就行。虽然这些孩子不是奔着科举来的,贺龄却不想敷衍,他结合记忆里原主的学习经历,找出适合的教学课本,制定教学计划。

      原主还有贺瑜都是四岁开蒙跟着私塾先生学习,先生总是先带着诵读课文,之后才讲解字词句。在现代,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最开始学的一定是汉语拼音,学会了拼音,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都能根据拼音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贺龄开始还有些苦恼,不知道第一课该如何安排。没有现代汉语拼音的古代,为生字注音只有两种方法,两种方法都不适合刚进学的新生。一种是读若法,即找同音字。比如说越这个字,就可以注释,读若月。这种方法有助于学习生字时回顾巩固学过的字,但是遇到没有同音字或者想不起同音字的时候,这个方法就不好用。这个时候则需要运用反切法了,这个方法已经很接近现代的拼读法了。反切法就是给一个生字借用另外两个汉字的声和韵调进行双拼。比如说“器”这个字,就可以说去冀切。这就是借了“去”的声(q)和“冀”的韵(i)调(四声)。给同一个字用反切法注音没有固定答案,用这个方法能增加认字的数量。

      现在的私塾先生收学生大都是混着教,不按年龄分成不同的班级。年纪不等的学童坐在一个教室里,先生坐在前面,挨个叫学生带着书上去授课,先带着诵读而后教句读,也就是断句,然后才教生字,释义。教完这些还要让学生自己来讲感悟,考核前一日留下的背诵。

      贺龄的第一批学生只有十个,最小的四岁,最大的十四岁,其余大部分都是七八岁的孩子。这些学生都没有上过学,贺龄没有分班,也不打算用私塾的方法上课。

      他决定把千字文作为他们的课本,只是千字文三字经这样的线装书,最便宜也要三百文一本,村里舍得花几百文买一本书的人不多,贺龄贺瑜的字都写的不错,贺龄把贺瑜喊上一起抄写千字文。也是这个时候,贺龄才又一次感受到寒门难出贵子以及他还可以靠抄书赚钱。

      在还没有抄完学堂需要用的书之前,贺龄的课程安排是常见事物的生字学习和认识数字和简单的个位数加减法。

      为了给学生节约纸张笔墨的花销,做了十几个沙盘放在学堂里,让他们先在沙盘上学习每个字的书写顺序。等会写了之后,用毛笔沾水在书桌上练习,握毛笔正确的姿势,体会到用毛笔悬腕写字的难处。

      来学堂读书的无不例外全是男孩子,在把男子当成劳动力而普遍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贺龄对说服他们家长把家中女孩也送来这件事情不抱希望。只能换一种方式,忽悠他的学生们想要更好的掌握学到的知识就去当小先生,给家里的兄弟姐妹讲在课堂里学到的内容。这样交一份钱,一家人都能学到才不吃亏。

      有一两个学生在爹娘的棍棒威胁之下才堪堪完成课后作业,附加作业是绝不会再去做的。大部分的学生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在复习之余也带着家里兄弟姐妹一同学习。年纪大些的,和玩伴约好去捡柴打猪草的时候还可以互相检查背诵。有个学生是家中独子,也没有堂兄弟姐妹,他觉得当先生是件非常威风的事,自己也想体验一把,干脆强迫他爹娘给他当学生。一时之间,整个村里兴起了一小股向学之风。

      贺鸣从贺龄开始在学堂教书就一直跟着来学堂,贺瑜则就在家里温习功课。贺鸣今年三岁,在学堂里也很听话,能够在贺龄上课时保持安静,不会随意跑来跑去,贺龄这才放心把小孩带在身边,就当是提前给他开蒙了。贺鸣也想当小先生,每日都要拉着家里文化程度最低的宋秦叽里呱啦的说一大堆才肯放宋秦回家。

      把抄写好的千字文发到学生手中,贺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底下的学生惧于贺龄在场,还不敢交头接耳,心情激动的同前后左右桌的同床眼神交流。

      贺龄拿着戒尺轻拍了一下桌面,底下的学生立马坐直了身体,低着头看新到手的课本不敢乱瞟。

      贺龄讲千字文之前还交待拿到新手的学生:“抄书不易,拿到书后,妥善保管。不可遗失,不可损毁,不可在书中随意涂鸦。多看多读,多思多问。”

      底下学生齐齐大声应答:“是,先生!”

      贺龄只需要上半天的课,过午就散。不布置作业不舒服的魔鬼贺老师又给学生一大推背诵抄写作业才放学生下课。等学生都走后,贺龄从椅子上站起来很没有形象的伸懒腰,双手举过头顶又落下,两只手握拳捶打肩背。

      贺鸣处在一个非常喜欢模仿的年龄阶段,他学着贺龄的样子伸懒腰,嘴里还长长叹了一口气,看着贺龄说:“诶呀,好累呀。”

      贺龄把自己的课本和教案收拾好塞进一块包袱皮上,随意的绑起来,随后又要把小包袱绑在贺鸣后背上。贺鸣扭着身子躲闪,他不喜欢背包啦。

      贺龄跟他商量:“你背着包就抱你回家,不背包就走回去。”

      听到这话,贺鸣就不反抗了,天气热,他不喜欢走路。

      把门窗关好后,贺龄这才把小孩抱起。

      贺鸣靠在贺龄肩膀上,带好的草帽歪到一边。贺鸣揉揉眼睛,“有一点点困,想睡觉了。”

      贺龄捏捏小孩鼻梁,“你睡吧,你睡着了我和阿瑜刚好把宋大哥给你带回来的糕点吃掉。”

      贺鸣把贺龄的手拿来,耸了耸鼻子,他喜欢吃甜食,但是却不护食,“你们吃就吃呗。”

      贺龄逗他:“嗯,全都吃光,一个都不留。”

      贺鸣抬起头,皱着眉看贺龄:“都吃掉啊?”

      贺龄点头。

      贺鸣整张脸都快皱成一团了,一只手摸自己的肚子“吃多了,肚子痛的呀!”

      贺龄看他清醒了很多,也快到家了,就问他要不要下来走。

      贺鸣早忘记了抱着走是他背包换来的待遇,点点头从贺龄身上熟练的溜下来。

      贺鸣还在想糕点,“哥,什么糕啊。”

      贺龄把草帽给小孩带上,牵着小孩的手,“甜甜的红豆糕,加了桂花蜜。”

      贺鸣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到家进了院子,一看到宋秦就大喊了一声:“红豆糕!”

      贺龄轻轻拧了一把贺鸣的小胖脸蛋,“礼貌呢?跟宋大哥问好。”

      贺龄拧的一点感觉都没有,笑着一蹦一跳的跑到宋秦跟前,甜甜的喊了一句宋大哥。

      听话的小孩很好打发,宋秦对着贺鸣说:“马上吃饭了,下午才能吃红豆糕。”

      乖小孩瞬间变成蔫小孩,还要给宋秦回话,眨眨眼说道,“知道啦”。

      贺龄刚给他把背上的小包袱取下,贺鸣就要跑去找他二哥了。自从每天跟着大哥去学堂后,贺鸣回家了更喜欢粘着二哥。

      贺龄看宋秦坐在板凳上手里掰着一种褐色的椭圆形果子,顶部有些尖,板凳旁边还有满满一背篓的果子。这种果子有点像无花果,贺龄拿起一个闻了闻,味道清香。

      贺龄问:“这是什么啊?哪里弄来的?”

      宋秦掰开果子,露出里面黄色芝麻大小一粒一粒的种子,把这些种子用勺子舀出来放在一边的瓷碗中。宋秦说:“这个叫木莲,黄色的这些是他的种子。前段时间路过的时候我就看见树上缠了好多木莲,估计今天要熟透了就给摘回来了,就是回来路过的那个石拱桥旁边。”

      贺龄疑惑,“桥那边不都是种的樟树吗?樟树结的果子好像不是这样的。”

      “木莲跟藤蔓一样,他缠在樟树上,以前没结果不起眼估计你没发现。”

      贺龄想想也对,“你这是要做什么吃的吗?”

      宋秦加快速度,“是啊,我今天做的东西,也叫凉粉。但是和土豆凉粉味道绝对不一样。”

      贺龄一听都叫凉粉,差不多明白宋秦要做什么了,跟龟苓膏差不多口感但是颜色是透明的,很多地方管这种凉粉叫白凉粉,有的地方叫冰粉或者凉虾。贺龄洗干净手帮着一起掰,想起来宋秦今天去镇上是去卖东西的,忙问他:“鹿都卖出去了?”

      前几天宋秦上山挖了几个用来诱补宠物的陷阱,今天一大早去查看陷阱。前面三个陷阱都是空的,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就看到惊喜了,一头还活着的野生梅花鹿,一头有鹿茸的梅花鹿!

      宋秦看梅花鹿还活着,估计掉进陷阱的时间还短,赶紧把鹿装上牛车运到镇上去卖。

      “我听你的,先把鹿带到药铺,掌柜的说这是二杠茸,给了我六十两。镇上徐老爷过两日办寿宴,鹿肉他全包了,加上赏银,一共给了我十两。”

      “一趟就七十两到手,这得做多少红薯粉才能赚回来呀。”贺龄感叹,不过鹿这种动物很警觉,逃跑的速度更是极快,抓到鹿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宋秦留下今天做凉粉需要的量,把其他的都倒在纱布上一起放在簸箕上,然后踩着楼梯把簸箕放在房顶晒。晒干后的木莲子也可以做凉粉。

      贺龄三令五申的不许家里人喝生水,所以家里一直都有很多凉开水。宋秦把凉开水倒进洗干净的水盆中,把留下的木莲子包进纱布里,之后把它扔进水盆中,浸泡几分钟。几分钟后就可以开始揉搓包在纱布里的木莲子了。宋秦边揉搓边指点贺龄,“揉这个就像搓衣服一样,就是要注意一点,揉搓的时候不要让木莲子离开水里。”

      贺龄觉得很神奇,揉搓时有白色液体溶进水中,水盆里的水看上去也变得有些混浊粘稠。

      揉搓了大概有五分钟以后,宋秦就直接把凉粉用绳子拉着吊在井中。

      贺龄吃惊:“这样就好了?”

      宋秦打了一盆水蹲下,洗干净手和纱布,“是啊,等一个时辰左右,它凝结好就可以吃了,想吃硬一点的就多放点时间。凉粉里放白糖,红糖水都可以的”。

      宋秦抬着头,贺龄看到他脖子上不知道被什么虫子咬了一个大红包,看着也不像是被蚊子咬的,头发上还有几片树叶。贺龄伸手给他把树叶摘了下来,又指了指脖子,“这什么咬的?涂药膏了没?”

      之前贺龄没说,他自己还没感觉,伸手摸了摸脖子,才摸到一个比周围皮肤要高一点的疙瘩,“嘶,怎么还又辣又痛又痒的,刚刚还没感觉。”又仰着脖子,对着水盆使劲看,什么也没看清。
      贺龄拿了一罐药膏出来,“小心别把脖子给拧了,先涂药膏吧,身上还有没有别的包?”

      宋秦直接站起,抓着衣服的下摆往上撩,在贺龄面前转了转,“看看,有么?”

      贺龄快速扫了眼,拍拍宋秦胳膊,示意他把衣服放下,“没有没有,快涂药膏。”说完就把药膏塞到宋秦手里。

      贺瑜煮好饺子牵着贺鸣站在堂屋门口,贺鸣已经吃了一个水饺,心情愉快的朝哥哥挥手,“吃饺子了。”

      饺子还是贺龄早上出门前包好的。

      宋秦把药膏往胸口一揣,推搡着贺龄往前走,“先吃饭先吃饭”。

      贺龄瞪了他一眼也不管了。

      贺鸣午睡醒来后,宋秦才把吊在井里的凉粉提上来,这个时候凉粉已经冻好了,透明的颜色,里面有很多特别小的气泡。宋秦做的分量太多了,留下四个人的量,多余的都拿到作坊给那些做工的人吃。

      平时他们刷牙都是用柳枝沾点盐,两个弟弟都爱吃糖,怕他们长蛀牙,这次弄凉粉就不放白糖或者红糖水。从村里买来一个西瓜,这里的西瓜皮厚籽多,味道还行。把西瓜挖出来倒进石臼里捣碎,捣出汁液后过筛淋入凉粉碗中。用筷子把凉粉划成块后,最后在上面撒一点西瓜粒,野莓子和葡萄干。

      白色瓷碗中,透明的凉粉,浅红色的汤汁,红色的西瓜和野莓子,绿色的葡萄干。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用勺子舀一大口,口感滑润冰凉,入口即化。混着西瓜汁的香气清甜。在炎热的午后,吃上这么一碗冰凉粉,实在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宋秦又增加巨额存款,离开店又近了一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