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第十章

      从作坊买了二十斤红薯淀粉回来,贺龄就试着做粉丝和粉皮。杨溪村村长最喜欢的就是照章办事,在作坊开工前就设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任何人从作坊拿成品都必须付钱就是其中一条,贺龄非常认可并遵从。

      拿回来的红薯粉,贺龄分成两部分。贺龄每天只有下午有空闲,备课之余空闲的时间有限,就分成两天进行。做的分量不算多,就只喊了宋秦帮忙。

      红薯粉颗粒跟土豆粉比起来比较粗,把十斤红薯粉倒进大盆里,加入温水划开。贺龄也不知道要多少合适,就一点点的少量加水。红薯粉里面的小疙瘩用筷子夹散,或者往碗壁上磨碎,力求完美,贺龄把红薯面膜又过了一便筛。

      贺瑜同李达家的大儿子同龄,他们约着今天去山上采野果子去了,并不在家。贺鸣睡醒后被贺龄打发到堂屋在沙盘上练字,贺鸣拿着一根树枝在沙盘上乱划,至于是不是写字,写的是什么也没人看得懂。

      宋秦也坐不住,大热天的看火简直就是酷刑。他看一眼火,又走开,跟灶台保持一定的距离。

      贺龄把垫了一层纱布的蒸笼放进大锅,锅里的水已经开了,冒腾的热气把他的脸都热红了。掀开蒸笼的盖子,锅勺搅拌均匀稀薄的红薯面糊,舀一勺倒进蒸笼里,有一些没覆盖到面糊的地方又舀了一勺补漏,然后盖上锅盖大火蒸一分钟。如果把蒸笼换成铁盘子,就和做广式肠粉差不多了。

      一分钟以后,贺龄掀开锅盖,用手指试探着摸了一些颜色变得有些深的红薯粉皮,被烫的赶紧把手收回。

      宋秦凑过来往过来看,隔着水蒸气看了个寂寞。

      贺龄继续重复之前的动作,倒一层浆,盖着蒸1分钟,开盖继续倒浆,直到大碗里剩下的最后一点红薯面糊倒光。

      一直要大火蒸熟,宋秦热的头发都湿了,贺龄站在锅边,也是一样的汗流浃背。

      最后一层蒸好,直接把蒸笼端出来冷却。掀开纱布一看,原本是白色的红薯面糊已经被蒸熟,颜色也变成了褐色的红薯粉团,贺龄手艺不熟练,每一层铺的并不均匀,所以圆形的面团表面并不平整。

      刚出锅的面团很软,但是不方便使用擦丝器。等面团成型变硬,竖着在边缘切了一刀,然后把面团用两根木棍固定住,定制的擦丝器两把把手都很长,两手抓着擦丝器按住面团从上面往下刮,粗细均匀的红薯粉丝就这样被刮下来了,被刮下来的粉丝颜色又比面团的颜色要淡。操作不难,但是晾了一会的红薯粉丝变的很硬,这样想要擦出不断的红薯粉丝就需要很大的力气。

      力气活贺龄已经默认是归宋秦的,他就打打下手就好,比如把红薯粉丝平摊在簸箕中,放到屋顶去晒。又比如给玩累了的贺鸣倒上半碗绿豆汤。

      宋秦选的地方有穿堂风,特别凉快。贺龄贺鸣一大一小就坐在宋秦旁边,各自捧着碗喝着绿豆汤。

      宋秦看不过去,停下动抬起手肘用衣袖擦了擦脑门的汗,用脚踢了踢贺龄的鞋子,“我希望你们能懂事点。”

      贺龄把脚往旁边挪了挪,贺鸣不懂,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经常给他投喂零食的宋大哥,“我乖,我听话。”

      宋秦只盯着贺龄,贺龄把给宋秦倒好的绿豆汤递过去,嘴里还辩解,“就放在你旁边,伸手就能拿到,这还不懂事啊。”

      宋秦能说什么?自己拿的没有别人给的香?

      贺鸣以为宋秦在说他哥哥不懂事,咕叽咕叽的笑起来,忘了嘴里还有绿豆汤,绿豆汤漏了出来,又马上把嘴闭上。

      贺龄把碗放下,去拿贺鸣的洗脸巾,给贺鸣擦干净脸,小孩还不知道要保持干净,好在不是油污,清洗起来很方便,贺龄也不去唠叨,等大了就好了。

      第二天用的方法就有些繁琐了,先把剩余的十斤红薯粉分成两半,五斤红薯粉加入凉水搅拌到没有颗粒的白色稀薄糊状,然后再加入烧好的开水,边倒边用木棒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加了热水的红薯粉颜色慢慢变的透明粘稠,搅拌的难度也开始增加。搅拌好之后再分次加入剩下的红薯粉,像揉面团一样将干粉揉进之前搅好的浆糊中,边搅边加温水。

      揉粉团时人多些,揉的才快。今天贺瑜在家呆着,贺龄就让贺瑜看着生火,这边揉完面糊,那边水开就可以开始漏粉了。贺龄宋秦两个人围着一个大木盆揉面糊,加进干粉里的浆糊还很烫,活着干粉一起揉十分烫手,没揉一会两个人的手都给烫红了,木盆不大,两个人的手总会碰到一起。

      揉粉团就是要趁热揉,这样才能揉出来的面糊做出的红薯粉丝,味道吃起来才劲道,有嚼劲。

      两个人大概揉了三十多分钟,拿做好的长柄漏勺装了一团面糊,面糊从漏勺里自动流出,这样就算是做好了。

      在灶台边放了一锅冷水,锅里的水也开了。之前没翻过车的贺龄宋秦在他们以为最简单的漏粉这一环节开始疯狂翻车。漏粉不仅是力气活,需要一直举着装着面糊的漏勺。更是技术活,需要不断用力敲打漏勺,才会从孔中流出线状的粉丝,要保证粉丝成品粗细均匀,还要保证拍打漏勺的力气一致。

      贺龄一开始自告奋勇,在他想象中,漏粉就等于举着漏勺,粉丝会自己流进烧开的锅里。铁质的长柄漏勺本身就很重,再放进一大坨面糊,举着漏勺的手都开始发抖,宋秦力气倒是大,只是漏粉的时候拍打的力气一会大一会小,往下漏的红薯粉丝粗细不均。卖相不好的自家吃还行,想要卖出去就有点难了。

      翻车了几次之后,宋秦才找到了一点感觉,成功漏出粗细均匀的红薯粉。宋秦左手举着漏勺,右手拿着一块小石头,时不时的敲击漏勺,贺龄在下面用长筷子把煮好的红薯粉丝夹起来放在一边的冷水盆里冷却。

      “我看这个漏勺要改改,这样举着太费事。”贺龄又掏出一团面糊塞进漏勺中。

      宋秦举着漏勺,等看到往下漏的粉丝符合要求时才把漏勺快速的移动到铁锅上方,“可以做个架子,高度在锅上面一到两尺就好。”

      贺龄继续用长筷子捞粉丝,“做个活动的,不要固定的那种。把漏勺的柄去掉,最好可以放在架子上。需要漏粉的时候把架子放在灶台上,然后再把漏勺放在架子上。”

      宋秦漏完最好一勺面糊,去冷水盆中摸了一把粉丝。烫好的粉丝很浅的棕黄色,入手滑嫩。

      过了凉水的粉丝,捞出来挂在竹杠上,悬挂在院中晒干。粗细不均匀的失败品就还泡在水中,晚食就准备吃红薯粉丝了。按照惯例做了两种,一热菜一凉拌。

      掌厨的是宋秦,烧火的贺老师在旁边指导,先做的蚂蚁上树。热锅烧油,油热后加入蒜末姜末炒香,蒜末姜末炒的微微发黄的时候下猪肉末和豆豉酱油,之后倒了一碗泡好的粉丝入锅。翻炒一会加一小碗清水盖上锅盖闷煮,煮开后开盖收汁,加入盐葱花调味就可以出锅了。

      剩余的粉丝开水煮过后捞出,黄瓜切丝一起装进碗里,贺瑜喜欢吃黄瓜丝,贺龄切了两条黄瓜就准备收手了,贺瑜自己又跑去院子里洗了条黄瓜默默的放在菜板上。家里两个小孩喜欢吃蒜味,又不能吃蒜,切蒜末加水浸泡,泡出蒜水后把蒜水倒进另一个碗里,然后依次放盐、糖、酱油、陈醋、芝麻油和一点辣椒油拌匀。混合好的调料汁倒进粉丝中,拌匀。

      两种粉丝做好后还没到饭点,贺龄认为放一会再吃才会更入味,贺瑜闻着香味不肯走就在旁边守着。

      贺龄干脆把贺瑜打发到一边去背书了,看到贺瑜怨念的眼神,贺老师觉得自己的严师光环更加闪亮了。

      原本想要撒娇蹭在贺龄身边的贺鸣,听到背书两个字,马上转身跑走,才三岁的他最近也体验了背书的痛苦。

      宋秦看着一院子晒着的粉丝,“昨天的方法简单,但是有很多边角料没办法切成粉丝,今天这种方法,虽然步骤多些,但是出的粉丝多一点。”

      贺龄点点头,“今天的粉丝也长一点,晒干后可能要剪短,把工具再改改就会简单很多。”

      贺龄双手握拳又伸开十指,揉多了面糊,总感觉手涨涨的。

      宋秦把昨天做的粉丝从房顶取下,拿了一根在手上,轻轻一掰就断了,“有点容易碎啊。”

      贺龄想现代买的红薯粉丝还是机器包装成袋,到手的都有碎的呢,现代工艺可是会添加明矾之类的添加剂,现在做的这粉丝可以说是绿色无添加食品了,“碎就说明好,没加不好的东西,到时候就这么跟买家说呗。再说了,你掰它,它能不碎嘛。”

      宋秦把手上的粉丝仍会簸箕里,“不吃饭的话先把这个成品拿给村长他们看?”

      贺龄不想动,农家生活一点都不悠闲,他每天都很忙,不过忙的快乐就是了。“你去吧,我不想动弹了。”贺龄说着就靠着竹椅上不动了,一副我已经是个废人了别管我的样子。

      宋秦能怎样呢,当然是自己把晒干的粉丝捡到篮子里,提着竹篮肚子出门了。

      宋秦回来的很快,回来的时候还提着一个坛子,

      贺龄已经把粉丝都端到饭桌了,两个小孩闻香而动也乖乖去洗手准备吃饭。

      贺龄问,“拿的什么?”

      宋秦从灶房拿了一只碗,打开坛子的盖子。贺龄看坛子里也是乌漆墨黑的,宋秦用筷子夹了一些放进碗里,“村长婶子做的酱菜,我猜你喜欢,就拿了点回来。”

      碗里有看起来像腌菜的东西,还有一大坨茎块装的东西,颜值不行,看着很难让人产生食欲。

      宋秦看贺龄迟疑,直接夹起一筷腌菜塞进贺龄嘴里,“糖煮的,好吃着呢。”

      一边的贺瑜看大哥也吃了,自己动手也夹了一根,咀嚼了几下,就斯斯吸气找水喝,“怎么还是辣的啊。”

      宋秦给他递了一碗水。

      贺龄吃着倒觉得惊喜,腌菜又甜又辣,甜辣味道矛盾又统一,给味蕾带来极大的刺激。腌菜应该是晒干后煮的,吸饱了糖水,越嚼越甜越香。贺瑜喝了一口水又忍不住继续夹酱菜吃,贺鸣看着很想吃,贺龄只给他塞了一碗红薯粉丝。贺鸣噘噘嘴,气冲冲的用贺龄给他做的儿童方便筷挑起一大坨粉丝,进嘴的却只有一小段。好吧,粉丝也很好吃,贺鸣这才高兴起来。

      宋秦撕开茎块装黑色物体,贺龄这才发现是芋头。外面是黑色的,撕开一片,就看到白色的部分。这是把一块芋头,切成很多片,但是又不切断。芋头片上沾了许多辣椒末,咬一小口,芋头有些脆,除了红糖的甜味辣椒的辣味,居然还吃出了芋头本身的甜味。芋头本身就有些粘,配合熬好的粘稠的糖,小小一片,吃一小口,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味道。

      贺龄是从没吃过这种酱菜的,和以前吃过的泡菜完全不同,而且还是第一次见把白菜和芋头一起做成酱菜的。“这怎么做的,超级好吃。这个芋头品种不一样吧,平时见的小芋头比较粉。”

      宋秦想了想,村里人家家做酱菜,谁家酱菜做的好就会经常被别家讨教经验,他刚好知道,“好像是那种大一点的芋头,要把芋头先去皮切开晒干,做这种只能用白菜做腌菜,换其他种类的菜味道就不一样。芋头和白菜晒干就抹上盐,塞进坛子里密封,大概过二十多天取出来。把芋头切片,和腌菜一起放进锅里,加辣椒和红糖一起煮。煮好后塞回坛子里,等糖快干的时候再重复煮,反复几次就可以了。另外一种方法就不太记得了,好像另一种不用煮,直接抹糖和辣椒。你想做啊?”

      贺龄越吃越上瘾,他比贺瑜能吃辣,“是啊,这个太开胃了,都可以当零食了,下稀饭一定很好吃。”

      宋秦马上泼一盆冷水,“现在没有芋头,也没有白菜,做不了。”

      贺龄看着桌子上几分钟前他还很嫌弃的小坛子,“你上次带的南瓜干也很好吃啊,那好像也是王婶子做的吧,王婶子做的酱菜和这边的味道差别好大。”

      宋秦点头,“王婶子娘家好像是江省那边迁移过来的,那边偏甜辣口。这个月份豇豆多,按照往年的习惯,他们家要做豇豆干的。”

      贺龄吃一口粉丝,吃一筷子糖白菜,“豇豆?啊,长豆角啊。到时候我们去看看吧。”

      宋秦把坛子盖起来,“喜欢到时候就做,菜干也要晒点的,多做点,冬天能吃的菜就多。明天早点起,带你采蘑菇怎么样?捡完蘑菇你直接去上课。”

      并不喜欢爬山的贺龄,想一想蘑菇,也就没拒绝。“你把粉丝给村长他们说了?”

      “嗯,我回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粉丝泡上了,估计晚上能吃上,我都学会了,明天我去教他们就是,你直接回家吧。”

      贺龄点点头,继续吃饭。总感觉有点不对劲,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忘记做粉皮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 10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