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常说的寿比南山最早应该出现在明朝书籍中,放在文里我感觉有点突兀,所以换成了寿如南山,这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如南山之寿,不蹇不崩。”
很早之前的楚国经常被中原几国讽刺,说他们是“沐猴而冠”,也有学者考证是因为楚地方言语气词太多,难以听懂才被当成蛮夷之人(所以渔父说的话都爱加上“呀”)
《论衡》是东汉王充所著,共有三十卷。文里不提王充的姓名是考虑到本文架空,有些地方虽然不得不参考已知朝代,但能少一处是一处,以免出现错漏。
《甘石星经》是战国时《甘经》《石经》的总称。
寿比南山中的南山现在大部分观点认为指的是终南山,也有人认为是指南岳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