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9、事出 ...

  •   泰和二十五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连日纷飞的大雪已经压塌了不知道多少百姓的房屋,民生乃是大事,泰和帝再也顾不上怀念他死去的心上人,转身和大臣们商议处置之法了。

      四位宰相一字排开,与泰和帝对坐。

      泰和帝闭了闭眼,把摊开的奏折随意地挥到了一边去,抬手捏了捏自己的眉心,沉声道:“冬日大雪,并非事出突然,而是早有预料,泰和十年,朕就命各地都要在冬日前提前为百姓加固屋顶,且要备下救灾方案,可现在呢?真正做到的,屈指可数!现在倒是知道来怪雪下得太大了,还敢找朕要钱去赈济百姓——百姓固然需要赈济,但应当由那些阳奉阴违、尸位素餐之辈自己把家底掏出来赈济!”

      姜润就站在泰和帝的桌案一侧稍后,沉默地看着怒意已经到了临界值的帝王和个个都脸色严肃的宰相们。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至于玩忽职守之人,处理了便是。”顾相冲着泰和帝一拱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姜润眼中波澜微微泛起,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次出事的地方,就有顾氏子弟在外主事的,顾相此言,想是有回护族中子弟一二的意思。

      “臣与圣人所想不谋而合,自圣人登基以来,一再减免赋税徭役,将百姓安乐视为头等大事,三令五申之下,居然有人敢如此轻忽,且还并非个例,此等竖子,何以为臣?何以忠君?何以爱民?何以为官?”说话的是许相,许相一向是宰相之中最为严格的那一个。

      姜润悄然收回了自己的目光,自叶景莘过世后,现有的四位宰相里面就没有一个是能全然服众,脱颖而出成为首相的。然而在四位宰相之间,顾相和许相比起余下二位宰相就要更有成为首相的可能一些。论资历,顾相和许相是同一年拜相的。论帝心,顾氏是赵国长公主的夫家,许家则是许德妃的娘家,许相更是周王萧钏的亲舅公。论出身,顾氏和许氏都是兴旺了几百年的世家,顾氏的家史比许氏要略略长出那么一截,但许氏也不落下乘。

      也正因如此,顾相和许相一直谁也不服谁,顾相的意见是这样的,许相就一定会给出那样的意见,许相的想法是那样的,顾相的心思便会这样。两位宰相意见相左这样的情形,早就让人习以为常了。

      泰和帝并不急着说话,静静地等着另外两位宰相说话。

      另外两位宰相的看法尚且没有表达出来,就见柳安疾步从外间走了进来,俯身下去凑到泰和帝耳边,压低了声音禀报:“圣人,刘婕妤悬梁了。”

      泰和帝的眼中出现了小小的异样,就像是一颗石子被投入平静的湖水之中,仅仅只有石子落进去的那一圈泛起了小小的涟漪,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泰和帝没有说话,只是抬手理了理衣袖,柳安便会意地退到了一边,转而又走了出去。

      姜润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从泰和帝平淡的反应和柳安讳莫若深的表现看来,他大概猜出柳安刚刚所言之事与萧铭有关——在纯安皇后薨逝、萧铭残疾之后,有关于萧铭的话题在宫中似乎都成了禁忌。

      泰和帝不愿意听到任何人提起他还有这样一个儿子。

      议政仍在继续,姜润的思绪也都回到了政事上。

      昭仁殿中的姜太后与椒房殿里的叶皇后同时收到了刘婕妤悬梁自尽的消息。

      姜太后兴致缺缺地打了个呵欠,随后困意朦胧地看向秦树,问:“元清真人怎么说?”

      “回太后的话,元清真人说他年岁已长,但求落叶归根,所以想辞去国师一职,带着小弟子回蜀州青城山去。”秦树躬身答话。

      秦树的回答显然是在姜太后意料之中,姜太后不过轻轻点了点头,道:“让元清真人就在这两天进宫来当面跟圣人说吧。”

      “是。”

      这段时间,泰和帝的注意力都会放在雪灾上面,根本不会过多关心元清真人请辞一事。

      姜太后又闭上了眼,却是全无困意。顾倾跟姜润提及自己的猜想之后,姜润就在第一时间寻了个合适的由头来昭仁殿向姜太后说起了这件事。姜太后听见姜润说顾倾猜出了一些事情,下意识便是欣慰,随后便是着手处理这件事。

      既然顾倾能看出子真小道长的不同寻常来,那就谁也不能保证只有顾倾看出来了,姜太后不能拿这种事情去赌,她只能动手将事情做得再干净些。

      让元清真人带着子真小道长避出京都府,远离权利的中心,才是对所有人都好的做法。

      “太后,要不要召郡主进来说说话?”宛娘俯下身去,柔声问姜太后。

      “不必了。”姜太后否决了宛娘的提议。

      “是。”宛娘明白姜太后自有打算,也就不再多言了。

      “德妃最近有什么动静?”姜太后歪在软榻上,靠着软枕,闭着眼发问。

      “回太后,德妃娘娘近来倒是比以前要爱热闹了些。”宛娘答话也答得颇为巧妙。

      “爱热闹啊?”姜太后似笑非笑地勾起了唇,似是而非地说着:“年轻的夫人娘子爱热闹多正常啊,只不过现在还在国丧期间,再是爱热闹,也该收敛些。”

      “您说得对,德妃娘娘毕竟是年轻了些。”宛娘顺势接话。

      “年轻有年轻的好。”姜太后懒洋洋地叹了句。

      “太后,奴婢扶您进去休息吧。”宛娘轻声道。

      姜太后点了点头,睁开了眼,扶着宛娘的手自榻间起了身,走进了内室。

      宛娘一直到伺候着姜太后在床上躺下了,方才转身出来。

      椒房殿里,叶皇后站在书桌之前高悬手腕写着大字,听见宫人禀报说刘婕妤悬梁自尽了,手下的笔一顿,宣纸上立即就出现了一块墨迹。

      “悬梁自尽?”叶皇后丢下笔,抬眼看向了传话的宫人。

      “是。”

      叶皇后拧起了眉毛,刘婕妤绝对不是一个脆弱到随随便便就会自尽的人,刘婕妤在深宫被冷待了这么多年,自己的儿子不能亲近,连太监婢子都能不把她当一回事,刘婕妤都扛过来了。此番好不容易脱离宫闱苦海,可以长长久久地陪伴在自己的儿子身边,亲自照顾自己的儿子,刘婕妤怎么会舍得死呢?

      事有蹊跷。

      叶皇后的理智告诉她,此时撒开手去什么都不管才是最好的,毕竟泰和帝是知道这件事的,凭泰和帝的敏锐,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刘婕妤之死透着诡异,然而泰和帝什么都没说,甚至就连刘婕妤的后事要怎么处理,都未曾提过一句半句。

      但叶皇后身为一个人的良知,与身为皇后的责任,都告诉叶皇后,她应该查清楚刘婕妤悬梁自尽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叶皇后垂首看着桌上污了好大一团墨渍的宣纸,吩咐宫人:“去请殿中监来,本宫有事要同他说。”

      “是。”

      叶皇后迎着宫人离去的方向,叹了口气。刘婕妤这一生,着实是太苦了。

      泰和帝听见刘婕妤悬梁自尽没什么反应,但泰和帝知道叶皇后命殿中监出宫去梁王府查刘婕妤悬梁自尽一事后,倒终于有了不再平淡的意外反应。

      “皇后命殿中监去梁王府了?”泰和帝看着眼前弓着身子的柳安。

      “回圣人的话,正是。”柳安忍不住冷汗直冒,刘婕妤死在自己亲儿子的府上,还是悬梁,任是谁看这件事都会觉得奇怪,可皇家毕竟是皇家,有些事情原本就是难得糊涂,一旦什么都弄得清清楚楚,那可就面目可憎了。

      泰和帝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皇后要查就随她去吧,她是皇后。”

      “是。”柳安心知泰和帝是不在意刘婕妤之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因而并不主动探查这件事,但在叶皇后要查的时候,也不会阻止。

      姜润站在一边,听着泰和帝同柳安的对话,不由好笑。

      前世的刘婕妤也是悬梁自尽,姜润没有料到,换了一世,刘婕妤却还是逃不掉悬梁自尽的命运。

      前世,萧铭把刘婕妤悬梁自尽这件事算到了顾倾身上,姜润便很是好奇,这一世,萧铭会把账记在谁身上。

      在殿中监去往梁王府后,刘婕妤在梁王府中悬梁自尽的消息在京都府里就不胫而走,不单单是权贵们,几乎是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贩夫走卒平时见了面,不免都会聊上那么一两句。

      殿中监深感压力,又怕自己在梁王府里查不出什么来,更怕自己在梁王府里查出什么来,久处宫闱,殿中监的直觉告诉他,刘婕妤之死不简单。

      夜色深沉,姜润回到府上,问起容盛:“我们之前放在梁王身边的人可有什么消息?”

      容盛不太确定地回答着:“圣人换了梁王身边伺候的人,我们的人虽然侥幸还留在梁王府里,但却已经不在梁王身边伺候了,平日里传出来的消息也都是些皮毛,恐怕没什么用。”

      “皮毛也说来听听。”姜润抬手摁了摁自己的眉心,合上眼,一面闭目养神,一面等待容盛说话。

      “梁王醒来后性情大变,一开始一直大喊大叫说有人要害他,闹着要见圣人,后来发现不管他怎么闹腾,都是没有用的,梁王府里已经没有梁王熟悉的人了,除了长史和仆役被圣人换了,梁王养着的那些幕僚也都被圣人吩咐给遣散了,至此,梁王倒是安静了许多。”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事出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