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看物证胤德帝暴怒吐血 谈旧事杨英海触景生情 ...

  •   彼时月华宫哭声一片,羽林军搜查之处一片狼藉,搜索之细致,一瓦一粒皆不放过,不多时,总管杨英海便搜到物件呈给皇上。胤德皇帝一看有男人荷包甚至汗巾,怒不可遏,再看那丢了魂一般的娥妃,梨花带雨的被羽林军带来押在地上,暴怒上前,一记响亮的耳光落在娥妃脸上,顿时起了五个血红指印,立马肿了起来。
      皇帝怒道:“□□!朕待你不薄,你却勾搭皇子,恬不知耻,贱人!”
      那娥妃嘴唇剧烈地哆嗦着,强自冷静道:“皇上,臣妾知道难辞其咎,自是难逃一死,但请皇上能让臣妾将腹中胎儿诞出,这是皇上的血脉啊!”
      胤德皇帝气急而笑,道:“你个贱人,死到临头还要留下野种!痴人说梦!”
      须臾的静默后,胤德皇帝一挥手,道:“杨英海,将她拖下去吧,朕不想见她。”说罢,陈月娥便被宫人强自拖走,只剩下胤德皇帝和大总管杨英海。
      皇帝已是年老体迈,纵使年轻时身子骨强健,再经历了暴怒后,身体已经支撑不住,倒在龙椅上,大口喘着气。杨英海急忙过去给他拍胸顺气。
      “孽障,孽障啊!” 胤德皇帝喃喃自语,手犹自在抖,杨英海见状,赶紧吩咐人安排太医前来。
      胤德皇帝摆手示意不必,又闭眼歇了半刻,睁开眼睛,道:“王非有没有消息。”
      杨英海正要回复,有宫人来报,王非上殿觐见。
      那王非刚要呈上物件,见杨英海对他使眼色,犹豫间皇帝已经看见,道:“王爱卿驰道搜查到什么呈上来吧。”
      王非不敢迟疑,将物件小心呈上。
      这物件是一桐木人偶,上面写着胤德皇帝的名讳和生辰。那王非道:此在安宁宫驰道挖出,此人用心险恶,得知陛下将要前往安宁宫,便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此木偶人,诅咒陛下,口出恶言。”
      话未说完,胤德皇帝气急攻心,一口鲜血喷出,竟昏倒了下去,杨英海急忙扶起皇帝,传令众人速传太医。

      暗夜沉沉,那一弯玄月也掩藏在云后,不发出一点光。
      乾元殿烛火晦暗,所有的人都神行严肃,脚步匆匆,暖阁里大总管杨英海听着塌上胤德皇帝的呼吸已经渐渐平顺,方才松了口气。用亲自将太医开的药服侍皇上服下,见他沉沉睡去,吩咐守护近身的太监几句,方才退了出去。
      还没走多远,身旁一人影一闪,杨英海心中一凛,道:“是谁在那?”
      黑暗里浮现一个人,正是那衡水都尉王非。那王非走近,打了个揖,向杨英海问安。
      杨英海宫里沉浮几十年,心里和明镜似的,脸上依旧笑道:“哎呦,都尉大人还在这里候着了?赶紧请回吧,皇上已经歇下了,有什么事情明日进宫再说吧。”
      那王非表情晦暗不明,俯下身又行了个礼,道:“在下这里倒不是候着皇上,而是候着杨公公您呐。”
      杨英海一愣,笑道:“咱家只是一介奴才,托皇上的宏福服侍皇上,王大人找我真是折煞老奴了。”
      那王非压低声音道:“杨公公,那皇上身体究竟如何了?”
      杨英海压低声音斥责道:“王大人慎言!皇上龙体康健,是天下之福,定是能够长命百岁,活得万万年的……”
      未等他说完,王非道:“我看的皇上吐血那情形,应是急火攻心吧。”
      杨英海默了一会,道:“正是呢,太医院来会诊也是这么说,加之平日里思虑过重,体内湿热之气郁结于心所致。”
      说完冷冷地看着王非道:“多亏了王大人及时呈上那物件,并说了那些刺激皇上的话,不然皇上那口淤血左右是吐不出来的。”
      王非一听,鼻子里“呲”的一声,默了片刻,道“杨公公也不要在我面前做什么良善之人,先头皇后娘娘对你不错,你怎的在月华宫里搜出那么多东西,不是将三殿下的罪定的死死的?”
      杨英海一听,脸上笑得更甚,笑得甚至有几分恐怖的模样,对王非道:“王大人,论心狠二字,老奴比不若您的,你我都知道,皇上最忌讳的是什么。是一个妃子呢,还是那个东西?话说回来,皇后娘娘对王大人您也不错吧,据我所知,王大人几次进宫给皇上看魇症,都要去皇后凤极宫请安的,怎么,事情一来,王大人风头就变了?”
      王非脸上似乎在抖动,道:“这怪不得我,确实在驰道挖出了诅咒木偶。”
      “笑话!”杨英海冷笑道,“你我宫里浸淫这么多年,谁不知道有些事情、有些东西你说他有就是有,说没有就是没有!你今天把此物呈上来,老奴就知道,王大人您是要把那颗棋子给弃了!不知道王大人,您现在要用哪颗棋子呢?”
      王非听罢,不气反笑,悄声道:“知我者,杨公公也!那三殿下不得势已久,且荒淫无度,不得人心,做事没有分寸。就算是皇后左右谋划和周旋,这三皇子也绝无可能上位。”
      又道,“我现在下哪步棋还不知道,只是杨公公的操作我是看不懂了。您去查月华宫,摆明了是要将三皇子置于死地,反而那娥妃不一定现在会死,不就是皇上忌惮着他叔叔——兵部侍郎陈檀风么,后宫的风向总是跟着前朝走的,现在正是用兵之时,皇上现在定是不会动娥妃的。只是皇后娘娘这么多年对您不赖啊,公公真是秉公执法,在下实在佩服。”
      杨英海收起了笑容,死死盯着王非,似乎要把他看穿一般,一字一句道:“我劝王大人还是谨言慎行为好,毕竟皇上年事已高,若皇上龙体康健倒也罢了。只怕若有朝一日,那太子殿下登基——”说着微微一笑,对王非道:“待太子殿下登基,王大人该如何是好呢?”
      杨英海见王非脸上变色,又笑道:“咱家今日看到王大人高兴,一时兴起话多了。” 又顿了顿说道:“今日之事与王大人无关,老奴当时在现场,是皇上要王大人将那物件呈上的,谁也没想到皇上给气得这般。”
      王非拱手作揖道谢,回首又对杨英海道:“多谢杨公公指点。”说着告退。
      杨英海看着王非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不见,思绪也回到了十多年前。

      十多年前,九王的母妃是静妃,这个静字,是胤德皇帝赐的,称其:贤良淑德温婉安静。或许是这点温婉安静得了圣心,又或是她和当时的皇后情同姐妹,皇上与皇后感情甚笃,所谓“爱屋及乌”,静妃自然也是除皇后外皇上最为宠幸的妃子了,因皇后闺名叫“水兰”,静妃的闺名中含有“菊”字,是以后宫人暗地里都称呼为“春兰秋菊”,皇上最为迷恋。
      彼时当今的周后,还只是个嫔,生了三皇子程玮,才勉强晋了个淑妃,尽管自己有势力庞大的娘家在朝堂上做后盾,但奈何皇帝心系兰菊,对自己一直是礼貌而疏离。女人一旦有了争宠的心意,不免心思就会活络起来。暗地里几次请教总管杨英海,教他多在皇帝面前美言,杨英海老狐狸,心中暗自发笑,“你当皇上什么人,他去哪个宫歇息,别人能够左右得了?”,但嘴上还是答应了下来,要周淑妃耐心等待。
      果真没多少时候,兰皇后和静妃竟然相继有孕,皇上在周淑妃宫中留宿也就多了起来,只是不知是争宠心不懂得掩饰挂在了脸上,还是和皇帝脾性不对,亦或是皇子程玮天性顽劣,小小年纪已经做了几件让父皇不悦的事情。胤德皇帝对周淑妃母子远没有对皇后、静妃亲。
      在皇后、静妃都分别诞下了八皇子、九皇子后,淑妃便时常到静妃宫中闲聊,或是让程玮带着小弟弟程玘玩耍,静妃是个个性柔顺的,和谁都是礼遇有加,自然而然和淑妃似乎走了近了起来。直到几年后兰皇后再次有孕,在八个月时却胎死腹中,产婆引产时兰皇后大出血一尸两命,皇帝盛怒而伤心,一夜之间清查后宫,对于皇后来往人等、所食之物、产婆一一清查,所有人证物证无一例外指向静妃,虽然皇帝不相信是静妃所为,无奈证据确凿,只得将静妃打入冷宫,谁知静妃外表柔弱,内心是个刚烈性子,竟趁着不注意自尽了。
      这前后因果,孰是孰非,盘根错节,杨英海看不清楚,只是他心知不会为静妃所为。记得静妃打入冷宫那晚,皇帝曾去看过她,冷宫的门关的紧紧的,两人在里面静悄悄的不知道说了什么,只记得那夜的风极大,寒风裹着冷宫院子里的落叶,透着破洞的窗棱呜呜咽咽了一宿。
      后来皇帝说过:但凡静妃那时候求饶一下,或是和他解释清楚,都不会是这样的后果,他本心也无意让她死的。而今,“春兰秋菊”都没了,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杨英海深知静妃的品性,她从来是个不为瓦全的,是真的心死了,若是皇上信她,她无需解释。她太纯粹,又太心急,如同她一门忠烈的父辈一样,竟然以一死来证清白。
      皇帝冷着脸从冷宫离去后,杨英海独自又返回冷宫,他定是要劝静妃几句的,毕竟杨英海还记得那恩情:自己还是个小太监还未御前服侍时,静妃的父亲曾救过自己的命。如今故人仙去,他的女儿有难自己必定要帮的。
      哪知当他返回冷宫时,静妃已经喝了毒酒,在药性未上来之际,向杨英海跪地拜求将九皇子程玘好生照看,将来不求皇位,但定要学得识人辨人之术,不可再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