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针对 ...
-
将近年关,将军该回京都复命了。
京都
翡翠酒楼
和边塞的烈酒不同,京都的烈酒是甜的,没有辛辣感。
说书人正在说皇帝后宫养的万千嫔妃,与那夜夜笙歌的酒会宴席。
来看的客人都是百姓多点,听的入神了有的是。许文长一身墨白衣,在那吃着花生。
另一身黑衣,吃着五花肉,喝着酒。
书生:现在大家都管皇帝叫无能皇儿,可是谁又指望一个十几岁没什么高见的孩子做什么决策呢?先皇时候就埋下的问题,谁当了这个位置都好不到哪里去,左右受制。
书生是文人,他总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但将军不会。
将军:北河州府,南埋城,西峡城,相继有人饿死。民税繁重,民苦穷困。朝廷养了一批文人,聚众敛财,贪腐成性。皇帝日月沉沦,不思进取。这是他的臣民,管不住就别当这个皇帝。否则只能落得万人唾骂。
书生:你明日入京,还是别去觐见的好。一不小心把人家骂哭了咋整 ,等下下诏书赐你一死。
将军一笑:那就看看谁先死。
书生:将军还是得小心,现下耳目众多。几个元老还是少接近,让线人传消息,文人忌惮你的兵力,没必要逞一时之快,小心落人口实。
此时说书人已经说到某地方官霸人妻儿。
书生和将军回了府邸。
大娘:楠儿回来了?快来让娘看看。
将军:娘,我回来了。
此时大娘已白发苍苍。
大娘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已经葬送战场。就连自己丈夫也死在了战场。她对这个小儿子更加的珍惜。
书生:赵姨,又来叨扰了。
大娘:小许说的什么话,快进来,给你们备好酒菜了。
小喜子:皇上,明天赵将军回来,你须好生慰问。黄大人说了,你明早须早起,歇息吧。
皇帝:是
皇帝躺在床上,夜里一闭眼都是那天天未明的梦。
他把被子盖过头,在害怕里入了眠。
早朝
一切都有条不紊
前天温习背诵的东西排上用场,那是黄永德为他写好的应对文武百官困难问题的答案。
这也给了将军一个假象,在朝廷里,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努力的完成分内的事情。可现实是一切往越来越糟糕的地方发展,这个朝廷早该被推翻了。
将军从不曾上过朝,今日是第一次。他在那些文人堆里,显的格格不入。皇帝比他小九岁,看得出超出年纪的沉稳。但是,这是不够的。
下朝后,皇帝褪了朝服,洗掉了妆容。他穿着暗红的常服,要去补功课。旁边的小喜子催着他走。
皇帝手里拿着几份书简,迎面走来一个大将军。早朝时候见过,他看着这个高大的将军,心底里害怕 ,那双眼神,仿佛一切东西在他眼里都可以屠尽,是杀气。
皇帝和小喜子改绕另一条路走,小喜子说:怕不是要来奉承皇上的,这种可以躲就躲。
另一端将军已经跟了上来。皇帝无法再走,只能停下来。
皇帝转身,那一身红衣与他苍白的脸使他变得有些失真。就像是个病了很久的人。
将军看了也是一怔,谁曾想早朝还红光满面的人私底下竟然这副病态。
皇帝:将军可有事
将军:特意来拜见皇上,确实有事
皇帝:将军请讲。
将军:臣想弹劾一人,这人视人命如草菅 ,为虎作伥,饮民之血,还大兴奢靡之风,岂不知天下已经水深火热。在其位,不称其职。偷奸耍滑,不思进取。
将军脸上是嚣张跋扈的笑,目光紧紧盯着这位小皇上。
小皇帝在宫里养尊处优,生的雪白。此时他耳边红了一片,却一言不发。
这些话他没听过,即使是在他偷偷跑出宫那些天。大家都说皇上受制于人。说朝廷堕落,却没有一个人把他骂的这样彻头彻尾。这样一文不值。无以反击。
皇帝拽着书简定在那里挨了一场斥责。
将军又靠近在皇帝身边小声说:前方打仗粮食供应不及,八百里加急回来,每一天兵营里都在死人,而我听说皇帝醉倒温柔乡夜夜笙歌
皇帝急于反驳,抬头目视着将军,那是一双阴郁的眼睛。他发现解释不清,他唯一做了的一次,他撇不开。
接着将军一字一句说:百姓将士的枉死,都是你的罪责。
皇帝眼里起了雾气,因为小泽子也曾对他说过类似的话,当时听还觉得可笑。万人死因多,又怎么能全怪皇帝身上呢?
皇帝:不是的,我没有。
他的心底里的声音微弱,只自己可以听见。
将军又说:皇上可是病了微臣略懂医术,说不定能为皇上治治这寻花问柳的毛病。皇上应保重龙体。
皇帝向来不受喜爱,文武百官都找太师黄承德,大家都爱避着皇帝,今天稀奇的很,皇帝知道,将军分明是来刁难他的。
将军伸手也没管皇上答应不答应,就将人手抓过来诊脉,期间书简掉了一地。皇上不知道接下去还会是什么难听的词汇。他的睫毛微微一颤,那是只温热而粗糙的手。
小喜子在旁竟然也没有说一句话,若是小泽子,势必会为他挡上一挡。皇帝现下只剩下悲愤。
将军手仿佛捏着一支冰如意,不消片刻 ,将军放下了手,捡起地下的东西。
将军:皇上体虚,这么冷的天应该多穿些衣服,臣明日送些草药补品过来。
皇帝:有劳将将军了。
文长:皇帝得了什么病
将军:看不太出来
文长:也没有听说太医近来给皇上治过病,这是瞒着没请太医,该不会是……
将军:别瞎想,不是。
文长:这倒是奇了怪了,这宫里越来越难摸清了。对了你昨天进宫,我在外面打听出见不得了的事情。
将军:什么事情不得了了
文长:皇帝曾出过宫。说是他身边一个小太监带着他出了宫,皇帝在外游玩半月有余,对外宣称得了恶疾。黄承德后面知道了派人把皇上抓了回来。但是外界并不知道这事。
将军:他出宫做什么?
文长:这就不知道了,可能宫里的嫔妃满足不了皇帝的口味了。
将军脸上表情不好看,文长也就没有接着开口说笑。
文长:我再去探探
将军想到一双阴郁的眼睛,和他冰冷的手,那仿佛是一句死尸,不留恋半点人间繁华。这样的人会留恋花丛吗?至少从脉相看,他不是。
将军忽然想起昨天随口一说要送药,就让人打包了些补品就往宫里头走了。
书房内,皇帝在批折子,四下无人。
皇帝模仿自己在和小泽子对话。
皇帝:小泽子 ,这次你给朕带什么来了。
小泽子:皇上,我打听到边疆三城有民聚众成匪,去抢人干粮。
此刻的皇帝已经有了自己打探消息的来源。
皇帝:为什么要抢人家的粮,我们不是派发了粮食下去了吗?
小泽子:可能不够吧,百姓收到的并不是我们发出去的那么多,中间流损太严重了。
皇帝:现在国库不充赢,我们省下的钱,也只够救济城里不足十几人。
小泽子:越济越穷。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是得抓源头,处置贪腐。
皇帝:我拟的折子被黄承德都否了。他说我的法子走不通,反而会恶化使百姓受苦。
皇帝一边嘟囔,一边看完了一摞折子。
他做完就起来走到一边的一个地方,打开了一个小暗格,然后对着里面的无字碑说:今天新送来的雪花膏,你看看可喜欢不。
将军带着补品跟着小喜子来到御书房,书房里皇帝在练字。他写了一手好字,和他本人的风格一点都不搭,锋芒坚韧。
皇帝练的格外认真,小喜子在一旁唤了声,他才抬头看了看来者何人。
小喜子退了出去。屋内只剩下将军,他走近前来,皇帝一身鸡皮疙瘩,心底里的害怕愈加强盛,这人就好像猛虎一般的凝视他。
宣纸上那是苍劲有力的几个字:官家屯粮,百姓饥仓。
仓字还没有写完,皇帝已经放下了笔。
将军:皇上,这话是哪里听来的?
皇帝:一宦官给我讲的民间传闻
将军:听说皇上曾出游半月有余……
皇帝脸色发青,却装的自若:谣言吧
将军:今日给皇上送了些补药,顺便替我边疆士兵问问皇上,粮食何时到
皇帝:粮食早已派发,将军何以这么问
将军回:并未收到。
皇帝震惊:当时因为事况紧急,连着边疆州城的粮食一起押运过去的。按理说早该到了!
将军:边疆州城粮食到了的消息我早知道。但是并没有人把粮食运给我们。
皇帝去推开门:小喜子把魏延习叫过来。
魏延习是当日跟着去派发粮食的官员。
魏延习说当日他把粮食送到边疆州城,把诏书给了孙子航,孙子航说军队的粮食平时都是他们供给,他们负责押送的。他就把粮食给他们了。
魏延习:是下官失职,下官……
皇帝:退下吧,与你无关
小皇帝不喜欢追责的那一套,他只要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怎么解决就行了。
皇帝:那么多日过去了州城还没有给出粮食,这粮食怕是什么原因被吞了。
朝廷派发十五万石粮食,十二万石归属官兵,其余用于救灾,救灾剩余再归还官兵。这是皇帝下拟的折子。
将军:他们没事要那么多粮食干嘛?
皇帝心里想到一点苗条,但没有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