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顾洵早上到校的情况有所好转,几乎不再迟到,连踩点也减少了。班级的出勤分终于有了漂亮的表现,这令每天在门口站岗的班主任脸色缓和了许多,对着他也不总是眉头紧皱了。
更深层的变化只有顾洵自己知晓。他感觉白天上课更有精神了,不像以前到上午第四、五节课就会眼皮打架睁不开眼。听课的内容也接受得更快,比起似懂非懂地去自学效率高上不少,连带着课后习题做起来也愈发顺手了。课间因为没有很累,不用趴在桌子上补眠,但顾洵也没有去走廊上休息放风的习惯,索性就在座位上阅读读者文摘一类的杂志,倒也闲适自如。
这大概一切都要归功于路远。顾洵是个对别人说的话十分在意的类型,仿佛有一套语言反刍系统,听过的话会拿出来反复咀嚼。路远的话就像一根小刺扎在他心底,每回想一次,就扎得更深。他不满路远说的话,认为那是一种冒犯,可深层次又无法不认同。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处于最好状态的心理战胜了看电影的欲望,他的作息开始走向规律,于是才发生了上述的种种转变。
但顾洵依然感到困扰,因为这种坚持实在是太艰难了。忍着几天不看,心里的瘾便蠢蠢欲动,仿佛有把小火在抓心挠肺地烧。而一旦没忍住放纵了自己,第二天又会因为破坏了坚持而悔恨自责。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其实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把电脑弄走,眼不见心为净。但顾洵私心更想寻求一条温和的出路,希望周末还能用用电脑,享受电影带来的片刻欢愉。在欲望与毅力的拉锯中,他举棋不定,为此十分苦恼。
与此同时,和李耀白的交流也面临了小小的危机。因为失去了源头活水,顾洵提不出新的东西,只能凭借旧有的记忆炒冷饭。这很快就殆尽了两人对以往讨论过作品的热情。将话题转向其他方面,则像军人失去了主战场,顾洵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力不从心。顾洵的日常贫瘠得令人发指,比起生活丰富多彩的李耀白,他根本找不到可作为谈资的点,只能充当附和的角色。而李耀白明显也对和顾洵聊家常兴趣寥寥,毕竟他平时已经有足够多的朋友一起谈天说地,在顾洵这里,他更想得到的是电影方面的共鸣。
“你有看《异界迷踪》吗?”
“还没有。”
“快去看吧,这一部很好看的!信我!”
“……好,我有空就去看。”顾洵含糊地应下。
类似的对话不断重复着,李耀白每多推荐一部,他的心里就多一丝烦躁。顾洵没有想到,原本喜欢的事物,有一天竟也会变成枷锁,变成需要完成的任务,让人很难不生出抵触情绪。
李耀白很快察觉到他的消极怠工,问他:“你最近对电影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是不喜欢了吗?”
“不,我依然喜欢电影,但好像进入了倦怠期,最近都不太想看了。”
“这样啊,那真是遗憾。不过没关系,我也曾经有过这种时候,放空一阵就好了。”李耀白揽住他的肩膀,戏谑地朝他眨了眨眼,“当某一天,你再回到这个圈子的时候,说不定会更加狂热呢,哈哈。”
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在眼前这张青春的脸庞上,眉梢眼角的狡黠笑意令原本就出色的五官愈发灵动起来。他看起来是如此的真诚和纯粹,如同一块璞玉,毫无保留地展现在顾洵的眼前,以至于任何一丝怀疑都无异于是亵渎,只能更加映射出自己的不堪。
顾洵轻轻说了声“嗯”,心底却止不住地叹息。
***
回家路上,静谧而安宁。
顾洵抬头遥望夜空,沉郁的天幕上挂着几颗星星,正孤零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凉爽的晚风拂了顾洵满怀,似乎也带走一丝烦恼,令一颗心沉静下来,静静趴扶在街道的臂弯。意识如同流水般逸散到每一个角落,带来风的呼吸,月的澄净和植物的芬芳。此情此景,放任自己沉浸其中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顾洵却更想说说话。当身边多了一个人后,使用这项本能的欲望似乎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
“路远,你平时休息的时候一般会干什么?”
路远想了想,道:“读书、跑步、拉小提琴。有时也会随便去哪转转。”
“不错嘛。”顾洵感叹道。标准又健康,不像他,总是宅在家里。
“那你呢?”路远扭过头来看他,“你平时喜欢干什么?”
“看电影吧。我是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每周就指望着电影续命。”
“挺好的。”
顾洵对他的评价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语气中颇有几分自嘲:“但我最近常常在想,一个人喜欢某样东西,到底有多少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又有多少是受了别人的影响。”
“……这很难分割清楚。”
“是啊,或许分不清反而比较幸福。”顾洵抬头看向浩渺的夜空,眼眸被夜色浸染得漆黑一片。风吹动他额前细软的头发,他神情黯淡,在月色下仿佛凝结了一层薄霜。“如果发现自己的爱好只是为了迎合他人而产生,那未免也有些太可悲了。”
路远沉默地凝视他半晌,道:“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若是做的事有益于自己,那是否是因迎合或模仿而产生就不再重要。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模仿与从众,都是无可避免的手段。从前是为了自保,如今是为了攀升。良师益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良师益友吗……
顾洵心中的某根弦似乎被拨动了一下,跳出一个不和谐的颤音。他偏过头来,一本正经道:“我有没有说过,你有时候说话真的很像教导老师?”
“……”
“哈哈,开个玩笑。”顾洵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其实你说的很好。那我再问你,都说当局者迷,人们又怎么能分辨出自己身边的到底是良师益友还是狐朋狗友呢?”
“可以的,只要足够用心。”这一回,路远的回答十分简洁,“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看想不想使用罢了。”
“或许你是对的。”顾洵应和道。他没有说出口的是,真实操作起来的难度绝非说的这么简单。人的情感是干扰判断的一大利器,只要有情感在,心中的衡量就绝不可能客观。
***
这个周末,思虑再三的顾洵最终还是将笔记本电脑装进包里,回了一趟原本的家。
在天人交战的每一天里,他心里无一不抱有侥幸。纵使心中明白,只要电脑在的一天,他就一天摆脱不了重蹈覆辙的可能性,但他仍旧迟迟下不了决心。迷茫之中,他甚至希望有谁能来骂醒自己,强制替自己做出决定。但现在,他已经不再期待,因为他终于明白,无论身边有没有良师益友,都不是可以徒然等待的借口。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命运交付到别人手中?他要亲手斩断自己的欲望之源,自己爬出堕落的深渊。
能拯救他的,唯有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