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下扬州 ...

  •   皇上离了行宫,很是舒畅。杭州的美景早已游览过了,他二人连夜向南行,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扬州自古繁华,烟索横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二人在街上转了半日,不觉已到中午,皇上便向街边一瘦小老者打听吃饭的地儿。他微微躬身道:“老人家,请问周围有没有名气大些的酒家?”老者笑道:“听二位不是本地人啊!”
      皇上道:“我姓高名天赐,京城人士,来扬州做生意的。”又指了指和珅道:“这是我的账房先生,姓和。”老汉向二人作了两揖:“高老板,和先生,幸会幸会。咱们扬州的酒家甚多,要说有名气的,您二位往前走,有一个望江楼很是不错,二位可以去试试。”二人谢过老者,向前去了。
      这望江楼共建八层,很是气派,堪称扬州一绝。这日正巧是望江楼十年店庆,老板在八楼设宴,邀当地文人墨客为望江楼题诗。乾隆是喜好文墨之人,遇此热闹,焉能错过,便与和珅一口气爬到楼顶。乾隆正值盛年,又长期习武,爬上去轻而易举。却累得大腹便便,肥头肥脑的和珅气喘吁吁。
      二人环顾四周,见楼上摆着几张圆桌,圆桌上只有水果茶点,想必还未开饭。在最前方正有几个老学究模样的人互相推让,看样子是不肯做正席。乾隆见了大笑,大步过去坐了下来。众人见这年轻后生坐在主位,先是一惊,但见此人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或许是个饱学之士,也没说什么。
      不久,望江楼老板起身说话:“各位,各位,今日适逢小店十年之庆,请大家前来,一为与各位鸿儒学士把酒言欢;二来,小老儿有一心愿,”他指着身后的大白屏风道:“不知哪位能不吝赐诗一首,装裱于望江楼之上。”说罢,他向楼中各人望了一周。众人听了先是一阵推让,后齐齐向坐在正席的乾隆望去。乾隆抬眼望那老板,见他油头肥脑,倒是像极了和珅。
      乾隆仰天一笑,起身抓起大笔,便在纸质屏风上挥写了两句:好高好高的楼,一爬爬到楼上头。众人见了面面相觑,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原来这人是个草包,哈哈!
      乾隆听到身后众人议论,并不在意,他嘴角微扬,欣赏着自己写的两行字,似乎很是喜欢。老板见了甚是尴尬,欲上前劝说他下来,却见乾隆大笔一挥,又是两行:举手摘起天边月,望尽江南十八州。
      众人见这两行字龙飞凤舞,大气磅礴,都叫了声好。老板甚是欢喜,对乾隆作了一揖,又说了许多赞美言语。乾隆甚是得意。众人吃得酒酣饭饱,才渐渐散去。
      乾隆吃了一次甜头,觉得自己诗文了得,便想去会会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名为求画,事实上,他是想听听郑燮对他的赞美之词。
      此日,二人来到郑燮住所,童子拿了乾隆名帖进去通报。郑板桥接过名帖,打开便见:刘墉门生高天赐。郑板桥向来敬重刘相国,既是他的门生,自当以礼相迎,喜道:“请客人在翠微厅相见。”童子应声出去了。
      郑板桥向二人拱手道:“二位贵客光临寒舍,未曾远迎,失礼失礼。”乾隆作揖笑道:“冒昧打扰先生,海涵海涵!”说着,细眼打量这位郑先生,只见他四十多岁年纪,身材瘦肖,高鼻大眼,下巴上留着一撮山羊胡子。郑燮问:“不知二位驾临寒舍有何贵干?”和珅笑道:“久闻先生大名,想求画梅兰竹菊,待回京后献给皇上。”
      郑听了脸色一沉:“哦,老朽早就不作画了,二位请回吧。”和珅忙道:“先生笑话,先生大作名扬四海,”他望了郑先生一眼,接着道:“您尽管作画,酬金不是问题。”
      郑生气道:“哼,刘墉门生,不过如此。老朽不画!书童,送客!”乾隆大惊,忙道:“先生,这画是进献给皇上的!”郑板桥闻此话,更是恼怒:“哼,这乾隆皇帝,字写得有肉无骨,诗做得平仄不分,却偏偏喜欢附庸风雅,在画上题诗作词,还要盖上‘乾隆御览’的大印。哼,你们叫我给他作画,我呸!”
      郑越骂越气,乾隆也越听越气,他血气方刚,正要挥拳去教训一下这狂妄自大的老儿,却被和珅硬拉出去了。和珅知郑板桥也是成名人物,若被皇上三拳两脚打了,真有个三长两短,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嘲笑皇帝小气,竟为一幅画大打出手,要臣子性命。
      回来路上,乾隆越想越气,“哼,敢说朕的字有肉无骨,等朕回京,叫他有骨无肉!”和珅在旁附和,又劝道:“您别和那乡野匹夫一般见识,气坏了身子。”
      他眼珠滴溜溜乱转,过了一会儿,见皇上气儿消了一半,陪笑道:“爷,奴才最近访到了个好去处,今晚您去乐乐?”和珅这话正和皇帝心意,他微服出巡本就为此。皇帝明白的意思,眯起眼睛,嘴角上扬,折扇一挥:“嗯,甚好!”
      当晚,和珅便带乾隆穿街过巷。扬州自古便是繁华之地,到了晚上,街上更是灯火辉煌。二人来到一所青楼,乾隆抬眼望去,只见楼上匾额题字:小楼春风,折扇轻摇,点头道:“小楼一夜听风雨,遥指红楼是妾家。嗯,好,好!“和珅赔笑道:“爷,这名儿好,里面的人可更好呢!”乾隆听了笑道:“是么,咱们进去瞧瞧。”
      和珅边走边道:“爷,这里的春阳姑娘可是扬州城第一美人儿,她那小曲儿唱的,就跟拿鹅毛搔人耳朵似得,唱得人心里直发痒。”和珅见乾隆听得心动,又道:“奴才已经和老板讲好了,今晚就让春阳姑娘陪您,嘿嘿。”江南景美人更美,乾隆此次南巡真可谓是春风得意。

      刘墉深知皇帝心意,他料定他必定南行,便派人暗中寻访。那日望江楼作诗,便留了线索给刘墉,探子见题诗为乾隆笔迹,立即回复了刘大人。
      南巡行程早有规划,眼下距离开杭州城的日子越来越近,刘墉心下本很是焦急,离开吧,怕皇上回来找不到他们,不走吧,总得给众人一个说法。见探子来报,心下大振,即刻准备南下扬州。

      南巡队伍从京师出发之际在正月初一,现已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江南之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玉涵很庆幸能随驾出游,想到舒兰和怡萍在宫中安胎,没机会见这画中山水,很是为她们遗憾。
      皇上不在,玉涵也没闲着。她也由徐福陪着,微服出行宫玩去了。徐福本不愿意,可拗不过主子,只得打起十万分精神,在身旁好生陪着。
      主仆二人在扬州城中随处转转,后面有乔装侍卫远远跟着。令嫔担心腹中胎儿,每次只玩一处便和徐福回宫。
      过了几日,二人来到一座远离扬州城区的筑所:寒碧会馆,这是文人墨客谈诗作赋、品茶听曲儿的地方。玉涵抬眼朝楼中四下张望,却见在二楼临门坐着一位相貌隽秀的歌姬,虽有绝色相貌,玉涵总觉得比柳萧差了一点。
      在玉涵心中,柳萧是世间最美之人,玉涵每每见到美人,总会不由自主地拿她们和柳萧相比。只见这歌姬手弹琵琶,正哼唱着扬州小曲儿。玉涵在楼下听了一会儿,听到精妙处不觉暗暗称奇。
      玉涵想仔细瞧她样子,却被珠帘挡住了,看不太清楚。玉涵把寒碧乐馆一个跑堂伙计叫过来询问,原来这位姑娘姓陈,名叫芳儿。玉涵心中暗笑:这样有才情的美人,不知皇上见了,会喜欢成什么样子?只可惜这样的佳人生在此地,若是出身福贵,不知会不会……
      她正想着,忽觉眼前一花,在二楼隔间出来一个好熟悉身影,像是皇上!玉涵不敢相信,努力眨了几下眼:见那人威风凛凛,神采奕奕,不是皇上是谁?幸好他没发现在一楼喝茶的玉涵,只由和珅陪着,向芳儿处走去了。
      玉涵暗叹,大浪淘沙,掩不住金子光泽,有缘之人倒总会相聚,刚才还想着如果皇上来这儿,眼下倒真的来了。她转头望了徐福一眼,徐福也正看着她,两人面面相觑。
      这徐福眼尖,也看到了二楼的万岁爷,只是他现在是令嫔娘娘的奴才,不知她见了这场景,有何反应。徐福转头瞧着她,想看看她脸色,却见她神色并无异常,反而转过头看徐福。令嫔示意离开,二人便起身出了寒碧会馆。
      回去路上,令嫔和徐福有说有笑,二人还在路上吃了扬州小吃蟹黄汤包。玉涵对徐福很是恭敬,她对徐福好,除了铲除皇后之事需他帮忙,还有一个原因。以前玉涵只是孤身一人,了无牵挂,现在她怀了胎儿,做什么事都要先替孩子考虑。眼下徐福虽服侍她,但等她生完孩子,徐福必定回到皇上身边当差,玉涵以后必然要多多仰仗于他。
      回行宫后,二人都没再提此事,徐福对皇上拈花惹草的本性很是熟知,见怪不怪,过了几日,他也就将此事忘了。玉涵却暗自打起了算盘。她把云卿找来,将她在寒碧会馆遇见皇帝之事向他讲了,又命他去查芳儿姑娘的家底。云卿近日无事可做,听她叫他去查芳儿,已猜出她几分心思,虽顾忌姐姐叮嘱,但仍去办了。
      这日,云卿到了寒碧会馆。他四下寻望,却未见玉涵描述的女子。呼奉茶的伙计过来询问,伙计道:“芳儿姑娘已经被一位京城富商包下了,不出来卖艺。”云卿问:“她现住在哪?”伙计指了指屋□□院道:“后堂。”云卿又问:“我能见见她么?”伙计摇头道:“她不见客。”
      云卿微笑着取出一锭银子,塞给伙计:“小二哥,行个方便。”伙计揣下银子,赔笑道:“这位公子,实在对不住,她真的不见客。”云卿问:“那位富商可在?”伙计摇头道:“他隔三差五的,一般晚上才来。”云卿向伙计打听了芳儿出身后,转身离开了。
      他佯装出门,见伙计走开,却绕道进了内院。云卿四下环顾,只见庭院幽幽,蓦地传出琵琶声来。云卿为宫廷乐师,对这精妙乐律惊叹不已,想必这便是玉涵要找的人了。他循着声音,过桥走到一座小楼之下,取出腰间别着的洞箫,和着琵琶之声吹奏起来。
      那琵琶声先是一断,又缠缠绵绵弹奏起来,想来是主人听到洞箫之音也是一惊,叹箫声神妙,又欣喜弹弹奏起来。曲罢,只听楼中人道:“公子雅望非常,音律极佳,可愿上楼一叙?”
      云卿听这声音如银铃动听,心中又是一惊,拱手道:“多谢小姐。”便径直走了上去。
      二人先谈音律,后聊诗词,很是投机。“听公子口音不是本地人士?”芳儿问。云卿拱手道:“在下山东曲阜人士,姓孔名卿。久闻江南多才子鸿儒,故来拜会。”芳儿见云卿谈吐儒雅,又是与大圣人孔子同姓同乡,猜想他定是书香世家的子弟。
      他们言谈甚欢,芳儿得见云卿,如遇知音,一见如故,不觉便把自己的心事和他说了。
      原来,这芳儿姑娘本姓陈,幼孤,后师从江南名伶,在寒碧会馆卖艺,因其所接触的都是达官贵人,饱学之士,她言谈举止自是不俗。那天乾隆本要到寒碧会馆与人谈诗作赋,却意外碰见芳儿,一见钟情,便将她包了下来。
      芳儿出身风尘,但不想一生于此,只求在青春尚存之年找一可托付终身之人。她见那位叫高天赐的商贾形貌伟岸,非富即贵,又有些才情,暗自欢喜,小心伺候,只盼他能对她生情,将她收做小妾,带出这风尘之地。
      二人聊到傍晚,晚霞已染红了半边天,点点白鹭从天际飞过,留下几声长鸣。夕阳照到院落,映得院中石桥流水、假山嶙峋、花团锦簇、绿草如茵、亭台楼阁一片昏黄。云卿怕撞到乾隆,推说天色已晚,便告辞离开了,还言改日再来拜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