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大内杨逸还是第一次踏足,雕甍画栋,朱栏彩槛,都是不曾见过的风景。杨逸跟着内侍,一路上听了许多个宫里的规矩,入了宫门方才开始惴惴不安起来,只顾着低头走路,根本无暇欣赏这些雕龙刻凤的精工巧匠。
      皇子读书的规矩虽不如国子监的严苛,但有一则,每日卯时至申时在资善堂听先生讲书,非节日不得擅自休息。
      现在这个时候各皇子都已候在资善堂里等着先生讲学了。杨逸站在门口低头给各位皇子问了安,内侍只把他带到门口,在弘文馆里念书的有三位皇子,满屋子的人里他只认得吴宝延一人,当着贵人的面,也不敢抬头四下张望,涨红了脸立在门口左右为难。
      “茱萸,这边儿。”杨逸如蒙大赦,立马寻着声过去。快两年没见,吴宝延还和原来没什么变化,白白胖胖的,汤圆似的脸上一双弯弯的笑眼,笑起来露出两个虎牙,甚是讨喜。旁边坐着人一身锦衣,稚气未脱却目光凌厉,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斜睨着他看。杨逸立即低下头,问了一句六皇子好。
      “这便是杨逸了,打小与我一同长大的。”见六皇子没有搭理他的意思,吴宝延主动递了句话解围。
      “抬起头来看看。”六皇子还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盯着他定定地看了几秒,直看得他面上发热,“倒是生得副眉清目秀的好模样,可惜像个小娘子似的,扭扭捏捏的不痛快。”
      听了这话杨逸的脸更是像烧起来一样,支支吾吾的没说出半句话。这模样更让六皇子起了逗弄的心思,“方才听宝延叫你茱萸?”
      “是,我的生辰是九月初九重阳日,所以小字茱萸。”杨逸不明所以,还是规规矩矩的答了。
      六皇子笑得不怀好意,刚要开口,教孝经的大学士王大人慢悠悠的走了进来。屋里立刻安静了下来,连六皇子也转过去端正地坐好了。杨逸也赶忙找了一张桌子,从书箱里拿出了笔墨书本。
      几个时辰下来,杨逸竟也不觉枯燥,王先生不愧为当世之鸿儒,随文释义之外,多引时事为喻,寥寥几语便疏通关窍,杨逸紧张的神经也随着先生的讲书声放松下来。
      直到午休时间,先生作辞,皇子伴读纷纷取出备好的点心果腹。
      本朝自太祖世代戒奢以俭,每日只用早晚两膳,午间只用些茶水点心,而为激励皇子苦读,更是没有餐食供应,饿了只能自行提前备些点心来。
      杨逸早上走得匆忙,连早饭都没来得及用过,此时正饿得打紧,只得先灌了几口茶充饥。吴宝延知道他的窘迫,正要拿自己的点心来分食,已有人抢了先。
      “杨逸,这是我在宫外采买的四色馒头,你若不嫌弃,便一起吃吧。”说话的正是坐在杨逸左手的小公子。五月里天气渐暖,午时隐隐有些夏日的暑气蒸腾,眼前人穿着夹棉的外衫,面容却略显苍白,圆眼睛尖下巴,瘦弱的看不出年龄。
      看他大方的神态,杨逸受宠若惊,回了一个腼腆的笑,“这怎么好意思。”
      小公子拿过一个馒头塞到杨逸手里,不等他推辞就拿起剩下的馒头自顾自吃了起来,“不必客气了,不吃些点心下午饿得难挨,免不了教先生责骂。”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多谢公子了。”馒头入口细腻,中间裹了馅儿,吃在嘴里一股淡淡的花香,比街头食店的点心精细上数倍。
      细嚼慢咽的工夫,小公子已经吃相优雅地解决掉了两个馒头,“你我同为六殿下伴读,往后无需客气,我姓郑,名慧珍,算起来大概还虚长你一岁,便唤我慧珍兄好了。”
      杨逸从善如流地唤了一句慧珍兄,有了这一个馒头的情分,杨逸心里感激,对郑慧珍生出几分亲近,吃完馒头二人已经相谈甚欢了。
      借着净手的由头,吴宝延拉着杨逸去屋后说了几句小话,“舅舅舅母一切都好?”
      杨逸点点头:“家里一切都好,姑父姑母也都平安,不必担心。”
      寒暄过几句吴宝延便直接开门见山:“六皇子并非那蛮不讲理之人,虽然有些喜怒无常的脾气,但不会刻意刁难,偶尔贪玩,但绝不会误了大事。他若说什么你顺着就好,切莫触了他的逆鳞,”吴宝延四处望了几眼,又拉近距离低声说,“前两个人便是这么走的。”
      杨逸听得认真,不想他二人两年未曾谋面,吴宝延能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些说道,就算是亲戚也未必能做到这一步。
      说出话吴宝延松了口气,又确认四周无人,继续说:“现下六皇子养在贵妃处,和贵妃亲生的五皇子一起。这中间大概还有些故事,反正六皇子和五皇子表面不大对付。五皇子…”
      吴宝延还想继续,却听身后传来一个幽幽的声音,“茱萸刚进宫就迫不及待地来会竹马了?”
      两人俱是一惊,回过头来六皇子正眯着眼,笑得一脸戏谑,仿佛不过撞破了哪家的小姐私会情郎。
      还是吴宝延反应过来,上前到六皇子身侧,笑做一团和气,“殿下说笑了,许久未见,叙叙旧罢了。”
      六皇子没再说什么,转身回了书房。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表情里读出了忐忑,也只得随着六皇子进屋了。
      坐在书桌前杨逸还颇有些心神不定,脑子里乱哄哄的,一会儿暗自祈祷六皇子没听见什么,一会儿眼前又好像浮现出六皇子那个戏谑的笑。
      邻桌的郑慧珍见他从外面回来就心事重重的,还颇为关切的问候了一番。
      不过很快他就无暇烦恼了,下午讲学的萧先生捋着胡须度着方步迈进了门槛。杨逸眼前一亮,要说萧先生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没听说过他的大名,也多少对他的诗词有所耳闻。
      萧家是江南的书香门第,萧先生的父亲也是颇有名声的饱读之士。萧先生单名一个潜字,字子隐,自号石林,故而世人多尊称他一声萧石林先生。石林先生年逾不惑,很有文人学士风雅之气,蓄着一把美须髯,人到中年,略略发福,风度也仍然潇洒。
      想当年弱冠之年便点了探花郎,策马过街,御宴采花,谁见了不叹一声少年人风流恣意。然二十几年官场沉浮,少时的一腔热血几经消磨,叹过怨过也就罢了,在外辗转做了许多年刺史知州,三年前守完孝才调回京师任观文阁大学士、礼部尚书。
      萧石林之才连圣上也惊叹不已,赞其文词诗赋,书法绘画无不精绝,可萧先生不善为官也是真的。秉性率真刚直又不拘小节,常常是得罪了人犹不自知。因此圣上请他来给皇子做先生,但也只许他讲讲诗经、左氏春秋而已。
      杨逸对萧先生的孺慕之情多源于父亲。杨学曙与萧石林是同乡,读书时便对先生敬佩有加,每每萧先生作了新文章,吟了新词句,杨学曙都要第一个抄下来回家视若珍宝一般逐字研读。
      三年前先生做回京官,同朝为官,听闻萧先生对饮食颇有讲究,杨学曙有意结交,不时携着各色菜式登门拜访。一来二去熟悉起来,偶尔捡得萧先生几张墨宝尚不满足,得了空更是请先生到家品尝契丹美食。
      先生饱了口腹之欲,心情大好,诗兴大发,大笔一挥连作了三首《酬杨元熹席上见赠》。杨学曙大喜过望,教人裱了挂在书房里,来人便夸耀自己得了萧石林的赠诗。
      如今先生亲自讲学,杨逸双眼都迸射出求知若渴的光芒,恨不得把先生说的每个字都记在脑子里。
      一下午的时间一转眼就没了,先生走的时候杨逸还意犹未尽,眼巴巴的目送先生的背影出了门,又出了院子,才转过头来收拾自己的东西。
      “杨逸,会不会蹴鞠?”
      抬起头正撞见六皇子直勾勾的盯着自己,杨逸嗖的一下迅速低下头,“算不得会,小时候踢过几次。”
      “无妨,一会儿用完晚膳就跟着吴宝延一起来小花园。”
      杨逸想推说还有先生留的文章要写,又想起中午吴宝延说的凡事顺着六皇子的话,只好答应下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