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很多年之后杨逸还记得那一天,院子里的榴花风翻一树火,煞是好看。下了学已经是戊时,天色已晚,苦读了一天书,监生们也都没有心思闲谈,各自收拾着回了。
      杨逸入国子监不过小半年,虽然有个做司正的父亲,可他确是正正经经的贡生。读过私塾,考了秀才,本以为要等上个两三年,当年又赶上了朝廷恩贡,到如今能在内舍读书,其实杨逸还有小四个月才满十三岁。寻常人家这个年纪才开蒙的也不少见,在国子监里却算不得稀奇,不是什么闻名远扬的神童,但也算得上是天资聪颖。
      本朝国子监规矩颇多,纪律严苛,学子每日卯时一刻便要起来读书,戊时方能下学,日日消磨下来,熬不到进士及第的大有人在。饶是如此,京城国子监的监生算下来也有万余人,其中只有甲等的内舍监生才有每日的饭食和学舍。内舍监生又按资历排开,故而分给杨逸的学舍在国子监外的南巷口里,需得出了国子监再走上一刻钟。
      晚上下了学还能赶上南市的尾巴,每当这时候,听着商贩的叫卖声,在人群里挤上一挤,杨逸才觉得自己像是活过来了。
      这日,刚从南市的嘈杂里走出来,拐进巷子,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慌慌张张的朝这边张望,见了他,更三步并作两步:“茱萸!茱萸!”
      杨逸有些惊奇,“父亲,您怎么来了?”搬进南巷的几个月,父亲为了避嫌,甚少独自来探望。
      杨学曙罕见的露出了些许不安的神色,压低了声音:“我们进屋说。”
      借着微弱的烛光,杨逸这才看清父亲身上还穿着没来得及换掉的官服,隐隐也觉得大概事情不好:“父亲,到底是什么事?”
      学舍不过是间几米见方的小室,供监生起居读书,透光又不隔音,杨学曙也不敢大声说话:“方才宫里头来人给翰林吴大人递话了,说今上有意你补上六皇子伴读的空缺。”
      杨逸一下子明白过来,皇子伴读听着好听,却不是什么好差事。皇子做错事先生不好惩戒,只有迁怒伴读,而六皇子又是个不大好相处的主子,这两年主动请辞的伴读就有两个了。前几日使相周大人方才亲自为重孙请辞,周大人年逾古稀,拜相十余年,处事圆滑,前些年以疾辞位,又至使相。虽是虚职,但周大人亲自请辞,圣上也不好拂了老臣的面子。
      如此一来,六皇子的伴读之位就成了烫手山芋。若是太子伴读,自是有人钻尖了脑袋抢个眼红,只是六皇子没了母妃,又不是皇上最喜爱的儿子,好人家见了这光景高低不会毛遂自荐。
      思及此,杨逸心里倒有了几分了然:“做伴读便是有鸿儒大学士亲自教授,未必不是好事,更何况旨意还没下,父亲大可宽心。”
      见儿子劝慰自己,杨学曙心下更是焦灼,“怕是淑妃的母家不愿送子孙进宫,便盘算到我们头上来。皇子伴读从来都是在从三品往上的人家出,为父不过是个六品的司正,你若是真成了伴读,恐那宫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淑妃杨氏,生下六皇子没几年就香消玉殒了,娘家父亲曾官至御史大夫清河郡开国公,在六皇子出生前就已薨逝。两个儿子又都不体面,长子勉强承了爵位,在朝却是个光禄大夫的散官,庶子就只讨了个起居郎的寄禄官。杨逸的本家在清苑县,五代以前和国公沾亲带故,算是旁支。隔上五代连远亲也说不上了,因此父亲在京城为官,也不曾攀这门亲戚。
      “就算如此,不还有在六皇子身边做伴读的宝延么,顾及儿时的情分总会对儿子照顾几分的。”
      这话倒让杨学曙安定下来,他与翰林吴钧师出同门,吴大人记挂着昔日同窗的情谊,愿意对这个师弟提点一二。杨逸与吴家的次子宝延年岁相仿,自小一起长大,七八岁的年纪一同入了私塾,而后杨逸考了秀才,吴宝延便被选进宫和一个世家子弟一块给六皇子做伴读了。
      “此事还未成定局,我来知会你一声,这便走了。”杨学曙呷了口冷茶,站起身来,“在国子监一切可好?”
      “劳父亲挂心,儿子一切都好。”杨逸也随父亲站起来,嘴上的话说着妥帖,肚子却兀自叫了起来,不由面上一红。午休用过午膳之后还滴水未进,挨到这时候早已饥肠辘辘。
      经这一岔,杨学曙也笑了,不禁放松下来:“这几天你母亲还念叨你,惦记着你在国子监吃不饱睡不好,要托我捎些东西给你。”
      “听人说过两日季考之后有几日的假,到时就可以回家住。”话说出口杨逸又有些羞愧,怕父亲训斥自己不思上进,将将止住了话头。
      平日里对儿子读书格外严厉的杨学曙这次却破天荒的没有斥责儿子。烛光摇曳,杨逸难掩窘迫的神情落在眼里,杨学曙心里忽的一软,就算十二岁入得了国子监,到底还是有几分小孩子心性在,“你母亲晒了你爱吃的羊羓,还有乳粥,考过了季考便回家住两日吧。”
      送走了父亲杨逸还有些兴奋,但也不敢放肆,想想过几日的季考,急忙吃了几口饭又温书去了。

      季考结束有三日假期,京城本地的学子可以自行回家探望。杨逸简单收拾了几本书,背着书箱往家走。
      杨家的宅第不大,就混在城东南的居民区里,一进一出的小院落,杨学曙和罗氏夫妇住正厅,杨氏兄妹各占左右厢房。杨学曙做司正的俸禄不多,京城的房价又高得离谱,只能常年租上个还算过得去的砖房做宅子。
      杨逸刚迈进家门,屋里刺绣的母亲罗氏和小妹陶陶听到声音马上放下手上的东西迎了上来。
      “茱萸回来了,都瘦了。”罗氏喜形于色,抓着儿子不放,左右相看犹嫌不足,一时间竟红了眼眶。
      一旁的杨小妹作势接了一把哥哥的书箱,递给丫头云娘,又挽起母亲的手,把人往屋里带,“母亲,我们都站在门口做什么,哥哥季考累坏了,该进屋歇歇了。”
      罗氏听了女儿的话连连称是,进屋的工夫,手还紧紧地攥着儿子的袖子。
      一别几个月,家里还是以往的样子,家长里短大事小情从耳边流过,蜜饯糖糕甜得人发腻,再一杯清茶下肚,好像整个人都舒适起来。
      杨学曙回来的时候菜刚端上桌,妻儿围坐在桌前,久违的热闹温暖。罗氏是契丹人,幼时在北方长大,喜食羊肉与各式乳品,因而杨家的餐桌上常有的一道菜肴便是羊羓。成条的羊肉腌过,晾晒去干水分,再用火烤熟,食用时再配上一碗乳粥,就是地地道道的契丹味道,也是杨逸记忆里儿时的味道。
      一顿饭吃得一家人和和美美,饭后杨学曙问罢了几句读书文章的话,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早上,杨逸如常起来早读,却听见外头的巷子里隐隐有马蹄声由远及近,紧接着人声敲响了家门。伙计出去应门,竟是宫里来了人。
      一家人急忙齐整衣冠,齐齐跪在小院里,传旨的公公适才展开圣旨。
      直到接了旨杨逸一颗心还是飘飘忽忽落不到实处,看着父亲有些无助。旨意上说即刻起身,事出突然,杨学曙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塞了些碎银子打点了来宣旨的公公,嘱咐儿子万事小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