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29 游园惊梦 ...

  •   “于姐,我告诉你,那个王一冰,真的够可以了。你一走,她就回来上班了,可怜巴巴的说她弄错了,是感冒了。我当时给她了一个大白眼。不就是仗着……”一大早,小李就打电话过来,气愤填膺的说科里的事儿。
      “对了,小李,我临走之前郝主任说让你接手核对的事儿,怎么样了?快到月末了,要核对1到3月份的药哈。”
      “哎呀,完了!我得赶紧弄了,挂了哈于姐,有空我再跟你细说。”
      于瑾听见对面手忙脚乱的声音。
      她已经来这里了,其他的都无无关紧要了。
      苏城确实是非常美的城市,尤其是在草长莺飞的春天。这个城市有着江南特有的烟雨氤氲。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这句诗就像专门给苏城写的一样。细雨轻斜,打在平静的水面上,泛出一圈圈的水纹,映着水面上的睡莲的细细碎碎的叶子,颇有情致。
      于瑾生在北方,也一直在燕城生活,这种细雨如烟的景色,她在很多诗文里读过,悠然神往。
      现在终于如愿,南方的春天,梅雨季节微微有点冷,冷得让人清醒。这种缠缠绵绵的雨,不见太阳,又让人有大把的时间挥洒伤春的情绪。于瑾觉得,如果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这个季节,会不会更容易让人患上抑郁症。
      当然,于瑾是没有时间挥洒这种情绪的。她每天7点钟就到医院开始准备,看诊,写病历,处理紧急问题,每天下午3到5点是学习交流时间,每个大夫需要准备一天的教材,每周轮换一次。苏市的医院的医生因为平时工作饱和,接触到了非常多的病人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燕城的大夫们的理论知识和前沿医学的知识更为丰富,两个医院互相学习,不知不觉第一周很快就过去。
      第一批来的同事被苏市的医院压榨的到现在还没有喘过气来。这次苏市医院不再要求他们加班,下午茶话会的时候还经常买点新鲜的梅子等水果。大家经过一周的磨合,相处也十分融洽起来。
      和于瑾讲话比较多的是一位姓肖的女医生。这位医生操着一口的吴侬软语,说起来细软柔美,悠悠荡荡有点像唱歌,性情却是爽快。大家熟了之后,她就经常教于瑾他们这里的话,她总是说:“妹妹啊,我教会你了呀,你一定要给我念词。”
      原来,于瑾的声音清清软软,在肖医生看来,不说苏市方言真的太浪费。苏市话完整保留了中国汉语的浊音和平仄韵律,读起诗词来更加抑扬顿挫。
      学了几天,于瑾就偶尔“采茶”与“摘茶”分不清了,倒是肖大夫看到了希望。虽然这里普通话很普及,但是路边买菜吃早点很多人还是喜欢用方言的。于瑾天天听着这些,也慢慢地有了兴趣。
      柳岩还有一周就准备出差,每天下班很晚。于瑾也不忍心打扰他,等到周五才给柳岩电话,两个人分隔两地,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晚上12点,才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于瑾才看到消息。很多消息,科室里大家互相询明天问去哪里玩;小李问她2月份的数据在哪个文件夹里存放……
      她一一回答。最后一个,是刘诸临问她最近怎么样。于瑾想了想,就回复他前段时间出差来苏市了,他的房子最近没有时间开窗通风。
      刘诸临看到她的回复,笑了,他知道她去苏城了,还知道要在苏城待上一段时间。
      苏市离江城很近,开车两个小时,高铁的话不到半小时就到了。苏市的经济也是江城的溢出和辐射效应,当初苏市经济开发区创建的时候,苏市的□□没少往江城跑。
      也正是因为如此,两个城市的来往非常密切。最近国家规划的新的经济圈,就是以江城和苏市继续辐射,并且已经开始规划新的高铁线路。
      刘诸临给于瑾打了一通电话,大体意思是他周六到苏市公干,正好有时间,问于瑾能否当向导,带他看看园林。
      苏市湖光山色,亭台楼榭自是风景怡人,若是少了历史的积淀,这十分的美景也少了三分。于瑾便想着实在不行明天找个导游。
      刘诸临的车开过来的时候,于瑾已经在约好的地点等着他了。今天又飘着毛毛细雨,于瑾撑着一把仿制的绸布桃红伞,穿着苏市传统的直水乡服饰,半边天青色,半边是玫红色点缀白点,腰身盈盈一握,腰绣百裥,短襡裙,仿佛是刚刚洗完细纱的古代女子。
      看到刘诸临下车,她微微一笑。“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刘诸临觉得,为了这么一笑,他放弃世间所有。
      “人美,衣服也美。”刘诸临给于瑾打开车门,然后自己也上车。
      “是么,谢谢。院里的当地同事送的礼物。”
      “哦?是个女同事吧?这么有眼光?”刘诸临不着痕迹的问道。
      “是一位大姐。你今天都有什么安排?”
      “今天来主要是参加个剪彩,已经开完了。”
      “先说好,”于瑾轻轻笑了,“我对这里还没有那么熟悉,很多园林我也不了解的。建议咱们还是找个导游。”
      “没事,咱们可以看看高X地图,顺便可以看看苏市做的的旅游数字化做的怎么样。”刘诸临眨眨眼睛。
      于瑾没想到,刘诸临对这里还挺熟悉,很多她不了解的园子,刘诸临也能讲出典故来。
      “刚才咱们是穿过那边的走廊过来的?”于瑾回头看看周围的斗拱,总感觉这个檐角和那边的那个不太一样。于瑾看着手机里的地址。
      “同样的景色,从不同的窗,不同的门看过去,就像不一样的景色,真让人惊叹。”
      “是啊,看这边,曾经是李秀成的办公之处。”
      “太平天国的李秀成?”于瑾微微歪着头,问道。
      “褒贬不一,不过对于苏市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他确实庇护了苏市免于战乱。”刘诸临感慨。
      “我去过宁城的瞻园,那里也很美。”
      “瞻园曾经是明朝朱元璋,清朝乾隆下江南,太平天国杨秀清等人的住所,建筑的风格和苏市的园林非常类似。”
      两人边聊边走,不知不觉到了香洲,荷叶才刚刚舒展,像铜钱一样铺在水面上,远没有“荷叶田田”的聘聘婷婷的样子,衬着蒙蒙细雨,更有意境。
      “你看,这里的窗格都是不一样的。”于瑾对着白墙青瓦中间的窗格。“这些美景,山山水水,被收藏在这些窗格里,多像一幅画。”
      刘诸临站在她背后微微弯下腰一起看,从远处来看,像一对情侣一般的亲密。
      于瑾透过窗格,看到眼前的景色,想起肖姐教给她的苏市话,并用学了不久的苏市话念到: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吴侬软语,真的很好听呢。你什么时候学的?”
      “这几天,总觉得用苏市话来念这里的美景才有韵味。”
      “要不咱们用鲁地方言念念?”于瑾笑道。
      “凌波不过……,不行,太搞笑了。”刘诸临读了一句,边笑的说不出话来。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突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我们是苏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我们最近举办了一个‘千古书香,一脉相传’的活动,想邀请这位女士参加我们的大使选拔。”
      “我?”于瑾问。
      “是的,刚才您用苏市话念词的时候,我们馆长听到了,他觉得您的气质很符合我们大使的条件,让我过来邀请您。”
      “我不是苏市人,只会念几个字。”于瑾笑着拒绝。
      “不好意思,我们不感兴趣。”刘诸临扶了扶自己脸上的墨镜,迈开腿前进一步,直接把于瑾挡在后面。
      “这位先生,您女朋友气质身材音色都特别符合,如果成为形象大使,可以直接就职于我们博物馆的。”那人还不死心。
      “不好意思,我确实不感兴趣,谢谢你和馆长的邀请。”于瑾含笑道,“而且,我们并不是男女朋友。”
      那人悻悻的走了,不是男女朋友,护得那么紧做什么。
      被人打岔,刚才的氛围就变了。
      “说起来,咱们老家话,其实最适合的是‘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擦北斗啊。’”于瑾笑着说。
      刘诸临笑了笑,“刘欢唱的,感觉唱得一点都不像。”
      “那你来一段?”
      “我不要形象的?”刘诸临笑着,佯怒的说,然后摘下墨镜看了她一眼。于瑾正在扭头看月洞里的景色,没有注意那个盛着慢慢情谊和柔情的一眼。
      两人依旧慢慢往前走,
      “这边有个说明,”于瑾指着前面的石碑,“卅六鸳鸯馆,又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建于XXXX’”
      刘诸临看着她一边想一边念的样子,看一眼不够,想再看一眼。
      游了整整一个上午,两人还意犹未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