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 杨家的传承 ...

  •   亥时一刻,东侧院堂屋内,睡了一阵的杨家老太太破例的在这个时辰唤了自己的儿子过来。
      吴妈妈拨了拨油灯芯,让火燃的亮些。老太太身着中衣,披着件素色的褙子,手缠着念珠,坐在正堂之上,端着茶碗轻轻的波动着茶叶。
      杨承运坐在下首,刚才进屋向母亲行礼作揖时,母亲并没有太理他,这让杨承运心中不免有些惶然,不过还是不能不告知母亲后续之事。
      “母亲,医馆大夫已经来看过了,夫人无碍,就是产子耗力过大,现已经睡下了。大夫开了补虚的方子,已经交代下人跟着去拿药了。孩子也交给了养母照看,此番虽有波折,但还算祖宗保佑,母女皆安,一切顺当。”
      老太太看了杨承运一眼,冷笑几声:“想来你也知道今日出了波折。你这媳妇本不应该受此磨难,她平日里素来安静,也懂事识大体,进门头一年每日都到我这里请安,风吹雨淋一日不曾落下。每年祭祀也甘愿为王氏磕头行礼,虽是后嫁进来的,不算正经母亲,但也行着嫡母的责任,那三个养在别的院子里暂且不论,对失了生母的明儿也没有虚了名分,虽说没有多亲热,但也算是对她客客气气,好东西好物件都先紧着往东屋里送,不曾让明儿失了嫡女的体面。可是没想到,今天却是这嫡女惹了祸,这一大家的人,也不怕遭外人说我们杨家的姑娘,是个养不熟的。”
      杨承运面有愧色,起身作揖道:“都是儿子教女无方,才叫明儿惹了如此大祸!惹得母亲心有不快,儿子该死。”
      杨老太太摆了摆手,示意杨承运坐下。“你和王氏恩爱,我是知道的。她染病不起,吊着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还紧紧攥着你的手不撒,就是怕你冷落了明儿,我也是知道的。她走的时候明儿不过三岁,正是要娘的时候。我也是做母亲做祖母的人,难道还能不如你懂明儿的苦么?你平日里宠她惯她,我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但过犹不及的道理你不是不懂,你纵着她平日里压着三个庶出的妹妹作威作福,还免了她去楚氏房里问安,让她这段日子连对当家夫人都没了敬重,一有不满就哭闹撒泼,一家子都紧着她的性子?你瞧瞧这哪里是正经人家的小姐该有的样子?若是让外人知道杨家嫡长女不敬尊长,娇纵蛮横,我杨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以后还哪家敢娶我们杨家的女儿?”
      老太太话说的有些急,有些气喘,吴妈妈赶紧上前用手在老太太背后顺着,看着杨承运面色惶恐,也不免插嘴道:“老爷!你也莫怪老太太生气!老婆子跟着老太太来到杨家这些年,今个就多嘴说一句,杨家的规矩您是知道的,老太爷不止一次说过‘教子需严’,这是杨家祖训,老爷您小时候便是和二爷吵几句嘴,都被老太爷罚了跪祠堂。不及五岁就让您开了院子独住,身边除了书童和小厮,连个丫鬟都没有,只盼让您用心读书。这扬州府认识的不认识的,哪个不说我们杨家老爷德才兼备,龚良谦让。但是到了您的子女面前,这些规矩好像就三月的杨柳絮,风一吹就没了呢。”
      几句话,已是让杨承运臊红了脸。想到少年时因犯错父亲用藤条抽在自己身上时,呼呼带风。如今父亲驾鹤西去多年,自己像是忘了当年的疼。
      杨承运起身向吴妈妈行礼道:“吴妈妈所言甚是,确是我忘了父亲教导,忘了身为人父之则,愧对祖宗。”
      吴妈妈侧身避开了杨承运的礼,恭敬道:“老爷宅心仁厚,不忍失了母亲的骨肉受苦,我们这做下人的自然能体谅老爷用心。但是您也要考虑一下太太的处境,太太娘家单薄,往上只有一位兄长,虽说家里落魄了,但据说当年也是在京城有名号的世家,祖父还坐过当朝翰林,退隐之后才回了扬州老家定居,虽然落魄了,但太太的淑良贤惠也是实打实的。待字闺中的时候去她们楚家提亲的大户人家也不少。若不是老太太拉下脸面,三顾茅庐去人家家里提亲,人家也不愿来我们杨家做个填房太太的。太太进门后原来院子里的人一个也不曾换,只带了两个从小跟在身边的一等丫鬟和一个老妈妈。老太太把管家权给了太太后,杨家这百十来口也管的井井有条,没出什么逾越的事情来。知道老爷心疼明姐儿,太太就尽心尽力的为你照顾着。但是近来明姐儿确实有些霸道了,连带着下人也跟着翘起了尾巴,听翘兰说明姐儿的女使老妈子都敢对主子摆脸色了,太太与人宽厚,不曾说什么。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会寒了心。毕竟将来明姐儿的婚事,还是要靠太太出面来定的。”
      话说的敞亮,杨承运也不是昏聩之人,自然也晓得其中道理。暗付自己未思长远,只顾眼前温情,确实不该。“听吴妈妈一席话,承运深知自己糊涂,请母亲放心,明日我定会责罚明儿,让她去祠堂跪着,免得辱我杨家名声,那帮子不知好歹不分主仆的奴才,乱棍打死便是。”
      “祠堂阴冷,女孩家家的,受不得那个苦。”杨老夫人叹了一声“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她明理识理,让她明白身为杨家嫡长女该有的教养礼数,不要让外人知道我们杨家不会教女儿。至于那些下人,发到庄子里就是了。”
      杨承运点头应是“还是母亲心疼孙女儿,我这回去就吩咐人去办。”
      "也不要急于今天,明天再办也不妨碍。孩子你看了么?长的如何?"
      见母亲问及刚出生的孩子,杨承运神色变换不停,一时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懊恼,犹豫了一下还是回道:“回母亲,儿子已经去见过了。那孩子眉细鼻尖,头发茂密,如产婆所说,是个俊秀的。”
      “那就好!可起了名字?”
      “......事情来的及......儿子还没想好!”
      “你这做爹的也是个没谱的,这孩子的名字难道不应该早就想好才是?女子虽然不能入族谱,但今天生的可是你的嫡女。”
      听到母亲怪罪,杨承运也有些委屈。“母亲错怪儿子了,这孩子也是我嫡亲的骨肉,我怎么会不上心呢。只不过......只不过儿子之前想好的名字,都是男孩的,并未起过女孩的名字。所以这名字只能再另起......”
      杨老太太也是眼中一黯,今日自己特意去了大明寺拜佛求签,求来的更是上上签,以为这是老天护佑,定会圆了心愿让杨家有后,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终了也没能如愿。不过在儿子面前,话却不能这么说。
      “命里有时终须有,你媳妇还年轻,以后还有指望,你也莫要灰心。切不可因此迁怒到孩子身上,莫要让你后宅的人看了笑话。”
      “母亲教导儿子会谨记于心,请母亲放心”
      “好了,没什么事你也早些回去歇息吧。”
      老太太靠在软塌的靠垫上,似乎有些累。杨承运见母亲如此,便起身行礼告退,快走出房门却突想起一事,脚步停了下来,回身说道:“母亲!儿子还有一事要告知。”
      “说吧。”老太太合着眼,不太在意。
      “派去云州的人回了消息......”
      听到此话,太太顿时睁了眼,坐直了身子,急切道:“快说!什么消息,是不是承泽有消息了......唉......看来是没有消息了......若有消息,你定会第一时间告知于我,又怎会拖拖拉拉话都不说全。我也知道这是我心中妄想,毕竟已经五年了,人去了一波又一波,一点消息都没有找到......承泽怕早就凶多吉少,只不过是我这老太婆不愿承认罢了”
      见母亲神情悲痛,杨承运心中既是苦涩又是不忍,宽慰道:“母亲不必太过伤心,没有消息也是好消息,我已经回了信,让他们转道去朔州继续打探,二弟本就聪慧机敏之人,即便兵临城下也会给自己找到出路的。儿子今天去胡家谈生意,听他府上老太爷提及圣上有心再次出兵幽州,如真有此事,于我们来说便是最好的事了。”
      “我今日已经听孙家老夫人说及此事了,十有八九是定了的了。”
      “既然孙家老夫人说了,那就应该不会有假。还请母亲好好养着身子,好待二弟归家同我一起孝敬母亲才是。”
      看着刚过而立之年的长子,面有沧桑,眼角爬上了细纹,常年在外宴请宾客而隆起的肚子,再无当年翩翩俊朗少年的模样,心中也觉得愧对了这个长子。
      “我知道这些年委屈了你,本来家中这些田产、庄子、铺子生意,本不该由你来做,承泽自小就无心读书,也喜欢往外跑,外院的事就交给了他。你有读书之才,当年已经是举人之身,第二年春闱若是一举中第,现在也应该是做了官家老爷,若不是承泽带着家里一大半的签去北边谈生意期间出了事,音信全无,伤了杨家的根本,这一大家子也不会压在你身上,让你断了正路,成了不入流的商贾之人,这些年苦了你了。”
      "儿子不觉得苦,杨家荣辱兴亡于我,是割舍不掉的责任。儿子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葬了杨家百年基业。杨家有难,身为长子,自然责无旁贷。况且我承着父亲的余晖,还有举人的身份,在外行事也少有波折。如今杨家的生意重回正轨,还有了做大的趋势,杨家衣食无忧,儿子便觉心安了。况且,儿子也不是不能做官,之前我也在吏部注了名,并打算再过两年,给朝廷缴些捐纳,未必不能补个缺口。"
      “你现在是杨家老爷,又心有成算,我就不再说什么了。明日早间请安就免了,早饭过后陪我去看看你媳妇儿,然后再看看我们家的五姑娘。”老太太声音声音渐渐弱下去,屋中紫檀雕花桌上的油灯,发出轻轻的呲啦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