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四月初七佛诞日 ...
四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佛诞日。
大明寺今日举行佛庙会,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依稀可以听见寺里传来的撞钟声,早饭刚过街上便有行人马车来到城门口等着递交路引出城前往大理寺烧香礼佛,虔诚之人还要听住持在宝殿开坛说法,说佛论道,早些去了便可占个好一点的位置。
巳时未到,大明寺便是人声鼎沸,香客无数。
食了结缘豆,从天王殿的北门出来,足踏石阶,攀登而上,台阶尽头便是历经数百年沉淀的大雄宝殿,在大殿正中,三座通体鎏金的佛祖真身巍峨的坐在莲花座上,,庄重威严。
焚香袅袅,配上偏殿僧人吟诵佛经的梵音,仿佛这殿内的横梁立柱、一砖一瓦都印上了经文里的那些普度众生的佛语。
挡了跟在自己身边近三十年的吴嬷嬷伸出的手,杨老夫人先让丫头拿来准备好的帕子净了手,然后亲自取了香,燃了后插入香炉,再来到蒲团前跪下,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合眼念道:“愿佛祖佑我杨家世代安顺,杨家基业昌盛不衰,杨家子孙事事顺遂、福乐安康……请佛祖保佑杨家后宅此次产下麟儿,使我杨家香可以延续香火,人丁兴旺。最后,请佛祖佑我家二郎杨承泽能早日归家......哪怕......寻回些消息也是好的!”
祈福叩拜后,一旁的吴嬷嬷赶紧上前搀扶杨家老妇人起身,回头示意让两个丫头赶紧帮着整理衣裙上的褶皱。待收拾妥当后,杨老夫人又来到后殿,找到了大明寺住持□□禅师。
老夫人本就是信佛礼佛之人,大明寺也是常来的,况且杨家家境颇丰,每次来时香油钱添的也足,所以□□禅师对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夫人也是识得的,自然也知道她求的是什么事。看到杨老夫人走来便是双手合十微笑道:“施主,您来了。”
“又来叨扰大师了,真是罪过!”杨老夫人向□□大师行了佛礼,跟着的下面的人也随着行礼。
“施主哪里的话,您常年施粥布善,与人宽厚,便是我等修行之人,也受您多番慷慨,您的善举,也自然会生出善果。”□□禅师身着宝裟,这是为等下要召开的佛法会特意穿上的。眉须皆白,身姿依旧挺拔,眼底透着慧者的光,几句话便让人心生宽慰。
眉宇间有些沉的杨老夫人听了禅师的话,也不觉松了几分。“老身也不过是为了自己一点私欲罢了,说不得,说不得。”
“世间凡人何曾没有私欲,便是我等入空门之人,修行的也不过是斩断红尘俗欲,斩断了,便就了然了,也就清净了。”
“大师所言甚是,唉,不过老身一个妇道人家,这些凡尘俗事纠缠了一辈子,想来已经斩不断了。只要是为我杨家求得圆满,死后也算是对得起祖宗。”杨老夫人自嘲的笑了笑,再次言道:“老身想再求一签,不知大师可否为我解签?”
“这是自然”□□点了点头,回身让一个沙弥拿了求签筒,递到杨老夫人手里。老夫人本想回正殿跪拜后再求,空智微笑着阻止了“施主年事已高,不便折腾,就不必在意那些了,求签求的是心诚,心诚则灵,在哪里都一样的。”
杨老夫人听后觉得也在理,便又行了佛礼,嘴里念了句阿弥陀佛后在求签筒中抽出一根签,看了一眼上面的签文,随后递给了□□禅师。
“当春久雨喜开晴,玉兔金乌渐渐明。一片明心光皎洁,宛如皎月正天中。是上上签”
“大善!”不管最后是否如愿,总归是给心中所念添加了几分期许,杨老夫人心喜,嘴角也扬了起来。
也不好耽误□□大师开坛讲法,让吴嬷嬷把准备好的香油钱留下,杨老夫人一行便告辞走出大雄宝殿。
四月的扬州已是春意暖阳,清风徐和,看着寺院里的人来人往,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避开行人落在地上叨上几颗僧人洒下的谷粒,有人靠近便迅速的飞开。蔚蓝的天上挂着几缕白云,让人的心境更上一层。
“老太太,您看我们是不是该回了?”吴嬷嬷扶着杨老夫人走下石阶问道:“看着日头马上就要到午时了,来时您不让厨房给您准备吃食,早上起的又早,随便喝了点粥就坐车出发,我看早点回去,好让家里下人给您做点莲子银耳羹、淡菜烧笋尖和鸳鸯白雪卷来如何。”
“我看啊!怕不是是你嘴馋想吃了吧”杨老太太嗔了这个在自己身边从丫头一直做姑姑、嬷嬷的体己人一眼,打趣道。
“哎呀!我哪里敢想着自己啊,我就是怕饿坏了您的身子,杨家还得由您把持着才能顺畅无碍,您要是出了什么岔子,这一大家人可如何是好!我还等着看您抱孙子呢!”
“你啊!这辈子就靠你这张嘴了!”杨老太太笑骂道,不过也觉得受用。吴嬷嬷又靠近了一些,把声音压低了一些说道:“我这不也是怕你出来久了,家里那两个不安分,在这节骨眼上惹出什么事来!”
听了此话,老太太脸色一愠,笑意收了起来,不过随即神色恢复如常“放心吧!她们啊,别看平日里揣着小心思明来暗里争吃争穿,却也没有一个被猪油蒙了心的夯货,她们知道我们杨家现在最看重的就是院里那个的肚皮,谁要是在这上面弄歪门邪道,杨家也不会养那些心不正的!”
嘴上说这话,几人的脚也没有停着,大明寺历经百年,几朝几代的扩建修缮,再加上当今圣上及太后都尊崇佛教,几年前又命扬州知府再次为大明寺修了正门,添了几个亭子,围墙也拆了重改,使得大明寺格局更大,从正殿走到正门差不多要一盏茶的时间。
出了寺院正门,还要走右侧的一段岔路,转过弯便是各家马车停靠之处,寺院排除专门的僧人来进行疏导安置,马车虽多倒也停放有序。马夫看到自家主子回来,便从车上下来提前放好马凳。老太太一脚刚迈上马车,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可是杨家老姐姐?”
杨老夫人稳着身子,回身望去,只见一位身着褐底青花云锦纹的宽边褙子,下系着紫色牡丹掐金罗裙,髻上插着一只金丝缠过镶嵌小拇指大小的翡翠簪子,腰间挂着一对白脂雕纹玉如意的夫人搭着丫头的手走了过来。身后一位养娘抱着个一岁左右的哥,穿着正红松纹配百子千孙图的对襟短衫,脚上双一赭底纹金虎头靴子,小脸圆润,白里透红,眉如墨染,一看就是养的极好。
“不是我说你,你这是来礼佛呢,还是参加喜宴啊?这大红大绿的,也不怕冲撞到佛祖?也不怕外人看到说你们姚家招摇的很呢!”老姊妹意外见面,杨家老太太也省了礼仪,一照面就先说道老朋友的不是。
姚夫人两弯柳叶眉,眼距略宽,脸上扑着市面上小姐姑娘们间最流行的胭脂,脸颊清瘦,身量苗条,指甲也染着樱桃红,和皱纹已经爬上眼角、鬓角现白的杨老夫人比,倒像是个刚出阁不久的少妇,若非两家是旧识,怎么也想不到两人也就相差两岁的手帕交。
知道这位姐姐是在打趣自己,姚老夫人也不恼,牵过杨老夫人的手说道:“是是是!我知道你看不惯我,不过你也知道我,在娘家时我便喜欢这些,出嫁之后婆婆对我还算尚可,没来束缚我这点喜好,否则我这些年管这管那,守着这一大家子人,苦也要把我苦死了啊!”
“少在我这里拿乔,扬州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你这姚家太君,上孝公婆,下教子孙,持家管账,连姚家那那几房不顶事的,都被你照顾的无微不至,后院也是规规矩矩,儿子儿媳孝顺有加,夫婿疼爱,这做女子的,有哪个是不羡慕你的!”
“这外人哪知我自家苦啊,我性子本就欢脱,是个闲不住的人,可嫁了人之后就只能守着后宅井口大小的地方度日,刚过门那几年,婆婆立规矩,我这人前人后哪一天不是起早贪黑的守着,日日担惊受怕,吃了那两房的亏也只能嚼在嘴里咽下去。我刚怀俊哥的时候,婆婆就往我这房里塞人,你也是知道的!”姚夫人一想到过往旧事,不禁满目委屈。
“都一样,都一样啊!”杨老夫人感叹了一句,这世间,到她们这般岁数,哪个不是熬过来的呢。
“不过我看你家老爷,也未曾冷落于你吧?否则你身旁这位明哥,莫不是用泥捏出来的?”杨老夫人半是宽慰半是打趣道。
姚夫人想了两秒,才明白话中意思,面上一红,啐道:“就你嘴贫,一见面就开我玩笑,这么一大把岁数了,也不知羞!”回过头宠溺的看了看自己的小儿子,顺手抚平孩子衣服上的折痕,姚夫人继续说道:“他这一年也来不了我屋里几回,想不到一来二去就又有了,我也不怕外人说我老蚌怀珠,我就想再要一个儿子在身边,能在我身边多陪陪我。”
闺中姐妹的想法,杨老太太自然也是了解的,对于姚家这个老来子,她也是见过的,明哥脖子上挂着的鎏金长生锁,还是她送的。这孩子长相可爱,眼睛大大的,大人说话,他也不吵,乖巧的依偎在奶妈的怀抱里,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
“你现在也算是子女双全,孙儿绕膝,是该享福的时候了,明年秋闱程俊赶考,若是榜上提名,就正正是光宗耀祖,姚家也算有了门楣,你也该放放权,把掌家的事给媳妇了,毕竟怀曼能嫁到通判家,你亲家出了不少力,后院这点东西你一直把在手里,小心媳妇心生埋怨。”
一提起这事,姚老夫人便一头愁怨,说道:“姐姐!我也不是那种霸道专横的婆婆,说实话,媳妇要是管的了,我也不想费这个心。我身子沉的那段时间,让她暂管了一段时间,心想她要是立的住,这管家的事给了她又如何,可她是个立不住事的人,这一家子下人丫头,百十来口人,柴米油盐、各房的吃穿用度,偏了哪个,少了哪个都不干。我这是看她实在不行,没办法才收了回来,我也是没什么办法了,想着把老大媳妇放在身边带着,让她看着学,这老二家的知道了也凑上来说想跟着学,那点心思谁看不明白,但我这做婆婆的也不太好厚此薄彼,况且她本就是个玲珑心眼,什么东西上了手没几日就有了章程,这一比较孰高孰低就连下人都看得出。也就是现在我和老爷子都还在,要是哪天我们俩撒手走了,这个家还指不定闹成什么样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到姚老夫人情绪有些低落,杨老太太又宽慰了几句,才算让老姐妹心情舒缓了些。
“我家这些琐碎的小事不提也罢,我说老姐姐......你家二郎可有了消息?”姚老夫人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
“......唉......”一声长叹,杨老夫人摇了摇头,眼眶红了起来。
“怪我多嘴来问!想来姐姐你今天来这儿祈福也是为了二郎吧!吉人自有天相,二郎福泽绵长,定会逢凶化吉的。上次怀曼回门和我说,朝廷正在筹备粮草,圣上召了许久不进朝堂的赵老国公进宫商讨许久,想来是想请老公国出山领兵,想来这次定能收付燕云十六州。”
“当真?”
“自然是真的!”姚老妇人保证道。
“愿真能如此,自然是好的!只是希望不要像上次一般战败而归,落了我朝儿郎的士气。”杨老夫人顿了口气,随后嘱咐道:“你们姚家有亲戚在京城为官,女儿又是官眷,消息自然灵通,有什么关于北边的事情你知道了定要第一时间告知我才好!”
“这是自然,别人不说,你家的事情我自然会放在心上的”
两人又聊了些家长里短,话头又聊到了杨家大朗杨承运的填房夫人身上。“你家后进门的那个,算算月份也快到日子了吧?”
"已经让大夫来瞧过了,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产婆昨天就进了院子候着,希望这个能争点气,给家里开枝散叶。"杨老夫人言语中透着殷切,祖宗基业总要有人传承,杨家人口单薄,传宗接代就成了家里的大事。谁料长子杨承运屋子里已经有了四个姐,原配柳氏病逝后,前年又迎娶了一位做了填房,盼了好久终于肚子有了动静,就盼着这一胎能生个儿子,杨家也就算是有后了。
"会的!会的!这次一定会如你愿的!也好让我这老姐姐也尝尝抱孙子的感觉!"
虽然还是四月,但是正午的日头还是有些毒的,杨家老太太近两年一直不太好,经不起日头这般晒,话也聊的差不多了,就和姚家老夫人告了别,上了马车朝城里赶去。
马车走走停停约半个时辰才进了城,老夫人又让转道去了吃食巷子买了些糕点,这才回了杨家宅子。
刚下马车,就见在自己身边服侍的大丫头翘兰奔了过来,到了杨老夫人面前堪堪站稳。“老夫人!......大......大娘子她.......大娘子要生了!”虽然呼吸有些急,翘兰还是把话说了完整。
这话可惊了杨老夫人,赶紧朝大娘子起居的院子走去,一边走一边问道:“怎么回事?不是说还要等几天么?怎么今天就要生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紧跟在老夫人身后的翘兰回道:“是大姑娘!听院子里的人说,大娘子在屋子里待得烦闷,就到庭院里走了走,哪知道大姑娘带着黑虎在庭院里玩,大姑娘不小心把竹球扔到了大娘子脚下,黑虎就冲了过去,惊得大娘子摔了一跤,就嚷着疼了。”
“胡闹!”杨老夫人气急,却暂时也管不了那么多,几人快步走过庭廊,穿过月亮门便到了洛晴阁。
正屋房门关着,依稀传来女子产子时因痛苦的闷哼声和产婆'忍住','省点力气',‘用力’的喊声。
院子里站着一位穿着靛蓝色直襟长袍,体型富态的男子,正一脸紧张的搓着手,没有了往常的稳当,脚下像是生了荆棘般站不稳,身子左晃右晃,怎么看也不像个做老爷的人,倒像个毛躁的半大孩子。
听后身后有声响,杨承运回过头,看到母亲到来,赶忙上前垂首而立,脸上露出惶恐:“母亲回来了,明儿她......”
杨老夫人看了他一眼,摆摆手道:“这事我已经知道了,晚些再说也不迟,现在怎么样了?”
杨承运自知此事也瞒不住母亲,苦笑一声,答道:“儿子也听到家中下人传信后急忙赶回来的,问了春桃才得知,已经进去快一个时辰了。”
杨老太太点了点头,生子不易,过来人更知其中辛苦,苏氏底子好,孕期养的也不错,不过这意外提前临盆,又是第一胎,想来是要多受些苦了。
“吩咐下去,让屋子里的女使们机灵点,热水和干净的帕子不能断,让厨房准备些吃食,生孩子要费大力气,不要让产妇体力跟不上”
吴嬷嬷领了令,亲自进了正屋取交代了。
杨老太太折腾了大半天,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就觉得困乏,杨承运不愿母亲辛苦,便令人送母亲回去休息了,自己在院子里候着,都想着苏氏这次产子会不易,却没想到一直折腾到了戌时的梆子都敲过了,杨承运倚着石桌都打起了盹,屋里传来一声产婆的呼喊“生了!生了!”,随后便是婴儿的一声啼哭。
被惊醒的杨承运赶紧站起来,几步走到门前,难抑心中激动的喊道:“生了么?是男是女?”
房门打开,一脸湿汗的产婆擦着额头出来,神色有些复杂,但还是向杨老爷道喜:“恭喜老爷,母子平安,是个俊俏的姐儿!”
本文架空历史,借鉴了宋、明时期的风俗制度和一些地名事迹,多有不严谨之处,请见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1章 四月初七佛诞日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