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12章 潼明祭母 ...
-
两人相处半年的时间,潼明和楚氏都很有默契的没有提及王氏这个容易让两个人都会觉得尴尬的名字,但是到了这一天,却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
楚氏换上了一身素面的袄子,素了面容,挽了个规整的发髻,去了所有首饰,仅仅在头上插了只银簪,过一会就要去祠堂祭拜王氏。
潼明今天依旧来请安,不过楚氏看的出来她情绪不高,即便再活泼的性子,到了生母忌辰,也会因悼念亡母而悲痛,这是人之常情,楚氏也理解。
不过总不能让潼明一直都苦着脸,楚氏拉过潼明到身前,有些心疼的宽慰道:“明姐不要难过,相信你母亲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看到你为她伤心,你是个坚强的孩子,要向你母亲证明你现在过的很好,让她安心才是。”
潼明的眼泪夺眶而出,“可是大娘子,我真的好想母亲,我好想再见她一面,让她抱抱我。”
楚氏被潼明的神情所感染,也哑了嗓子,双手环住潼明,轻轻的抚着她的背说道:“哪有孩子会不想母亲的呢,我也很想的。”
“大娘子的母亲也去世了么?”
“嗯,我的母亲也走的很早,那年我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父亲意外身故,母亲悲伤过度,多日不曾出屋,有一天有人跑过来告诉我,早上下人敲门不见应答,就推了门进去,发现母亲没了气息,头天夜里人就没了。”
“这样啊,那你也会像我一样伤心么?哦,不对,我至少还有父亲的,有祖母陪我,大娘子连父亲也不在了,那......那大娘子比我还要可怜,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我也有祖父和兄长陪着我啊,祖父养我育我,我才能好好的长大,才能嫁给你父亲,成为你的大娘子啊。”楚氏拿出帕子先给潼明擦干了眼泪,又拭了拭自己的眼角。
“起初的几年自然是伤心的,小时候母亲总是陪着我,睡觉时我总是缠着她给我唱她家乡的小调,很好听,总以为母亲可以为我唱一辈子,母亲去世后我每天都哭,谁哄也不听,可是哭有什么用呢,我哭的在大声母亲也回不来了,所以我就不哭了。而是按照母亲曾经教导我的方式去生活,活成母亲期望的样子,每年去祭拜时我都会把这一年的成长告诉母亲,让母亲骄傲,让母亲知道我过的很好,这些就足够了。”
“那你现在还会祭拜你的母亲么?”潼明好奇的问道。
“我现在是杨家的人啊,要祭拜也是祭拜杨家的祖先。”楚氏笑着回答了潼明,但是眼里却闪过一丝无可奈何。
“可我好像还做不到,我还是很想哭,很想母亲。”潼明很为难,她也很想像楚氏说的那样,可是却控制不了心中的悲伤。
“明姐,至亲离世会给活着的人的心中留下一道伤口,伤口痊愈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的,你的伤口还没愈合,就没必要勉强自己去做什么,不过你要答应我,今天去看望母亲时好好的哭一场,把你所有的感情都发泄出来,但是哭过之后,就不能把悲痛带到之后的日子里,你要好好的生活,好好的长大。”
潼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楚氏说的话有些深奥,她还不能完全理解,但还是觉得楚氏说的是对的。
又过了半盏茶的时间,潼姝潼颜和潼钰也陆续的到了,清一水的素面衣裳,连款式都差不多,潼姝潼颜穿白,潼钰穿碧,楚氏免了他们的问候,拉着潼明的手招呼了一声就走出了屋子,看了看天心里盘算了下,这时辰差不多了,便迈步向祠堂走去。
到了祠堂门前就看到杨承运已经到了,他这几天那个院子都没有去,而是睡在了书房,书房离祠堂路近,所以是他先到了。
四个女儿先向父亲请安,杨承运扫视了下女儿们的着装,见都穿戴得体,便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招呼了女儿们来到身前,摸着潼明的头郑重的交代了祭拜时的规矩,惹得潼明又吸了鼻子。
今天的杨承运束了冠,身穿一身黑色的圆领大袖长袍,袖子在风中飘舞,神情严肃,眼底透着深沉,脊背也挺拔起来,少了些商贾的俗气,多了些儒人的风雅,竟也能品出曾是翩翩公子的模样,杨承运当年与王氏成婚时还是读书人,两人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王氏也最喜欢他书香儒雅的气质,所以今天特意打扮成亡妻喜欢的样子。
在一旁看着的楚氏有些不是味,她很少能看到夫君这样的打扮,平日里都是穿的都是一些锦绣富贵的针织绸缎,哪有今天这般高洁素雅,仪表堂堂。哪个少女不怀春,楚氏做姑娘时也不是没有幻想过自己的良人是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少年才俊。她虽是自愿嫁到杨家,但是看到下腹外凸,满脸酒气和俗气的丈夫,也曾有过失落。不过好在夫君体贴关爱,又是个文雅内秀的人,时间长了她也就接受了,只要这日子过的舒心安逸就够了。可今天见他为亡妻如此用心,楚氏心中难免泛酸,却又不能表达出来,从小到大的教育让她没办法去和一个死了的人争抢,这酸意也就只能咽下去。
推开祠堂的门,一阵冷风袭来,几个姑娘忍不住缩了脖子,虽然祠堂里点了长明灯,但是平日里无人进出,也没有炭盆,所以甚是阴冷。一家老小鱼贯而入,杨承运和楚氏站前,女儿们站在后面。楚氏先上了香,杨承运又做了祝裱,女儿们在后面随着楚氏拜了下去。
楚氏起身后,便到了一旁,杨承运喊了潼明,让她到前面来,拍了拍潼明的肩膀沉声说道:“明儿,你也给你母亲上柱香吧。”
潼明听话的来到香案前拿了三根香,燃了后恭敬的插入香炉中,退回到蒲团前又跪了下去,对着王氏的牌位独自磕了三个头。潼姝几个有些不知所措,她们刚才已经随着楚氏站了起来,眼见长姐再次叩拜,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也要跟着跪下,只好看向楚氏寻个主意。
楚氏注意到三个姑娘的目光,知道她们为难,就招了手让她们来自己身旁,示意她们不要出声,这个时候就不要打扰潼明了。
潼明双手持礼,放在胸前,仰头看着祠堂上母亲的灵位,喊了一声“母亲”,豆子般大小的泪水便溢出了眼眶,砸在了祠堂的青石板上。
“母亲......潼明来看你了......您知道么,女儿最近很乖,也懂事了......以前女儿太过顽皮,惹得父亲和大娘子伤心,父亲罚了我,女儿已经知道错了,母亲也不会怪我的是吧......我是真的知道错了......女儿现在真的听话了......绝对不会再惹你生气......女儿真的知道错了......母亲,您要是现在还在我身边的话,就会知道我现在很厉害的,我现在会读书识字了,我可以给您看我写的字......连父亲都夸我字写的漂亮,还赠了我笔掭......我比其他妹妹们学的快,大娘子现在已经在教我《内训》和《女诫》了,《内训》教我贞静幽先,端庄诚一,《女诫》教我妇有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母亲,女儿是不是很厉害,给您看我信仰的小狗,它叫丸子,很可爱很听话,就是总爱尿床,我就不让它上床了......还有......还有我的针线活做的还不是很好,您要是在的话我就可以让您多教教我......可是......可是你不在了啊......母亲,女儿真的好想再看您一眼,哪怕只是让您再抱抱我,再和我说句话也好......我好想你啊......”
潼明先是努力压着情绪,不让身子抖的太厉害,她有很多话想跟母亲倾诉,开口便一股脑的说了许多,可是越说就越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平日里积压在心里的思念在这一刻迸发出来,眼泪就像决堤的洪水,到最后哽咽难耐,终是断了话语大哭起来。
祠堂里萦绕着潼明的悲鸣,几个妹妹因为王氏身故的时候还在襁褓之中,尚不记事,所以对王氏没有什么记忆,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不过此刻也被姐姐的痛哭流涕所感染,一个跟着一个的哭了起来。
楚氏也在一旁擦着眼泪,女人都是共情的生物,此情此景难免会联想自己的身世,不过却不能让明姐这么哭下去,大喜大悲都伤身体,这寒冬腊月的再生了病,就更苦了这孩子了。赶紧上前把潼明揽在怀里哄着劝着,用帕子为明姐擦脸,这么会的时间,潼明的鼻尖已经冻的通红了,因为哭的太过用力,额头上也浮出一层虚汗。
杨承运红着眼睛,往年来祭拜时潼明也会哭,但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释放情绪,平日里没心没肺的女儿,却不知在心里藏了多少思念和悲痛不曾跟外人提及,自己还是遗漏的对大女儿的关心,枉为人父了。
过了好一会儿,潼明的情绪才算稳了下来,从楚氏的怀中抬起头,看着楚氏被自己的眼泪鼻涕弄脏的前襟,小声的说了声“不好意思。”
楚氏也不在乎,抚平潼明弄乱的发髻,柔声道:“明姐,还记得在我屋里我们说过的话么?”
潼明点了点头。
“那今天就和你母亲把你想的说出来,莫让她牵挂。”语罢楚氏就让开身子,让潼明在生母的灵位面前把想说的话说完。潼明虽然还在哽咽,泪水却停了下来,眸中悲伤未褪却多了一缕坚定,重新摆正身子,潼明用嘶哑的嗓子说道:“母亲!大娘子和我说你是希望我好好的生活,好好的长大成人,大娘子也生了妹妹,也是做了母亲的人,我想天下的母亲对待孩子的期许都是一样的,就信了大娘子的话。母亲,以后我会常来看您,但是以后我不会哭了,免得让您看到伤心,我会成为母亲和父亲值得夸赞的女儿,不辱我杨家门楣,不落我杨家名声,母亲,请您一直看着我,女儿会做到的。”
潼明神情庄重,说话掷地有声,小小的身躯仿佛有光迸发出来,几个妹妹更是看着长姐移不开目光,好像是第一天认识潼明。不知怎地,杨承运在这一刻突然发觉,潼明是真的长大了。
出了祠堂后,楚氏就让在外面候着的丫鬟带姑娘回院子。丫鬟把准备的披风套在姑娘们的身上,这外头起了风,可不能让主子们冻着了。
几个折转就回了院子,潼明因哭累了,回来就倒在塌上睡了。楚氏让檀云看顾好,明姐起来后可能会头疼,这是伤了心气,准备些绿茶让明姐喝了,可以缓解。再让厨房做些姜汤来,好给明姐祛寒。
楚氏回房,在浣纱的服侍下匆匆换了衣衫,连口茶谁都顾得上喝,就带着单姑姑和浣纱浣碧出了门,小辈们可以休息,她却不能,今天还有许多事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