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11章 妙年工诗书 腊八祭先祖 ...
-
采晴进东厢房已经三个多月了,本来这是不合规矩的,三等丫头即便是主子的外屋,也是进不得的,不过大姑娘身边实在是缺人,楚氏也就默许了,也没人嚼舌根。虽然还是三等的身份,但是私下里聊天的时候,檀云暗示过只要她表现的好,得大姑娘赏识,过了年也不是不能破例提等的。进府三个月就能进了屋,一年就能提成二等,在下人之中也算是殊荣了。
采晴是穷苦人家出身,懂事早,性格内敛,听了檀云的话也没有张扬,还是像平常一般做事,只不过更加认真了。到了发月例的第二天,采晴就寻着四下无人的时候送了檀云一对兰花模样的银耳扎,檀云接过来看了看,这物件虽不起眼,但分量还是有的,至少也是三等丫头两个月的例钱才能买回来。礼檀云收下了,也没表示什么,有些事放在肚子里明白就好。到了第二天,檀云因事出去时,就问了明姐的意思,待明姐点头后就让采晴进了里屋,交代她上着心伺候,又喊了采莲进了外屋帮衬,自己就出去了。
平日里檀云说过的话采晴全都记在心里,檀云办事的手段和章程也都记在眼里,这会上了真章也没有多紧张,按照平时学的记的去做,大姑娘让做什么就麻利的去做,主子是个爽利的性子,最讨厌办事磨磨蹭蹭的。
好在大姑娘也对她要求什么,此时她正和丸子一起玩,丸子是主子放在屋子里养的狗,五个月大了,通体雪白,只有右边眼睛周围长了淡淡的黄色毛发,眼睛大大的像黑色的珍珠,肚子吃的溜圆,此刻正在主人身边摇着尾巴撒欢。
潼明刚吃过早饭不久,离去正屋听学还要等一会,这是她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了。原来是在自己屋子里,由檀云教她识字,下午再练练书法即可。不过时间久了,檀云会的那些也就教完了,楚氏便让她每天去正屋里,抽出两个时辰亲自教她,三个庶出的妹妹也要跟着一起听课。
开始的时候潼明还有些不愿意,一是三个妹妹在自己院子里早就启了蒙,她知道自己学的晚,害怕楚氏问道她的时候回答不上来让妹妹看笑话,二就是因为她身为嫡女的小心思作怪,她向来都是瞧不上那几个庶出的妹妹,心中自然是不愿意和她们每天在一起。
不过不情愿也是没有用的,该去还是要去的。楚氏一开始也没有直接教什么难的东西,而是说要看看每个姑娘学到什么程度,才好因材施教,便从最简单的《三字经》开始,由渐入深一点点考问姑娘们,最先露怯的是潼姝,《百家姓》只读了一半,其次是潼颜,比孪生姐姐多读了一些,不过也强不了太多,四姑娘潼钰倒是学了不少,《千字文》背的很熟,就是字没写几个,这样倒是把潼明给显了出来,潼明这两个月虽然说不上是挑灯夜读,但也是每日功课不落,楚氏考的这些都是她会的,自然有问必答,答必知其意,再加上写的一手好字,一时让三个妹妹好是惊诧,看着妹妹们既羞愧又敬慕的眼神,潼明得意的扬起下巴,不枉她舍弃了玩乐的时间刻苦读书,就为了今天这一刻的畅快,也是值了的。
潼明高兴的摇着头,却突然发现楚氏正用一脸趣味的神情看着自己,见潼明发现了,还像闺中少女般朝潼明扎了眨眼,看的潼明不知所以。不过很快潼明就反映了过来,楚氏这是早就做好了打算,说是教几个女儿学问,却在教之前就先让檀云先教了自己,等自己会的比妹妹们多了,再找个理由考问一番,既探了女儿们的底,又让自己不在妹妹面前难看,让她立了长姐的才学和威仪,毕竟长姐比妹妹们懂的多是应该的,这样一举两得,却又都给了体面。
想到这里,潼明的心中生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她突然很想跟楚氏说声谢谢,却发现楚氏不再看自己,而是在教潼姝写字,脸上还是挂着能令人安心的微笑,潼姝被嫡母贴在身侧紧张的羞红了脸,手抖的握不住毛笔,楚氏以为潼姝是力气小,便握住了潼姝的手,一笔一划的教了起来,潼姝更是吓的大气都不敢喘了。
想说的话说不出口,那股莫名的情绪憋在心里化成了酸气,涌上了潼明的鼻尖,潼明只觉得眼睛热热的,趁着没人注意干净用袖子擦干净,杨家大姑娘可不能在这种场合失了体面。
这几个月的接触下来,潼明发现自己越来越对楚氏没有了抗拒心理,就算有心想耍个小性,都会被楚氏温柔的微笑和轻声细语所攻破,自己的衣食住行礼教修养,楚氏都照顾的无微不至,也会时常来看她,偶尔自己因为调皮被父亲训斥,楚氏也护着自己,这让潼明觉得很好,却又说不出哪里好,夜里睡不着的时候,潼明也想过自己的生母若是还在,是不是就是像楚氏这样对自己的。
还有五妹妹,这小家伙早就会翻身了,偶尔还能蹬着腿爬几下,还是白白胖胖的,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犹如水晶葡萄般的眼睛,肉嘟嘟的小嘴,潼明虽然对楚氏的态度还有些模棱两可,模模糊糊,但是对这个嫡生妹妹,倒是喜欢的不行。
之后的日子里,潼明每天都会去正房待一会,妹妹要是醒着就和她玩一会,抱抱她,若是睡着了就和楚氏说会话,楚氏会教她一些大家闺秀的仪表德行,也会和她在院子里一起扔扔投壶,或者说一些她做姑娘时有趣的事情。潼明最开始只是听,后来也开始聊自己的事,比如昨天晚饭厨房做的酥肉有些腻,调的枇杷水冰糖方少了,早上能不能什锦虾仁的包子等等。
有次潼明去正屋问安的时候早了一些,恰巧碰到了同来问安的三个妹妹,问安后潼明说要去看看五妹妹,楚氏笑着招手让她到床边,潼明已经不是第一次抱过五妹妹了,到了床前轻车熟路的把孩子抱在怀里,还坐着鬼脸逗潼祺笑,潼祺很是配合,咧开小嘴露出她光光的牙龈,呵呵的笑的不停。潼明的心顿时都被潼祺融化了,也不顾潼祺流出的口水沾湿了自己的衣襟,上去狠狠亲了几口。
那三个听了声音也好奇的伸着脖子望过去,只是没人敢动。她们不是潼明,潼明是嫡女,又被楚氏养在身边,自然没什么顾忌。楚氏平日里虽然待人温和,但她们这些庶出的女儿却不敢做什么逾越的事,对嫡母还是十分敬畏的。
楚氏把几个姑娘的神情看个清楚,便也招呼她们过来看看妹妹,虽然是妾室生养的,但归根到底身份是不同的,妾室是下人,来请安都只能在耳房候着,生的女儿却是府里的小姐,楚氏不是那吃人不吐骨头的恶母,她也不屑做那脏事,后宅清净最要紧的就是一碗水端平,都是杨家的女儿,不好做个区分,一视同仁才是正理,这一点上杨承运也是同样的意思。
这几个得了楚氏的允许,先是互相看眼色一番,不过到底是忍不住,一个动了另两个就跟着去了。三人来到塌前,围在一起看着潼明怀里的五妹妹,起初谁也不敢碰妹妹,潼颜小声说五妹妹像个瓷娃娃,怕自己碰坏了,还是潼姝胆子大一些,伸出手指戳了戳潼祺的脸蛋,见潼祺看向自己,就缩了手。
潼祺看了一会潼颜,突然伸出手在潼颜面前舞着,嘴里哼哼哈哈的说着没人能听懂的话,潼颜见着有趣,就又伸出了手指试着放在潼祺的小手掌里,被潼祺牢牢的抓住了不松开。一旁的潼钰有样学样,也伸出了手指让潼祺抓,两个人跟着五妹妹一起呵呵的笑着,潼姝躲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里有说不出的羡慕。
往后的日子里,来看潼祺的人就变多了,潼明是随时都会去,潼姝潼颜她们则会在听学之后偶尔会去里屋看看妹妹,楚氏也不拦着,只是告诫她们潼祺妹妹骨头软,她们年纪小力气弱,在一旁陪着玩可以,不要抱妹妹。有单姑姑和养娘在一旁照看着,也没出过什么事。
几个姐妹中,除了潼明,常来看潼祺的最多的则是潼姝,潼姝性子软,是最安静的一个,每次来看潼祺都是搬来一把小杌子,自己坐上边凑过去看着潼祺,嘴里还时常小声和潼祺念叨什么,旁人也听不清,只有潼祺会咿咿呀呀的回应她,也会趁着单姑姑和养娘不注意这边的时候偷偷亲一下潼祺,嘴唇轻轻沾到脸蛋就分开,不像潼明,每次都恨不得嘬出响来。每次潼祺都会对着她笑,只要潼祺一笑,潼姝也抿着嘴笑。
潼祺从来都不认生,看到谁都会笑,老太太尤为喜欢潼祺,隔几天就让楚氏抱着孩子去她院子里让她看看,逗逗小孙女,潼祺一笑,祖母也觉得心里舒畅。不过也有例外,杨承运就很少会招潼祺待见,每次杨承运来了抱起潼祺想和女儿亲昵下,潼祺就会皱着眉头躲开父亲的宽脸,实在躲不开了就伸出小手拍父亲的脑门,杨承运搞不懂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了女儿,让潼祺见了自己如同看见洪水猛兽一样,郁闷的薅了好几根胡须,而一旁的楚氏则笑得直不起腰来。
就这样日子飞过,转眼就近了年关,扬州的冬天并不好过,阴冷潮湿,寒气渗骨,夜里睡觉即便加层被子,第二天手脚还是冰凉的很。老人和孩子最是耐不住这种天气,好在楚氏在入冬前就备了足够的银丝碳,给每个院子都分了下去,主子屋子里至少要起两个炭盆,晚上睡觉前被子里放好汤婆子,小一辈的每天都要喝些姜汤驱寒,冬日里最怕的就是生病了。
腊八这天楚氏停了姑娘的学业,今天是祭百神祭先祖的日子,几个姐天还未亮的时候就起了床,个个穿戴齐整,跟在杨承运后面站着,杨承运先上了一炷香,接过楚氏递上了粥和果子供好,然后便下跪祭拜,几个女儿也跟着拜了,因为家中无男丁,所以潼明在最前面,潼钰在最后,潼祺因为太小没有参与。
祭拜回来便是分腊八粥,杨家人口简单,也就是象征性的弄了下,腊八粥和腊八豆腐都是让姑娘们领了,再让下人带回去就可以了。老太太那边是楚氏亲自送过去的。
这腊八粥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潼明捧着碗喝了一口,觉得没什么味道,让采晴加了勺糖后便几大口就喝完了。
腊八这天还有吃冰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冰这一年都不会肚子疼,楚氏哪里真信这个,便提前一天让人拿盆子接了水在外面冻着,敲了几块冰碴让姑娘们吃了点,讨个吉利。再多就不允许了,毕竟是女孩,哪能吃这些凉的东西。
扬州有句俗语是说“进了腊八门,黄土贵三分”,说的就是过了腊八便是年的意思,扬州府里的家家户户陆陆续续的都要忙着开始采办年货了,到了腊月二十四,便是小年,这一天除了要送灶神的日子外,还是潼明生母的忌日,潼明这天来问安的时候,情绪有些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