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吾文如万斛泉源 ...

  •   “文文老师,您还没给我们讲苏轼了,我想知道东坡先生的故事。”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突然响起,文文注意到说话的是之前一直很少开口的同学丁。

      “好。同学们,我们开始讲东坡先生吧,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不少东坡先生的文,同学们还记得哪些?愿意主动起来和大家介绍介绍吗?”

      同学甲:“我最喜欢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最喜那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人之离合,既有悲欢,与月之圆缺,亦可见阴晴,实自古而然。可谓道尽古今所有离别思亲之情。”

      同学乙:“这首词上片虚写琼楼玉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实写亲友别离,用圆月衬托离别。

      只是我更喜欢东坡先生的《定风波》,尤其是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最是令我喜欢。

      风雨虽大,却不为风雨所阻。

      本不过是一件小事,但经过词人笔触一写,顿时变得意趣横生,富有深意了。”

      苏轼听着天幕上一群小孩在讨论自己的诗文,也觉得很有意趣,听着他们论词,一副郑重的模样,甚是欣慰。

      “敢问几位是何人?”

      苏轼通过刚刚的情形,已然知道自己原来是可以和他们沟通的,便尝试着发问,看看会不会回答。

      “东坡先生!”

      “东坡先生好!”

      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向苏轼问好,激动的声音是无法掩饰的,听着天幕上一群小孩整齐的声音,苏轼有些吃惊。

      僵硬的回了句“大家好,你们是?”

      “见过东坡先生,我们是来自千年后的二零三号教室的师生,是为了更好点学习古诗文,才选择这种方式与您见面的。”

      “千年后?”

      苏轼将信将疑,却并没有深究,既然都是黄粱一梦了,再去纠结这些细枝末节就没意思了。

      “你们是在学习我的词吗?”

      “是的,东坡先生在后世一直是很受欢喜,能有几分和您连麦,真的是我们到荣幸。”

      “那你们都学过我的什么诗词啊?”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听着一群小孩争先恐后地回答他的诗文,苏轼呵呵大笑起来,没有哪一个文人不想名垂青史的,没有哪一个文人不想自己的文章流传后世的。

      “这些你们都学过?”

      “先生之名后世无人不知。唐有李杜,宋有苏辛,先生在后世是很受欢迎的。”

      “为何?”

      苏轼自恃才气,却也没狂傲到可以与李杜相提并论的地步,所以他很奇怪。

      “先生的诗词文,都是学生必学的篇目,我们学习先生的诗文,欣赏先生的文词,可我们最为敬仰的却是先生旷达的胸怀。”

      “哦?是吗?哈哈哈!!!”

      苏轼爽朗哈哈大笑,他如今被贬黄州,正是心情郁闷的时候,没想到会遇到这样一群有趣的孩子,令他一扫心情的郁闷。

      “你说你们敬仰我?我能问问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关于我的事吗?”

      同学甲:“先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这是何意?”

      苏轼笑问,他从没听说过这个说法,虽然一直以来在文坛上他都久负盛名,但他生活的时代,优秀的文人志士并不罕见,他很好奇这个“八大家”从何说起。

      同学乙:“我知道,我背过。唐朝有韩愈、柳宗元,宋朝有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这八人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此被称为八大家。”

      “小友,我能再问你,你知道‘古文运动’是什么吗?”

      苏轼摸着胡子笑了笑,尽管只能听到声音,但他还是能想象到对面一定是个极为可爱的孩子了。

      同学乙:“这…我也不知道…我没背过。”

      “哈哈哈!没关系,不知道也没关系,只是小友记得,我们学习不能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浅尝辄止就足够了。”

      “学生受教了。”

      文文见学生的表现很有礼貌,赞许地点点头,道:

      “东坡先生,或许文文可以代为回答一二,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先生能够指教一二。”

      “嗯。”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主要源于明朝的唐宋派,这一个文学流派是一个散文流派,他们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尤其是桐城派的散文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古文运动’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古文”,是相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

      六朝以来,骈文盛行,渐渐形式僵化,华而不实,为了扭转这种文风,以韩愈为首的文学家提出了学习先秦散文,文以载道的学说。”

      苏轼点点头,对于文文的解释很满意。

      “你们都学过我什么文章?”

      同学乙:“《石钟山记》《前赤壁赋》”

      “有何感受?”

      同学丙默默举了手:“太长了,背不下来。”

      苏轼:“……背下来?很难吗?”

      “难!”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那声音简直是要有多哀怨就有多哀怨,听得苏轼都是心中一颤,暗暗算了一下自己两篇文章的字数,有些难以置信。

      “不会吧?全文加起来不过几百字,多看两遍,应该还是可以的。”

      同学乙大胆为同学打抱不平:“咳咳,东坡先生,您不能拿您和我们比啊!您是能背《汉书》的大佬,而我们都只是学渣,这个是不能比的。”

      “好吧。”

      苏轼也只能叹了口气,但心中又有些好奇,

      “你们没事背我的文章干什么?”

      同学丙真诚的提议道:“书上要求的,全文背诵并默写。东坡先生,要不下回您写的时候,少写几个字吧,这样我们就容易些了。”

      “……”

      苏轼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一时想开口,又不知怎么开口,心中对于这些同学还是挺同情的,但又觉得这个提议属实有些离谱了。

      话说这个希望古人写文的时候少写几个字是每个小孩共同的心愿吗?似乎他幼时也曾抱怨过,不过那只是幼时。

      “小友,你知道推敲的故事吗?”

      “听说过,是贾岛和韩愈的故事。”

      “诗文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一字之差,而意境迥然不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好吧。只是真的很难背诶。”

      “其实只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足够了,凡是能够流传后世的诗文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只要找到其中的规律,背诵也就不难了。”

      文文安慰学生,她拿《前赤壁赋》为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梳理出文章的行文逻辑,引导学生尝试背诵一遍。

      “这位小友言之有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苏轼朗声笑道,在他看来写文章乃是随心而为的一件事情,不需要特地到选材,如同流水经过高山平地,随意而出,又哪里是故意而为呢?

      “文文老师,东坡先生这句话什么意思?”

      文文:“意思就是你们的愿望破灭了,先生这话是说文字有自己的生命,当作者在下笔的那一刻,文字就不是作者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同学丙:“是这样吗?可为什么我每次写作文都好难,感觉怎么都写不出来。”

      文文:“多读多看多写,文字这一事本身就有一部分是靠天赋的,你不必过于强迫自己,尽力而为就好。

      毕竟古往今来也只有一位东坡先生。”

      文文的话传到苏轼耳中,苏轼朗然一笑,对于他文辞的褒奖之词,当世他已经听过不少了。

      “你刚刚说得‘文字是有生命的’,很有道理。”

      面对苏轼的夸赞,文文心里高兴的简直要飞起,但她还是耐住性子,尽量保持面上的平静,但微翘的嘴角露出她的心思。

      同学丁:“我喜欢东坡先生的词,唐诗宋词是古代文化的两颗明珠,而宋词中我最为喜欢先生的词,先生的词豪迈激昂,即使身处逆境,永远向上。”

      “词?后世的诗词并列不成?”

      “唐以诗传世,宋凭词闻名。宋词的价值不逊于唐诗,而这其中少不了先生的贡献,是先生以词为诗,大大拓展了词的写作范围。

      突破了词的境界,开创了豪放派这一个全新的词派,突破了音乐对词的限制,使词不再是文人消遣所用的小调,而成为和诗一样表情达意,壮志抒怀的文体。”

      文文的介绍,让苏轼心中很是欣慰,他辛苦所作,在后世终于取得了结果。

      “只是不知在后世,以为我的词与柳耆卿相比如何?”

      这也应该算得上是他的一个执念,当世论词,皆以柳永为上,他的词反倒没有那么高的流传度,相比于他的诗文而言。

      “各有千秋。耆卿先生的词属于婉约派的代表,读来余味无穷;东坡的词属于豪放派,读来荡气回肠。”

      “哦?是吗?哈哈哈!”

      苏轼欣慰地笑了,以诗为词的弊端,就是词的音乐性减少了,相比于柳永的将词由小令变长调,他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词宴会游乐的属性。

      同学甲:“东坡先生,每每读您的诗文,总是能感受到那种时空的辽阔感,尤其是您关于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最能给人启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吾文如万斛泉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