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1 章 ...

  •   这一次大家被宣传的忽悠了,导错了方向。就是去的这一边没啥看头,但大有看头另一边却没人看。

      尤爸爸带着尤可和姐姐在镇上的街道旁观看,那里已经接近终点,路也很直而平坦,而且比较近距离。不过看的只是一辆辆的车子从眼前“咻”地飞过去,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等到所有的车差不多都过去了,街道两旁的警戒线也开始被人群自动解除,两旁的人陆陆续续横穿马路,尤爸爸带着尤可姐妹准备回家。三人刚巧走在一个转角处的马路中央,一辆车姗姗来迟,而且快到终点站,这车速度明显加快了。估计是在哪个地方掉坑了,然后仍然锲而不舍。

      尤爸爸只来得及拉着姐姐跑到对面街旁,尤可在那车只差自己三四米的距离时迅速地推回去了,那一刻街上的人都在惊呼,但尤可什么也没听到,只听得到心脏“咚咚咚咚”异乎寻常的撞击声,然后傻傻地站着,眼睛盯着对面尤爸爸和姐姐急奔过来的情形。

      这是尤可从小到大最接近死亡的一次,那个时候大概还不知道死亡这个词的概念。直到尤可长大了以后,经历了亲人的逝世,知道了死亡。但是没有一次再有这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这让尤可一度怀疑自己的血是冷的,也自私得可怕。

      此后三年,响应国家号召,“要致富,先修路”。财政拨款修了一条两车程的柏油路。然后就再也没有赛车了。那条路的寿命大概维持了两三年,路况再一次回到沙石路时的状况,走不到五米就会有一个补丁。

      最近,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开始实施四万亿救市计划,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全国各城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可的家乡也分得一杯羹,据说是十三个亿。跟中国的人口数量匹肩了。用以拓宽路面,改成四车程的柏油路,做一次彻底地改造。

      按国家的规定,车程内的民房拆迁是有补给的。于是一时间,车程内出现了一端边拆房子另一端边建类似牛棚的民房的局面。官民纠纷不断,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了,十三亿只剩下九亿了,然后这个伟大的修路计划被迫暂时搁浅了。无声无息的。要是哪天中国的人口莫名其妙突然少了三亿,那反响应该不至于这么没有声息吧。

      这些都是尤可过年回家听村里的人讲的,至于这些钱到底进了哪一级领导的腰包,大家都不得而知,因为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这些钱的影子,它就没了。

      不过这些对尤可来说太遥远了,自己永远都无法左右的东西,只能当一个听众。抑或是随声附和几句,感叹一下事态炎凉,人心不古。

      自身的经济危机才是实际的。因为你随时都要担心吃完了这顿下一顿的着落。自然就没有心思再想那些很宏观的事情。

      如果要做一个世界穷人排行榜的话,尤可觉得学生应该是当仁不让的榜首。尤可的大学生活总是过得很拮据,不是因为花钱速度快,实在是存款基数太小。而且长期处于生财无道的境况,开源节流的法子很难找。这最大的原因得归结于尤可所在的大学的位置,藏龙岛上、凤凰山下、汤逊湖边,若是在这写书法,倒是个好的落款。只是对于学生的生活很不便利,上个街还得转几趟车;而且治安也不好,在五年前,这还是一块荒地,属于杀了人好抛尸的那种荒地。

      记得想当初买《零下一度》和《像少年啦飞驰》两本书的时候,因为经费有限,想着只买一本《韩寒五年文集(下)》,正好包括了这两本书,而价钱又少一倍。且都是正版,很划算。但作为一名‘寒流’,而且总是志在追求完美的尤可来说,做这种事实在有失个人风格,所以在那个书店的书架旁徘徊了N久,左右手拿着这三本书更换了N次,如此这般,不得不使旁边一个挨着书架看书的女生也跟着移动了N次。最后,尤可破格拿了五年文集下,右手把另外两本书快速地插进书架,做贼般赶去收银台。

      好不容易排了一个长队 ,等到付账的时候被收银员告知只能上下册一同买。似乎天意如此,这样恰好给尤可下了决心,高兴地回头,拧着那两本书回家了。

      神游间,阿宝推了推尤可,迎面是书摊老板那张百年不变的笑脸。在这里尤可算是老客户了。随即老板说:
      “《他的国》,是你吧?”
      “哦,——是我。”尤可笑着说。
      “你的书来了,你运气真好,今天去进货,这是最后一本了。再就要断货了。”老板笑脸盈盈。
      “啊,真的!那太好了,谢谢你!”尤可万分感谢。

      阿宝打趣说:“看来你可以去买地下□□了,说不定从此就发迹了。”

      “去,别跟我提这个了,本人向来是五号公民,不搞歪门邪道。”

      实际是因为尤可买□□从来都没中过,就算是好不容易积缵来的运气,只要逢赌,必输。要不然,想想那四十倍的盈利,不动心那还是人。充其量是一个怪人。

      走离书摊,两人晃晃悠悠地去逛大排档,一年前这个地方本还不存在。这些小吃摊位都是不规范地杂乱无章地林立在校门口大路的两边。然后无数的快餐盒子和塑料袋以及果皮纸屑被扔得到处都是。小吃摊桌椅就摆在垃圾场里,这样就招引了四面八方的苍蝇和蚊子来共享美食,呆在这个地方的虫子都深贫穷的,每日三餐就全靠这些小吃摊供给了。只要她们不牺牲自己给美食做佐料,大多学生们都是不太介意的。

      之后,因为学校那一年要迎评,说这些摊位摆在那有损校容,这样子放任不管,要是被迎评的领导们来个突然袭击,估计学校的领导们脸上就不会有笑容了。所以就马上出资建了一个类似厂房一样的简易长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停车场。于是所有的这些不规范的小摊位挪了个窝立马变得规范了,门口挂了一个大红字招牌,名曰:大排档。终于正当经营了,垃圾也开始统一管理。一切变得美好。

      只可惜好景不长,迎评过后,马上又大回原形了。而且变得更糟糕,因为垃圾变集中了,空气不流通了,各种炸的、烤的、炒的、煎的、煮的等等食物所发出的各种各样的气味夹杂着水果腐烂的味道,相信就算有绝对味觉的人恐怕也品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物以稀为贵,在没得选择的艰苦条件下,有总比没有好。而且长期吃着这里的东西,估计是已经产生了免疫力,再也不会对身体有任何的不适。除却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卫生措施,味道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当然是指不在里面吃,一定要打包带出去。

      阿宝要了一个酸辣米粉,尤可要一个酸辣苕粉。这个重庆酸辣粉的小摊是尤可寝室以及被其煽动周边几个寝室,还有尤迩她们寝室公认为大排档最好吃的小吃摊。

      发现这个地方的还是尤迩,尤迩一向对吃的东西很执着,特别是这种有辣又麻的刺激性食物。虽然她脸上的痘痘总是此消彼长,然后被她两个爪子抓抓挠挠,弄得坑坑洼洼像月球表面。也没见她在乎。尤迩的原则是吃了再说,有好吃的美食在眼前,还要磨磨唧唧,多痛苦啊,长痘也不是坏事啊,说明咱青春嘛。你没见个老太婆长痘的吧,而且成了超级欧巴桑以后想吃都没牙吃了。

      尤迩吃完后,还强力推荐给尤可。然后尤可又发动全寝室的人去吃。一来二去,老板都认识了。后来还会有些优惠。尤可她们也算是改善了做小本生意的小摊老板的生活条件,虽然现在自己的生活不能改善,能改善别人,也不错。就当为祖国经济建设努力地扩大内需了。

      尤可她们打包出来,准备去寝室吃。在返回的途中看了看招聘会的进展,算算时间,吃完后赶过来正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