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春山谈传统文化 ...
-
作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节日能够以点带面,激发出人们的民族自信,调动起人们对于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底蕴的兴趣,能让人们在见到“山”的同时还能见到水,见到飞禽走兽,花草葳蕤。山腰盘旋的祥云与傲立的松柏。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的宝贵精神财富。
那么,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振兴呢这其实是在西方新潮思想的涌入后,人们短暂的迷失带给中国社会的一个危机性意识。让我们不禁思考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当何去何从
之前在网上也看过几篇关于振兴传统节日的文章,有篇文章里说“爱自己的国,过自己的节” 。
我一向不同意某些专家学者所说的抵制外来文化入侵才能防止传统文化节日被人们逐渐淡忘的看法。大禹说,治理水患只能疏而不能堵。这样文化与思想上的闭关锁国,只会让中国更加落后,从而无法跟上世界文化思想交流,创新与发展的脚步落后于人前。要有着盛世大唐的“天下贤才愿往,泱泱大国敢用”的胸怀,继承中国思想中一并的兼并包容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传统节日。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中国传统节日才能得到真正的延续。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本,是深植中国人文底蕴沃土的根,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就是枝头繁盛而美妙的花朵,然而花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枯萎,中国传统节日却一次又一次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劈波斩浪,始终未曾被人们遗忘。
究其根本,实则在于“一代有一代之传统文化”,私以为振兴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本在于在适当扬弃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又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关于革新发展,积极进取的名句流传千古。正体现了创新的必要性。振兴中国传统节日,创新发展刻不容缓。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创新呢在不同的时代里,传统节日须以具有这个时代人们所能接受,且能广泛传播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提炼传统节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元素,融入当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底蕴,以及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所吸纳,所发现的优秀文化。但又要保留传统节日里凸现中国特色文化底蕴与内涵的部分,使其在不减优秀本色的前提下,更增与时俱进的创新感。
举简单的几个例子,春节这个节日最开始是以祭祀与祈福为主。主要举行接神,敬天等活动来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与美好祈愿。而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祭天等活动逐渐被淘汰,而扫尘,守岁,拜年,舞狮,贴春联等活动却被保留下来。
在以前的春节,孩子们燃放烟花爆竹常常是恭贺新禧方式。但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这一活动也逐渐被代替,渐渐消失。
以前的春节也是没有假期的,而现在的春节的全国性长时间放假为各地人民创造了回家的机会,让团聚更多,让年味更浓。使得春节具备了特殊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实现了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关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我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我始终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不是阳春白雪,他是深植中国人民心灵的记忆。经过五千年的熏陶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早已平民化,普及化。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人们去初次认识传统节日。而是引导人们探寻传统节日背后的价值。诸如风俗的起源与发展,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通通都有文章在里头。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开展一系列宣传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活动,比如征文,集会,讲座,等等。来帮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传统节日,感受其魅力,震撼其历史。
我相信,中国传统节日在我们一辈辈人的努力改革创新后,定会让我们的华夏文明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滋润炎黄子孙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