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分班,分的不只是班 ...

  •   第3章 分班,分的不只是班。
      高一那年的五月,分科志愿表发到每一个人手里。老杨一边吆喝着仅此一份,发生了天大的事儿都不能给第二份,一边苦口婆心地说你们要好好选择,文理科这是决定一生的大事,不但要遵从自己的本心,还要参考家长的意见,最重要的是要想一想自己以后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怎样的人。
      老杨笑眯眯地告诉大家,他们那会选科流行一句话:“选理科是为国家选,选文科是为自己选。”张柯一虽然听不出这话的逻辑,但她觉得老杨说的话都是对的。
      张珂一和祁见的同桌情分也快就此划上句号,她知道祁见一定会选理科,而她早早定了文科,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实现T大梦,想要凭着语数外三门成绩在全省的理科中突围,实在太难了。
      虽然理科班会有她最敬佩的老杨,但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就在交分科表的前一天,老杨又召开了一次班会,边上还站着数学老师。这次老杨又站在讲台上:“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杨向前,从今天起,因身体原因,我将辞去高一(11)班班主任一职。祝愿同学们在接下来的高中学习中奋发向上,圆梦高考。”说罢,他便转身离去。11班门口正对着下楼的台阶,张柯一目送着老杨伟岸的背影逐渐下沉,直到再也看不见。
      讲台上数学老师说了什么她也没注意听。
      后来,班主任“老杨”也真的彻底离开了他们,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43岁那一年。
      肺癌晚期,最后一次讲话时,病情已经到了控制不住的情况,但老杨始终还在坚持着想把他们的高一带完。天不遂人愿,我们总是争不过时间,也争不过死亡。
      那年NBA季后赛总决赛十分焦灼,科比率领的紫金军团再遇绿衫军,一雪07-08赛季前耻。奥布莱恩杯时隔六年重回斯台普斯,洛城洋溢着幸福和荣耀。
      而高一(11)班气氛低沉且压抑,6月15号那天的上午,他们在老杨出殡前去他家看了他,白色的幕布盖着老杨稍胖的身躯,周围人的哭声、唏嘘声响彻老杨家的客厅。
      张柯一明明站在客厅的地板上,却又觉得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飘,或者说已经不属于自己。她真的太难过了,老杨的夫人早已哭成了泪人,躺在亲戚的怀里捂着脸,她走过去碰了碰师母的手,哭肿的双眼布满红血丝,师母看着面前的张柯一:“好孩子,你来了。”
      张柯一的眼泪顺着面颊不断滴落,她一直告诉自己要忍着忍着,不能哭。老杨最见不得学生哭唧唧掉眼泪的模样,时常告诉他们“弱者才哭,强者都是云淡风轻的微笑。”
      而这一刻,她什么都顾不上,什么强者弱者,那个拍拍她肩头说“好孩子”的老杨没了,永远都没了。
      大家凑钱买了一架花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除了这样的追忆,也不知什么才能配得上将半生奉献给三尺讲台的老杨。
      老杨走了,分科照旧进行。老杨给这个学校留下的回忆,除了高一(11)班不知道还剩下什么。
      原先老杨的办公室就在班级斜对角,因他兼着学校教导主任的行政职务,单独一间。此时也早就换了新人,属于老杨的姓名贴也一并摘除。
      除了始终挂在高一(11)班门口,老杨的班主任像。
      每一天都有值日生将塑封框擦的蹭亮,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怀念老杨。是啊,只要他们还记得,老杨就一直在。
      在暑假来临之前,新高二分班工作就得完成。年级组的处理速度极快,分科表交上去的第二周周一,年级公告栏挂出分科结果。
      张珂一去了博学班,当时唯一的文科重点班,学号01。她瞥了眼紧随其后的02,是靳颜,也是11班的同学,不过不太熟。
      沈述和祁见分别是格物班的学号01和02。
      东大附中是老牌理科强校,每年都有无数学生通过高考或者其他保送方式进入国内各大知名高等学府,不过这几年隔壁师大附中争的也凶,连着两年的文理市状元都改了他姓。
      因着张柯一高一在多次考试中发挥稳定,始终稳坐第一,年级老师大多持惊讶态度,不过也仅仅只是惊讶。学生的选择,对于其他老师而言,并不重要,尤其是那些不是自己班的好学生,他们选文抑或选理,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张柯一深谙其理,除了老杨,她谁都不必说真话,谁都不是真的关心她,面前这个对她选科露出不解目光的代班主任,她在想用什么理由才能让他打消好奇心。东大附中最好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格物班,最强的理科火箭班。明德班、笃行班是稍次的理科重点班。
      往年学校对于文科的重视度一般,只因着校长的女儿也在这一届,于是便操作着设了个文科重点班,抽调了刚从高三下来的各科老师,师资配比1:1,语数外老师都只带他们一个班。学校许多其他教师子女也都明着暗着的把孩子送了进来,当然也不乏各类领导的子女。对外的统一说法是,东大附中作为老牌理科强校,这几年文科的实力一直在被小觑,学校打算发展发展。又有传言说:其实是因为东大附中连着几年都没培养出理科状元,现在打算和师大附中正面刚了。
      无论是哪个理由,都不适合告诉别人,尤其是她藏在心底的原因。
      祁见和沈述跟着语文老师后面在办公室插科打诨,偶然听到过张珂一选择文科的理由:“我不想学物理。”
      学霸,也有如此接地气的一面。学不好物理,是张珂一高一的噩梦。即便江苏高考在语数外三科外采取了等级制,张珂一仍旧抗拒物理。
      在交了分科表的那天晚上,她梦见自己把牛顿和开普勒一脚踢上了天,所有的加速度、受力分析变成了一个个萤火虫,在黑暗中闪烁着,而后又化作蒲公英模样,风一吹,扑到她的面庞,怎么也甩不下。
      她在想,或许以后会觉得错了,但此刻,不后悔。
      因为,不能当同桌,对她才是解脱。
      “你们班的张柯一这次又是第一啊,祁见你行不行啊,当了多少次第二。”男生的声音有些陌生,她没听出是谁。倏尔,祁见低沉的嗓音响起:“她的确强啊。”
      这句“她确实强啊”,在很多时候都成为一道催命符,压的她动弹不得。
      她也想偷懒,上课发呆,或者是偶尔被老师点名回答不出问题。可每次都会有那句“她确实强啊”在她耳边回荡。
      她怕自己抓不住。
      更怕,抓住了,又丢了。
      学校的惯例是给高三重新安排一栋楼,楼体为明亮的橙红色。文科班在一二层,理科班在三四层。这也意味着她和他们再无交集。
      分班后的张珂一在文科班如鱼得水,不过这次,没有新同桌了。
      班主任设了一个单排座,6位次,张珂一占得其中一位,后桌的女生是个很爱笑的女孩,就是那个02号,靳颜。
      第一次月考并没有因为分班而推迟脚步,分管高二教学的领导副校长刚从高三轮值下来,提倡“分分,学生的命根”,以检测暑假大家在家的学习情况为目的,组织了分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试。和高一九门同步考不一样,这次的月考只算语数外总分,另外两门选修课合成等级,张柯一猛然有一种高考就是明天的错觉。
      虽说只是一个阶段性测试,但却也是打着分班后第一考的名号,第一,谁都想争。
      文科榜第二,但数学却是143分,文科班最高。
      这还是进入高中后第一次拿第二,看到总榜排名时张柯一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过,也在意料之中,自己的语数外本就不是最拔尖的,高一时还勉强凭着小学科拉分,高二后原形毕露是早晚的事儿。
      理科班一片喜气洋洋,格物班前面几个都是高一(11)班出来的,沈述和祁见像一对欢喜冤家,霸占榜首,没错,他们终于打成平手,并列理科班第一,但由于是按照语文+数学的总分顺次排名,沈述“第一”。张柯一的手指从自己的名次上划过,旁边就是理科总榜,顺着第二的次序,“祁见”,她低声喃道,“祁见”,好似有什么情绪难以消化。
      不在他名字前面的感觉好像也还不错,并列,嗯,好像也挺不错。
      暗恋山路蜿蜒,比肩蜀道,千百万种愁,偏我得一份眷顾。
      忽然,张柯一拍拍自己的脑袋,想什么呢,第一都没了,想想怎么和外公解释吧,笨蛋。
      其实外公比她先知道成绩,新班主任家正巧住在张柯一家楼下,外公不知什么时候和班主任的爸爸成为了散步好友,两人时常早晨一块约着买菜,她去上晚自习后,两老人也约着去市民广场溜达到天色全黑。
      “阿宝啊,一次成绩算不得什么。”晚饭时,外公看着闷闷不乐的张柯一不紧不慢的开口,“看,今天我做了你最喜欢的糖醋排骨。”
      张柯一看着一脸笑意的外公,有那么一丝因为没拿到第一而辜负外公的愧疚感顿然全失,埋首于糖醋排骨好不快乐。
      她知道外公有多么不容易,顶着两个舅妈的意见,始终陪在她身边。
      原因呢,原因无非就是她是个可怜人罢了。
      其实她和外公都是可怜人。
      谁又好过谁呢。
      张柯一每每想到曾经那一幕,除了隐忍不发,别无他法。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分班,分的不只是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