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小学的某一天,我心中唯一的朋友魏玲突然就没来上学。我一个上午都惶恐不安,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也没有对这一事件做解释。这种变化对我来说不可谓不大。她不在了,消失在我的世界里,她完全不知道这对我的伤害有多大。我掩饰着我的伤心,直到放学回家。因为我母亲认识魏玲的外婆,于是我问她。
      母亲说:“魏玲的父母离了婚的,她妈妈改嫁到江城,她就转学了。”我当时竟然什么都没有说,只默默的回到房间伤心了一整,然后写作业。从此以后我在学校里,就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不过我并不寂寞。虽然没有朋友,但我的玩伴却不少。我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两地分居。我的父亲在北方的一座大城市里工作,我随我的母亲在南方的小县城生活并读书。我母亲和他的哥哥、弟弟住在一起。我们住在小城的中间,我家门口一条大马路,经常过着来来往往的车。我们住的是一栋两层的楼房。楼下三间屋,楼上2间。前门有个10平米左右的水泥坝子,厨房在后院。我家的后院是巷子连着巷子,房子连着房子住着很多人,被叫做“居民”。我是记得我们有居委会的,还记得居委会主任是个剪学生式的老年女性,头发都白了一半,冬天常年戴着一副很难看的袖套,经常在巷子里窜来窜去的通知各家各户各种信息。我母亲很不喜欢她。我记得她常对大舅舅说:“赵主任天天笑嘻嘻,其实最坏。”
      我那大舅舅总是哈哈大笑说:“你管她的。”
      我的小舅舅如果在场,他就啥都不会说,只是笑。然后我母亲就说他的弟弟:“你就晓得笑,你啥都不管,你最好命。”小舅舅还是不说话,只是笑。
      我小学时候的玩伴就是巷子里面的各家各户的孩子,大大小小都有。我的母亲总是不在家,所以只要我空闲的时候,我就从后院出去,在巷子里面乱窜。看都哪里有可以玩的团队就立马加入进去,如果没有团队,看到单个儿的,我们多半可以马上拉成两人组,然后组员不断扩充。我的童年真的是快乐无比。
      升入初中以后,我的阅读面开始转移到武侠小说和爱情小说。武侠为主,爱情为辅。我记得我尤其喜欢看温瑞安和梁羽生的,金庸的由于叙事太多,觉得很复杂,反而不那么喜欢。古龙的好像一开始还看不懂。爱情方面以芩凯伦和琼瑶为主。除此以外就是看电视追港剧。天啦,我美好的初中时代,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我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我爱那三年。那是至今我人生中最幸福的岁月。1991年的来临,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我从“阿尔帕夏公主”和“花仙子”以及“文森特”的世界里走出来,走进了香港电影的繁华里,被刘德华、黎明、刘青云、张国荣、周星驰、梅艳芳、吴倩莲、王祖贤、张敏….哇,太多,还有我那时最爱的“小虎队”。啊,一想起那段岁月,内心澎湃啊,激动而快乐啊。
      初一的时候,我的娱乐主要是看武侠小说。小学和初中我除了上课随便听听,下来乱七八糟把作业画完,考个能糊弄老师和大人的成绩一点不难。由于开始沉迷文字,上了初中以后,我房间的灯常常很晚才关。我那单纯的母亲以为我在复习功课,暗自高兴。后来觉得太晚睡觉会影响我的身体发育和第二天上课的精神,才开始在楼下对着我二楼的房间喊:“二娃,别学了,已经11点过了。明天还要上学。”
      我马上答应说:“好,马上就睡。”然后我关了灯,打着不知道哪里来的电筒,熬到深夜自己睡去。
      接下来是开启我的港剧时代。我都不记得是哪一天开始,我们的电视频道就丰富无比了,特别是那种单独缴费后能收到的所谓无线电视台,整天整夜的播香港的电影及电视剧。还有香港的歌曲,满街都在放粤语歌,谭咏麟还是张学友,梅艳芳还是叶倩文?我从家出门上学开始,一路可以听到不同的香港明星的歌,我一边哼着唱一边跳着走,只嫌家到学校的距离太近,一下子就到了。还有香港的劲歌金曲,杜德伟和叶倩文的《信自己》,跳得我们热血沸腾,李克勤唱了《护花使者》以后,这首歌几乎变成男生必备。不过,我比很多男生唱得溜。
      接着是王祖贤的女鬼,一大波着白纱的美女在空中飞过。至于林青霞的“东方不败”,我更喜欢她拍台湾剧那时候的美丽样子。我曾经一度认为她是世界上最美的东方女人,第二是夏梦。我有一段时间超级喜欢温兆伦,超过我对任何男明星的喜爱程度。就是因为我狂热的爱上《我本善良》,我每天定时守电视,绝不放过一集。也许是我母亲被我的狂热吓住了,她竟然没有阻止我每天看完才去睡觉。我把整个《我本善良》从头追到尾,班上的同学没有不羡慕我的,因为只有我才可以及时的告诉他们每一个他们想要知道的情节。为此,我迷上温兆伦,然后以学英语之名,央求我的母亲给我买了一个很贵的双喇叭收录音机,为此我母亲放弃了换我家那破旧老电视机。当我看到那个当时很多家庭都没有的高级玩意儿时,兴奋得要命,立马把我早已经买好的温兆伦专辑翻出来,歌声响彻整条街。
      我母亲说:“不是学英语的吗?怎么没看你的英语磁带?”
      我说:“放歌是试一试音响效果。”
      母亲说:“那要记得学英语,别耽误了正事。”我满口答应,心里也不怕,因为我的母亲总是随口说说,只要我没有犯她制定的规章制度,其余都好说。
      一年以后,那台珍贵的双喇叭收录音机被班上要表演节目的同学借了去,还回来的时候,它就没法再转动了,修理店的师傅说修不好了。那段时间我的母亲带着姐姐去父亲那里了,我住在的三舅舅家。我的同学们害怕我追究责任,找一些奇怪的理由,但我并没有要叫他们赔钱的想法,我没有说任何话,他们惊讶了,也都不说话,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我的母亲半年以后回家,知道双喇叭坏了,也没有训斥我,只说:“你们两个家伙骗我说你们因为学英语要买,结果你们连半天英语都没有学过。”我只有一丝不好意思,然后事情就过去了。
      是的,你们看到了。其实我还有一个亲姐姐。我一直没说。因为我的姐姐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出现的时间很少,且短。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姐姐大大部分童年时光都没有和我在一起,其实她只比我大三岁而已。她不是在我二姨妈家,就是在四姨妈家,要不就在父亲那里,反正她就是很难同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当然,虽然我是和母亲生活的,但老实说,在我的童年生活中,除了记得幼儿园时期她曾经给我讲过《司马光砸缸》和小学给我买过双喇叭收录音机这两件大事以外,其余好像就是挨打的记忆多一些。她还总是允许我看各种港台和外国电影,即便里面有亲吻的镜头,她也不会要求我回避。对我看课外书籍也毫不反对,总结起来,优点也不少。除此,我的童年里基本是我的大舅舅。我所记得的80%的时光里,都有他。那我的姐姐就更不用说了。我记得我的姐姐总是给我买各种各样的东西,无论她去了哪里,都会有礼物给我。长年累月,这导致了我对收礼物这种事情习以为常,还好没有变成理所当然。但我们甚少交流,我本来就是一个不擅交流的人,我只自己说,很难听别人讲。我甚至晚上上床以后,经常自己一个人扮演无数个角色来相互说话,玩上个把小时,累得沉沉睡去。
      所以,可想而知,我和我的亲姐姐能有什么交集呢?我初二下学期,我的姐姐结束了她漂泊的生活,被送到父亲那里去了。那一年我的母亲也没有了工作,她把我放到我三舅舅家里,她把姐姐送到在父亲那里,自己也呆了整整一年才回来。
      我三舅舅是我母亲的堂兄,他是我们县城里唯一的百货公司的采购经理。我家第一台洗衣机还是托了三舅舅的关系买到的。我初二到三舅舅家的时候,百货公司已经私营制了,三舅舅已经下岗。他在城外开了一家私人加油站。加油站地处郊区,我没有去过。那个时候加油站是没有加油机的,加油的大多数是过路的大货车,而且经常需要半夜加油。三舅舅的几个儿子因为争去加油站值夜班的机会,闹得不可开交,就差打架了。几个儿媳妇也是轮番到舅舅家里伦理。我百思不得其解,就问三舅舅的小女儿:“四姐,舅妈不是说加油站经常晚上加油,觉都睡不好吗?这种苦差事,照理是都不想晚上去嘛,怎么哥哥嫂嫂还抢呀?”
      “你知道什么?晚上加油才有油水,一来量不用加够;二来收的钱也多,随便少记两笔,都是自己的。”还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员的四姐讪讪的说。
      那时候我愚笨的大脑还远远的没有发育到对人性和金钱的认识,四姐的话我存进了脑海,直到二十几年后,才略有感悟。
      三舅舅整天忙于生意,三舅妈是中国典型的贤惠家庭妇女。天天在家操持家务,晚上得一点闲,都和舅舅赶紧去打几圈麻将。三舅妈经常晚上一点回家,三舅舅不得了,彻夜不归那是常态。我们总能从第二天三舅舅回家的响动知道他战斗的输赢。赢了肯定要去早市买一堆鸡鸭鱼肉;输了肯定是轻手轻脚的回家,然后倒床就睡。我的三个表哥和表嫂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四姐姐单身,和我们住在一起,但她也是20几岁的人了,经常要出去参加各种交际活动。这下我真的彻底自由了。晚上常常都是我一个人在家,想干嘛干嘛,无线电视至少看到12点才睡。周末的晚上还经常邀约同学去录像厅里看录像。所以90年代那几年的港台电影电视,几乎没有我没看过的,我的信息量惊人。双喇叭没坏的时候,我还在自己家里组织了几场周末夜Party。请了班上十几个男生女生去我家玩,大家跟着收录音机纵情歌唱,甚至群魔迪斯科,开心得要死。因为我成功的举办了夜Party,和同学的关系拉近了不少。之后他们有活动,都会叫上我。我记忆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去文娱委员家聚会,她父母在外面做生意,她奶奶在家给她做饭。她钱超级多,请我们十几个人吃饭。还有一次是另外一个同学请大家去唱卡拉ok,他包了一个整个卡拉OK厅请我们唱。大家还跳舞和喝酒。我不喝酒,我只管唱歌,大家到很晚才回家。那个时候,我们班上的男生和女生就开始有恋爱了。我参加的那些聚会,谈恋爱的都在场,但我对此一概不知现在回想起来,我虽然参加了那些聚会,但其实我仍旧是自己和自己玩,我对他们既未加入他们的谈话,也没有对他们的交流和行为感兴趣。我就像一个孤独的孩子,在那里自娱自乐,而当时自己浑然不知而已。
      二十几年以后,我才知道,我们班的人,不仅谈恋爱,而且有女生竟然怀了小孩,由班上两个年纪大的女生,陪着去做了堕胎手术。据说,打下的那孩子都已经成了型。告诉我这些事情的人说:“你不知道很正常,你读书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和我们在一个频道上面。我们都觉得你就是个长不大的小孩。”我问她说:“我记得我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你就和隔壁班的那王强结了婚是吧?我还参加了的,好多同学都来了。你们还被闹洞房,笑得我不行。”
      “哎,别提了。来得开去得也快。”
      “哦,是。你和他一个月以后就离婚了。我记得。”我哈哈大笑。
      “什么离婚?我们根本就没有扯证。就是办了个婚礼。所以一个月以后分开,一点都不麻烦。”
      我说:“波姐豪气。但你为什么那么快就和他分了手?王强人挺帅的,脾气又好。我记得当时班上喜欢她的女生不少的。”
      穆红波翻了个白眼说:“恐怕你不知道,陈雪、王梅都和他耍过。”
      “啊,情史这么丰富啊?”
      “你以为?你在班上完全处于游离状。”
      我呵呵的笑起来,我说:“你这点评太到位。但你还没说为什么一个月分手”
      波姐又翻了一个白眼说:“王强那家伙,我hold不住。和我办了婚礼以后,还在和外面一女的勾勾搭搭。那女人是他在歌舞厅执勤认识的,他们来往了几个月。后来那女人跑广州那边做小姐去了。他才和我交往的,我以为他们已经彻底断了。哪知道婚礼举行侯,他去广州抓犯人,就又和那女人联系起来。我一发现,立马从他家搬了出去。”
      我情不自禁给波姐竖了一个大拇指,当我说:“了不起。”的时候,我竟然想到的是“盖茨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